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中国基督教,中国基督教与国外基督教有哪些不一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2-26 16:41:41 作者:连笔君

中国基督教与国外基督教有哪些不一样

基督教这个概念比较大,因为里面的教派实在是太多,而且在考虑到绝大多数信奉基督教的人都是以《圣经》为参考,所以对基督教的定义比较宽泛。

1、信仰不同。

国内基督教信奉三位一体,就是圣父(耶和华),圣子(耶稣基督),圣灵;信奉十字架(耶稣是被钉在十字架上死去的);国外的基督教,比如 Jehovah's Witness在信仰上,跟很多其他基督教派的信仰就有出入,JW信耶和华神,不信三位一体,不信十字架。

2.现状不同

国内目前的现状是信徒多且分散,而且每个团契的管理让人担忧,包括牧师的选拔,出版物的发行等,并不统一。这样导致国内的新教里也是“百家争鸣”,流派众多,一般是基于地理位置而形成的,比如某些地市之间的新教团契之间,在一些经文的研读和理解上就有非常大的差异,在基督徒看来是本质的差异,甚至连信的神都不一致,地域对这种信仰交流的阻隔比较大。而国外的新教虽然也流派众多,但是却相对统一。

3.聚会情况不同

国内说的基督教,一般是指新教,是属于基督教的一个派别。拿国内的新教来说,常见的组织就是团契,一般聚会的气氛比较低沉,印象里做祷告的阿姨们经常会声泪俱下(因为各种故事);而国外的基督教则主张热情的上门传道,发展也十分迅速,组织里的人聚会时也都很热情友好,一般的聚会内容都是唱诗,研经,讨论,唱诗,祷告这种流程。

扩展资料:

基督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亦称基督宗教。公元1世纪,发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省(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地区)。

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稣基督的诞生、传道、死亡与复活。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在中国,因为历史翻译的原因,通常把新教称为基督教,为了说明“基督教”的确切概念,本词条称“新教”为“基督新教”,而不是惯称的“基督教”。

基督教信仰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以圣经为蓝本,核心思想是福音,即上帝耶稣基督的救恩,充分彰显了上帝对全人类和整个宇宙舍己无私的大爱。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参考资料:基督教_百度百科

现在中国对基督教的看法?

不要学盲人摸象,也不要望卢山瀑布,更不要井底之蛙。没看过圣经就不要乱评基督教。基督徒也是人,经上记着说世人都犯了罪,有了罪性。不是我们犯了罪才是罪人,而是我们的始祖亚当、夏娃犯了罪,罪就入了世界,世人都有了罪性,靠自己行善仍摆脱不了罪性的狭制,所以基督徒对圣经的理解各有不同。更何况还有滥竽充数的基督徒呢。想理解基督教必须从圣经本身,藉着大自然的启示,带着谦卑的心,诚心诚意的去学习才能够理解圣经。圣经的教意就是如何认识真神(上帝),又如何使人罪得赦免,人死后不在定罪。灵魂灵体得蒙救赎得永生,肉身仍归回尘土。这是真实的事。说实在的,我本人见过真鬼(灵魂用肉眼在光线下难以看的到)。我就把我的亲身经历简要的说一说。那次我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凌晨三点看到的,一直持续到凌晨五点还能看到。它们是非物质的生命,活灵活现。在蜡烛的光照下就看不见,吹灭蜡烛就能清楚的看到它们在活动,或上下,或左右,或向前或向后,慢慢的活动。来到我躺卧的地方,距我半米多远停下来,它们知道我在那里躺着,出于好奇心的我也强壮着胆看它们,心里却恐惧湛惊……。

国外基督徒和中国基督徒有哪些不一样?

答:
国外基督徒和中国基督徒不同:
1、语言不同
2、生活习惯不同
3、聚会地点不同
4、圣经译本不同
5、每天的时间不同
6、教会敬拜方式不同
7、各人信仰根基不同。

相同是:
弗4:2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 弗4:3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弗4:4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 弗4:5一主,一信,一洗, 弗4:6一神,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 弗4:7我们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

中国基督教与美国基督教有什么区别?

