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退役大校、曾任驻疆独立单位副师职军事主官,从军二十余年、国家部委工作数年,长期从事军事战略研究、宏观政策研究。笔耕不辍是爱好、逻辑思维是习惯,希望爱好与习惯的结合,能够为你送上最专业的解读。
关注《校尉讲武堂》,与校尉一起,从人性体悟历史、用逻辑解构世界!
校尉出品,必属精品!
续前:
《从大国博弈的角度解读朝鲜战争——国运的抉择》(国运系列)之壹“当年我们为何选择向苏联一边倒”
国运系列之贰“斯大林的超级阳谋——朝鲜战争的爆发”
国运系列外篇“为什么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上、下)
友情提示:
为便于运营,校尉将同时使用《校尉讲武堂》《校尉演武堂》头条号。时事文章将逐步向《校尉演武堂》迁移,本号《校尉讲武堂》将用于除时文外其他文章的发布。
喜欢校尉文章的朋友,还请提前关注《校尉演武堂》!
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正文:
抗美援朝,是毋庸置疑的立国之战。
尽管新中国的三场大型战役,都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与重大的战略意义,都体现了开国元勋广阔的战略视野、英明的战略决策和非凡的指挥才能,都体现了解放军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世界一流的战术素养和无与伦比的战场执行力,但抗美援朝所蕴含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历史意义,却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始终屹立在东方地平线上。
鸭绿江畔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碑
因为这一战,彻底扭转了我们的国运!
人的一生,什么时候最脆弱?
襁褓之中的婴儿最脆弱。如果没有父母的庇护,任何一个婴儿,都会夭折于呱呱坠地之时。
国亦是人!国家诞生之初,制度草创、满目疮痍、边界待定、强邻环伺、匪患丛生、生民不安,同样最为脆弱。
除了那些自甘沦落的傀儡国家,国家没有父母。
但国家有无数儿女。
尤其是英雄的中国,拥有无数的英雄儿女。
当美军把战火烧到鸭绿江畔的时候,对新生的中国来说,就好比一个五大三粗、面目狰狞的强盗,把刀架到了初生婴儿的脖子上。
危难时刻,唯一能够守护我们伟大祖国的,只有我们同样伟大的英雄儿女!
只有英雄的国家,才能诞生英雄的儿女,只有英雄的儿女,才能守护英雄的祖国
《从大国博弈的角度解读朝鲜战争——国运的抉择》之叁:抗美援朝的伟大历史意义——扭转国运的战争
说抗美援朝扭转了我们的国运,绝非危言耸听或者哗众取宠。
在“国运”系列的壹、贰中,关于不入朝参战,我们将会面临怎样的地缘政治危局、困局,已经做了系统的梳理。
今天我们接着探讨,如果输掉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又会面临怎样的命运。
一、战前态势
朝鲜战争爆发之前的世界大势,是冷战已经开启,欧洲成为美苏争夺的第一焦点,东亚则是第二焦点,至于中东,由于英法势力依然盘踞在此,美苏反倒达成了默契的妥协——先撵英法、再分雌雄(注)。
注:二战之后,英法还保留着老牌殖民帝国的余威,对非洲、中东等地的老殖民地拥有较强的影响力。对于打破英法所代表的旧殖民体系,美苏有高度默契,欠缺的无非就是一个契机。
美苏争霸三大热点区域:最有意思的是,美国人光在别人家门口搞热点,却刻意冷落与苏联接壤的阿拉斯加
