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如何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2-24 17:07:46 作者:连笔君

如何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能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各项工作的灵魂。中心工作就是重点工作、首要工作,中心工作就是主要矛盾。中心工作一旦明确了、确定了,各个方面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开展、来部署。明确了中心工作,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做好了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就会迎刃而解,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心工作也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根据全局需要,在一个时期某一项工作可能上升为中心工作,而另一个时期另一项又可能成为中心工作,这就需要我们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审时度势,紧跟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主动、适时调整和部署本部门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在大局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作出贡献。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各级干部的政治责任和基本要求。能否自觉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衡量各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否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能否具有政治敏锐性和坚定性的重要标志。为此,要切实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一是要勤于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是要善于总结。通过总结,看到成绩;通过总结,找到差距;通过总结,获取经验和教训;通过总结,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要在总结中进一步把握工作规律和趋势。三是要勇于创新。我们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挑战和机遇并存,能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能否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既要创新工作思路,又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既要有创新的胆识与魄力,又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与作风。四是要乐于奉献,要有坚强的党性、服务全局的胸襟和良好的心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过程中,甘当配角,甘做幕后工作,甘于默默无闻、淡泊名利、埋头苦干,经得住考验、受得了委屈,做好每一件小事,用高度的责任感确保中心工作的顺利推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准确定位、在大局下行动。要正确处理和把握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自觉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放到全党全国大局工作中去思考、去定位。善于从全局来认识我们工作所处的位置,找准为全局服务的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要把涉及全局的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明确要求,集中精力抓好重点工作。要做到局部服从全局,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思考工作、推动工作。

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各级党政机关是党委、政府的组成部门,其履行职能的情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关党组织的状况。机关党支部建设是机关党的建设的重心和基础,抓好机关党支部建设对于更好地履行党政机关职能、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党政机关的良好形象至关重要。近些年来,特别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各级党政机关更加重视机关党支部建设,也取得了新的明显进步,但机关党支部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和解决。
一、当前机关党支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党支部建设有“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有些机关党支部贯彻执行党内制度的力度不够,注重形式比较多,讲求实效比较少,存在着制度挂在墙上、落实不到行动上的问题。在党支部建设方面追求的是“形式新颖”,不太注重实际内容,各种载体不断翻新,而能够坚持下去的却很少,更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开花结果”上。
第二、党组织生活有“重表象、轻质量”的倾向。有的支部组织生活重表象,在开处(科)务会时顺便说说党建方面的事,用业务会代替组织生活会。尤其是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效果不够理想,讲成绩多,提问题少,缺少批评,抱着“多种花,少种刺,留着人情好办事”的态度。自我批评是轻描淡写,泛泛而论,点的问题谁都能对上,批评与不批评没有什么两样。对支部存在的问题不敢认真开展批评,达不到解决自身问题的目的。还有些党支部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找几篇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读一读,党员有没有听进去,听进去多少,效果如何就不管了,把教育活动单纯当成了任务。
第三、党支部工作有“重传统、轻创新”的倾向。很多党支部活动都是会议式、教育式。书记讲,党员听;领导部署,党员记。一些党支部书记缺乏创意,怕动脑筋,怕花时间,党员则感到枯燥乏味。