都是以同一本圣经作为信仰的最高权威,所以本质上没有区别。但是由于美国的社会性质与中国的差异,基督教的各教派可以自由发表自己对圣经的理解,没有人会对于自己教派观点不同的人,动辄扣上一个“异端”的帽子。

美国与中国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在美国的钞票上,那怕是一分钱,也有“In God we trust”这句话,就是“我们信靠上帝”。

美国政府供养牧师,似乎是奇谈怪论,没这回事,基督教是依靠信徒的奉献解决传福音的费用。但是对福音事业捐款,这部分钱在美国是可以免个税的。

中国政府发给牧师生活费似乎也没听说过,也许是属于政府宗教局公务员的牧师。

基督教 中国与国外 异同

现在基督教在中国与国外传统基督教地区的不同中,联合礼拜是一个不同。因为在传统教区中,他们是按宗派来区分的。比如英国以圣公会为主,他们的信徒以他们特有方式做礼拜、传道。如果是浸会的教堂,他们受洗就强调浸礼。还有其他宗派。圣公会有主教。长老会没有。但中国是联合礼拜,过去老牧师还有自己本宗派特色。现在新的牧师都是统一从基督教协会所办神学院出来的。传道特点没有明显区别。

中国信的基督教和欧美国家有什么不同

没什么不同,只是在中.国基.督教特指新.教,而不是基.督宗.教

基.督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亦称基.督宗.教。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在中.国,因为历.史翻译的原因,通常把新.教称为基.督教。

中.国天.主.教

在中.国大.陆的天.主.教教.友人数,预估约有1500万.人。华人世界的天.主.教皆为拉丁礼的罗马天.主.教.会。在中.国大.陆上是以教.区的形式来管理的,每个教.区有一个主.教,有些教.区还有助理主.教。培养一个教.会的神职人员往往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往往会待在专门的修院中进行学习生活,如比较出名的佘山修.道院,(北.京教.区修.道院),还有人数最多的河北天.主.教修.道院等等。一般需要学两年的哲学,四年的神.学,学期已满后就待在教.区服.务。通.过了考察阶段,他们就会晋升为执事(通俗的叫做六品),然后再成为神父(就是七品)。

天.主.教中分为七个品,而七品是最圆.满的,也就是说主.教和神父都是七品。

港澳地区

香.港与澳.门地区的教.会,因为曾经历外国统.治,故与中.国大.陆发展出不同的风貌。天.主.教香.港教.区在一.国.两.制下,仍受罗马教廷的领.导,而非爱.国.会。天.主.教香.港教.区现任主.教为汤汉枢机(Tong Hon, Tong Hon Peter )。天.主.教澳.门教.区和天.主.教香.港教.区的情况一样无变,但在回归前归属葡萄牙的总教.区。天.主.教澳.门教.区现任主.教为黎鸿升OMB(D. José Lai,1946年2月14日-)及荣休主.教林家骏GLM(D. Domingos Lam,1928年4月9日-2009年7月27日)。

台.湾

天.主.教传入台.湾,始于西班牙殖民台.湾北部,至郑成功家族统.治台.湾中断,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再度传入台.湾。在日据时代,台.湾的教.会体.制逐渐完备。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之后,从中.国大.陆带来大量的天.主.教信.徒及神职人员,在1952年由传教.区改制为从属于罗马教廷的圣统制.度。

台.湾的天.主.教.会分为七个教.区,共十七位主.教,并设有一主.教团。此外还有神父近七百人,修女一千二百人左右,分布在八百个教.堂及其他教.会机.构。

台.湾信.仰天.主.教的人口约30万.人左右,虽然仅占台.湾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但是天.主.教团体在台.湾的社.会服.务、医.疗与文教等方面的贡献上,有相当高的影响力。

中.国基.督教(新.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如何面对这个与以往任何社.会都不同的新社.会,如何.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中.国生存并与之相适应,对于基.督教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中.国革.命的胜利也使得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关系陷入破裂。当时主要依靠国外差会支持的中.国教.会因此面.临极大的困难,经济和思想上都受到极大挑战。不少基.督教领.袖估计到今后基.督教.会发生一定困难,希望继续得到海外差会的同情和支持,1949年秋天,19位中.国教.会上层人.士联.名发表《给国外宣教部一封公.开.信》,提醒“国外朋友们注意到我们基.督教工作在目前境况中所遇到的困难,应负的责任与政.策的改变以及对外关系的调整等问题”。

