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赵孟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2-30 04:14:48 作者:连笔君

连笔字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赵孟》,下面是详解!

“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语出何典啊?

我想知道:“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出处,典故没有?...

我想知道:“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出处,典故没有?

【原文】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 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①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②。’而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③人之膏粱④之 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5)也。”

【注释】

①赵孟:春秋时晋国正卿赵盾,字孟。他的子孙如著名的赵文子赵武、赵 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无恤等都因袭赵盾而称赵孟。这里以赵孟代指有权势的 人物,不一定具体指哪一个。②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引自《诗经·大 雅·既醉》。③愿:羡慕。④膏粱:肥肉叫膏;精细色白的小米叫粱, 而不是指今日的高粱。⑤文绣:古代要有爵位的人才能穿有文绣的衣服。

【译文】

孟子说:“希望尊贵,这是人们的共同心理。不过,每个人自 己其实都有可尊贵的东西,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到它罢了。别人 所给与的尊贵,并不是真正的尊贵。赵孟使你尊贵,赵孟也同样 可以使你下贱。《诗经》说:‘酒已经醉了,德已经饱了。’这是说 仁义道德很充实,也就不羡慕别人的美味佳肴了;四方传播的好 名声在我身上,也就不羡慕别人的绣花衣裳了。”

参考资料:http://imbuddhism.spaces.live.com/blog/cns!8288e2aab63e232c!473.entry

赵孟坚和赵孟頫\是什么关系

赵孟坚和赵孟頫\是什么关系...

赵孟坚和赵孟頫\是什么关系

赵孟坚和赵孟頫是同族关系,他两都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

1、赵孟坚

赵孟坚(1199年-1264年),中国南宋画家。生于庆元五年(1199),卒于景定五年(1264),一说卒于咸淳三年(1267)。字子固,号彝斋;宋宗室,为宋太祖十一世孙,汉族,海盐广陈(今嘉兴平湖广陈)人。

2、赵孟頫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

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扩展资料:

赵孟坚和赵孟頫的关系纽带: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

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赵孟坚和赵孟頫的先祖。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

他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除此之外,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孟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孟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匡胤

求赵孟頫的妻子谱写的《我侬词》。

原文: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翻译:

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如此多情,情到深处,像火焰一样热烈。拿一块泥,捏一个你,捏一个我,将咱俩再一起打破,用水调和。

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我的泥人中有你,你的泥人中有我。我只要活着就跟你睡一被窝,死了也要进同一口棺材。

扩展资料:

管道升与赵孟頫夫妇二人共同爱好作画,经常一起写字作画、以诗画传情。岁月流逝,人到中年的管道升容貌褪去,已不再是当年的倾城佳人。

于是,赵孟頫有了纳妾的想法,但管夫人勤俭持家贤良淑德,他不好意思向夫人提起纳妾之事,便通过写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纳妾的想法。

管道升看到后,非常气愤,但她并没有找赵孟頫吵闹,也没有妥协丈夫的要求,而是回敬了一首诗,以真情打动丈夫并表达了自己坚定的态度。此诗就是《我侬词》。

管氏作《我侬词》以答复。她把他们夫妻巧妙比喻成泥人,向丈夫表达了白头偕老的愿望,而这些都是小妾所不能给予的,夫妻双方都要对彼此忠贞负责任。此诗用喻新警,用词婉转,而字里行间暗藏机锋,透出铿锵英气,绵里藏针。

赵孟頫是哪个朝代的人?

是宋末元初的人。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 -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赶赴北京,受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晚年逐渐隐退,延祐六年(1319年)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赵孟頫博学多艺,文学艺术开创一代风气。经学主治《尚书》,尤精于礼、乐之学。对律吕之学也有精深研究,颇得古人不传之妙,著有《琴原》、《乐原》各一篇。

篆法尊《石鼓》、《诅楚》,隶书法梁鹄、钟繇,行草崇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晚年又受李邕影响,各种书体,冠绝古今,天竺、日本均以收藏其翰墨为贵。他手书佛、道的书法,有许多散于名山。

赵孟頫的诗赋及文章,清邃高古,读来往往使人有飘然出世之感。在至元年间的诗人之中,赵孟頫与戴表元等人一起,力扫南宋卑弱习气。他善于融篆籀之法于绘画之中,竹石、人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无疑是一代画坛领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孟頫

赵孟頫的“书画同源”名词解释,谢谢大侠~

中国书画术语。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

作为一位变革转型时期承前启后的大家,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

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他提出以“到处云山是吾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

他在各个画科皆有成就,画艺全面,并有创新,他的绘画兼有诗、书、印之美,相得益彰,在南北一统、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势下,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

扩展资料:

其实,赵孟頫不仅仅是一位书画家,更是一位历史上少见的全才艺术家。他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他的绘画成就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的书法流丽遒劲,庄重精严,于端正中见生动,刚健中含婀娜。

与他同时代的书法家鲜于枢在《困学斋集》中说:赵孟頫的篆书、行书、楷书、隶书都为当时第一,其中又以小楷最为著名。

他晚年还创出了一种熔铸各家、圆转遒丽的书体,世称“赵体”,这种书体对后世影响很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赵孟頫

赵孟頫书法特点

急,可以加分...

