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系统
一、概 述
生殖: 指生物体生长发育成熟后, 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子代个体的功能。
生殖过程:
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的形成过程
交配、受精过程
胚胎发育
主要性器官:睾丸和卵巢
功能: 产生配子和分泌激素
附属性器官:
辅助性的活动,将配子运送到受精位置及保障其正常发育的各种器官。
第二性征:两性在达到性成熟时所表现出的与性相关的特征,又称为副性征。
第一节 男性生殖功能与调节
外生殖器
阴囊、阴茎
内生殖器
1.生殖腺
睾丸
产生精子,分泌雄激素
2.生殖管道
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等
运输精子,附睾还有暂时贮存精子、营养和促进精子成熟等功能
3.附属腺
前列腺、精囊、尿道球腺等
附属腺的分泌物连同精子及生殖管道分泌物构成精液
(一)睾丸的生精作用
1.精子的生成过程
精子产生的减数分裂
精子产生的形态变化
精子的生成过程
部位:曲细精管
过程: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减数)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进入附睾进一步成熟, 并获初步运动能力
时间:2个半月
支持细胞的作用
1、为生精细胞提供营养。
2、吞噬死亡和受损的细胞。
3、分泌曲细精管液,有利于精子运输。
4、形成“血睾屏障”,提供精子发育的微环境。
5、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ABP),ABP可与雄激素结合,以保持生精小管内雄激素的水平,促进精子发生。
血睾屏障:相邻的支持细胞基底部、血管内皮基膜、结缔组织和曲精细管基膜牢固紧密连接组成的屏障结构,可防止精子与免疫系统接触。
支持细胞的紧密连接是构成血睾屏障的主要结构
功能
①维持精子发生的微环境
②防止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正常的睾丸温度:32℃
睾丸下降:胎儿期睾丸位于腹腔中,在出生前或者出生后不久,睾丸才由腹腔通过腹股沟管进入位于腹壁的阴囊内。
隐睾症:睾丸在出生前未降入阴囊,则统称为隐睾症,包括下降不全和异位睾丸。
新生男婴中,隐睾症的发生率约为4%,而早产儿中约有30%。
(二)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1. 睾丸分泌的激素
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
支持细胞分泌抑制素
2. 雄激素(睾酮)的生理作用
维持生精作用;
刺激生殖器官的发育;
引起并维持男性副性征;维持正常的性欲;
促进合成代谢;
雄激素还可影响脂肪代谢,对男性性格和行为等也有影响。
雄激素的靶器官及其功能
延伸:假两性畸形
早孕期外源性雄激素过多:本例患者染色体为46,XX,因母亲盼男婴心切而在早孕期服用大剂量雄激素[2]。表现为阴茎短小,阴唇融合,阴囊内无性腺。外生殖器男性化程度与孕期用药时间、种类、剂量及持续时间有关。在胎儿外生殖器分化前将使外生殖器男性化,雄激素作用强、剂量大,男性化亦严重。
雄激素不足或受体缺陷:核型为46,XY,双侧性腺为睾丸,睾酮分泌正常,由于雄激素受体异常导致雄激素的正常效应全部或部分丧失。雄激素功能全部丧失表现为女性外生殖器但无子宫。
(三)生精作用的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睾丸轴
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GnRH经垂体门脉系统至腺垂体,引起腺垂体的促性腺激素(FSH和LH)的释放。
①黄体生成素(LH)主要作用于间质细胞,促进睾酮合成。
②卵泡刺激素(FSH)主要作用于生精和支持细胞,促进支持细胞发育及产生雄激素结合蛋白。
负反馈:抑制GnRH、FSH和LH的产生
支持细胞产生的抑制素
间质细胞产生的雄激素
睾丸内的局部调节
FSH和雄激素共同调控生精
总结
FSH启动生精;睾酮维持生精;
LH通过促进睾酮分泌,间接影响生精;
抑制素反馈抑制FSH,稳定生精的正常进行。
雄激素合成与代谢
青春期以后,随着下丘脑和腺垂体的成熟,在LH的刺激下间质细胞开始合成与分泌雄激素。
睾酮与靶细胞内的受体结合成复合物而发挥作用;在血液中98%的睾酮与血浆蛋白形成结合的形式;主要在肝脏被灭活,形成17-氧类固醇由尿排出。
青春发育机制
下丘脑是中枢。有赖下丘脑-垂体-睾丸轴激活
激素标志:睡眠中下丘脑脉冲分泌GnRH
男女相似,但有不同:女孩有正反馈调节建立,并出现周期性月经
(四)精液的组成
10%精子,90%精液
其中含果糖、前列腺素、凝固因子、去能因子等糖和蛋白组分,为精子提供营养,利于受精。
精液分泌
精囊腺:60%
前列腺:20%
尿道球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