在斯大林策动朝鲜战争之前,美国的主要精力在欧洲,对于东亚,美国人并不想发力。
因此,早在解放战争后期,美国就放弃了蒋介石,并向我们抛来了橄榄枝。最后一刻才依依不舍离开南京、离开中国的司徒雷登(注),就充分暴露了美国人的真实心态:只要中国听话,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当权都没关系。
注:解放军攻占南京时,苏联大使跟着国民党政权跑到了广州,司徒雷登却没走,甚至还带着一群西方外交官在主干道上迎接解放军入城。
杭州的司徒雷登墓:抛开担任美国大使那一截经历,司徒雷登其实真是对华友好人士,否则也不会要求埋葬在中国
不过由于美方要价太高,甚至还想延续《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更关键的是,中国所处的特殊地缘政治环境,决定了当时中国只能倒向苏联。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两个恶霸,总要得罪一个,那宁可得罪住得远且喜欢装好人的,也不能得罪住得近且暴力倾向严重的。
有人老说意识形态,建议这些朋友好好重温一下中美苏三国博弈的历史。任何阶段,意识形态都不是决定三国关系的主因。只是出于宣传的需要,中苏双方才会心照不宣地放大意识形态的作用。
校尉点评:现在西方国家反复强调所谓“共同的价值观”,其实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与二战前后并非一回事,有空咱们单独聊。
正是在北面强大的地缘政治压力下,立足未稳的新中国,通过向苏联的“一边倒”,利用美国对华战略的犹豫和迟疑,赢得了最大幅度统一中国的战略机遇期,赶在朝鲜战争爆发前(注),拿下了除西藏、台湾之外的法定领土。
1950年4月,就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2个月,我们险而又险地拿下了海南岛,否则我们的海权之路堪忧
注:虽然我们没有能预判到朝鲜战争的发生,但在冷战初期,全世界都处于三战随时可能以核战争形态爆发的高度紧张之中。新中国的成立,本来就比二战结束晚了四年。也就是说,其他战胜国忙着满世界抢地盘、划分势力范围的时候,中国非但没有机会参与,甚至自己的边界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个时候,尽快完成对中国的统一,就是最大的历史责任。
与此同时,出访苏联的毛泽东,借用美、英对苏联的牵制作用,成功从苏联手中要回了旅顺、大连、中东铁路的主权。
不甘心失去远东特权尤其是不冻港的斯大林,这才把目光放到半岛,改压制为支持,鼓动朝鲜发动了统一战争。
这是斯大林的超级阳谋,蕴含着三重战略目标:一是破坏中美关系,迫使中国彻底倒向苏联,进而掌握中苏关系的主导权;二是将美国的战略重心从欧洲调往东亚,缓解欧洲方向的压力;三是保证苏联在远东拥有优质不冻港(朝鲜赢,则在半岛南部建设港口,朝鲜输,则名正言顺继续占据旅顺)。
盘踞小小的台湾,面对巨大的地球:蒋介石应该感谢斯大林,否则他连对着地球叹息的机会都未必有
从战局的走势来看,这三大目标,斯大林实现了后两个。至于第一个,虽然中美关系被破坏,但中国并未沦为苏联的附庸。由于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展示出了非凡的战斗力,在中苏关系上,苏联虽然保持着强势,却不能对中国颐指气使。
相反,正是在朝鲜战争之后,至少在东亚区域,中国成为可以与美苏平起平坐的大国,在世界棋局上,中国也成为了关键第三方。
历史证明,大国尊严,从来都是打出来的!
历史证明,杆子枪里面,不单出政权,也出大国地位!
