连笔字网 > 知识库

官路鸿升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15 09:44:13 作者:连笔君

莫与俦,(1763-1841),字犹人,一字寿民、号杰夫,清朝贵州独山人。清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西南巨儒"莫友芝之父。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举人,次年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庶常馆学习三年,遂出任四川盐源县知县,政绩甚佳,深得民心。后因父去世,回籍守孝,在家乡设馆教授生徒,历时十四年。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出任遵义府学教授。开贵州汉学之先河,擅长孝据学,对贵州历史地理很有研究,培养了大批有用之人材,逝世后入祀遵义名宦祠。著有《都匀南齐以上地理考》、《二南近说》、《仁本事韵》、《诗文杂稿》等。其子莫友芝为其辑遗稿刻为《贞定先生遗集》。

陈怀仁,字含元,号心斋,晚号识箴居士,清朝贵州遵义县人。少时谭闻斋、徐立亭游学,言行十分规矩,读书必求能背,就是《康熙字典》及小说也不例外。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举人,选授四川酉阳州州同,关心百姓疾苦,在龙潭镇署任上历时十年死去,死时六十八岁。著有《心斋诗文集》、《心斋随笔》。没有传下来,《播雅》录其诗134首。诗风格淳朴,富于表露社会阅历。

高廷瑶,(?-1830),字青书,又字雪庐,清朝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举人。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贵州广顺州青苗造反,高随同官军前去镇压,因"有功",赏六品顶戴,并以大挑一等通判用。七年(公元1802年),选授安徽庐州通判,调凤阳通判,升凤阳同知、平乐知府。后调广东肇庆、广州府,署肇罗道。为官办事认真,判案公正,平反不少冤案,政声颇著。所到之处,吏畏民怀,被誉为"嘉、道间循吏冠。"后破格升广州知府。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辞官返里。任官期间,虽政绩很多,但他却有自知之明。他说:"办事谁能无过,然决不可讳过;如有误即为更正,自不致别生枝节;倘饰这文非,使人民含冤终身莫白,自问此心何呼?"在封建时代,这种见解,是难能可贵的。

唐源准,(1767-1820),字以平,号直圊,清朝贵州遵义县人。唐树义之父。唐源准六岁学毛诗,九岁为文章,十六岁补博士弟子员,二十七岁食饩上庠。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举人,十三年(公元1808年)大挑一等,以知县分发广东,历署英德、清远知县,钦州知州,廉州海防清军府。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特授阳山县知县,敕授文林郎,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逝于阳山任上,享年五十四岁。

