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融·合》特展,国宝风云际会!
从九鼎八簋,到仿铜礼器;从战汉玉,到金银错……看得人眼花缭乱。
尤其是那对儿兵马俑,一如见到久违的老友,真欲罢不能。
发髻、胡髭、手势、彩绘、编号、小肚腩、腔体留孔、跪射造型……可圈可点处甚多。
然,最令小涛痴迷处,当属兵马俑的方头鞋。古文献中称之为——綦履。关于綦履,文献中说法不一。一般解释为:用斜纹丝织品制成的鞋。
《仪礼·士丧礼》中有:“夏葛履,冬綦履……组綦系于踵。”陕西临潼跪射俑的出土,使我们有幸对看到2000多年前的士兵鞋子的形象。
且让我们近距离观察一下, 尤其是跪射俑的鞋底!
鞋底的圆点,为管钻制成,皆横竖成行。脚掌和脚跟位置,密度稍大;脚心位置,密度稍小。这正符合走路时,脚底板“离中虚”的要求。
理论上,兵马俑皆1:1仿真。难道2000多年前,古人的鞋底真这么讲究么?小涛曾百思不得其解。
为此,还真有过一段奇遇……
约20年前,小涛曾在陕西秦岭-汉中一带做民俗学调查。话说,有一天,于陕北高原信马由缰时,见到一个纳鞋底的农妇,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不经意间,看到她手上的鞋底。“哎呀呀!怎么和2000多年前秦国士兵的綦履如此相像?真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可惜,当时还没有“非遗”的说法,否则,那农妇真可冠名曰“綦履遗法”,顺便当个网红,布鞋定会行销天下!
【拓展阅读】
知道“兵马俑”为啥不戴头盔么?
秦始皇陵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