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叛逃23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04 19:55:46 作者:连笔君

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黄埔三期毕业,曾担任独立第七师排长的杨遇春,也参加了这次起义。面试性格测试题、电脑桌面图标有箭头、wwe兰迪奥顿十大rko

杨遇春,江西瑞金县人,出生于瑞金一个地主家庭,在江西省立农专毕业后,杨遇春报考了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

杨遇春虽然是地主家的大少爷,但却是进步知识分子,接受革命思想后,对穷苦百姓的遭遇,很是同情。

1927年,四一二政变爆发后,蒋介石对共产党人举起屠刀,杨遇春毅然决然站到穷苦百姓一边,参加南昌起义,后来,跟着部队到了井冈山。

虽然参加红军时,杨遇春的年纪比大,但在军事方面,杨遇春却有很高的天分,尤其擅长打游击战,因为出色的指挥才能,杨遇春很快便脱颖而出,从一个小小的排长,升任红12军独立第7师第1团代理团长,红34师101团团长等职。

1930年,红军以瑞金为根据地,展开革命,因为熟悉地形,人脉广,回到老家的杨遇春,更是如鱼得水,1932年5月,任红12军35师师长,10月任少年先锋师师长。

此时的杨遇春,年仅23岁,如果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杨遇春成为上世纪一代名将,也不是不可能,然而,在1933年6月,杨遇春却枪杀了政委高传遴,叛逃去投奔了国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王明担任红色政权领导人后,在瑞金推行脱离社会现实条件“左倾”,对于瑞金当地的地主阶级,实行极其严厉的打击,在这次打击中,杨遇春家产被全部没收,就连父母叔伯,也惨遭杀害。

不仅如此,因为家庭出身,杨遇春的职位,也是一降再降,情况很是不妙,这一系列变故,对杨遇春打击极大,这才让杨遇春起了叛逃的心思。

杨遇春离开红军后,便投奔了国军,但蒋介石认为杨遇春是被逼无奈,这才叛逃,对杨遇春既不太看重,也不太放心,给杨遇春的都是一些参议、参谋的职位,并没啥实权。

直到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军也想学游击战术,杨遇春才被任命为江西省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带着两个保安团,在庐山抗日。

当时日军兵锋正盛,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都是节节败退,杨遇春带着两个保安团,能干点啥?然而,就是靠着这两个团,让杨遇春一战成名。

在接到任命后,杨遇春干的第一件事,便是让难民转移,一周时间,疏散三万多人,一切准备妥当后,庐山便进入战时状态,杨遇春带着两个保安团,在庐山与日军展开周璇。

当时庐山附近的薛岳,带着国军王牌部队74师,以10倍于日军106师团的兵力围歼106师团,结果损失3万余人,才消灭了106师团八千余人,当听说庐山有两个保安团3000来人守着,日军指挥官岗村宁次很不屑,大言不惭几天就拿下了。

结果,事情的发展,却出乎冈村宁次预料,杨遇春与日军在庐山展开游击战,今天偷袭日军运输船,明日偷袭小股日军,每次,杨遇春打死打伤的日军,都不多,但日子一长,便搞的日军苦不堪言,请美海军舰长劝降杨遇春,被杨遇春拒绝......

可庐山毕竟太小,打游击,有些施展不开,再加上汉奸伪军带路,1939年4月16日,日军登上庐山,就在杨遇春时,依旧带着手下兄弟击毙日军300余人,此时的杨遇春,已经坚守庐山长达半年之久。

但可惜的是,庐山保卫战后,杨遇春便被雪藏,再也没有耀眼战绩,蒋介石退守台湾后,杨遇春也跟着蒋介石去了台湾,1989年,病逝台湾,享年86岁。

上一篇:道道通地图下载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