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费孝通美美与共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13 22:14:54 作者:连笔君

2005年4月24日22时38分,费孝通先生在中国田野里行走了75年的脚步,不得不停下。95岁的他和我们告别了。转眼间,十年过去,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谨以此文纪念费老,感谢他对民大做出的贡献。

美美与共:他让我们学会尊重与包容

在世界上生活的各个群体,在认为自己的传统价值标准是“美”的之外,各群体之间还应当求同存异,相互理解,承认别人的传统价值标准也是“美”的,做到“美人之美”。在这个基础上,全人类建立起一套大家愿意共同实行的价值标准,达到全人类和平共处、“美美与共”的境界,实现“天下大同”。——费孝通

1990年12月,日本著名社会学家中根千枝教授和乔健教授在东京召开"东亚社会研究国际研讨会",为费孝通先生80华诞贺寿。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进行演讲时,费老总结出了极具美感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这十六字体现了费孝通先生对多元价值观的态度,也是费老一生的心愿。他希望建成多元一体化的中华民族格局,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君子之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同时也要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妄自菲薄也不闭关排外,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外来文化,促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这十六字,是一条长时间的道路,费老为此奋斗一生,而如今,则由我们继续走下去。

知行合一:他让我们学会求是和唯实

费孝通先生在学生时代就立志做一名社会医生,医治社会的病痛。他运用社会科学帮助人们解决社会问题的信念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退。在二战结束后几个年头里费先生所从事的科研项目,包括他写作《乡土中国》与《乡土重建》,都足以表明这一点。一些改革家常会规划一个新世界,并打算将他们的规划放到一个他们毫不了解的社会中去实施,这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思维。而费教授并不是空想家,他是一个实干家。

“世界上发生了许多新问题和现象,没有现成答案可以解决,要超越旧有的刻板印象,一定要摆脱成见,深入观察和领悟其他族群的文化、文明。”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从1939年到1963年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多次回吴县考察,写下《江村经济》《再访江村》等著作,致力于用社会学的知识去改变中国农村的贫困落后状况。而我们平时听到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之类的说法,也是基于费孝通对温州等地调查的基础上,率先提倡运用的。而这种“小商品,大市场”的说法在今天依然是对温州经济最好的概括。温州人深切感谢这位老社会学家的远见卓识,正是他的唯实精神,推动着温州经济的发展。

他说:“我所知道的是真正的学术,是有用的知识,学术可以做装饰品,也可以做食粮的。”“反对为研究而研究,为理论而理论,为定量而定量”。学以致用,志在富民,当费先生生命、学术和乡土结合在一起时,也就不怕时间的冲洗了。

费孝通先生参与了中央民族学院的创建,并与民大朝夕共处了三十年,先后任副院长、教授、名誉校长。如今,费老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他的光辉永远留在了中央民族大学。每当我们路过民族博物馆前的校训,每当我们听到、看到众人对他学术与胸怀的称赞,每当我们提起《乡土中国》……费孝通,当我们踏入了这个学校时,就注定记住他的名字。而我们离开这所学校后,费孝通先生与他的思想也将是民大学子难以抹去的烙印。

先贤已逝,风范长存。“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纪念。

上一篇:军品志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