韦朝元,(1768-1797),又名韦德明,小名阿成,号七绺须,清朝贵州南笼府(今安龙县)人。布依族。出身贫苦,对地主阶级恨之入骨。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正月,他与徒弟王抱良、王抱羊、李阿六等密谋武装起义。后与王阿从(女)合作,共举义旗,王阿从为首领,称"皇仙娘娘",称韦朝元为天王玉帝仙官,王抱良为丞相,号王大公,李阿六为总兵元帅,桑鸿升为主谋军师,以洞洒寨为京师,当丈寨为仙城,选后攻克册亨、永丰、捧鲊、罗斛、归化、广顺等地。南笼府知府曹廷奎触楹而死,贵阳旦夕可拔,势力占贵州省一半。清廷调大军三路围攻,激战半年,九月洞洒寨破、韦朝元、王阿从、桑鸿升被俘,牺牲于北京。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在布依族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杨芳,(1770-1846),字诚村,苗族,清朝贵州松桃人。行伍出身,得杨遇春赏识,荐为将校,曾参加镇压川楚等省白莲教起义。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参加平息张格尔在新疆发动分裂祖国的叛乱,生擒张格尔,为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建大功于国家,被晋封为太子太傅、果勇侯,并在京都紫光阁为之绘像,道光皇帝还在其画像旁题词,誉之为"黔省之英"。他因军功累累擢升,历任两广督标参将,广西副将,宁陕镇总兵、广东右翼总兵,西安、河北、汉中等镇总兵,甘肃、直隶、湖南、四川、广西等省提督。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邓廷祯坚决抗英,继任钦差大臣琦善却畏敌投降,干尽丧权辱国的勾当。次年正月,道光帝下诏对英宣战,命奕山为靖逆将军,命杨芳和隆文为参赞大臣。英军闻讯,先发制人,攻占虎门等炮台,英舰开进广州内河。琦善与英文草签了赔款一千二百万两和割让尖沙咀等地《戢兵条款》。3月5日,杨芳率数千湖南兵先期到达广州,不同意赔款割地,至使《戢兵条款》未能盖上公印而无效。他积极筹划抗英战事,并亲自督战,击沉敌舰两艘,炸死英兵二百余人,迫使英方乞请停战通商。当时因炮台已失,兵未列齐,武器不足,他和林则徐、怡良等决定,当得到英军退出虎门和不带鸦片入境的书面报证后,接受停战通商。为此,他被"革职留任"的处分。杨芳利用休战之机全面备战。奕山到达广州后,却仓促出战,英军大举进攻广州城。杨芳以七十一岁高龄率官兵登城固守,枪弹啸啸过耳而不顾,坚持指挥战斗。而奕山则吓得面无人色,与英签订了《广州和约》,撤离广州六十里。杨芳痛心疾首,继续留守广州,不慎失马闪挫,重病卧床,获准回湖南提督任所治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告老还乡。杨芳虽戎马五十春秋,亦不怠于文墨,喜诗文书画,著有《平平录》和《征西笔记》。曾书有行书七言联"天墀礼乐"三千字,海国鲲鹏九万风",笔力劲健。贵州省博物馆有杨芳《致鄂山等信札集册》。能画竹,有墨竹图传世,他与李世杰、刘清被誉为"黔中三奇男"。

周际华,(1772-1846),字石藩,初名际岐,后更今名,清朝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举人,六年(公元1801年)顾臬榜成进士。授内阁中书,以就近养家请改遵义府教授。历任辉县知县,陕州知州,高淳知县,兴化知县,江都兼署泰州知州。际华为官,关心人民疾苦,每到一处,都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在辉县时,率民疏浚河道,劝民植桑种树,毁淫祠,兴义字;在陕州时,修峡石驿道路;在兴化时,为水患,心系亿万生灵之性命,又教民间女子学习纺织,使木棉之利大兴;在泰州时,因江都沿江居民连年遭水灾,又请开义仓,赈济灾民,使人心稳定,次年(公元1842年)英帝国主义侵犯长江时,江都民众一致对外。周氏祖孙三代工诗,文章出众,一生写了大量的诗词,淋漓尽致地抒写了贵阳花溪的醉人景色,如《古播山村》写道"山村篱落隐斜晖,一径风雨扑面飞。宛转歌声牛背隐,牧童身带绛儿归,江边结舍两三家,近水柴门柳暗遮。忽听哪哑声渐近,老渔沽酒酌林花。"著作有《省心录》、《共城从政录》、《海陵从政录》、《家荫堂诗稿》、《感深知已录》等。

王阿从,(1778-1797),一作王阿崇,即王囊仙,女布依族,清朝贵州南笼府(今安龙县)人。农民起义领袖。出身贫苦,幼年父母,深受地主官吏的欺压,因行巫治病,被称为"囊仙"(布依语"仙姑")。南笼农民起义另一领袖韦朝元与之联络,借行医聚众,于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在南笼发动反清农民起义,被拥为领袖,称"皇仙娘娘",年号仙大。起义军先后攻克册亨、永丰、奉鮓、罗斛、归化、广顺等,威胁贵阳,势力占贵州省一半。后清廷调大军三路围攻,激战半年,九月,洞洒寨破,王阿从、韦朝元等被俘,牺牲于北京。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在布依族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胡秉钧,字退思,号理轩,清朝贵州黎平人。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举人,十年(公元1805年)进士。曾任河南扶沟知县,因事降职贵州遵义训导。时莫与俦为遵义教官,胡与莫与俦,莫友芝友善,命其子胡长新从莫友芝执经为弟子,后胡长新亦中进士。

