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宋·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首句“肥水东流无尽期”以肥水起兴,引出对“合肥情事”的追忆。肥水东流,没有流尽的时候,正如悠悠岁月没有尽头,还如词人的无穷无尽的思念与痛苦。次句“当初不合种相思”明点当年与合肥女子相恋一事,这里却说“不合种相思”,带有悔恨之意,实际上表明此段情感对词人的打击、折磨漫漫无期。“种相思”造语新奇,赋予相思以“相思子”的形象,暗示出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但不灭,反而会渐渐长大直至成为一棵相思树。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两句点题“有所梦”。因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伊人,词人梦中终于见到了她。只是,梦境迷离,他看不清伊人的面容,甚至觉得还不如画中的她那般真实。这里暗示出分别时间之久,又表明词人日日凝望伊人的画像,进一步点出相思之刻骨。好梦不长,还未看清伊人,他就被山鸟的啼鸣声惊醒。一梦醒来,万事皆非,词人心中更加惆怅。他想到自己双鬓已然斑白,不知被这离别折磨了多少个春秋。于是发出“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的悲叹。
“人间别久不成悲”句,包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离别给人带来伤痛,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痛不断地累积,对人的内心不断地摧残,久而久之,人的精神变得有些迟钝和麻木,仿佛痛苦被时间所淡化了。这时,再忆起离别之苦,反而没有以前那么悲哀了。“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句,点出“元夕”之题,言是谁让我们年年在元夕之夜相互思念对方的呢。此二句用“谁教”提起,似作发问,似作感慨,有一种绵绵不尽的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