第四、党支部活动有“重党内、轻党外”的倾向。一些基层党组织把支部活动空间封闭在支部党员中,缺少与党外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党的建设应该深入到群众中去,联系群众,贴近群众。不少党支部却没有意识到:把非党员吸引到党支部活动中来,尤其是入党积极分子,是我们党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和联系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开展党的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凝聚人心,集聚人才,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第五、机关建设有“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有的机关只顾抓“实”的,不想务“虚”的,只埋头抓经济工作,抓业务管理,把业务工作当成硬指标去完成;而对支部建设思考得少,把党建工作看成是可完成可不完成的事,致使机关党支部建设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第六、党风建设有“重人情,轻监督”的现象。一些机关党支部书记虽然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但作为社会人,却又碍于情面不愿监督,对个别党员的违纪违法行为放任自流,视而不见,导致个别党员弄虚作假,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此外,开展党的活动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现在各级机关行政经费包干,开展党的活动没有专项经费,即便开展活动申请经费也受单位“一把手”个人素养、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一把手”素养高、喜欢或支持这项活动,就可以开展;如果“一把手”素养差、不喜欢或不支持则没有经费保障。
二、对策建议
党支部是党的组织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组织,其基础地位和战斗堡垒作用十分突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十六大也明确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机关党支部建设的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对机关党支部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相比差距甚远。基于此,本人认为要加强和改进机关党支部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围绕中心,提高机关党支部服务大局的能力
机关各部门的职能不同,任务不一,但党组织紧紧围绕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机关党支部只有围绕中心任务开展活动,才能确保党支部工作的正确方向,使党支部工作真正收到实效;同时,也才能有效地解决政治、业务“两张皮”的现象。要增强中心意识和大局意识,努力寻求机关党支部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做到党支部工作和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两手抓、双肩挑”,在布置、检查、考核业务工作的同时布置、检查、考核党支部工作,真正体现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出发点。
2、抓住关键,切实加强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基础在党支部;而做好机关党支部的工作,关键在党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处在最基层的岗位上,肩负着带领本支部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确保事业发展的重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支部书记作为党支部领导班子的“班长”,更是关键中的关键,其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机关党支部职责和任务的完成。因此,要高度重视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第一,要推选好党支部书记。要将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群众拥护、熟悉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党员干部推选为党支部书记。第二,要加大对党支部书记的培养。要通过系统集训,经验交流,领导传帮带等多种办法,着力解决“知”与“行”存在的薄弱问题,不断提高支部书记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第三,要提高党支部书记的待遇。机关党支部书记大多是兼职的,他们没有什么其它报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但是,“无私”不等于“无酬”。大量事实表明,越是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使劳动贡献大的人能得到相应的较高报酬,就越有利于鼓励人们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积极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因此,应当按市场价值法则对支部书记付出的劳动给予适当的补偿,从经济上对他们的付出予以持续的激励,确保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的热情不减,激情不褪。第四,要支持党支部书记大胆开展工作。机关领导要大力支持党支部书记开展工作,努力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工作环境和氛围,使他们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
3、突出重点,提高机关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
过好组织生活,是加强机关党支部建设的重点,是确保党员接受组织教育和监督的根本措施,必须认真落实,不能因为机关地位、工作特殊而放松。一是要确保组织生活按要求及时开展。要采取切实措施,保证组织生活时间上不被挤占,内容上不丢项目,落实上不走过场。机关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党支部书记要认真组织,切实担负起责任,对组织生活及时安排,保证组织生活及时进行。二是要努力提高党组织生活的质量。要下决心提高民主评议党员、小组生活会的质量,解决好党内批评难的问题,在党员队伍中形成讲党性、讲原则的良好氛围,保证正常健康的党内关系。三是要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组织生活制度。要定期对机关党支部、党小组组织生活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针对组织生活上的薄弱环节,一个时期突出抓好一两个重点,逐步解决过组织生活不严肃、坚持不经常,重表象,轻质量等问题,完善组织生活制度。
4、完善制度,增强机关党支部的执行力。