校尉点评:普京在埃苏丹面前低头,原因很简单,俄乌冲突之中,俄军表现太拉胯。
这张照片,与上面老蒋那张有异曲同工之妙,既然打不赢,就只能受委屈
二、输不起的战争
自从美国组建的联合国军踏过三八线,对中国来说,其实已经没有选择,因为不出兵是一局死棋(参见“国运”系列前两篇)。
但如果出兵了却打不赢,后果甚至比不出兵还严重。
这一战如果输了,共产党的威信将受到严重挫折,各路牛鬼蛇神会纷纷跳出来,向新生的政权发起疯狂反扑,国家将再次陷入动乱。
这一战如果输了,鉴于中美关系已经彻底破裂,美国不单会在朝鲜半岛驻军,还会重新扶持蒋介石政权,挑唆其对东南沿海发起没完没了的骚扰,甚至伺机大举反攻,国民党残留在西南地区的部队和土匪也会更加猖獗。在美国优势海空军的支援下,东南、西南沦陷并非杞人忧天,包括孤悬在外的海南与南海。
林海雪原的故事虽然发生在解放前,但解放后,全国各地依然存在严重的匪患
这一战如果输了,苏联将会在东北长期驻军,我们的渤海内水,将变成苏联舰队的后花园,我们唯一的工业基地东北,将变成美苏争霸的前线,在中苏关系中,苏联将成为颐指气使的太上皇。
这一战如果输了,我们肯定无力挺进西藏,在美、苏的怂恿下,印度的胃口会急剧膨胀,甚至从藏南、阿克赛钦侵入整个西藏。即使印度人不进来,西藏也可能变成第二个外蒙。
因为对印自卫反击战的缘故,国内普遍轻视印度,但千万不要低估印度的野心,因为他骨子里接受了盎撒海盗文化
这一战如果输了,随着西藏的离去,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将变成美、苏、印等势力的逐鹿场,各种极端宗教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将沉渣泛起,大西北将永无宁日。
这一战如果输了,我们很可能失去对东北、西北、西南、东南以及绝大部分领海的实际控制,从大一统的泱泱大国,沦落为偏安一隅的小政权,就此丧失大国根基,就此丧失中华复兴的希望!
这一战如果输了,中国将成为美苏共同的缓冲区,草创的政权,好比新生的婴儿,很难经受美苏两霸的强力撕扯,中国的分裂,将再次成为残酷的现实。
在美俄的撕扯下,乌克兰被撕裂,在建国初期,我们也很难抵挡这样的撕扯
这一战如果输了,国将不国、民不聊生,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很可能还会长期延续下去!
但是,我们赢了!
在当时的美苏高层看来,中国军队绝对不是美军的对手。
所以斯大林认定,只要自己不支持,中国根本没勇气出兵;所以麦克阿瑟叫嚣,“饮马鸭绿江、回家过圣诞”。
但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对人民军队有信心!
而英勇的人民军队回应了统帅的信心!
只有缔造这支队伍的人,才对这支队伍抱有最大的信心
只有这支英雄的队伍,能够随时响应国家的呼唤
只有这支英雄的队伍,能够不打折扣地完成领袖的战略决断
不管战斗有多艰辛,不管过程有多曲折,这场没有退路的战争,我们终归是赢了!
我们的父辈,在全世界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在近乎无解的绝境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用冰雕连、用上甘岭、用炒面、用坑道,为国家、为民族、为子孙后代,硬生生杀出了一条生路!
此战过后,前路依然崎岖,但却没有了存亡之危!
秉承农耕文明内生性、建设性基因的中华民族,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战乱之后,终于为自己争取到了建设美丽祖国的机会。
三、我们赢得了什么
在朝鲜战场上,面对面击败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我们牺牲甚大,但我们收获更多。
一是稳住了中国领土的基本盘,守住了中华复兴的历史机遇
关于抗美援朝在维护中国领土方面的作用,多数论述,都只落在东北和京津冀。但正如前面分析的,如果中国不能在朝鲜战场打开局面,整个中国,都会沦落为美苏互设的缓冲区,都会在美苏印等外部势力的撕扯下撕裂。
尽管现代的大国博弈不再以侵占领土为直接目标,但毋庸置疑,领土永远是最基本的生存空间,是民族与国家的未来!
也正因为领土变更变得越来越困难,新中国建立之初,能够通过抗美援朝,把几乎所有的法定领土都稳稳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才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这一仗打赢了,才有背靠青藏高原、深入亚欧大陆腹地、面临广阔太平洋、挺进南海深处的地理大中国,才有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的对印自卫反击战,才有举轻若重成竹在胸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才有南海种岛,才有中亚争雄,才有一带一路,才有上合组织,才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势均力敌的中美博弈,才有人类历史上唯一兼具陆权、海权大国基础条件的新中国(注)!
