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陈伯祥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10 17:23:25 作者:连笔君

陈伯祥是陈家沟陈氏第十八世,在同龄人中辈份较高,跟陈照丕、陈照奎是同辈人,比“四大金刚”中的陈小旺、陈正雷高一辈。

1944年3月,陈伯祥出生在父母向陕西逃荒的路上,三四岁才回到陈家沟。陈伯祥自幼性格安静,并不太喜欢学拳,后来,是由陈克忠先生选中才身不由己开始学拳的。

1958年陈照丕回乡后,与族中老人商议,让族中子弟分别学陈式太极拳的大架和小架。学大架的跟陈照丕,学小架的挑了陈伯祥、陈俊凌、陈启亮跟着陈克忠学。

五十多年前,整个村子就他们两人传拳。陈伯祥老师说:“我老师跟我同辈,他从没让我叫过他师父”。

陈克忠是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鑫(1849—1929)晚年所教的爱徒,与陈鑫老先生隔了一代。陈克忠弟兄8个,都是跟着陈鑫老先生学的拳。

陈鑫家跟他家住得很近,就几十米。老爷子没子女,年纪大了,一日三餐都保证不了,捧着金碗要饭。陈克忠的爷爷对陈鑫说,你的生活我负责,你负责帮我把后辈们的拳教好就行了。陈克忠是老三,在兄弟中间学得最好。

陈氏是大家族,逐渐分出四大院、八小院。陈克忠家是八小院之一。

陈鑫一生清贫,留下了一部公认的武学经典《陈氏太极拳图说》。

再上溯,就到了陈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与陈有本。说是从陈长兴传大架、陈有本传小架,但陈有本还教过陈长兴的儿子陈耕耘,那时还没分那么清。

这拳以前是叫大圈、小圈,理论一样,练习方法基本也一样,有些动作略有差异。

陈长兴住村东南角,陈有本住西北角,他俩教的架,陈伯祥老师小时候都叫南头架、北头架。

大架、小架的说法,是1950年代后,顾留馨第一次在《陈氏太极拳》一书中提出来的。

“文革”到来的时候,陈克忠挨了整。“陈家沟是老村子,有名气,大家族,受忌讳,怕你聚众闹事。还会太极拳,会武术,更忌讳”。


1966年,陈克忠去世。说是病死,但那个年代,家庭成分不好,又教拳,有些人想学又不教,“里面有些怨,有人就收拾他,往死里整,白天强迫他义务劳动,晚上戴着高帽游街、斗争”,他都那个年龄了,受不了,最后就离世了。

传统在不断更新。昔日只在家族内部流传的绝艺,经陈长兴、陈清平传给杨露禅与武禹襄,两百多年间,演化成陈、杨、吴、武、孙、赵堡架、忽雷架等主要流派。

陈伯祥老师安贫乐道,很尊敬他的老师陈克忠先生,并且非常推崇陈鑫老先生,传道授业也如其先师一样正直严谨。早年他经常去开封、淮阴教拳,都是义务授拳。

每到一个地方授拳前,他总会与学生们约法三章,第一、不能没有不敬之心,不能做坏人干坏事,第二,不能仗拳欺负他人、不能招摇撞骗,第三、不能拿拳做生意一样卖钱,谋取不义之财。

(据对陈伯祥老师的采访整理)

上一篇:中国滕州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