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除夜作高适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13 01:25:26 作者:连笔君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名《除夜作》,“除夜”:【除夕之夜。】高适在某个除夕之夜作的诗。那么是哪一年的除夕呢?我们在网上查到,南京大学教授“周勋初”在《高适年谱》中有一个绝妙推测:【他将此诗系于天宝九载(750年),根据是:“高适游踪虽广,然离梁宋而至远地,亦不过闽中、幽州、陇右、河西、剑南数地而已。高适至闽中时,年岁尚轻;次至幽州时,未及'霜鬓’之年;至陇右、河西、剑南时,已甚得意,与此诗内容不合,故知此诗定作于第二次北上,即送兵清夷归来寓蓟门旅馆之时。”(《周勋初文集》第4册,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此说十分合于情理。

如果以上推测成立,那么本诗就是高适做“封丘尉”期间,奉命送士兵上前线所写。高适先是在县里招兵,然后把他们送往前线,回来路上,在“蓟ji4门”的旅馆,写下这首诗,这一夜正好是除夕夜。好,我们来看原诗: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赏析高适说,面对着旅馆中这寒冷的灯,我独自一人,久久不能入眠。我这位旅客的心情因为何事,竟转向了凄凄然?

高适的这两句有些奇怪,一般古诗里的“客心”都是不太好的。可听高适这话的意思,反倒是客心本来还不错,怎么就转向凄然了呢?可见,推测高适是送兵回来路上是有道理的。兵送到前线了,一件公事交差了,确实是比较轻松的。可是,他却突然由轻松的心情转向了凄凄然,这是为何啊?: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赏析高适说,今夜是除夕夜,有多少故乡的人在思念着自己千里之外的亲人啊。而我的双鬓也已是如霜白发,明天一来,又是一年过去了。

如果没有前面的背景推测,一般人都只会理解,是高适的家人在思念着千里之外的他。而事实上,高适的家人现在应该是住在“封丘”,那里并不是他的故乡。所以这里的“故乡”可以是泛指的,但在高适的心中,更可能是特指的,特指那些被他送到前线的士兵,他们的“故乡”。这些士兵被送到千里之外,在这样的除夕夜里,他们故乡的亲人一定在思念着千里之外的他们。念及于此,原本可以交差的高适,那份轻松的心情转而变得如此凄凄然了。哎,我这做的又是些什么差事呢,如今我都已是鬓发霜白的人了,还在做着“鞭挞黎庶令人悲”(出自《封丘作》)的风尘小吏之事,明朝一来,一年又过去了,难道我就要这样年复一年吗?高适又思考起人生了。

高适回去后,又过了一年,即752年,他辞了“封丘尉”,再次西游长安。期间得到机会,担任了凉州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实现了自己多年以前的从军梦。此后,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高适从“左拾遗”,“监察御史”一路做到了“淮南节度使”。期间还回到他躬耕的“梁宋”之地,解救了“睢阳之围”。高适死前进封“渤海县侯”,死后被赠“礼部尚书”。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上一篇:李仲轩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