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与沟通的异同
沟通是想达成共识,双向的;传播是为了发布消息。单向的.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信息是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传播与沟通
传播与沟通学中,大众传播与人际沟通的区别与联系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话题。在本文中我就这点谈了我自己一点看法。
首先,介绍分别一下大众传播与沟通的定义。按照我国学者的总结,大众传播被定义为:“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这个定义基本概括了大众传播的含义。换言之,我们可以把大众传播的含义理解为三点:一是大众传播的接受者是人数众多的,异质的大众;二是信息的传播方式是公开的,在同一时间里传给了为数众多的受众;三是传播者是媒介组织。而从一般意义上讲,人际沟通就是发送者凭借一定渠道(亦称媒介或通道),将信息发送给既定对象(接受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一、沟通首先是信息的传递;二、信息不仅要被传递到,还要被充分理解;三、有效的沟通并不是沟通双方达成一致的意见,而是准确地理解信息的含义;四、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反馈和理解过程。
下面先看看两者的区别。从它们的定义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信息传播的双方不同。大众传播是通过媒介组织向一般大众群体传播信息,这里的媒介组织是一种公共事业单位、一种信息产业机构、一种社会机构。而人际沟通方面,则是两个个体之间或者多个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平常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二、信息传播的途径不同。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比如说,使用通信卫星与光纤进行信息的传播,还有通过网络了解时事新闻等等。而人际沟通则存在两种方式:一是沟通双方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这就是人们平时的交谈;二是间接的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进行交流沟通。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产业的发展,人们使用更多的是电话和网络,比如,平常我们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书信交流,通过MSN、QQ等聊天工具沟通交流。
三、信息传播的方向不同。大众传播大部分是单向传播及有限的间接反馈,且支持者大都是间接的;人际沟通则是双向传播,有大量的直接反馈。
四、信息传播的保密性不同。人际沟通的保密性好,它是在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具有公开性。而相反地,大众传播的接受者是异质的大众,它的传播方式是公开的,在同一时间内传给很多人。我们正常的交流中,交流的内容是别人不可知的,因此它具有不公开性。而大众传播是要把信息传播给大多数人,同过媒介公开发言,把信息传给接受者。
五、人际沟通较大众传播灵活性强。前者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灵活处理,受到的限制比大众传播少很多,交流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也就是说,我们在交流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转移话题或者更换说话地点和时间,我们沟通双方可以自行商量地点和时间,这就是所说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处理。就大众传播而言,其传播具有一定的限制。时间上,比如说,通过视听媒介如电视、印刷媒介如报纸杂志等,它们的播出时间或者发行时间都有一定的价值,否则就失去了其信息的价值。空间上,大众传播也有其限制,不能像人际交流那样方便。
在我看来,大众传播与人际沟通的区别主要存在于这五点。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也许还存在其它一些区别。
然而,两者都作为信息的传播,也有其相互联系。两者最大的联系就是都是为了传播信息,从定义中也可以看到这一点。大众传播是向一般大众传播信息,人际沟通是个体之间交流,通过人与人的交流得到信息的传播。两者的实质是相同的。其次,要使大众传播发挥最大的效果,则需要与人际沟通相配合,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大众传播是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然而,其信息传播对象具有广泛性,信息传播的效率不一定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是大众传播的传播效率高,就必须有人际沟通的配合。一部分人获得大众传播信息之后,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能把大众传播的信息传播开来,提高大众传播的效率,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然而,大众传播又给人际沟通提供了一些传播信息。简单地说吧,比如说,国际上的一条重大新闻肯定会成为人们交谈的热点,大众传播信息在这时又渗透到了人际沟通当中。总的来说,大众传播与人际沟通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参考资料:Andernina - 秀才 二级
公共关系沟通和公共关系传播区别和联系
公共关系沟通和公共关系传播没有联系,公共关系沟通是组织与其关系单位之间的沟通活动。而公共关系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公共关系沟通的原则:
(1)互动原则。 公共关系沟通是一项信息传递、反馈、再传递、再反馈,如此循环且螺旋上升的交流活动。沟通的目的主要是增进彼此认识和了解,促进双方达成共识,建立信任、合作、支持的互利互惠关系。
(2)共感原则 .公共关系沟通的融洽和顺畅主要不取决于关系双方的认识和交往程度,而是取决于双方沟通信息内容的共感程度,即共同的兴趣、信仰。
(3)整合原则 公共关系相对于组织而言是一个群体关系,是组织利益点的集合。针对不同公众,组织应选择不同的信息载体,推行多种沟通方式,使沟通能形成立体的整合效应。同时,要善于将分散的信息进行汇总,采用垂直、横向的沟通渠道,使各公众之间的资源实现共享。
(4)实效原则 公共关系建立在相互利益基础之上,沟通需要围绕一定的目的,通过不断提高效率来增强有效度。
公共关系传播的特征:
(1)公共关系传播的主体是组织,不是专门的信息传播机构。
(2)公共关系传播的客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组织内部公众,另一部分是组织外部公众。
(3)公共关系传播以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主要手段,以人际传播作为辅助手段。
宣传与传播的区别
传播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它包括了宣传,除此以外的广告、公关等都算作传播学的范畴。宣传是传播过程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和主观色彩,在现代社会中,政治生活成为社会生活的高级形式和普遍形式,于是宣传多用于政治目的。传播学诞生初期发展最快也是最早的部分,就是有关宣传政策和手段的研究,比较有名的像霍夫兰、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等,分别针对二战时期交战双方的宣传战和心理战,以及美国的总统选举等政治活动进行了实证研究。
电视作为当今世界最成熟和最普及的大众媒介形式,电视新闻也成为各个国家和社会团体最经常利用的宣传手段。我国的大众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和人民的喉舌,政治宣传性成为电视新闻的根本属性。另外,一般的报道更多的是零散的、即时的、随机的,而宣传则是根据上级的报道方针,制定一定时期的宣传策略,针对当前的特殊形式和关键事件进行长期、立体式的集中报道。
还要说明的是,西方媒体不是像他们所标榜的那样客观公正,他们的宣传战主要表现在总统大选的时候,双方都是利用大众媒体来宣传自己所代表阶级的政治观点。还有就是永远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比如在伊拉克战争以前,美国国内对出兵伊拉克是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只有才美国占领伊拉克获得利益以后,美国媒体才站出来报道不应该出兵,以及虐囚事件等等,这种宣传策略同样带有政治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