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杰巴利采沃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05 10:48:18 作者:连笔君

2022年春,俄罗斯宣布承认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两个独立共和国。

数日后,俄方声援顿巴斯地区,派军进入乌东地区参战,俄乌战争突然爆发。

根据西方媒体的报道:俄军之所以急着参战,是因为乌东战局不容乐观,如果俄罗斯不下场,乌克兰可能在今年消灭乌东武装,结束乌东内战。

然而,自2014年以来,乌东局势打打停停,却一直不是一边倒的态势。

截至2022年,乌东内战已经打了8年之久,是本世纪地球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内战之一,只是破坏程度没有叙利亚内战那么大而已。

2014-2015年战争爆发之初,乌克兰政府和乌东民兵曾打得有来有回,乌东民兵甚至一度占据优势,在2015年初打了个“杰巴利采沃大捷”,让乌克兰政府罢兵。

在网络上,“杰巴利采沃战役”也被称为“杰巴利采沃包围圈”,乌东民兵集结精锐力量包围这座乌东小城,逼得乌克兰政府军突围,最后乌军伤亡惨重,还丢弃了大量辎重和重武器。

政府军被民兵给打出了包围战,2015年的乌克兰政府也算是挺丢人的。

那么在7年前,乌东战争是个怎样的局势?杰巴利采沃之战又是怎么进行的?

这场战役中,乌东民兵的战斗力为什么如此之强?

一、乌东战争:美俄的对抗

2014年3月,乌克兰“广场革命”让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随后克里米亚宣布脱离乌克兰独立,并以公投形势加入了俄罗斯。

克里米亚一公投,俄罗斯特种兵立刻空降这里。见“小绿人”出现在克里米亚各地,乌克兰政府一时不敢派兵入境,只能坐视克里米亚投俄。

在克里米亚开了头之后,乌克兰东部的俄罗斯族聚集地——卢甘斯克、顿尼茨克、甚至哈尔科夫、扎波罗热都有俄罗斯族的示威活动,并伴随着武装民兵的起义。

乌克兰当时大选还没结束,亚努科维奇跑路,代理总统图尔奇诺夫只好派兵去乌东镇压示威游行。

结果乌军到了之后才发现,乌东的人民已经不再信任基辅政府,老百姓上街包围乌克兰政府军,甚至将特种部队缴械。

2014年5月,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公投独立,乌克兰政府看局面无法挽回,决定全面控制乌东顿巴斯地区。

新总统波罗申科得到了西方的支持,派出乌陆军17个旅的主力东进,同时接受世界各地“志愿者”的支援,约5万乌军分北、中、南三路进攻顿巴斯地区,乌克兰内战爆发。

从乌克兰内战爆发起,这场战争看似是基辅和顿巴斯的较量,但背后其实是美俄在掰手腕。

在指挥方面,顿巴斯民兵的指挥者虽是当地政府,但其实俄军“格鲁乌”才是他们的大脑。

当时乌东民兵分三个组成部分:倒戈的乌克兰政府军、民间志愿者、俄罗斯志愿军。

顿尼茨克和卢甘斯克很快拉起了一支军事化队伍,俄罗斯特种兵、车臣特种兵则化整为零,在各个部队里担任中坚力量,俄军提供战场情报支援,并提供部分军火。

乌军的高层则是美军顾问在间接指挥,乌克兰北方作战司令部下命令,前线还有小股美军特种兵带着顾问参战,军事情报则由北约负责。

但乌克兰政府军当时训练很差,而且士气低落,基本就是“武装游行军”,不然也不会直接被乌东人民缴械。

所以,乌克兰找了不少志愿者和极端民族主义者,波罗申科找各地财阀和寡头筹钱,给这些人发大额军饷,让他们充当一线主力。

后来著名的亚速营、艾达尔营、赫尔松营都是这种部队。

2014年7月,乌军全面扑上,很快占领了顿巴斯地区的西部。

乌东民兵以顿尼茨克市和卢甘斯克市为阵地,保卫着两个州接壤的部分土地,并在后方通过红卢奇、罗维尼基、斯维尔德诺夫斯克的运输线和俄罗斯相连,获取军火和给养。

而乌军的战术一开始非常激进,美国人主张南北并进,主力围攻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南方去包抄民兵后路。

乌军从马里乌波尔出发的第79空降旅、第24、72机械化步兵旅沿着边境线进攻,夺回红卢奇一带的边境线,把乌东武装和俄罗斯隔开,断他们的补给线。

此外,乌军还想从中间“插一刀”,分隔开两个州的民兵,所以乌军瞄准了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交界处的“杰巴利采沃”,要夺下这个交通枢纽。

