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窗外雨潺潺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10 19:31:00 作者:连笔君

夜,

这边也是一片热闹,多少人在评论区阴阳怪气。

我,躺在床上有所思,看见评论区里那句熟悉的话:“高中的作文是你们文学水平的巅峰。”

两支香烟,一篇闲文,有感而发,聊以抒怀。

为什么以前敢写敢说?为什么现在畏首畏尾?不外乎一个“穷”字。当年人穷志短,夜读孟子一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谁人不想成为执掌六国相印,封万户侯的苏秦,奈何入世越深,越知道谨言慎行

王国维说涉世深浅,作文章创调创艺有所分别,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往往能写出诸如“小山重叠金明灭”一类的创调之词,如高山流水,曲高和寡;生于闹市人烟,长在街头巷尾,往往能写出如“昨日黄土垅上埋枯骨,今宵青纱帐里卧鸳鸯”一类的创艺之词,雅文和俗文便是因此而分。

永葆赤子是雅的至高境界,而人人传唱则是俗的至高境界,其中优劣得所,我并不想在这里多加论述。

人是个矛盾的集合体,尤其是知识分子。一方面他们心中有那么个桃花源,在那里可以自得其乐,灵台方寸之间有自己独乐风景,在那里拒绝一切社会关系,只追求纯粹的美;另一方面他们又有那么个理想国,在那里可以得到认同,理解,并把某个理念传布天下,哪一个文人墨客都只是在二者间游离。

我们下意识觉得高中时那些文字更清新脱俗,更值得玩味,那种剥离开历史厚重包袱,所创作出来的东西更值得品尝,便是犯了理想病。一篇散文纵使天花乱坠,一气呵成,遣词造句清新脱俗,但却不值得深究,一篇论文再陈词滥调,只要不是抄袭搬运,其间字斟句酌,不偏不倚,丢掉作者的偏见去客观中立,其实更难。前者如一见钟情,后者如矢志不渝,一个是激情退却后的茫然若失,一个是知己知彼后的安然若素,小孩子才选前者,大人都不由自主地选后者,要恰饭的嘛……

最次的是写夹杂政治意图的宣传文,这种东西名垂青史和遗臭万年只是时间问题,毕竟人类历史足够长,长得足以为秦桧翻案,把岳武抹黑,撒旦在弥尔顿那里可以是反抗权威的堕天使,而这放在中世纪却是要被送上绞刑架的,曹孟德的英雄,奸雄,奸贼,枭雄之论,拿破仑究竟是文明使者还是刽子手……盖棺未必有定论,鼓吹民主自由者和专制集权者都是一帮人,只是读者却选边站,一方试图压服另一方。我最鄙视的就是这种带节奏的垃圾蠹虫,就是这种你死我活的思潮,裹挟着爱国情怀,绑架着民族主义,把一堆堆的年轻人推进火坑,说着“曱甴”“五毛”“废青”“愤青”“键盘侠”一系列侮辱之词的那种思潮,当年五四运动的时候,那些新青年们所争取、倡导的和你们口中的这些愤世嫉俗年轻人所思忖的有区别吗?

我终将完全的老去,我想写出“我的梦想是是……”那种天马行空的文字,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我不知道怎么到那里,我尝试着去走那条路,一路辛酸苦辣以文字尘封在那个存放日记本的旧箱子里,如今,我再不会写出那种自己为之流泪的文字,也许我还会因为一首熟悉的歌而怅然若失,继而将自己深埋于烟草酒精所堆砌的坟,在练习死亡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会了:沉默。

只愿天涯路远,道阻且长,你我都是浮沉中几许流光,只愿老得看不清字的时候,把浮生酿一壶酒,收藏一生。

敬!读到这里的您,诸君共饮!

上一篇:黄浦江源头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