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崔桂亮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08 18:50:41 作者:连笔君

到1997年,维维豆奶销售额更是飙升到13亿元,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70%,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豆奶大王“。此后连续十多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

2000年,维维豆奶以每股10.28元的发行价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市值达到66亿元。随后,维维豆奶就走上了多元化的发展之路,先后投资20多家公司。

二、多元化发展

从上市募资9.95亿,崔桂亮随后开始大规模的进军乳业,开展收购、自建公司。先后组建徐州维维乳业、维维农牧业、维维麦片公司,收购珠江特区牛奶公司、新疆呼图壁怡然乳业公司,成立西安维维乳业有限公司,控股银川北塔乳业公司,组建新疆维维天山雪乳业有限公司,一连串的收购、控股、组建,维维乳业的版图涉及到新疆、西安、宁夏、武汉等地。规模宏大。当然,也是花费了巨资,募资而来的钱基本花的差不多。

不过,效果还是有的,到2007年,乳业利润占主营业务总利润比重达40%,豆奶粉业务占比55%。基本达到了上市立下的将乳业作为第二大支柱产业的目标。但好景不长,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中国乳业进入洗牌期,竞争环境恶劣。到2010年,维维乳业亏损1877.8万元。之后,乳业的贡献持续下滑。

与维维乳业命运相似的还有白酒、茶叶、房地产、贸易等等……到了2015年,崔桂亮的多元化帝国基本已经搭建完成,但看起来实在有些摇摇欲坠。产业规模的扩大与延伸消耗了维维股份大量的资金,多元化布局始终是在资产高负债率的背景下实施的,这导致其主营产品维维豆奶近年来的市场地位也不断弱化。

从维维股份的2015年年报,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白酒业务毛利率只有35.93%,事实上,白酒行业平均的毛利基本都在50%以上;而植物蛋白饮料的毛利率只有14.45%;食用油毛利率只有可怜的1.26%;甚至一度被认为暴利的茶类毛利率也只有26.93%。

在维维股份“不务正业”的几年里,豆奶及其所属的植物蛋白饮料行业的发展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2019-2025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维维的市场占有率仅有0.51%。2018年的豆奶业务总营收只有16.7亿元,植物蛋白饮料营收5亿,公司的净利润不足1亿。

此外,豆奶的消费升级也吸引了乳品界大佬伊利的目光。2017年,伊利也高调推出植物蛋白品牌“植选”,上市“浓香豆乳”产品;2017年8月,拥有国内最大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基地的北大荒集团也高调推出东北豆奶,正式进军豆奶市场。

三、浪子回头

崔桂亮带领下的维维集团,对于这一现状,也反省并做出了应变,于2017年推出了液体豆奶,但成效并不明显。维维豆奶有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但显然痛失了产品结构升级的良机。

历史无法重来。放弃商机无限的液体豆奶和植物蛋白饮料去拥抱多元化,维维股份的企业发展几乎停滞了20年,这个教训不可谓不深刻。2016年,崔桂亮喊出了回归主业的口号,剥离了矿业、地产、贵州醇酒业等非主业资产。

从崔桂亮调整后的维维股份具体业务看,目前主要经营业务有固体饮料、粮食初加工产品、动植物蛋白饮料、茶业、枝江酒业等。其中最主要的盈利项目是豆奶粉和粮食加工。2018年年报显示,维维股份固体饮料产品营业收入16.77亿元,同比增加了11.04%。

崔桂亮在粮食产业的探索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事实上,这一战略早在20年前就应该去做,因为作为豆奶第一品牌的维维股份,在公司上市之后,必然会遇到增长的天花板问题,那么一个风险比较低的方向就是纵向多元化,即向食品的上游发展,而非横向。

关于崔桂亮的故事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感谢阅读。

上一篇:关于ufo的图片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