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大学生游泳课溺亡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04 19:06:52 作者:连笔君

6月16日,中国药科大学学生丁梦佳在学校进行游泳考试时溺水身亡。6月19日,该事件在网上引发舆论关注。

【舆情发展经过】

有报道称,6月19日上午,家长在学校门口拉起了横幅。

该校宣传部陈部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确有其事:总共有40多人堵在了学校门口,后来警察来了,双方坐下来继续进行协商。家长在来南京以后,也第一时间报了警。

与此同时,“中国药科大学学生游泳课溺亡”消息在网上被曝出。有网称,当丁梦佳溺水后,在场老师无一救援,因此才造成她最终丧命。

(微博截图)

目前该微博已被删除,但是截止20日,仍然有媒体引用。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网民对微博内容辟谣。

相关报道也主动变更内容:

对此,网民接受度较高。

也有网民持有其它观点:

(微博截图)

6月19日10时许,@中国医院大学 官博回应:6月16日上午11时许,我校一女生在学校游泳池发生溺水。事情发生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指示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学生。17日上午11时许,医院宣告该生经抢救无效去世。学校对此十分痛心和惋惜。目前,学校正全力配合警方调查,溺水原因尚待警方确认。后续情况将及时发布。

(微博截图)

截止20日17时,@南京校园 主持的话题#女生游泳课溺水身亡#阅读量已达2438.1万,热议1871条,网易文章《女生游泳课溺亡没人救?校方:抢救24小时花了10几万》关注度59988人/次,新浪文章《中国药科大学女生游泳课溺亡 老师被指拒绝营救》关注度5694人/次。

【舆情观察】

从舆情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在事件曝出之后,出现了诸如,“家长拉横幅”、“知情人爆料”、“摄像头坏掉”等舆情风险,以及负面舆情发酵趋势。但是,随着舆情的持续发酵,负面舆情却逐渐减少,为学校“仗义执言”的声音反而更多。对此:

第一,官方没有不当言论。

媒体在报道《中国药科大学一女生游泳课溺亡 老师被指拒绝营救》中称,记者电话联系中国药科大学,但对方表示因无法核实记者身份,不能接受电话采访。不过,对方表示,关于此事,学校已通过官方微博予以了发布。

随后该校宣传部长接受采访,这也是学校唯一一次,正面对此事件相关信息进行了回应。虽然回应内容略显官方,但是没有差错。在官博上,该学校的回应也是相当中正:学校全力配合调查,溺水原因待警方确认。

由此可以看出,官方在信息的把控上十分到位,有效地避免了次生舆情。

第二,事件层面处理得当。

虽然线下的工作,不能直接在网络上得到表现,但是事件层面的解决情况,却是直接影响着舆论的走向。

我们可以从这次事件中看到:1.学生自发辟谣(因为学生和溺亡学生不存在明显利益关联,所以这里学生辟谣反而会显得更客观,更容易得到网民信任);2.家长没有持续闹事(该校宣传部长称,家长一开始就报了警,19日,家长到学校拉横幅,学校报警,最后双方对选择了让警察解决问题)。

事实上,这两点对此次舆论走向的影响很重要,学生的辟谣相当于第三方说法,而家长不再闹事,也就没有舆论持续爆发的风险,舆情缓慢消退。

上一篇:印度古青蛙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