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遗梦》是赵季平艺术歌曲中的代表作之一,由编剧家、作家韩静霆作词。歌词取材自许仙和白娘子在断桥相会的传说,以雄奇、飘逸的笔法,借以表达作者对亡妻的爱念之情。
在第六期《廖昌永网络声乐中国艺术歌曲集》的课程中,您将跟随国际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廖昌永教授,深入挖掘《断桥遗梦》美妙的意境和细腻的音乐表现力。
《断桥遗梦》精彩教学片段
第六期《廖昌永网络声乐中国艺术歌曲集》
本课重点与难点:
1.这首作品是赵季平先生借“断桥”的故事,抒发对亡妻的怀念,用西北的音乐风格来表达一个西北汉子的爱情,所以不能唱成江南的幽怨风格。
2.第一段是借“断桥”故事,所以只是叙事,不要把感情发泄得那么浓烈,要为第二段情感的宣泄打好伏笔。
3.歌唱的位置要保持住,不要从下往上滑着唱;尾音长音的保持,歌唱体态不要泻。
《断桥遗梦》
赵季平
呼啦啦啦
西湖的桥从中折断
雨中定情的纸伞丢向谁边?
爱你、想你、找你、喊你
在钱塘江雾里
我的梦,断桥遗梦
在苍茫茫的天水间
桥断水不断,水断缘不断
缘断情不断,情断梦不断
不不不不
我不相信真爱变老
上天入地只求峰回路转
怨你、恨你、怪你、骂你
只因相思太苦
我的梦,断桥遗梦
真情欢爱胜过百年
桥断水不断,水断缘不断
缘断情不断,情断梦不断
地老天荒,我的爱心不变
地老天荒,我的爱心不变
地老天荒,我的爱心不变
赵季平(1945-):中国当代作曲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和西安音乐学院院长等职。赵季平在电影配乐、交响乐、民族管弦乐和艺术歌曲等领域有极高成就,代表作品有影视配乐《红高粱》《大宅门》和《乔家大院》等。赵季平的音乐兼具抒情性和戏剧张力,个人风格浓郁,尤其擅长在创作中吸收中国传统音乐元素。
作曲家的妻子过世后不久,《断桥遗梦》问世。在作品的段里行间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作曲家对爱妻的思念与不舍。在音乐方面,该作品具有浓郁的浪漫气息和强烈的戏剧张力,尤其突出的是它大跨度的旋律线条,丰富的节奏变化,以及多层次的音乐形象,可谓如泣如诉,温婉和大气兼容于一炉。
作品起始于柱式和弦与分解和弦的交替穿插,这一前奏形象地反映出强烈和动荡的心绪。
歌曲首段,歌者以第二人称的方式倾诉对爱人的思念,以及对爱情的忠贞。音域跌宕起伏,强烈的情感喷涌而出;休止符和切分节奏的精妙运用,进一步强化了语气效果。
歌曲的第二段以柔美深情的音乐形象出现,诠释了爱情的柔而不断。齐整的短句以类似于“顶真”的方式衔接,如流水一般柔顺。
歌曲的最后,歌者以高音区极富节奏张力的演唱,尽情表达“地老天荒永不变”的爱情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