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澄问:“仁、义、礼、智之名,因已发而有?”
曰:“然。”
他日,澄曰:“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是性之表德邪?”
曰:“仁、义、礼、智也是表德。性一而已,自其形体也谓之天,主宰也谓之帝,流行也谓之命,赋于人也谓之性,主于身也谓之心。心之发也,遇父便谓之孝,遇君便谓之忠。自此以往,名至于无穷,只一性而已。犹人一而已,对父谓之子,对子谓之父,自引以往,至于无穷,只一人而已。人只要在性上用功,看得一性字分明,即万理灿然。”
【译文】
陆澄问:“仁、义、礼、智的名称,是心性已发才出现的吗?”
阳明先生说:“对的。”
过了几天,陆澄又问:“恻隐、羞恶、辞让,是非,都是心性的表德吗?”
阳明先生说:“仁、义、礼、智也属于表德。心性只有一个,就形体而言为称之为‘天’,就主宰而言称之为‘帝’,就其流行而言称之为‘命’,就赋于人而言称之为‘性’,就主宰人身而言称之为‘心’。心的活动,遇父就为孝,遇君就为忠。以此类推,名称可达无穷之多,但也仅一个性而已。比如人就是这么一个人,对父亲而言为子,对儿子而言为父,以此类推,名称可达无穷之多,但仅一个人而已。人只要在‘性’上做功夫,把‘性’字认识清楚了,那么,万理皆通。”
此为传习录连载第5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