徐培琛,(1779-1858),字资之,号松泉,又号梅花道人,清朝贵州石纤人。幼时家庭困难,从事过小贩生意,但勤奋好学,参加县、府、院初级考试,连考四场,均获第一。后家中连遭不幸。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他的母亲、祖母、父亲、妻子和第二个孩子相继去世,身心倍受摧残。他在绝望中寻求生路,带着三弟和大儿子,一面教书糊口,一面刻苦学习,并在省城贵山书院学习,结业时获第一名,三弟获第九名。他于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孝中举人,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与石纤成世瑄,张海澜同科考中进士,被京城名宦誉为"贵州石纤三杰"。改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户部员外郎云南司事、陕西主事、直隶州知州、江西司员外郎兼办八旗现审处、大司农捐官、江南道监察御史等。他刚直不阿,铁面无私,兼办八旗现审处重职时,大刀阔斧地审理了别人不敢审理的数十起案件,打击了贵族及八旗特权。任监察御史时,屡劾权宦,甚至不畏触抗旨意,冒死要求处理皇帝爱妃的父亲,险遭杀身之祸,有"刚直不阿除御史"之称。他与河南刘光三被京都人士誉为"朝阳鸣凤"、"西台元气"。他对家人亦严格要求,他在石纤的家与同科进士张海澜家仅一墙之隔,县城疏浚河道,要拆他们的墙,张家已同意,他家不同意,给他去信,他回信说:"千里修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徐培琛终因直谏冒犯皇帝,遭罢官离京。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他到扬州,受两江总督陶澍之聘,主讲乐仪书院、梅花书院等。在扬州际期间,著作颇丰,可惜散失殆尽。还善书法,长于水墨山水画,贵州省博物馆有他的书法作品,行书宗二王,秀润异常。曾绘《卜宅图》,已散失。同时作《卜宅诗》,可透露其概貌:"数午修竹好为林,更欲青檐傍水滨。携杖寻春过桥去,万山青处一闲人。"

花杰,(1779-1839),字建标,一字晓亭,号茜士,清朝贵州贵筑(今贵阳市)人。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举人,四年(公元1799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主事,以大学士朱文正公重其才,荐授编修,升陕西道监察御使。九年(公元1804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十二年(公元1807年)充广东乡试正考官,选礼科给事中,十三年(公元1808年)再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十七年(公元1812年)选授刑部安徽司郎中,后选刑部浙江司郎中,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三充顺天乡试同考官,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简放四川重庆知府,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调成都知府,升盐运道,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升授直隶按察使署布政使,十一年(公元1831年)调四川按察使,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会同四川提督杨芳办理越隽边务,升福建布政使,十四年(公元1834年)调广西布政使,十六年(公元1836年),护理巡抚,兼代学政,十七年(公元1837年)调江西布政使,十九年(公元1839年)卒于官。花杰忠直敢谏,有"花老虎"之誉。其弹劾会试总裁戴衢亨徇私舞弊时,不计个人利害,据实奉奏,居然将嘉庆皇帝的亲信大臣戴衢亨参倒。花上朝劾戴那天,道经东华门,路遇戴衢亨,戴问他:"今日花给事有何封事?"花毫不犹豫地回答:"劾公!"戴氏听罢大惊失色。花杰生平长于文学,善诗,著有《宝研斋诗钞》四卷。又工书画,行、楷书有欧、柳风骨,贵州省博物馆有其七言对联,大书尤见功夫,尤喜欢画梅。

张鸿干,(1779-1839),贵州从江人,侗族戏师。家贫,未读过书。幼年爱歌,九岁学琵琶,十五岁能自弹自唱,十八岁成歌手。廿岁走乡串寨传歌。他传歌到黎平时,见侗戏班演侗戏《梅良玉》从此萌发创作侗戏念头,他将侗族叙事歌《金汉》改编为侗戏《金汉列差》,为侗戏创作开了新领域。一百多年来,此剧一进流传至今。

黄燮,字理廷,贵州平坝人。书法家。清朝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进士。工书法,精篆隶,善染翰。工铁笔。