制度建设是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建设。党支部职责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制度建设作保证,但任何完好的制度,又是靠人去执行的。因此,加强机关党支部建设,既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又要特别注重提高党支部的执行力。首先,要建立健全简捷高效、目标明晰的党支部工作制度。这是加强机关党支部建设的根本性建设,同时,也是提高党支部执行力的保障。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探索和总结加强机关党支部制度建设的新途径和新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干部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机关党支部工作制度体系。要对机关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费交纳制度、党内监督约束制度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制度规定进行全面的、认真的清理,对其中行之有效的制度继续坚持,并在实际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对个别已不适应的制度,要抓紧进行补充和修改完善,确保制度设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机制。科学的激励是提高执行力的源泉。有了科学的激励,组织的执行力就象是永不停息的发动机。要建立机关党支部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科学的考评激励制度。实行“一岗双责”、“按岗付酬”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内评议、测评工作,坚持把党内任职的工作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干部的选拔、任用结合起来,及时评比表彰优秀机关党支部书记,增强其责任感和荣誉感,激化其工作动力,促使机关党支部紧紧围绕中心和机关工作大局做好党建工作。
5、强化创新,改进机关党支部活动
要认真总结经验,克服机关党支部建设存在的机制不活、运转不灵的问题,进一步树立通过创新谋求发展的理念。首先,要创新“经常建”机制。针对一个时期机关党支部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整顿建设是必要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把“集中抓”与“经常建”结合起来,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促进机关党支部的经常性建设上来,通过制定组织生活计划、落实组织生活负责人、定期汇报分析党组织建设形势和情况通报等制度,确保机关党支部建设“长流水、不断线”。其次,要创新活动方式。除组织一些常规性的学习教育活动外,还应结合实际,创新活动方法,突破活动的单一性、封闭性,增强活动的多样化、开放性。例如,上党课,可以采取全体党员轮流上党课的活动方式,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变书记讲党员听,为大家讲大家听。又如机关党支部之间可以组织联谊活动,开展一些融唱歌、跳舞、游戏、知识问答于一体的支部活动,既增进各支部党员间的友好往来,又激发机关党员参与活动的热情。还可以组织机关党员参加社区的义务劳动、文化宣传等活动,既能加强社区工作,又能锻炼机关党员的组织管理能力。总之,通过不同的活动方法,起到对党员教育的综合效果。再次,要创新活动内容。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和党员的思想、工作情况,党员素质,心理需要及社会热点、难点等问题,更新内涵,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好地发挥活动的作用。例如:组织党员外出到革命圣地学习参观,学习先进典型等,应该是一种较好的活动形式,然而有些机关党支部把其变成了纯粹的旅游,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但是,如果在形式不变的情况下,在活动内容上创新做文章,其教育效果则会截然不同。例如同样参观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可以组织党员进行场景体验(参与一些模拟劳动),开展观后感演讲赛等。这样,比纯旅游式活动效果会更好。此外,党内活动要改变仅限于党员参与的陈旧做法,要有计划地扩大党内活动的覆盖面,吸纳一些入党积极分子参加,让一些非党员群众在党内活动中接受教育,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6、加强监督,树立机关良好的作风形象
机关党支部作风建设好坏,直接影响着执政党的形象。加强和改进机关党支部作风建设,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要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切实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和发扬“两个务必”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坚持调查研究,着力解决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树立机关良好的作风形象。其次,要进一步强化监督。针对机关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顺机关党委和纪委的职能关系,形成监督合力;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落实信访、接待日、行风评比、支部书记报告工作制度,加强下级对上级的监督。要从机关的实际特点出发,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此外,要研究解决机关党支部活动经费的办法,提高党支部自主活动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之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各级党政机关是党委、政府的组成部门,其履行职能的情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关党组织的状况。机关党支部建设是机关党的建设的重心和基础,抓好机关党支部建设对于更好地履行党政机关职能、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党政机关的良好形象至关重要。近些年来,特别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各级党政机关更加重视机关党支部建设,也取得了新的明显进步,但机关党支部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和解决。
一、当前机关党支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党支部建设有“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有些机关党支部贯彻执行党内制度的力度不够,注重形式比较多,讲求实效比较少,存在着制度挂在墙上、落实不到行动上的问题。在党支部建设方面追求的是“形式新颖”,不太注重实际内容,各种载体不断翻新,而能够坚持下去的却很少,更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开花结果”上。
第二、党组织生活有“重表象、轻质量”的倾向。有的支部组织生活重表象,在开处(科)务会时顺便说说党建方面的事,用业务会代替组织生活会。尤其是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效果不够理想,讲成绩多,提问题少,缺少批评,抱着“多种花,少种刺,留着人情好办事”的态度。自我批评是轻描淡写,泛泛而论,点的问题谁都能对上,批评与不批评没有什么两样。对支部存在的问题不敢认真开展批评,达不到解决自身问题的目的。还有些党支部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找几篇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读一读,党员有没有听进去,听进去多少,效果如何就不管了,把教育活动单纯当成了任务。
