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氏家族有多牛?他们传承了1200多年,出身皇族。这个家族起源于吴越钱氏家族。1000多年前,唐宋之间,有过一个五代十国的奇局,天下纷争,群雄四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一个乱世。
当时北方战火纷飞,田园荒芜。可很奇怪的是,在南方,浙江一带的吴越国却是太平景象。这就不得不提吴越国的君主,钱鏐。他一生充满传奇,在他八十年的生命里有了33个儿子,自此开始了钱氏家族的辉煌!
远的咱就不谈了,直接谈近代。钱氏家族更是爆发,人才井喷。钱氏人口仅占我国全部人口千分之二,可是钱氏家族出来的名人就有近百人。有人总结钱家出过一诺奖、二外交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
比如中国科学史上人尽皆知的“三钱”—“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都是钱氏家族出来的,虽然钱三强是钱学森的领导,但是按照辈分来说,钱三强和钱伟长应该喊钱学森叫“爷爷”。
而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就曾在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除此之外、钱永刚、钱学榘、钱永佑、钱永乐以及拥有世界6顶院士桂冠的钱煦等都是在国内国外著名的科学家。
有人问钱伟长,为什么钱氏家族,有很多成功的人才时,他调侃道:“我们钱家人喜欢读书,书读多了容易当官,当官的容易出名。”
钱氏家族之所以这么繁荣还有一个秘诀,就是“优化组合”的婚姻原则。钱氏子孙的婚姻观,相对于家世、财富,更看重配偶的家庭教养和个人素质,比如杨绛就是无锡大家族杨家的闺女。
钱学森曾说过说“我们的先祖,他的政绩只是‘致富一隅’,而我们后人的事业,是使整个中国繁荣富强。老祖宗地下有知,是会高兴地!”想起写在无锡钱氏祠堂的《钱氏家训》中有一句话是:“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此言或许正是钱家为中华民族培育了无数大师精英的原动力吧!
而在近代最出名的莫过于中国科学史上人尽皆知的“三钱”了,现在我们国家特别重视科学课,在小学就开设了科学课程,就是希望能够培养出“三钱”这样的科学家。
但是我们国家的科学课刚刚起步,我们好多学校其实并没有科学课经验,有的甚至是别的科目老师代替上。像我哥哥家的小孩上六年级了,在上海,按理说已经是很不错的学校了,但是科学课上基本还是死记硬背。不但学得生硬,更导致孩子对科学失去兴趣,这直接影响到孩子上初中后学物理化学跟生物。
这归根到底还是在教育上出现了问题。
现在我们中国学习对象多元化,向日本学制造,向美国学软件,但在教育上,还是可以多学学俄罗斯。俄罗斯特别重视这一切,按理说,他们很差钱,全国GDP跟我们广东差不多,但他们对基础数学非常重视。
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是世界一流的存在,像国际上有一个编程比赛,自从俄罗斯参赛后,美国跟中国只能争亚军了。
俄罗斯人表示,莫斯科大学数学系是他们压箱底的底牌,只要莫大的数学系还在,俄罗斯就是成了废墟,也一定有再崛起的一天。
在俄罗斯有各种夏令营,这其中莫斯科大学的数学夏令营最受欢迎,进入后,会有莫斯科大学数学系的大牛来给孩子上课。这等于杨振宁给中学生上物理课。
可见基础教育对一个国家影响多大。数学毋庸置疑是基础科学,只有学好数学后期才能学好物理学、化学、医学、天文学等一系列学科。
但是直接让孩子照搬国外的课程和学习方法是不可行的,外国的思维理念和教育方式让孩子理解和学习还是有点困难的,所以直接在老一辈数学大师刘薰宇和资深教育学者陶平生等他们的经验和书籍试卷中学习更加的有效和高效理解。
刘薰宇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年轻时就曾在中学、师范教过书。回国后在暨南大学、大夏大学、同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后还调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任副总编辑。
西南联大可是当时中国集合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在战时合并而成的学校,汇聚了全国最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其中不乏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朱自清、胡适、陈省身、冯友兰这样的民国大师。邓稼先、朱光亚、杨振宁、李政道等都是当年在西南联大念过书的学生。
而作为民国时期的大教育家,刘薰宇非常热衷于研究数学,并致力于将数学趣味化,提高数学学科的吸引力,以达到增加国民素质的目的,他与其他普通教育者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会讲故事。
他一生论着颇丰,深受人们喜爱,很多人正是读了他的书才喜欢上了数学,其中就有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他说自己就是读了刘薰宇大师写的关于一个智力测验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这些极为重要的数学概念。'
我国著名数学家齐民友也非常崇拜刘薰宇,他说他初一时学数学,那时的数学非常难,有很多的四则应用题,后来他看了刘薰宇的作品后,用他书中教的方法做题,非常容易,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从此以后,才逐渐增加了对数学的兴趣。
我国著名的画家丰子恺也很喜欢数学,但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直到中年后才接触到的刘薰宇的著作,他说刘薰宇写一篇,我就读一篇,他的文章非常有诱惑力,而诱惑我的就是他里面讲的故事,如果我能早点接触到刘薰宇的作品,我小时候绝对不会忽视这样一门非常有用的基础学科,为此,他懊悔不已。后来,他还专门为刘薰宇的著作写了一个序。
他的著作主要集中在三本书《马先生谈算学》《数学趣味》《数学的园地》,这三本书都非常的有趣,非常适合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来读。很多学生读了后都会爱不释手,甚至像读小说一样读得津津有味,把数学书语文化,在学语文中读懂数学,这就是这套书最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