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草拉黑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14 18:14:23 作者:连笔君

2022年12月20日,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关总署等六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共同组织制定并发布《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以下简称管理名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KJJYS/202211/t20221109_6415160.htm)

管理名录中的33种植物均为被子植物,隶属13科30属(参考APG IV分类系统)。菊科最多,共14属16种;禾本科4属4种;苋科2属3种;莼菜科、天南星科、雨久花科、豆科、葫芦科、商陆科、落葵科、旋花科、茄科、马鞭草科每科1种。其中一年生草本19种,占57.6%;多年生草本(含藤蔓性)13种(其中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ius) Solms]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一年生或多年生性状),占39.4%;其余2种为木本,即马缨丹 (Lantana camara Linnaeus) 和光荚含羞草 [Mimosa bimucronata (de Candolle) Kuntze]。这33种植物的生境类型几乎覆盖了所有植物能到达之处,除常见陆生环境外,还有如水盾草 (Cabomba caroliniana A.Gray)、大薸 (Pistia stratiotes Linnaeus)、凤眼莲等水生环境;空心莲子草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ius) Grisebach] 这样的“水陆两栖”;互花米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eur) 的盐淡水交汇生境等。

“入侵植物是指通过自然以及人类活动等无意或有意地传播或引入异域的植物,通过归化自身建立可繁殖的种群,进而影响侵入地的生物多样性,使入侵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并造成经济影响或损失。”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

为了让公众进一步了解它们,作者为这33种植物分别制作了图版,每张图版包括物种名称、花果期、中国自然标本馆图库二维码、形态特征、国内分布、传播方式、危害及防控、参考文献、腊叶标本图片、植物生态图片等10类内容。图版排序:科一级按APG IV系统发育树顺序,科内属级与种级按拉丁名字母顺序排列。

水盾草 Cabomba caroliniana

大薸 Pistia stratiotes

凤眼莲 Eichhornia crassipes

野燕麦 Avena fatua

长刺蒺藜草 Cenchrus longispinus

石茅 Sorghum halepense

互花米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

光荚含羞草 Mimosa bimucronata

刺果瓜 Sicyos angulatus

空心莲子草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长芒苋 Amaranthus palmeri

刺苋 Amaranthus spinosus

垂序商陆 Phytolacca americana

落葵薯 Anredera cordifolia

五爪金龙 Ipomoea cairica

黄花刺茄 Solanum rostratum

马缨丹 Lantana camara

紫茎泽兰 Ageratina adenophora

藿香蓟 Ageratum conyzoides

豚草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三裂叶豚草 Ambrosia trifida

三叶鬼针草 Bidens pilosa

飞机草 Chromolaena odorata

假苍耳 Cyclachaena xanthiifolia

小蓬草 Erigeron canadensis

苏门白酒草 Erigeron sumatrensis

黄顶菊 Flaveria bidentis

野莴苣 Lactuca serriola

微甘菊 Mikania micrantha

银胶菊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假臭草 Praxelis clematidea

加拿大一枝黄花 Solidago canadensis

刺苍耳 Xanthium spinosum

图版内容主要参考马金双老师主编于2020年出版的五卷本《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管理名录中部分中文名及拉丁名做了适当更新。如果想要了解更详细更全面的外来入侵植物信息,作者推荐购买或借阅这套志书。

(中文名与拉丁名更新情况对照)

作者在制作这33张图版过程中,有3点感想:第一,管理名录覆盖的类群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充分考虑到了地域间差异及现实的危害性。建议将来结合防治工作的开展,将名录保持一定的动态更新,如现有名录中禾本科蒺藜草属收录了长刺蒺藜草,国内同属还有蒺藜草 (C. echinatus Linnaeus) 分布,同为外来入侵种,区别特征细微,在实际防治过程中没有必要区别对待,建议一同加以管理。第二,开展外来入侵植物防治的一线人员有必要深入学习掌握相关植物学知识。对于管理名录中在所辖地区有分布的类群要具备精准的鉴别能力,即从苗期一直到果期都能在户外一眼认出,一方面避免误伤本土植物,另一方面也能让防治工作更有成效。如菊科一枝黄花属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是“臭名昭著”的外来入侵种,但该属尚有中国本土的一枝黄花 (S. decurrens Loureiro)、毛果一枝黄花 (S. virgaurea Linnaeus)等,有文献报道这两种本土植物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若被当成外来种对待就变成了对本土资源植物的破坏。第三,外来入侵植物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这33种植物中,有15种是当初出于观赏、药用、防护林等目的有意引入后扩散的。因此,从事相关引种培育的人员要加强新引入植物的风险评估与防控,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如今,在家中或单位布置水族箱的人士越来越多,如水盾草就是当初作为水族箱观赏水草引入国内,但因为缺乏相关活植物管理规范,被随意丢弃河道中而带来了入侵危害。此外,还有个别荒唐的放生行为同样存在动植物入侵的风险。

绿水青山需要大家共同守护。

因作者个人水平有限,文中难免出现纰漏,欢迎来信交流与指正。如有读者希望索取原图用于科普、教学等,同样欢迎来信索取。

上一篇:医疗纠纷防范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