1950年7月28日发表《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简称《三自宣.言》),中.国的三自爱.国运.动正式展开。中.国基.督教新.教在新中.国发展伊始,不断摸索前行之际,又面.临了另一重大挑战,即面.临中.国反右扩大化的形势。在文.革的历.史背景中,中.国的基.督教新.教面.临教职人员队伍萎.缩,聚会场所急剧减少,信.徒数量大幅下降,教.会经济困难等重要问题。在当时形势下,于1958年上半年,基.督教联合礼拜开始出现,直至1958年底,全国各地的教.会基本上都实现了联合礼拜。联合礼拜是特殊的政.治形势下产生的,但发展比较平稳,一直延续至今,使中.国教.会进入“后宗.派主.义”时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卷整个中.国,中.国基.督教新.教伴随着整个中.国一同经历了这场严重的灾.难。这时家庭聚会成为了唯一的基.督教活动形式,农村成为基.督教.主要的活动和发展场所,同时这一段特殊的历.史也加深了教.徒对政.府及三自爱.国.会的不信任。

1978年12月,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同时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也重新迎来了春天。为满足广大基.督教.徒过宗.教生活的需求,各地相继恢复和建立的基.督教两.会,全力收回.教.堂,恢复礼拜。到80年代,各地主要教.堂陆续恢复,还有大量的教.堂入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全国范围内每两三天就有一两个教.堂建立起来。包括金陵神.学院在内的在文.革过程中被.关闭全国各神.学院校,陆续得到了恢复.同时随着信众的增加,对于神.学队伍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在恢复原有神.学院校的同时并建立了二年制至四年制神.学院校共22所。

时至今日,中.国基.督教新.教在中.国发展愈发充满活力,伴随着神.学思想建设的深化,神职人员及信众的素质全面提升。中.国基.督教新.教,已经成为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一页。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及自身的富强,中.华民.族的崛起与自信,也使得中.国基.督教成为中.国开放并与世界紧密交流的重要接点。

中.国东正教

东正教入华时间始于17世纪,1665年,以切尔尼柯夫斯基为首的沙俄武.装人员侵占中.国黑龙江左岸的雅克萨地区,竖木建堡。俄军随军修士、基廉斯克修.道院长叶尔莫根在该地建基.督复活教.堂。1671年,他又在该地磨刀石山建立仁慈救世主修.道院。

清军收复雅克萨后,一部分俄国战俘被押至北.京,编在满.洲镶黄旗第四参领第十七佐领,驻地在北.京.城东北角胡家圈胡同。为照顾战俘的信.仰,康熙帝准许随军修士大司祭马克西木为战俘们举行宗.教仪式,清政.府将该胡同内一关帝庙,改建为东正教.堂,取名“索菲亚教.堂”。因堂内挂有圣·尼古拉圣像,故该堂又称为“尼古拉教.堂”。1695年,该堂会得到俄罗斯东正教.会的承认。1700年6.月,沙皇彼得一世发出派遣俄罗斯东正教.会驻北.京传教士手谕。1715年得到康熙帝同意,俄国正教.会正式派遣传教士团驻北.京。次年,司祭伊拉利翁诺夫带领传教团抵达北.京,进驻尼古拉堂。不久,建立北.京东正教总会。1732年,传教士团又在东交民巷兴建“奉献节教.堂”。

1715年到1858年期间,共有十三届俄罗斯传教士团进驻北.京。其中1858年.前的13届传教士团均由沙俄政.府直接委派(从1807年起,沙俄外.交.部向每届传教士团委派监护官)。由于俄国东正教.会始终无法摆脱皇权的控.制,因而使福.音事工受到很大拦.阻,在近150年间,仅有200名教.徒入教。部分神职人员甚至沦为“恺撒的附庸”,负责收集情报资料,充当沙俄政.府的参谋,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

1858年以后,驻北.京传教士团改由俄罗斯正教最高宗.教.会.议派遣(共派遣五届传教士团来华)。其外交职能改由俄国派驻的外交公使办.理。华东正教.会摆脱了皇权的束缚,开始大规模在中.国内地宣教,1900年.前后,陆续在哈尔滨、沈阳、旅顺、上.海、天津、青岛、新.疆,以及河南省卫辉等地建立教.堂。培养中.国籍神职人员。据统计,在1917年.前,属俄罗斯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的机.构,有教.堂37座,神.学院1所,男、女学校20所,气象台1座,图书馆、工厂等企事业机.构46家,拥有教产150万卢布。受洗的中.国籍居民逐年增加。教.会还出版《中.国福.音报》。18⑥4年修士大司祭古里·卡尔波夫翻译了《新遗诏圣经》(即《新约》)此后,东正教传教士卡法罗夫又将诗篇译成中文,称“圣咏经”。此为东正教唯一的《圣经》汉译工作。