第三、党支部工作有“重传统、轻创新”的倾向。很多党支部活动都是会议式、教育式。书记讲,党员听;领导部署,党员记。一些党支部书记缺乏创意,怕动脑筋,怕花时间,党员则感到枯燥乏味。
第四、党支部活动有“重党内、轻党外”的倾向。一些基层党组织把支部活动空间封闭在支部党员中,缺少与党外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党的建设应该深入到群众中去,联系群众,贴近群众。不少党支部却没有意识到:把非党员吸引到党支部活动中来,尤其是入党积极分子,是我们党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和联系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开展党的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凝聚人心,集聚人才,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第五、机关建设有“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有的机关只顾抓“实”的,不想务“虚”的,只埋头抓经济工作,抓业务管理,把业务工作当成硬指标去完成;而对支部建设思考得少,把党建工作看成是可完成可不完成的事,致使机关党支部建设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第六、党风建设有“重人情,轻监督”的现象。一些机关党支部书记虽然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但作为社会人,却又碍于情面不愿监督,对个别党员的违纪违法行为放任自流,视而不见,导致个别党员弄虚作假,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此外,开展党的活动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现在各级机关行政经费包干,开展党的活动没有专项经费,即便开展活动申请经费也受单位“一把手”个人素养、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一把手”素养高、喜欢或支持这项活动,就可以开展;如果“一把手”素养差、不喜欢或不支持则没有经费保障。
二、对策建议
党支部是党的组织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组织,其基础地位和战斗堡垒作用十分突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十六大也明确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机关党支部建设的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对机关党支部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相比差距甚远。基于此,本人认为要加强和改进机关党支部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围绕中心,提高机关党支部服务大局的能力
机关各部门的职能不同,任务不一,但党组织紧紧围绕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机关党支部只有围绕中心任务开展活动,才能确保党支部工作的正确方向,使党支部工作真正收到实效;同时,也才能有效地解决政治、业务“两张皮”的现象。要增强中心意识和大局意识,努力寻求机关党支部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做到党支部工作和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两手抓、双肩挑”,在布置、检查、考核业务工作的同时布置、检查、考核党支部工作,真正体现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出发点。
2、抓住关键,切实加强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基础在党支部;而做好机关党支部的工作,关键在党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处在最基层的岗位上,肩负着带领本支部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确保事业发展的重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支部书记作为党支部领导班子的“班长”,更是关键中的关键,其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机关党支部职责和任务的完成。因此,要高度重视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第一,要推选好党支部书记。要将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群众拥护、熟悉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党员干部推选为党支部书记。第二,要加大对党支部书记的培养。要通过系统集训,经验交流,领导传帮带等多种办法,着力解决“知”与“行”存在的薄弱问题,不断提高支部书记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第三,要提高党支部书记的待遇。机关党支部书记大多是兼职的,他们没有什么其它报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但是,“无私”不等于“无酬”。大量事实表明,越是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使劳动贡献大的人能得到相应的较高报酬,就越有利于鼓励人们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积极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因此,应当按市场价值法则对支部书记付出的劳动给予适当的补偿,从经济上对他们的付出予以持续的激励,确保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的热情不减,激情不褪。第四,要支持党支部书记大胆开展工作。机关领导要大力支持党支部书记开展工作,努力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工作环境和氛围,使他们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
3、突出重点,提高机关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
过好组织生活,是加强机关党支部建设的重点,是确保党员接受组织教育和监督的根本措施,必须认真落实,不能因为机关地位、工作特殊而放松。一是要确保组织生活按要求及时开展。要采取切实措施,保证组织生活时间上不被挤占,内容上不丢项目,落实上不走过场。机关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党支部书记要认真组织,切实担负起责任,对组织生活及时安排,保证组织生活及时进行。二是要努力提高党组织生活的质量。要下决心提高民主评议党员、小组生活会的质量,解决好党内批评难的问题,在党员队伍中形成讲党性、讲原则的良好氛围,保证正常健康的党内关系。三是要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组织生活制度。要定期对机关党支部、党小组组织生活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针对组织生活上的薄弱环节,一个时期突出抓好一两个重点,逐步解决过组织生活不严肃、坚持不经常,重表象,轻质量等问题,完善组织生活制度。
4、完善制度,增强机关党支部的执行力。