许秀贞,字芝仙,女,清朝贵州贵筑(今贵阳市)人。她是贵阳课税大使许廷瑶之女,营额外委胡凤翔之妻。著有《来香山房诗集》。据史料记载,该书系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宝翰楼刊本。前有周际华、花咏春序;袁如凯撰才女诗;胡家玉、罗骁典、吴振棫、陶士霜,周作楫等词十八页;有廷瑶老人及其胞兄许子华跋。并附各女士诗一卷,共十六页。计许廷贞、淑贞、萝贞等,皆秀贞之胞妹。许芳欣、芳晓、芳盈、芳素等,皆秀贞之侄女。陈德庄,复初老人之女。刘起凤,春台太守之女等诸女士诗。此书已无存。

周霖,字雨苍,号时庵,贵州绥阳人。书画家。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举人。能文辞,工书画。

官廷铨,字持平,贵州遵义人。书画家。清朝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举人。工书法,善画山水。

朱凤翔,字振采,一字集庭,清朝贵州黎平人。清嘉庆中(公元1796-1820年)拔贡。以知县分发甘肃,先任渭源知县,后任敦煌知县。是黎平人中唯一远至敦煌任县官的。朱凤翔在甘肃时与武威张介侯(张澍养)为诗交。朱著有《审安堂诗抄》十卷,续抄五卷。《黔诗纪略续编》录其诗五十五首,篇数居黎平诗人之首。黎平人胡子何与遵义人黎柏容编《上里诗系》时,黎柏容提出当另编胡小牙父子、倪俊山,朱振采诗为《四家诗选》。

傅汝怀,字渊伯,一字确园,贵州瓮安人,傅玉书之子。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贡生。主讲贵州黔西万松书院,晚年以贡生选校官。著有《确园诗稿》十余卷。整理其父所辑黔诗,编成《黔风旧闻录》六卷和《鸣盛录》十八卷,并增辑《黔风演》数卷。

傅潢,(?-1837)字星北,号松眉,清朝贵州贵阳人。十三岁学诗,十六年工诗,十九岁补县学生。学政洪亮吉教之以汉学,又从翟翔时学故学行,咸有榘则。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游湖南,历时四年,学益大进。八年(公元1803年)教授于贵定,作《诗义长篇》二十五卷。九年(公元1804年)应乡试本已中举,因用汉注义,黜置副榜。自有连岁客京师,结交当时诸多名士,遍览载籍,作《条泉笔记》。十三年(公元1808年),充国史馆誊录。次年改充八旗教习官。十五年(公元1810年)在顺天中举人,十六年(公元1811年)蒋立镛榜成进士。回籍主讲正习书院八年。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选任直隶博野县知县,逢大水,监赈灾民。继又连任满城、丰润、宛平知县。十一年(公元1831年)任广西兴安知县。继任苍梧知县,时苍梧有冤案,株连数十人,数年不决,他到后,察知无辜,尽放之。十四年(公元1834年)任白色同知,次年充广西同考官,升全州知州。十七年(公元1837年)调西隆州,未上,四月卒于桂林。著有《庭训》四卷,有诗集十六集。

王敦仁,贵州印江县人。书画家。早年从杨芳西征,后官陆川知县。擅书画梅竹。其父王竹松就是擅画墨梅的书画家,他能传其家法。

邱煌,(1784-1858),本名若水,字叔山、又字树山,号暗甫,清朝贵州毕节人。书法家。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进士,授编修。历官国史馆协修,文渊阁校理,会典馆纂修,会试及乡试考官,湖广、山西、河南、浙江诸道监察御史,湖北粮道等职。解职后移居其子邱瑀松泸同知任所。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卒于泸州。擅长书法,融颜鲁公、杨少师于一炉,字无论大小,皆悬臂为之,笔力劲健,气势开张。著有《府判录存》、
《一渔草堂诗》、《今文质疑》、《保筠堂法贴》等。

金鼎寿,本名永源,字鹤皋,贵州广顺(今长顺)人。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举人,十三年(公元1808年)进士,为长顺县金家四进士之一。历任广西富川县,安徽歙县,怀远县知县,广德知州,著有《性存轩诗草》四卷。

陈清壁,贵州施秉人。画家。曾为监生。清朝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与王孚邦为《黄平州志》作飞云岩等八景图,现存有版画。

上一篇:怀孕36周注意事项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