一头挺进大陆腹地,一头挺进大洋深处,这才是海陆兼具大国的地理雏形,当然,我们还需补上台湾这块拼图
注:关于中国海权、陆权双重属性的分析,参见《大国风云:俄乌冲突将把世界引向何方》。
中华复兴的第一根地桩,是抗美援朝打下的。
二是赢得了堪比美苏的大国地位,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主心骨
抗美援朝之前,全世界都认同中国是大国,但没人拿中国与美苏类比。
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其实不如英、法,甚至不如印度。
中国能够获得联合国五常的席位,主要是因为美国想扶持蒋介石政府对付苏联(注)。相比经常搞小动作的英法,蒋介石无疑更听话。相比被局限在印度次大陆的印度,与苏联接壤的中国显然更有利用价值。
注:二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尽管英、法乃至整个欧洲都需要美国的扶持,但他们并不衷心承认美国的老大地位,对中国就更不屑了。直到苏伊士运河事件之后,英、法才彻底认清现实。当今世界的主宰,不再是欧洲,而是美苏两霸。
收复苏伊士运河时的纳赛尔:没有美苏施压,英国人绝对不会轻易离开
尽管中国在抗击日寇的战斗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国际社会向来只看实力不看牺牲。
但我们赢得抗美援朝战争后,虽然中国没有进入联合国,却依然成为堪比美苏的大国。至少在中国周边,中国说话管用。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越南战争。
抗美援朝之前,我们说不让美军跨过38度线,美国人根本不当回事。
抗美援朝之后,我们说不让美军跨过17度线,美国人奉若神明。
如果苏联这么说,美国人十有八九不会搭理。
实力决定了话语权,在紧邻中国的越南,中国说话比苏联好使(注)。
注:有美苏支持的尼赫鲁表示不服,所以有了对印自卫反击战;有苏联支持的黎笋表示不服,所以有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参见《回看对印自卫反击战:叹为观止的神仙仗,现代指挥艺术的巅峰之作》《俄乌冲突与对越自卫反击战比较:重新感受小平同志的指挥艺术》。
黎笋:小国领导人最容易犯的通病,就是缺乏大国视野,学不会从大国的角度考虑问题,因而总是被暴揍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不单体现在大国博弈层面,更体现在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交往中(三个世界理论是老人家在1974年提出来的,这里只是借用概念)。
此战过后,中国打破西方国家外交封锁,迎来了第二个建交高潮(第一个高潮是建国后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与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日渐紧密,奠定了重返联合国的外交基础,也奠定了中非关系、中东(东盟)关系、中拉关系的基础。
三是凝聚了国家认同、激发了民族意识,掀起了国家建设的高潮
抗美援朝,给新生的中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950至1952年,我们的国防支出分别占财政支出总额的41.1%、43%、32.8%。
美国军费开支占比:即便可以通过美元霸权作弊,美国军费占财政开支的比例,也没有超过20%
正常情况下,这样重的战争负担,国民经济早垮了。
但正是在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一改曾经在满清、国民党统治下的一盘散沙、不理国事,迸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热情,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政策指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家重建和前线支援工作中。
遍及全国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支前运动
1952年,我们的农业总产值为461亿元,比1949年增加41.4%;粮食产量3278.3亿斤,增加31%;工业总产值349亿元,增长149.3%,平均年增长高达34.8%。
随着工农业的恢复与发展,国家财政状况明显改善。从1950年至1952年,财政收入从65.2亿元上升到183.7亿元,增长近2倍;财政支出从68.1亿元上升到176亿元,增长1.58倍。在背负沉重国防开支的情况下,从1951年起,我们居然实现了财政盈余。
当时主管中央财经工作的陈云,才46岁,真是年轻有为啊!
