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世明
辞旧迎新,冯小刚与严歌苓联袂推出的 《芳华》 于贺岁档盎然绽放,形成了一个“网红级”现象。
笔者不谈冯小刚、严歌苓如何用一个个闪光的泪点,在80后、90后面前还原、唱响了50后、60后的青春之歌。而更关心的是,从中倒约略看到了冯小刚们的“苍孙”心境,《芳华》就此穿越时空,让两代人心灵相通。
需要释惑。“苍孙”并非“苍生”。“苍生”,古代指老百姓,今朝还是指草根,老百姓。“苍孙”呢?北京话管男的叫“孙”,管女的叫“果”,将帅气的男青年叫“尖孙”,将特漂亮的女孩叫“尖果”;管老男人叫“苍孙”,管漂亮的老女人叫“苍果”。
笔者浓墨于“苍孙”心境做甚?曾于前些年贺岁档“火得不要不要”的《非诚勿扰2》里“雪藏”的王朔,有句“名言”叫“苍孙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此言究其实还是不免有点凄迷,有点苍凉,“无可奈何花落去”,毕竟离太阳落山不远了。
“苍孙”心境即源于此。不少观众昔看《非诚勿扰2》,今观《芳华》,皆边抹眼泪边嘀咕:这不是喜剧(时有泪流啊),亦不是悲剧(噙着泪又让你莞尔)。是什么呢?这是王朔、冯小刚与严歌苓而今的心境,也是芸芸众“苍孙”今朝现时的心境。
如果说,姜文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逼真地刻画了北京青年(大院子弟与工农子弟)的文革青春岁月,王朔与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精彩地写出了这些北京中年——“苍孙”的心境与生态,那么,《芳华》则是“爱过也恨过,流着泪舍不得”的冯小刚与严歌苓,献给自己也是一代人过去的告别书,青春的回忆录。
现时,“中年油腻”似成一代“过来人”的心结,如何用情怀“解(油)腻”,“人性”调味(道),冯小刚将一部《芳华》展现给后代、后来者们,以为形象的回答。
冯小刚真是活成了“修行”,活成了“大明白”,“拍电影其实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和想法放进去”,《非诚勿扰2》是,今朝《芳华》 也是——不走婚姻,甚至不走爱情,而是完全“走心”。精神失常的何小萍在表彰大会场外独舞;何小萍独自送别刘峰;片尾刘峰和何小萍去墓地看望阵亡的战友……多处泪点,直戳观众内心深处,又像剥白菜一样,层层剥开你我他之关于人生的问号——
生与死究竟为何?情究竟是什么意思?发中年之感慨,和这个世界对话,与自己的内心谈谈……大话人生,其实把许多事情都看淡成了浮云。
笔者曾易苏门学士秦观的词句以调侃:王朔小刚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而说道《芳华》向贺岁片之龙头《甲方乙方》“致敬”,不如说其与《非诚勿扰3》一脉相承,直入“苍孙”之境。
我看银幕上的“你”,“你”看银幕下的我,互为同道,甚至是人间难觅的知己。此时,你会发现,此片更像一首诗,芸芸众“苍孙”2010年代心境的一首“诗”,我们在走进2018时想要的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