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杭州西湖断桥残雪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03 09:21:13 作者:连笔君

西湖名天下,白堤著西湖,白堤东端有一座拱形单孔石桥,名叫断桥,何为“断桥”?这要追溯到唐朝时就有的两种说法:一是孤山之路到此而断;二是段姓人家捐资修建了石桥,称段桥,谐音断桥。

现存桥是1941年改建,10余年后又经修饰,但无论那种说法,它就是普普通通一座石桥而已!

但这样一座普普通通的拱形单孔石桥,却因为传说中白娘子与许仙在“断桥”相遇相识、同舟归城、借伞定情,为“断桥”增添了无尽浪漫色彩,吸引来天下游客,故它又是一座特殊的石桥!

且成了西湖十景之一!

它闻名遐迩、荣列西湖十景的另一个缘由,便是三百多年前最炫政治明星——清朝康熙皇帝——为其做广告代言,亲笔手书“断桥残雪”四字:

“断桥残雪”碑亭在断桥桥头,旁边是“藻思天成”水榭,水榭有一幅对联,上联是“断桥桥不断”,下联为“残雪雪未残”,上下对联嵌“ 断桥残雪” 四字, 并从“ 断” 与“残”字面生发,写景饶有情趣,读来耐人玩赏!

而这个桥头水榭为什么叫“藻思天成”亭?因为横匾四字,那“藻思天成”怎么讲?则可溯源到一位“吴山野士”的【七绝·断桥藻思天成亭】:“春花雪月藻思兴,赋咏天成伫小亭;才俊竞抒成古迹,淹留明志欲承情”!

来杭州的游人逛西湖,都要到断桥走一走,甚至憧憬或许在桥上邂逅自己修来的那个“缘”,你有过这种想法或闪过这个念头吗?

“断桥”静卧西湖之上,一端依着北山路,一头连接白堤,桥上人影绰绰,游人如织,细品“断桥”为何,想像斑驳“残雪”,眼前“枯荷”一片,企及千年传说《白蛇传》,不由得“诗与远方”一番,断桥不走走,枉到西湖游啊!

然而欣赏“断桥残雪”,业内资深人士说:“必登宝石山上,置身保俶(音chu)塔下,方能真正体悟“断桥残雪”之妙境,品味其真谛,否则永远不得其要!”

宝石山位于西湖的北岸,山不高,仅78米,山体属火成岩,含氧化铁,呈赭红色,在日光映照下,如流霞缤纷,熠熠闪光,似翡翠玛瑙,故名宝石山。

宝俶塔建在宝石山上,与“断桥残雪”珠联暗合,遥遥相应!

宝石山原称巨石山,山多奇峰怪石。为觅得最佳观赏“断桥残雪”的位置,我走出白堤,从“北山路”西行900米,右拐攀援而上,40分钟后上了宝石山,来到了宝俶塔下:

山上有一亭,亭东有一卵形巨石,搁置山巅,称“寿星石”。

清雍正七年(1729)浙江总督李卫见宝石山形如凤凰,而宝俶塔又似凤嘴,故建亭,名曰'来凤'!

断桥之所以称“断桥”?除了始于唐代的两种说法之外,最科学的解释是第三种:即客观的自然景象——冬春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美丽无比!

(彩照非本人拍摄,源自网络)

伫立放眼,近山远水,一览无余,眺望西湖,白堤东端的石桥拱面在阳光下缓缓消融冰雪,渐渐露出斑驳桥面,桥两端还是白雪皑皑,望桥似断非断,“断桥”耳!

桥断因雪融所致,光照不均致雪残! 一幅“断桥残雪”胜境,美不胜收,此景宝石山独有!

可见石桥阳面冰雪消融,阴面仍铺琼砌玉,这便是“断桥残雪”,更加许仙、白素珍故事千年,历代文人墨客附会,清皇帝推波助澜,天地、地利、人和成就了西湖十景之一“断桥残雪”!

(彩照非本人拍摄,源自网络)

西湖志愿者李老兄(李双喜)讲解“西湖有三怪:断桥桥不断,长桥桥不长,孤山山不孤。先说“断桥桥不断”,白娘子对许仙很好,许仙对白娘子却不怎么样,几次加害于她:五月端午,许仙给她喝了雄黄酒,显出了原形,把自己也吓死了;白娘子带小青到昆仑山盗仙草把他救活了,他却听信法海跑到江苏镇江金山寺出家当和尚去了;白娘子带小青水漫金山把他救回,重回断桥,小青骂“你这个许仙耳朵那么软,要害死白姐姐…!”拿出宝剑就砍,白娘子死死拦档;法海悄悄到杭州,乘白娘子生孩子武功失去,用金钵将她镇压在雷峰塔下,夫妻恩情彻底断了!……所以杭州“西湖三怪”又不怪了:断桥不断恩情断,长桥不长情意长,孤山不孤寡人孤!”

倘没有这些美丽的传说,“断桥“又有几人晓得并关注哦?

上一篇:金玉梅茶叶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