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梨不仅用来当水果吃,还可以做成很多种糕点,甚至做成几十种菜肴;柑橘,除用作饮料、果冻外,还可能制作成乳酸菌浓缩汁、十几种糕点、几十种清洁类日常洗涤及美容产品。日本的农产品深加工必须要引起我国的反思。
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在建国之后可以分为两个阶段:99年之前,初级农产品供给不足,消费水平有限,以粮为纲的战略下,经济作物的产量很少。2000年之后,品种丰富,需求升级。在98年的时候,粮食产量突破1万亿,总量基本平衡,国家适时调整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同时,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需求拉动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水平的提速,消费结构和层次的不断变化,农产品加工业依旧是未来高速增长的产业。
农产品深加工的未来方向,从纵向来看,我国大宗粮食作物的价格要远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例如棉花价格偏高,但是制作成棉纺制品还是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就要充分利用加工、仓储、现代物流以及相关的品牌建设,拉长产业链。从横向来看,要改变原来农产品的单一功能,赋予其更多的文化、休闲、生态功能。
八大趋势1.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2.产业加速聚集3.产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4.生产的集中度在提升,兼并重组加快5.产业化的进程在加快6.技术装备更新在提速7.国际化的步伐在加快8.制约因素在强化未来的发展重点1.产地初加工:目前我国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耗严重。就地储藏、保险和烘干是农业部未来支持的重点。
2.主食加工业:小馒头,大产业。庆丰包子铺的模式,中央厨房+主食门店。工业化、标准化、质量安全水平。我国的工业化食品只有20%,在发达国家有70%,目前的工业化生产满足不了,所以只能买小摊贩的,质量没有保障,也给质量安全的监管带来困难。3.休闲方便食品:目前我国企业规模小,品牌少。休闲食品已经不再局限于青少年,而是向青年和中老年发展,我国目前人均30克,发达国家可以达到3千克。4.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我国每年产生7-8吨秸秆,30%燃烧了,不仅浪费而且污染环境。5.装备制造业:现在两级分化。小作坊用的很差的设备,大型企业用的进口的。政策1.金融方面:专项信贷,已经跟国开行签订6年的协议。2.税收方面:初加工免税的政策,扩大初加工的范围。
3.上市方面:与证券部门协调,单独设置标准。启示纵观日本诸多农林产品深加工研发的全过程,可以发现其中是有一些基本规律可循,那就是在市场机制下,实现“产、学、研”完美结合的架构。
产业界——农民遵守行规,认真生产安全放心无添加的原料产品,提供鲜食品和腌渍类初加工产品;由农业生产协同组合(相当中国的行业协会或合作社),面向批发市场保证大宗商品销售;同时,委托相应专业科研机构进行产品研发、科学知识普及。
学术界——通过进行大量科学实验和分析论证,发表科研成果,逐步把实验室成果向工业化生产转化。此外,通过利用多种传媒渠道,面向公众传播科普知识,推介产品对人体营养和身体保健的好处,从学术文化和科研角度,引导人们对可食用产品科学知识的认识了解。
研究界——针对不同农产品的特点,站在提升生活品质的角度,以便捷消费的立场,匠心独具,挖空心思研发出各种不同的产品,把果蔬类农产品从日常料理烹饪,到花样翻新的各种食谱;从各种饮料糕点食品,到日常生活系列用品,几乎无所不包、应有尽有。
企业界——食品加工厂使用优质原料,利用科学研究机构在技术领域里的研发成果,组织产品生产,向市场提供各种成品商品。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孙教授谈道,农产品加工业是贯穿一、二、三产业,衔接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突现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组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解决“三农”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编辑 ▌康轩山
责编 ▌杜婧
监制 ▌刘静
出品 ▌农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