看完这个战术,必须承认乌军和美军高层还是有点东西的,能在乌东“因地制宜”,打出苏联红军式的穿插包围。

而2014年夏天的攻势,也是乌东战争开始后,乌军距离胜利最近的一次:

7月中旬,因为乌东民兵多面受敌,南方穿插国境线的乌军三个旅基本达到战略目的,控制了顿巴斯和俄罗斯的大部分边境,乌东民兵岌岌可危。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边境的乌军却遭到了俄罗斯方向的猛烈炮击,俄罗斯军队以不过境的方式支援了乌东民兵。

俄军的火箭炮和空对地导弹、大口径榴弹炮铺天盖地,乌军在经历轰炸后死伤惨重。

二、一纸协议换不来和平,乌东民兵围攻杰巴利采沃

顿巴斯的民兵也知道,如果失去和俄罗斯的联系,那自己的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民兵调兵南下去围攻乌军穿插部队,此举虽然打开了南部的局面,但也给乌军穿插“杰巴利采沃”提供了机会。

8月,乌军打进了杰巴利采沃,并顺势拿下了红卢奇,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民兵被分割,乌军在战略上酣畅大胜。

但这也是乌军在2014年最后的“荣光”,在那之后,穿插南部边境的三个旅很快被围,最后被俄罗斯炮兵炸得七荤八素。

波罗申科在外交上斥责俄罗斯“不讲武德”,但于战场形势没有任何帮助。

9月,乌政府宣布:被围的第24、72、79三个旅在第1坦克旅和第30、51两个机械化步兵旅的帮助下突围。

但乌东民兵却宣布,被包围在边境的乌军三个旅全军覆没。

这时候乌东战争已经进入了一个转折点,乌军得到了战略胜利,可是损伤太大,17个主力旅大半陷入鏖战,3-4个旅失去战斗力。

因为承平太久,乌克兰的预备役名存实亡,没有生力军顶上,波罗申科全国性的招兵成了笑话,服役通知发下去,却鲜有人来应征。

除了没人之外,重装备的损失也是难以弥补的,乌军损失坦克、装甲车等武器近千辆,被击落飞机数十架,这几乎是当时乌克兰的全部家底。

2014年9月,乌克兰和乌东武装在白俄罗斯明斯克签订《明斯克协议》,双方决定在乌东全面停火。

此后,乌政府和乌东政府基本遵守了约定,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告一段落。

从冷战时开始,一场局部战争开场不久,肯定会有一纸协议诞生,让双方暂时停火。然而这种纸面上的约定无法换来和平,反而给战争双方准备扩大战争的时间。

乌克兰这时候赶紧扩充军队,把原来封存在仓库的军火解封,并让北约支援武器。

北约则让东欧小弟们把封起来的苏式武器交给乌克兰,沿着铁路运到基辅,再运到乌东。

乌东民兵也没闲着,既然已经是全面战争了,乌东的俄罗斯族已经铁了心不跟乌克兰走了。

乌东民兵在短时间内人数扩充了一倍,2014年底达到近5万人,已经和乌克兰政府军人数相当。

俄罗斯也用火车从西伯利亚拉来了军火,T72坦克、150mm榴弹炮、BTR开到了前线,弹药更是堆积如山。

一些乌东民兵还动用工厂的设备修复了老旧武器,连二战时期的T34都被开了出来,战斗力强弱先不说,起码对士气有不小的鼓舞。

至于《明斯克协议》,也给乌克兰内战带来了4个月的和平,这期间双方虽有冷枪冷炮,但没有大规模进攻。

此时,在乌军的主要阵地“杰巴利采沃”地区,乌军驻扎着精锐的第17坦克旅,第128机械化步兵旅作为防御主力。

加上顿巴斯营、艾达营,还有从中东赶来的车臣恐怖分子——杜达耶夫营,总兵力近万人。

转眼,在2015年1月,乌军宣布继续对乌东民兵开始进攻,乌东民兵随即主动出击,双方第二阶段的大战开始。

乌东民兵此时还被杰巴利采沃突出部分为两部分,这个“突出部”是整个顿巴斯身上的毒刺,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民兵联合起来,要一举扫平这个突出部。