制度建设是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建设。党支部职责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制度建设作保证,但任何完好的制度,又是靠人去执行的。因此,加强机关党支部建设,既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又要特别注重提高党支部的执行力。首先,要建立健全简捷高效、目标明晰的党支部工作制度。这是加强机关党支部建设的根本性建设,同时,也是提高党支部执行力的保障。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探索和总结加强机关党支部制度建设的新途径和新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干部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机关党支部工作制度体系。要对机关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费交纳制度、党内监督约束制度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制度规定进行全面的、认真的清理,对其中行之有效的制度继续坚持,并在实际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对个别已不适应的制度,要抓紧进行补充和修改完善,确保制度设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机制。科学的激励是提高执行力的源泉。有了科学的激励,组织的执行力就象是永不停息的发动机。要建立机关党支部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科学的考评激励制度。实行“一岗双责”、“按岗付酬”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内评议、测评工作,坚持把党内任职的工作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干部的选拔、任用结合起来,及时评比表彰优秀机关党支部书记,增强其责任感和荣誉感,激化其工作动力,促使机关党支部紧紧围绕中心和机关工作大局做好党建工作。
5、强化创新,改进机关党支部活动
要认真总结经验,克服机关党支部建设存在的机制不活、运转不灵的问题,进一步树立通过创新谋求发展的理念。首先,要创新“经常建”机制。针对一个时期机关党支部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整顿建设是必要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把“集中抓”与“经常建”结合起来,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促进机关党支部的经常性建设上来,通过制定组织生活计划、落实组织生活负责人、定期汇报分析党组织建设形势和情况通报等制度,确保机关党支部建设“长流水、不断线”。其次,要创新活动方式。除组织一些常规性的学习教育活动外,还应结合实际,创新活动方法,突破活动的单一性、封闭性,增强活动的多样化、开放性。例如,上党课,可以采取全体党员轮流上党课的活动方式,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变书记讲党员听,为大家讲大家听。又如机关党支部之间可以组织联谊活动,开展一些融唱歌、跳舞、游戏、知识问答于一体的支部活动,既增进各支部党员间的友好往来,又激发机关党员参与活动的热情。还可以组织机关党员参加社区的义务劳动、文化宣传等活动,既能加强社区工作,又能锻炼机关党员的组织管理能力。总之,通过不同的活动方法,起到对党员教育的综合效果。再次,要创新活动内容。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和党员的思想、工作情况,党员素质,心理需要及社会热点、难点等问题,更新内涵,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好地发挥活动的作用。例如:组织党员外出到革命圣地学习参观,学习先进典型等,应该是一种较好的活动形式,然而有些机关党支部把其变成了纯粹的旅游,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但是,如果在形式不变的情况下,在活动内容上创新做文章,其教育效果则会截然不同。例如同样参观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可以组织党员进行场景体验(参与一些模拟劳动),开展观后感演讲赛等。这样,比纯旅游式活动效果会更好。此外,党内活动要改变仅限于党员参与的陈旧做法,要有计划地扩大党内活动的覆盖面,吸纳一些入党积极分子参加,让一些非党员群众在党内活动中接受教育,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6、加强监督,树立机关良好的作风形象
机关党支部作风建设好坏,直接影响着执政党的形象。加强和改进机关党支部作风建设,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要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切实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和发扬“两个务必”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坚持调查研究,着力解决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树立机关良好的作风形象。其次,要进一步强化监督。针对机关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顺机关党委和纪委的职能关系,形成监督合力;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落实信访、接待日、行风评比、支部书记报告工作制度,加强下级对上级的监督。要从机关的实际特点出发,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此外,要研究解决机关党支部活动经费的办法,提高党支部自主活动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之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如何发挥信息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工作落实中的作用

一、明确中心工作,积极调整信息工作思路
有没有信息,有没有准确的信息是领导决策的最重要依据。新成立的相山区城管综合执法局部门、人员较多,设有城管、环卫、监察大队、文明办等,工作千头万绪,这就要信息员要明确当前的中心工作,信息内容要体现当前的中心工作,突出工作重点。坚持信息工作要服务大局,紧扣中心,抓住热点,促进工作的原则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去思考、指导和把握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信息工作,使信息工作在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为居民群众服务的同时,更好为中心工作服务。
二、强化信息意识,更好地为全局服务
坚持把信息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以服务决策为信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强化信息整体服务功能为重点,不断提高信息质量,创造性地开展信息工作,在强化信息先行意识、信息带头意识、信息取胜意识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使信息在组织体系、覆盖广度、信息质量、信息作用上有新突破。
