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家高阳曾说,值得入小说的历史人物,大抵不外圣君、贤相、良将、高僧、名士、美人六者。在高阳的小说《李娃》中便描述了这样一位美女,貌若天仙,敢爱敢恨。
高阳笔下李娃人物的原型来源于唐朝文学家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李娃传》。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它描述了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进京赶考的儒生郑徽与艳冠长安的名妓李娃之间的爱情故事。出身名门的公子哥郑徽,在遇见娼女李娃之后,深陷温柔乡,荒废学业,金榜无名,流落街头。后又在李娃的资助和激励之下,再度奋进,最终功成名就。
当然比起主人公郑徽大起大落的人生,更耐人寻味的是李娃这个角色。郑徽因她而名落孙山,也因他再金榜题名。这个地位卑微的妓女到底有何种魅力,竟能将这个男人牢牢抓住在股掌之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娃可能是男人心中完美无缺的女神代表。
一、李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美貌自然就不必说了,身为长安名妓,名声响彻长安街头巷尾。李娃自出场的那第一幕,飘飘欲仙,妩媚动人,便将那郑徽的魂牢牢勾走,郑徽对她念念不忘。后来,两人正式交往后,郑徽便常伴于其左右,难舍难分。
当然李娃的善良、真诚、富有学识,也是有目共睹的。她对待朋友、下人,都用情至真。对于郑徽的感情,更是倾心付出。
不过,可能更让人惊叹的是李娃那份超乎年龄的成熟和冷静。
李娃原本出生就不好,早早死了爹娘,一直跟随叔叔婶母生活。嫂母离家出走,不知去向。李华便跟随叔叔一起来到长安,打听她的下落,也因此结识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贵人李姥。
当时叔叔的盘缠已经花完,叔侄两人流落街头,幸得遇见李姥暂时收留两人。李姥便提议将李娃留在身边栽培,并给予叔叔些许银两回家。李娃思索再三之后便同意了,她认为,这样的方式对双方都好,叔叔带着自己,自然不便。虽然李姥是个老鸨,但是待自己不错,衣食算是无忧了,若跟随她去,或许也是自己命运的转机。倘若自己硬要跟随叔叔,以他们目前的财力,以及身份地位,生活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那时的李娃才12岁,便有如此清晰的认识,着实不易。
她的这份成熟和冷静,在此后的人生中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在和郑徽相处一段时间以后,她便意识到郑徽有些不求上进,把心思都花在了她的身上,因此几番劝解,无奈郑徽听不进去。
后来郑徽落魄后,又是在她的鼓励下,考中了进士。然而,李娃没有得意忘形,而是告诫郑徽,如果真的要出类拔萃,那还要继续再考。因此郑徽后来又通过了制举的考试,因为成绩优异而引起了朝中的注意,从此前程似锦。
可以说,郑徽的人生与李娃息息相关,倘若没有李娃,那也就没有后来的郑徽。然而细想一下,这样美好的女子,在现实生活中是真的存在的吗?这或许是作者寄予李娃的一个希望和愿景吧。
二、李娃对于爱情的态度
既然这个故事讲的便是郑徽与李娃的爱情故事,那么就不得不提提李娃对于爱情的态度。毋庸置疑,这是一个为爱痴迷,用情至深的女子。
当时,郑徽因为没有考中进士,又花光了父母给他的银两,落魄之极。李姥便劝解李娃,趁早放弃这个男人,守着这个没有前途的男人对她而言是没有好处的。李娃当然是不肯的,不管这个男人如何,她都愿意生死相随。
对于李娃的痴情,李姥无可奈何,只好设计将他们两人分离。两人分离一年之久,李娃却从未放弃过郑徽,一直到处托人打听他的下落。最后在大雪天里,找到了沦为乞丐的郑徽,并将他带回,好生伺候,三番劝解,助他考取功名。
李娃对郑徽的爱情是让人感动的。她声明大义,也知进退,不离不弃,倾其所有。这份对于爱情的执着和勇气,让人钦佩。倘若作者的笔力描述至此,李华的形象已经很完善了。但是,里娃的美绝不仅仅在于这些。
三、李娃的婚姻观
唐朝是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唐律疏议》中的《户婚律》有着明确规定,良贱不能通婚。像李娃这样的娼妓女子,是不可能成为正妻的。
当然后来书中的描述,看起来非常美好。李姥因为他俩的爱情而感动,愿意放李娃一条生路,恢复自由身,与郑徽结为连理。郑徽亦对李娃一片痴情,感激不尽。郑徽的父亲,在听说儿子的遭遇后,更对李娃此人肃然起敬,甘冒获刑的罪名,为两人主持大婚。
从小小的娼女到飞上枝头的凤凰,那是多少贫贱女子梦寐以求的事,李娃却并不那么想。
那么她是怎么认为的呢?
首先,为了她的婚姻,郑徽的父亲,为此受到连累,这份沉重的感情,她放不下。另外,即便成为郑徽的正妻之后,她曾经的妓女身份,又如何在那贵妇圈层与人相融,再加上郑徽的政治前途,或许会因为娶了她那样一位不光彩的女人子,而遭到世人的嘲笑。
两人的婚姻看起来美满,但是门不当户不对,对他俩而言,或许也是一种束缚和无形的枷锁。
爱情是单纯的,你情我浓,花前月下,固然幸福,然而婚姻却决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它关乎着双方利益的结合与博弈。李娃深深地明白这一点。并且,她更不愿将自己囚禁在这种被动的局面之中。
当然,这个想法并不是她后来才有的,而是在她与郑徽两人结合之初,她便全然想到了这些,只是郑徽只顾厮守,并没有留意到李娃情绪的浮动。
四、李娃的女性独立意识
另外,在小说当中还描述了另外一位妓女叫做素娘。尽管她与李娃一样都拥有美貌,善良和智慧。但是,她却将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男人身上。当她的爱人因小人的算计而遇难以后,素娘的一切希望化为乌有,最后她选择了上吊自尽来了结她的余生。
在唐代爱情传奇小说为剧本的故事中,也有另外一位女子叫做崔莺莺。同为爱上进京赶考的男子,崔莹莹却被始乱终弃,最终也没有好的结局。原因也与素娘一样,把自己的一生与男人捆绑在一起。
这样对比来看,李娃与他们都是不同的,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之下,她却是一位强大的清醒者。
相比白行简原著中李娃与郑徽的完美大结局,高阳笔下的李娃没有落入俗套。她选择了追随自己灵魂的自由和思想的更高境界,最后离开郑徽,一人投奔到大千世界之中,这可能是这部小说最为点睛之笔了吧。
放在那个时代背景之下,李娃的想法或许是前卫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娃代表了现代女性的独立意识。
她爱,所以愿意为郑辉考取功名,付出一切,但她也不愿失去自我,因此没有将希望捆绑在男人身上。爱情固然可贵,但也不是人生的全部。她最终愿意追随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这份感情面前,全身而退。这个结局,让李娃这个形象,瞬间高大起来。
人哪,要认命,该什么样的命是生来改变不了的。但是人认命,不代表陷入一潭死水。人生怎么活全在于自己。
故事的结局,李娃在纸上为郑徽留下陶渊明的一首诗。车马鞭策,长袖而去,泪流满面。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这番怅然,这番深情,真是世间少有的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