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冯云山是什么王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02 05:00:50 作者:连笔君

冯云山雕塑

“南王冯云山,在家读书,其人才干明白,前六人之中,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李秀成自述》

1851年9月,太平军占领永安州,洪秀全仿照古代周朝的模式建立了中央政府。作为建立正式朝廷的标志,洪秀全将太平军五军的将领分封为王:中军主将杨秀清被封为东王九千岁,前军主将萧朝贵被封为西王八千岁,后军主将冯云山被封为南王七千岁,右军主将韦昌辉被封为北王六千岁,左军主将石达开被封为翼王五千岁,羽翼天朝。聚义六王中,南王冯云山最早牺牲于蓑衣渡,西王萧朝贵随后牺牲于长沙,仅东王杨秀清和翼王石达开在以后的对清战争中大放异彩。然而,忠王李秀成在被俘后的自述中写道“南王冯云山,在家读书,其人才干明白,前六人之中,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这位牺牲最早的王赢得了国父一般的评价。李秀成的评价无疑是客观公正的,太平天囯的前身拜上帝会就是冯云山一手创建的,在太平天囯前期的历史中,他的作用超过天王洪秀全,也超过东王杨秀清。

冯云山是洪秀全的远方表弟,是最早追随洪秀全的一批人之一,与他同时受洗的还有另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洪仁玕。洪仁玕、冯云山有着与洪秀全相似的命运,三人都受过良好教育,但都科考失败,只能在乡间私塾教书为生。基督教严格杜绝偶像崇拜,加之洪秀全本人火爆的性格,洪冯二人粗暴捣毁传统神像的做法招致了全村的公愤,矛盾在春节之时终于达到高潮:村里请书法最好的洪秀全冯云山为地方神明撰写楹联,却被两位基督徒严厉拒绝,双方随即以诗作互相攻击,村里的长老写道“老拙无能望后生,谁知今日不相关。经论满腹由人用,听信谗言执一般”,洪秀全针锋相对“非听谗言违叔命,只尊上帝教条行。天堂地狱严格分,何敢糊涂过此生”。随着逐渐升级,怒气当头的洪秀全砸毁了校里的孔子牌位,意气用事的代价是严重的,洪秀全与冯云山被村里解除了教职,丢了饭碗。“先知在自己的家乡从不受欢迎”——路加福音。也许是出自羞愤,也许是模仿耶稣,也许他们三人从此就准备推翻满清光复中国。总之,三个基督徒决定远行广西,但洪仁玕被家里暴打一顿后扣留,只有洪秀全与冯云山在两名族人的陪同下踏上远行之旅。

洪冯二人一路西行,经过十几天的艰辛跋涉,他们到达了广西贵县,住在近房表亲王为正的家中。在以后的三个月里,洪秀全潜心理论创作,试图将中国与基督教的最高理想结合。通过帮王为正打赢官司,洪秀全招揽了最初一批约一百人的信徒。洪秀全于冬天返乡,而冯云山则留了下来,他想为革命寻找一片合适的土壤。冯云山花光了盘缠,不得不从事最艰苦的工作,包括搬泥土、捡猪粪等。在1845年,冯云山终于到达了他理想中的革命圣地——紫荆山。

冯云山为什么会选择偏远的紫荆山作为革命根据地呢?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紫荆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第二,紫荆山地区远离大城市,官府和地主势力鞭长莫及,儒家文化影响较少。第三,紫荆山南部居民大多数是客家人(北部为瑶族人),客家人与更早定于于此的汉族人和壮族人时有冲突(即土客械斗)。加之匪患横行,混乱的秩序为新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第四,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紫荆山大多数人民生活贫困,大多数人民即使终年劳作也食不果腹。一位拜上帝会的成员后来回忆到“吾家困窘,食不果腹,以耕田为生,耕种山坡梯田或外出作雇工,聊以度日,知命认穷”“实是度日如月,而度月如年,苦不堪言”。远离满清统治的紫荆山,地势险要,秩序混乱,生活贫苦,这无疑是最理想的革命摇篮。

冯云山在进入紫荆山之后一边作苦力谋生,一边向工友传教。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冯云山被一位大财主聘为私塾教师,他的工作只需要给十多个孩子教授最基本的知识。此时的冯云山有了稳定的收入,也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用于传教布道。冯云山不畏辛劳地走入深山,向穷苦的人民宣传这种新的宗教信仰,他的热情、雄辩与热枕为他赢得了许多的信徒。最早参加拜上帝会的大多数是在在银矿和煤矿里终日劳作的穷苦人,其中就包括杨秀清和萧朝贵。冯云山他将信徒组织命名为拜上帝会,并制定了严格的教规,最能干的信徒被派去外地传教,组织拜上帝会的分会。太平天囯的前身拜上帝会在冯云山的组织下不断发展壮大,身为拜上帝会的实际创始人与领导者,冯云山并没有放弃对洪秀全的忠诚,在传教的过程中,洪秀全升入天堂,接受圣命的故事被他一遍又一遍的诉说。