三、乌军被迫突围,乌东民兵军心大振

杰巴利采沃是个不起眼的小城,拿出一张乌克兰地图,如果比例尺不够大,根本看不到这个城市。

战前,该城只有2万居民,如果不是战争,它不会在全世界有这么大的名气。

为了简单捋清地形,我们可以把杰巴利采沃战役的地形简单概括为两个同心圆。

同心圆圆心是乌军固守的杰巴利采沃,第一个圆上分布着乌格列戈尔斯克、史伟罗达斯科、切尔诺西努,这些地方被乌军占领。

外围的大同心圆上有特洛伊茨克耶、布良卡、戈尔洛夫卡、斯达汉诺夫等城市,这是乌东民兵的地盘,或正在被民兵攻占。

而在两个同心圆上,一条M03公路贯穿全境,这是乌军向外撤离的唯一通道。

乌东民兵不断向内发起进攻,目标是占领中心的杰巴利采沃和乌格列戈尔斯克,但只要他们能掐断M03公路,也能让乌军困死在包围圈内,民兵可以说完全占据主动。

在名将斯特列科夫的指挥下,乌东民兵派出12000人的部队负责进攻,他们装备有200台俄罗斯支援的火炮和火箭炮,有100多辆各型坦克,以及500多辆装甲车。

乌军则以齐装满员的128机械化步兵旅为防守主力,第1、第17坦克旅支援,加上一批大大小小的“营”,人数约在10000人左右,装备也差不多。

2015年1月初,民兵向杰巴利采沃全面压上,乌军东西南北四面受敌,压力很大。

在南方的乌格列戈尔斯克,民兵的坦克部队和乌军128旅交火。

不知为何,这支装备T72坦克的民兵战斗力极强,很快占领了乌格列戈尔斯克,后来西方报道这支民兵是俄军正规装甲军伪装的。

半个月内,乌东民兵的包围圈在不断缩小,只有东部的切尔诺西努还在乌军控制之下。

这个时候,交战双方火力都很充足,攻城战以炮轰为主,乌军没想到民兵短短几个月就能鸟枪换炮,火力比自己还强。

很快,战区的城市几乎都变成废墟,红十字会在当地组织平民撤离。

此时,杰巴利采沃的乌军已经感觉自己正在被包围,包围圈里的几千人心惊胆战。他们虽然弹药充足,但是面对四面八方的敌人,战士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且政府答应的援军迟迟不来,波罗申科早就下了征兵令,但为数不多的新兵还在训练。

仅剩的一些部队,还要放在基辅以防不测,毕竟大量民族主义军队此时已经注册政党,有染指政治的意图。

眼看杰巴利采沃要被包饺子,波罗申科只好跟俄罗斯联络,让普京高抬贵手,别把事做绝了。

2015年2月初,乌政府和乌东民兵在俄罗斯、德国的陪伴下又签订了《新明斯克协议》,最后规定在2月15日停战。

当时乌东民兵已经占据了杰巴利采沃周围所有的制高点,炮兵可以覆盖整个城市和M03公路。城市北部的格罗维诺沃村是进入M03公路的据点,此时也被民兵占据了。

乌军这边,约5000人被围在城市里,每天都在跟乌东民兵进行炮战。

乌克兰艾达尔营、顿巴斯营、以及东欧雇佣军试图在北部打开一个口子,但是被乌东民兵挡了回去。

眼看停战日将近,民兵决定趁热打铁,在停战前解决战斗。

2月13日,卢甘斯克民兵攻入杰巴利采沃,乌军在城内的军火库被炸毁,乌军军心彻底涣散。

根据后来证实的材料,攻入城里的不是民兵,而是俄罗斯“格鲁乌特种部队”。

2月13日到17日,杰巴利采沃进入巷战阶段,T72坦克和T64坦克在城里对轰,乌东民兵要求乌军放下武器投降,但遭到后者拒绝。

2月17日,乌军开始全线撤退,约5000士兵乘坐所有能动的载具沿着M03公路突围,乌东民兵沿线追击,这场逃亡演变成了一场屠杀。

民兵的火炮覆盖着公路,根据乌东民兵统计,共有2500-3000名乌军死在包围圈内,乌军损失190多辆坦克,20多辆各型装甲车,190多门火炮,以及少数汽车。

根据逃出生天的乌军回忆:2月17晚上部队仓促得到撤退的命令,很多辎重被抛弃,在逃亡路上,车辆抛锚来不及修也会被抛弃,没有车坐的士兵就开民用汽车,场面非常混乱。

俄罗斯派出电视台实地采访了乌东民兵,并拍摄到了乌克兰版“死亡公路”的画面,这让波罗申科政府无地自容。

此战之后,乌东战争再次按下暂停,两方的战线基本确定,乌克兰需要长时间恢复元气,再也无力发起万人以上的进攻了。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杰巴利采沃“口袋阵”——东乌克兰杰巴利采沃之战》,黎塞留

2、《杰巴利采沃争夺战:乌克兰东部战火仍在蔓延》,柳玉鹏

上一篇:红色海绵球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