在百年战乱、满目疮痍的废墟上,一边以举国之力对抗联合国军,一边和平解放西藏,一边平复西南西北匪患,一边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能保证财政盈余。这样的奇迹,只有中国人才能创造。
校尉点评:在校尉看来,这样的经济奇迹,并不逊色于抗美援朝战争。对比一下俄乌冲突中的俄罗斯,就能更深切地体会到,这到底是怎样的人间奇迹!
四是赢得了苏联的衷心认同,实现了人民军队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新中国的重工业基础
前面说过,在中苏建交的博弈过程中,由于没能保住东北特权尤其是旅顺港,苏联心里很不爽。因此,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苏联对于我们的援助,其实比较保守。
但随着志愿军踏入朝鲜,尤其是在前三次战役中的惊艳表现,苏联对我们的态度彻底改观。
斯大林终于认识到,中国不是依赖苏联的小弟,而是可以在东亚撑起一片天空并且无可替代的盟友。
自助者天助之,自助者人亦助之!
正是中国毅然出兵的责任担当和中国军队的卓越表现,赢得了苏联人的衷心认同和大力支援,也为人民军队赢得了脱胎换骨的机会。
开战之初,我们只是一支装备简陋、武器万国造、冬装没配齐的纯步兵,别说飞机、坦克、军舰,甚至连火炮都没几门。
这张近照更清晰,除了单兵武器,我们几乎一无所有
此战过后,我们的陆军全面换装,共计106个步兵师中,56个全部换成苏制装备,另外50个则是我们仿制的苏式装备(注)。与此同时,我们还组建了自己的装甲兵、炮兵、铁道兵、防化兵、工程兵,形成了完备的陆军建制。
注:正是在抗美援朝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我们建成了自己的军工体系,已经可以自行建造步兵所需的轻重武器。当然,坦克除外。新中国的第一辆国产坦克,是在1958年12月25日面世的。
也是在抗美援朝过程中,人民空军横空出世,在朝鲜战场取得辉煌了战绩,实现了从零到空军强国的跃迁。
虽然海军没有直接参战,但人民海军的建设,依然离不开朝鲜战场。抗美援朝期间达成的援助协议,为人民海军奠定了发展根基。我们的第一代主力舰船,全部来自于苏联。
我们的第一艘驱逐舰鞍山号,原为苏军列什切里内依(记录)号,号称中国海军四大金刚之首
三年抗美援朝,对于军队建设来说,只是一个短短的瞬间。但就是在这短短的三年内,边打边建边熟悉新装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从装备简陋的纯步兵,迅速蜕变为陆海空同步发展的世界顶级强军!
三年抗美援朝,我们不单打出了一条生路、打出了一片和平,还打出了一支现代化的强军!
军队全面蜕变之际,中国的重工业、国防工业,同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家耳熟能详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批次。
一是1950年2月确定的首批50个援建项目(注)。这是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框架下达成的合作意向,是斯大林批准的,发生在朝鲜战争之前。
注:后来实际落实47个,包括10个煤矿、11座电站、3个钢铁企业、3个非金属企业、5个化工企业、7个机械企业、7个国防企业和1个造纸企业。
二是1953年3月商定的91项。这是赫鲁晓夫批准的,发生在朝鲜战争后期。
相比慈父,“敲宗”其实是个实在人,可惜,阴差阳错之下,中苏还是在他手里开始闹掰了
此外,在整个50年代,中苏还达成了许多其他合作协议。林林总总,苏联总共援建了300多个大型项目,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共计156项。
这些项目,从军工到民用,从矿产到能源,从冶炼到化工,从枪炮到航空发动机,涵盖了核心制造业的方方面面,构成了新中国工业体系的骨架。
尤其是赫鲁晓夫时期的援助,不管当初出于什么原因、不管后来发生什么变故,“敲宗”主导的援助,绝对不比美国的马歇尔计划逊色。
五是重新稳定了东北亚的地缘政治环境
朝鲜战争爆发前,东北亚的地缘政治环境虽然恶劣,但除了半岛的两位主角,其余各方包括中国都还能接受。
朝鲜战争爆发后,对中国来说,东北亚的地缘政治环境急剧恶化。
按照斯大林最初的设想,美军必将抵近鸭绿江,中国将成为美苏之间的战略缓冲带,东北将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
对于镰刀一般顶到北京附近的中东铁路,苏联有多么念念不忘,我们就有多么如鲠在喉
但向死而生的抗美援朝,将东北亚地缘政治环境又推回了此前的均衡局面,并一直持续至今。
对中国来说,这种局面谈不上有多好,但肯定可以接受。
至少,我们的东北,不用再直接面对美军的压力,更不必引入苏军来分担压力。
因此,直接承受美军压力的朝鲜,成为了中国唯一的军事同盟。
中朝关系,尽管出现过诸多波折,尽管没有冠以“全天候”“全面”“战略协作”“战略合作”这样的华丽字眼,但一份源自1961年、不用续签就能自动延续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足以说明一切。
在当今世界上,朝鲜是中国唯一的军事同盟,中国也是朝鲜唯一的军事同盟(注)!