1847年,洪秀全回到紫荆山。拜上帝会的领袖回来了,信徒们难掩喜悦之情,夹道欢迎。随着拜上帝会的逐渐发展壮大,除农民与工匠之外的其他阶层如地主,士人,富商也开始加入,同时拜上帝会与士绅阶层的冲突也不断扩大。在一次捣毁甘王像的行动后,当地的士绅王作新带领团练抓捕了冯云山与另一位信徒卢六。王作新指控冯云山煽动叛乱,冯云山则反诉王作新敲诈勒索,由于冯云山的冷静应对,县令决定暂缓判决。王作新不想让二人无罪释放,便行贿县令将二人关进监狱。数月之后,卢六在严刑拷打下惨死,成为太平天囯的第一位牺牲者。卢六惨死的消息震惊了拜上帝会,为了避免冯云山也遭此厄运,洪秀全开始筹集资金,试图以行贿的方式救出冯云山。与此同时,新的县令上任,冯云山再次提出上诉,他写道崇拜上帝是中国的传统礼教,且两广总督已批准宗教自由,因此他应该无罪释放。新的县令不过只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官员,为了维护他治下的表面和平,他释放了冯云山,派衙役将其押解回广东。半路上冯云山成功将衙役转化为拜上帝教的信徒,并返回紫荆山。归来之后的冯云山发现洪秀全并不在紫荆山,这位拜上帝会的领袖正在到处奔波试图解救冯云山。洪冯两人在秋天于老家相遇,洪秀全与冯云山在此时一边向村民传教,一边计划推翻满清的起义。

时至1849年,拜上帝会已经发展到了上万人,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要将拜上帝会信徒转变为能征善战的军队,不仅需要武器,还需要优秀的高层指挥官以及有效的军事编制。冯云山与洪秀全发掘了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后来的战斗证明了他们确实是优秀的将军。冯云山在另一位大儒卢贤拔的帮助下,依据周代旧制制定了太平天囯的军队编制,这套复古的军事系统成为太平军战术机动灵活的原因之一。

太平天囯军队编制

在起义的前夕,杨秀清为了篡夺权力,通过装病和暗示自己的信众消极不配合,使得金田的征兵工作陷入停滞。洪秀全冯云山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危险性,但他们同样意识到杨秀清军事才能的重要性。最终,冯云山将二号位置让给了杨秀清,使得起义准备顺利进行。为了制衡杨秀清,洪秀全冯云山提拔萧朝贵作为第三号人物,并将洪秀全之妹嫁给萧朝贵。随着军事编制、领导集团的确定以及募兵工作的顺利进行,洪秀全发出总动员令,细数满洲统治者的罪恶,鼓舞信徒接受神圣使命,为新王囯而战。各地的拜上帝会成员焚毁家室向金田集结。

1851年一月一日,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拜上帝会与清国的大规模冲突终于爆发。前来清剿拜上帝会的清军由满洲将军伊克坦布率领,兵分三路进攻;拜上帝会也兵分三路防御,杨秀清统率左路军,萧朝贵统率右路军,洪秀全与冯云山统率中路军。在战斗中,冯云山赤裸上身,身先士卒率领士兵向清军冲锋,亲自手刃七名清军,同时杨秀清与萧朝贵从两翼包抄,清军七个营在拜上帝会的进攻下溃不成军,四散奔逃。伊克坦布在逃亡途中坠马,被拜上帝会斩首。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三十七岁生日,洪秀全正式登基,加天王号。新的国家被命名为太平天囯,简称“天朝“。

金田起义油画

在金田大捷之后,太平军一路高歌猛进,于9月25日攻占永安,并在这里建立中央政府,冯云山被封为南王七千岁。太平军继续北上,在经过全州之时,城上的清军士兵发现有太平军士兵抬着一乘黄段子装饰的大轿子,认为里面坐着的一定是太平军的重要领袖,于是点燃火炮射击,炮弹击中轿辇,重伤轿中之人。如清军所料,轿上的人正是太平天囯的南王冯云山。冯云山被清军重伤,洪秀全大怒,随即命令太平军攻城,两天之后,全州城破,太平军杀戮城内数千人作为报复。祸不单行,全州之战后太平军又在蓑衣渡被清军江忠源部伏击,损失惨重,冯云山则在这场战斗中阵亡。天妒英才,太平天囯的最优秀的精神导师,洪秀全最忠实的朋友冯云山过早的牺牲,此后再也无人能调节杨秀清萧朝贵集团与韦昌辉石达开集团的矛盾。冯云山的牺牲和蓑衣渡的惨败使得太平军无法直接攻取长沙。如果冯云山不死,也许就没有日后的天京事变,清朝的历史将被彻底改写。

上一篇:世界偏见地图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