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筑大学,原建筑老八校之一,建筑院校曾闪耀的那颗星。
母校,你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来自重大校友圈 00:00 04:49
在3,4月份。我们根据校友投稿。
分别做了介绍B区(原重庆建筑大学)
《它是重庆大学B区,也是所有建院人心中的重庆建筑大学》
以及原来重庆建筑大学老校友毕业后重返学校的文字:
《记忆中的建院:我的青春在这里》(原标题《母校情结》)
两篇专稿。很多原来建院的校友给我们发来了很多热情洋溢的文字,不少60,70,80年代毕业的老校友还给我们发来了他们那个时代的照片,在学校时候的饭票,明信片,甚至当时学校的照片。
让我们对重庆大学的历史,特别是原来重庆建筑大学校区和历史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从热心校友提供的这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老资料当中,我们仿佛穿越了时光,回到了那个时代,拥抱这所以建筑类专业见长的:重庆建筑大学。
所以,根据各位热心的原建院校友提供的资料,我们整理后完成这篇文章。《记忆中的建院》专稿第3篇:穿越时光去拥抱你,重庆建筑大学。
让我们跟随诸位校友的照片与文字,穿越时光,回到过去,进一步了解现在的重庆大学B区,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的学校吧。
1. 校友通讯录:每个年代的记忆。
2.还叫建院时候的大门。
3.更名:以前更名都是要登报的
4.学校发的纪念册。现在好像就实验楼依旧屹立在校园。
5.学校的校报。内容蛮丰富。
6.印有学校地址和名称的信封信笺: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是与家人同学朋友沟通的最经济的形式。
7. 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到重庆建筑大学,再到合并后的重庆大学。校徽也成了历史的见证。
8.还有,陪伴着在母校求学时光的学生证。
9.那时候,不少专业教材,教辅书都是学校教研室自己出的。毕竟,不少建筑专业课程,那会的建院可是权威。
10.那时候,成绩单还是纸质的。
11.或许,现在的师弟师妹已经很少见到这样的毕业证书了。
12.那时候,毕业照还是黑白的。
13.那时候,去食堂还是要凭票的
14. 后来,也用上了磁卡。
15.那时候,不时给朋友寄学校风景的明信片,让他们也看到母校的风采
16.校徽,也是很多款式
17. 多少年的风雨,建工馆依旧是土木学子每次返校必到的第一站。
18.建筑城规学院的系馆,也成为大门进来首先映入眼帘的地标。
19.三校合并后,新的大门。
20.现在,第二综合楼应该是B区的最高建筑了吧?
21.现在,原来的建院中门依旧热闹。当年,改善伙食全在这了。
22.宿舍。条件一年比一年好,据说现在虎溪的新生基本都能享受到空调了。建院的学长们是否还记得在学生一,二,五,六,七,八,九,十....舍(好像B区之前的宿舍都没装空调)度过的重庆的夏天
23.操场。原来坑坑洼洼的B区球场,已经重新翻新。不变的,是奔跑在上的一届届学子。
24. 这里,培育出多少建筑业栋梁之才,多少如雷贯耳的国内陆产界精英。成为地产建筑业的黄埔军校。
进入新世纪,成为合并后的重庆大学B区,继续为行业默默培养输送专业人才。
即使毕业那么多年。
你,依然是我们心中最亮的那颗星。
后记:根据各位校友的建议,我们这次推送配乐《夜空中最亮的星》,母校于我们,即使毕业多年,依旧是我们心中那颗最亮的星,不是么?
PS:你可以打开音乐,随着背景乐,再把这篇图文阅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