党委信息工作要着眼中心强服务,发挥好“参谋”功能,着眼特色挖亮点,发挥好“喉舌”功能,积极宣传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展示本单位的良好形象面貌。要着眼“快、准、狠”,发挥好“耳目”功能,切实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要着眼民情畅沟通,发挥好“纽带”作用,确保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为领导驾驭全局、科学决策提供真实情况和现实依据。
三、建立健全机制,畅通信息渠道
严格的工作制度是畅通信息渠道的有力保证。因此,在实践中要注意抓好信息网络、信息员队伍、信息制度的“三个建设”。
1.信息网络建设。一个健全的信息网络,为及时掌握各方面的工作动态提供了保障。目前,我们建立了包括区直机关部门、各级基层文明办为成员的相山创城信息群,群成员195人,不定期的在群里发布各种通知、文件、简报、上报资料等信息,各相关单位在短时间内就能了解文明创建重要动态,形成创城成员单位之间互通情况的信息网络。
2.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员队伍是做好信息工作的基础。提高信息员的写作水平和分析能力,举办不同层次的学习培训活动,让信息员参加一些会议和活动,增强信息来源的广度和信息质量的深度。其次,重视信息员上送的稿件,由于信息员水平的差异,对每篇稿件无论其长短还是质量高低都要细致多次修改,保证提供高质量的信息。
3.信息制度建设。建立信息工作制度是搞好信息工作的重要环节。2015年我们制定了信息奖惩考核办法,对信息上报数量、奖惩标准、考核办法都作了一定说明,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稿件的数量和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四、发挥信息作用,推动工作落实
信息如果不抓住重点,面面俱到,势必影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些信息及时反映了各单位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抓好中心工作的具体实施、进展情况、取得成效及经验做法。同时为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情况和决策提供了依据。
1.围绕中心工作抓信息。如以检查文明创建软件资料为内容的信息,召开文明创建调度会内容的信息,开展环境卫生检查、督查方面的信息等等。通过信息来反映重要工作、重点项目的进度情况;反映工作取得的新成绩、新举措;反映上级会议、上级领导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反映工作进展及处理情况。通过这些反映中心工作的信息,相关单位互相了解、沟通交流,对反映的问题需要整改的进行整,需要提高的进一步提高,需要学习借鉴的加强学习,提供单位互动平台,推动工作的整改落实,同时为领导把握全局、科学决策和实施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
2.围绕新情况、新问题抓信息。在繁忙复杂的工作环境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寻找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办法和经验。通过信息这一载体将这些新方法、新经验在网络、媒体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推动工作的落实。

个人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完成本职工作方面有哪些做的不够,存在哪些问题

基层党内组织生活现状及存在问题
按照党章第二十九条规定,党的基层组织主要是指在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组建的党组织。从笔者调研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基层党组织能够把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落实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关于党内组织生活的各项规定,紧密结合所在行业领域实际,切实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和其他干部群众立足岗位、勤奋工作,确保了党内组织生活的规范化、科学化,取了明显成效。但客观上也有部分基层党组织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不够好,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思想缺位,认识不清。在少数单位,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业务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一枝独秀”、“一家独大”,领导班子和单位负责人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少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党内组织生活耽误时间、影响工作、难见成绩,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个别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甚至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二是状态不佳,业务不精。由于多方面原因,有的党务工作者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待党务工作还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业务知识学习不积极不主动,开展工作得过且过;有的党务工作者由于经历和精力的原因,不熟悉党务工作,面对党务工作找不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党务工作能力不强,党内组织生活客观上受到一定影响
三是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新形势对党建工作特别是党内组织生活的新要求,部分党务工作者还习惯于以老眼光看问题、以老办法抓工作,在党内组织生活的组织策划和内容设计上与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结合不够,仍然局限于读读文件、看看报纸,找不准兴奋点和突破口,“三会一课”流于形式。而有的基层党组织在探索创新党内生活方式方法时忽视了党内生活的教育管理职能,存在一定的“娱乐化”倾向,偏离了党内生活的正确方向,难以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
四是缺乏监督,落实不够。相对经济工作,党建工作难以用规范细化的指标来衡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党建工作的“虚化”。在少数基层党组织,尽管党内组织生活开展不规范、效果不明显,但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督方式和评价手段,搞与不搞一个样、搞好搞坏一个样,致使党内组织生活质量长期得不到改善提高,降低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上一篇:【含有相字的成语】百度-含相字的成语-语文-梁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