注:原本中苏朝三国互为军事同盟关系,但现在只剩下中朝军事同盟关系。1979年,中国宣布不再续签已经名存实亡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91年,俄罗斯宣布不再续签《苏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这无干好恶、只关国本,因为朝鲜是我们的安全屏障,我们是朝鲜的安全依靠!
我们国内有许多抗美援朝纪念塔,朝鲜也有友谊塔
这种基于国家安全、基于地缘政治利益的同盟关系,除非世界地缘政治环境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否则永远不会改变。
而这道安全屏障,就是我们的父辈,在基业草创、筚路蓝缕之际,用血肉之躯,顶着美国人的炮火,为子孙后代拿下的!
结语:
纵览中华历史,八个字可以概括,“千古上国、百年屈辱”!
国家还是那个国家、民族还是那个民族、文化还是那些文化,为什么曾经的千古上国,会在近代迎来百年屈辱?
如果你能认真倾听历史的声音,就会发现,百年屈辱之中,我们缺乏的,不是指挥若定的将帅、不是高瞻远瞩的智者、更不是慷慨赴死的男儿,而是可以凝聚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并激发中华儿女英雄情结、家国情怀的核心领导力量。
他俩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通过培养嫡系掌控权力,进而把中国搞成一盘散沙
但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我们已经补上了这块拖累中华民族数百年的短板!
这也是令美国人乃至全世界困惑不已的问题:那个曾经被八国联军长驱直入,被日本人逼得几近灭国,任何一个列强都可以打上门来予取予求的中国,怎么忽然变得这么生猛?
实际上,开战之前,我们也没有绝对的把握。
毕竟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决定战争走向的主要因素,已经从谋略、指挥、士气转移到武器装备,以及武器装备后面的工业生产能力。
朝鲜战争之前,没人能够想到,中国人能够凭着一口气,挫败美国人手中的钢。
奇迹之所以成其为奇迹,就是因为无人能够预知。
奇迹之所以成其为奇迹,就是因为有人把它变成了现实。
谨以此文,致敬我们英雄的父辈!
正是他们在重压下微微弯曲但又始终挺立的脊梁,扛起了中华复兴的伟业!
中华文明真正的基座,就是这些默默无闻却挑起一座大山的普通民众
下篇预告:
“国运”系列开篇就说了,本系列虽然围绕朝鲜战争展开论述,但落脚点在地缘政治上。
因此,关于朝鲜战争的细节,“国运”系列并不涉及。
本篇是“国运”系列的核心篇,重点阐述朝鲜战争前后新中国所面临的地缘政治走向,以及如何扭转不利的局面、扭转不利的国运。
下篇为“国运”系列之肆,也是尾篇:
《从大国博弈的角度解读朝鲜战争——国运的抉择》之肆:一战稳定70年——朝鲜战争以后的东北亚局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