俄国十月革.命后,白俄人员大量流.亡中.国,教.徒人数骤增。1922.年,驻北.京传教士团更名为中.国东正教.会北.京总会,并断绝同苏俄控.制下的莫斯科正教.会的关系,归属流.亡在塞尔维亚卡尔洛瓦茨的俄罗斯正教国外临时主.教公会管辖(此会曾派两届传教士团来华),并相继在哈尔滨、上.海、天津、新.疆等地设立4个主.教.区。1923年东北各地有教.堂38座,仅哈尔滨主.教.区就有信.徒约30万.人,几乎都是白俄流.亡者。抗战爆发后,1938年在东北各地有教.堂、修.道院和祈祷所共67座,信.徒急剧下降至2.5万.人(其中哈尔滨市有1万.人),神职人员为155人。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东正教.会北.京总会和哈尔滨主.教.区、新.疆教.区同设立在慕尼黑的俄罗斯正教临时主.教公会断绝关系,归属莫斯科牧首区。但遭上.海教.区主.教伊凡和天津教.区奥西波夫反.对。

1949年后,由于中、苏之间的特殊关系,在华东正教.会并未受太大影响。直到1955年10月,莫斯科牧首区牧首阿历克谢一世、伊拉列昂大主.教和尼古拉修士大司祭到上.海召开中.国东正教各教.区主.教和负责人会.议,讨论中.国东正教.会自主问题。中.国教.区主.教被邀请到中.央人.民政.府宗.教局会谈,他被告知:外国组.织不能继续掌管中.国教.会事务,这项职权将由宗.教局掌任,所有教士的任命和调动都要经宗.教局核准,督主.教.区必须终止运作。遵牧首的命令,尼堪德尔于1956年2月离开哈尔滨。1956年4月,国.务.院任命修士大司祭瓦西里·姚(姚福安)为北.京主.教,也是事实上的中.国正教.会临时监.管,维克多总主.教被要求将北.京教.区的所有教务教产交给瓦西里主.教。在宗.教局对中.国正教事务做出相关承诺后,同年3月,教.会房产被无偿地转手给中.国政.府,而动产则被交给中.华正教.会中指定的华籍司祭,教.会附属事业被苏联大使馆接收。

文化大革.命前夕,中.国所有的东正教.会停止了一切活动。文.革后,才逐步恢复。在21世纪,全中.国仅有一万三千多名东正教.徒,绝大部分为俄罗斯族,他们主要生活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和北.京等地。东正教至今仍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承认,但官方默许“中.国正教.会”进行活动,包括哈尔滨、额尔古纳、乌.鲁.木.齐和伊宁4个堂区。有13名来自北.京、河北、黑龙江、内蒙古、上.海和天津等地的中.国东正教信.徒正在俄罗斯的莫斯科神.学院、斯列坚斯卡亚神.学院和圣彼得堡神.学院学习。

外国的基督教与中国有哪些不同

我在美国这里,住在休士顿的小城,叫“spring”,1英里13家,3英里52家教堂,看起来很好,这里信主的人真多啊!我却不以为然,我去过一些教堂,也遇见很多自称基督徒的,感觉到最大的不同,这里的支派太多,各持己见,为了小小的不同意见搞分裂,我 觉得也许因为这里的人太自信,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觉的别人都是错的,有时还指责对方,他们全都信圣经,还可以倒背如流。
可是圣经里的那些“不要只看弟兄眼中的刺”“不要随意定人的罪”“爱你的邻舍”“谦卑”等等,都到哪里去呢?我想中国暂时还没这么糟吧?

中国的基督教和国外的有什么分别么

一脉相承的,用的圣经都是一样的,信的神也是一样的。因为三位一体的神就不是哪个国家的神,是全世界的神。

上一篇:电子章在线生成器,急需要一款好用的电子印章生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