急,可以加分

赵孟頫书法特点:

1、赵氏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

2、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

3、笔圆架方,流动带行。书写赵体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

4、博彩众家之长,在赵孟頫的书法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名家的书法特点,这些特点都能很好的出现在赵氏的作品之中。这不是简单的糅合,而是结合这些书法的有点,进行有机的组合,这就像做菜一样,只有将食材做到物尽其用,才能烹调出最美味的菜肴。

5、是基础扎实,赵孟頫的书法适合书法爱好者打基础的时候临摹,赵孟頫生在宋朝,宋朝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变得有点浮夸,注重技巧,反而丢失了那些基础性的东西。

6、是形意结合,赵孟頫书法特点最重要的就是形意的结合,他的书法在形意结合方面做的非常的不错。赵孟頫的书法结合前人的书法优点,注重形意结合,让书法有了自己的意韵。

扩展资料:

赵孟頫主要个人成就:

1、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

2、他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

3、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

4、他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寄意,使绘画的内在功能得到深化,涵盖更为广泛。

5、他在人物、山水、花鸟、马兽诸画科皆有成就,画艺全面,并有创新。

6、他的绘画兼有诗、书、印之美,相得益彰。

7、他在南北一统、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势下,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

参考资料:赵孟頫_百度百科

赵孟頫为什么提出画贵有古意

1. 元初对当时的士大夫文人来说国破家亡,异族文化入侵极大地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赵孟頫提出‘复古’的口号,有利于维系随着异族进入而受冲击的中国传统文化,力挽狂澜,维系文化命脉。
2. 南宋末年,以画院为主导的画坛形成了不少不良风气和弊病,过于强调纤弱的审美和文人画由于技法所限造成的‘用笔草率’‘造型粗简’等问题。而元代绘画完整的继承了宋朝的绘画,因此,赵孟頫倡导书画复古,超越宋,去学习前代书画繁荣的晋唐时期,以改变自宋袭承的弊端。
3. 赵孟頫本人身为宋朝皇家后裔而出仕元朝,他深受当时舆论的压力和内心的煎熬。赵孟頫自小深受儒家教育体系的影响,儒家注重血缘关系的精神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使他内心充满矛盾,而这种矛盾,使他向往汉族统治异族的时代,憧憬在书画史上有着辉煌历史的魏晋、唐朝。

赵孟頫书法有哪些代表作

赵孟頫书法的代表作:《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重江叠嶂图》卷、《鹊华秋色》卷、《秋郊饮马》卷。

扩展内容: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

法和绘画成就最高。

3.赵孟頫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同时代的书家对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将其列

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认为他的书法直接晋人,评价其书法"因熟而

俗"。

赵孟覜读音

赵孟覜读音...

赵孟覜读音

赵孟覜读音zhào mèng tiào。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赶赴北京,受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晚年逐渐隐退,延祐六年(1319年)借病乞归。

扩展资料

赵孟覜故事

衣冠盛事

赵孟頫原因程钜夫的举荐而以兵部郎中入仕元朝的。后来程钜夫任翰林学士承旨时辞官归家,朝廷命赵孟頫接替他任职。赵孟頫就任后,先去拜谒程钜夫,然后再入翰林院视事,此事被当时传为士大夫的佳话。

一家皆善书

赵孟頫的二子赵雍、赵奕并以书画知名,而其夫人管道升聪敏过人,能书善词,绘画精于墨竹、梅、兰,笔意精绝。元仁宗曾取管道升的书法,与赵孟頫及其次子赵雍的书法用玉轴精装,钤上御印藏于秘书监,说:“让后世知道我朝有一家的夫妇父子都善书,这也是奇事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孟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覜

赵孟頫的頫怎么念

頫字读:fǔ。

頫[fǔ]

基本释义:

(1) 同“俯”,低头,面向下;〈异体:俛〉。

(2)用于人名,如:赵孟頫。曹頫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頫眡【fǔ shì】

意思:犹俯视。汉 张衡《思玄赋》:“据 开阳 而頫眡兮,临旧乡之暗蔼。”

(2)頫听【fǔ tīng】

意思:低头而听。

(3)頫仰 【fǔ yǎng】

意思:为俯仰。

此外还有:頫览、頫领、頫盼、頫首、众頫、頫瞰、頫视等等。

赵孟

赵孟,是春秋时代人们对晋国赵氏历代宗主的尊称,非特定单指一个人。孟,长也,故赵孟之意为赵氏之长,赵氏大宗的宗主,通俗的说法就是赵家老大。春秋期间出名的赵孟主要有以下三位:赵武(约公元前598年~前595年至前541年),史称赵文子,赵鞅(?—前476年),又名志父,史称赵简子。赵无恤(?―公元前425年),名无恤(亦作“毋恤”),史称赵襄子。

上一篇:手写字体在线生成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