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东城门
据说丹阳有“四门十八腔”,语言相当复杂。倷伲无锡也不简单:东南西北四城门,门里门外,人口众多,有时竟有东面的无锡人听不懂西面无锡人说的无锡话。(一懂也勿懂,或者有一点点懂,似懂非懂,不一定全懂,没有懂透。)——程度不同。有的是口音不同,有的是表述不同,有的是时间久远了,口口相传稀罕了,而为人遗忘。
下面这些话,你说得出,听得懂吗?来看一看一群老无锡的口头或著作里是怎样翻译、解说的吧!
舌葛乱拌——说话噜里八苏。三调呒趣——不正经。
毛刺太痛——物件表面粗糙。引蛇吊蜂——惹是生非。
趁汤捞(方音“辽”)面——做一件事时顺带做好另一件事。(至于“顺手牵羊”那是两回事。)
刨芋婆头——盘剥。扭吉古吉——你拉我扯,互相拉扯。
大远虚绷——喻供求相差远,二物不能对接,也指二人意见很不一致,类同俗话“木樨花喂牛”。
勿搭佗赵饯孙李——与你不友好的人,与之断绝交往,这是减少麻烦的有效方法。(类似另一无锡俗语“勿理佗最凶”。)
人呒足心,鸡无足肫——人心贪得,欲壑难填。
六棵三铁耙——指农民(略带贬义)。因为翻土种麦时,六棵稻秆桩分三铁耙坌。另外,“面朝黄泥背朝天”,亦指称农民,特指种植水稻的农民。李绅诗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身亲临,真真切切。但也有王孙公子恶意讥讽:“上有清风,下有凉水。”吃了农民种的米,反过来挖苦农民。(详见方言研究专家钱耀明老先生专著《无锡方言习俗文化考》。)
乌耀黑落一一天色昏暗,乌云翻滚。也指小人得势,气焰嚣张。
掉羹作饭——发牌气,闹情绪,作骨头。
杂四个摩冬——杂七杂八的物事(东西)。
黄鳝吃过骱——(骱:界)太过分。心凶的人,拿的钱物超过自己该得的部分。
瓮三货——次品,蹩脚货。
有盐勿解淡——自歉礼薄,意思意思,不能帮助对方解决问题。
尖头把戏——刁钻,会钻营的人,削尖了脑袋往有利可图的地方钻。
野马烂攀——收勿拢。
掼滩——船上运来砖瓦之类的沉重物资,暂时丢放在河滩上。(掼:肩负重物,如说“掼勒肩胛上”。或指:扔、掷。有时有“打”的意思。)
乱来无手——做事没有头绪。
丝瓜扁豆,挺足一头——农民常把这两种爬藤植物,种在同一个泥塘塘里,爬在同一个架子上,结果并未双丰收,产量反不如单植一种的高,所以又有俗话说:“丝瓜扁豆,有头呒头。”
耕里勿着耙里——千方百计找人麻烦。
偷来人身——(骂人语)民间趣说这种人道行不足,尚未“达标”。(投胎做人的年限未到,乘阎罗王打瞌睡的时候,偷偷地逃出来。所以这种人无用、窝囊、没本事、没出息。)
手停嘴也停——吃饭全靠双手劳作挣钱,不干活了,吃饭也就成问题了。(详见无锡方言研究行家里手侯家欣著《闲话无锡闲话》。)
阴霍阳呆——对事情不感兴趣,不愿参与。
腊底绷——大寒里打雷。“腊底”指阴历十二月底。(评语“辣底蹦”:最后的一蹦,跳得老高。)
牛牵马绷——客观条件差,成事很艰难。非常勉强地做好了某一件事。或指:瞎扯,纠缠不清。(此俗语从“牛牵马棚”而来,原意是硬把牛牵到马棚里去住。)
乌毛鳅嘴——很肮脏的样子。蛮嘴蛮靴——言行粗野。
死腰烂掼一一勿要好,勿学好。散抛吉夹辣——东西散乱。
拗里别扒——怪脾气,偏要和别人不一样。
门头开销——生活支出。细葛柳秋——体格细小。
方话难进圆耳朵——用成语来说,就是“忠言逆耳”。
死猫活舌头,专掮大木头——人不可貌相,看似无能,实则相当能干。
无锡南城门
无锡西城门
无锡北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