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荚螟
·世界性分布的豆类害虫,以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受害最重。
·豆荚螟为寡食性,寄主为豆科植物,是南方豆类的主要害虫。
·以幼虫在豆荚内蛀食豆粒,被害籽粒重则蛀空,仅剩种子柄;被害籽粒还充满虫粪,变褐以致霉烂。
·一般豆荚螟从荚中部蛀入。
·豆荚螟随地区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一年可发生2~8代。越冬代成虫在豌豆、绿豆或冬季豆科绿肥上产卵发育为害;各地主要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附近土表下5~6厘米深处结茧越冬 。成虫昼伏夜出, 趋光性不强,喜干燥 。成虫羽化后当日即能交尾,隔天就可产卵。每荚一般只产1粒卵,少数2粒以上。其产卵部位大多在荚上的细毛间和萼片下面。
·初孵幼虫先在荚面爬行1~3小时,再在荚面吐丝结一白色薄茧(丝囊)躲藏其中,经6~8小时,咬穿荚面蛀入荚内。
·幼虫进入荚内后,即蛀入豆粒内为害,3龄后才转移到豆粒间取食。
·4~5龄后食量增加, 可以转荚为害,每一幼虫可转荚为害1~3次。
·豆荚螟为害先在植株上部,渐至下部,一般以上部幼虫分布最多。
防治方法
·治花不治荚
·喷花不喷叶
·上午9点前
·处理落地花
·药剂:甲维盐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