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哪些?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2-23 18:04:47 作者:连笔君

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主要有什么特点

形成完整的、覆盖全产业链的战略合作激励政策。要改变以往侧重于整车制造组装的局面,政策着力点要向全产业链的战略合作延伸,并给予相应的激励政策扶持。例如,应鼓励中外双方合资成立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在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加高效和完善的融资服务外,可以适度放宽经营业务范围,向融资租赁、保险等业务领域延伸,以有利于中方企业可以近距离地从中学习到外方在各种汽车金融业务领域里的先进经验。深化在车联网等智能化应用等领域的合资合作。在各地智能交通和车联网等产业规划中,要鼓励外资企业全面进入,利用内资企业在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网络优势,将车载智能系统等纳入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领域,并给予财税、研发资助等激励政策。
鼓励合资企业全面融入战略联盟,充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要鼓励合资企业全面参与国内车身轻量化、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料汽车、车载智能系统等领域的各种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积极发挥合资企业在技术、人才和标准等方面的优势,使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不断做大做强。政府可以给予战略联盟以资金、税收、场地、信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也可以战略联盟名义参与投标活动。要鼓励合资企业成立独立的研发机构,与国内汽车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科研合作,瞄准一些重要的基础性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以项目及产业化为依托,开展联合开发活动,促进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合资企业可以在联合开发活动发挥骨干作用。鼓励合资企业组建独立研发机构(有可能是非传统汽车生产企业),从事全球最先进技术的研发并为中外广大客户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鼓励合资企业参与产业重组,完善外资并购审查制度。在完善产业优化重组和企业退出机制的基础上,鼓励合资企业全面参与汽车产业重组。国家应考虑在外汇、税收、信贷、清算、人员安置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同时,要完善外资并购的审查制度,对于控股性的兼并收购活动,要加强从公平竞争、产业安全、债权债务和外汇管理等角度进行合理审查。
中国汽车走出去战略处于关键阶段。

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哪些相关政策

2015年新能源汽车国补开始发放
受今年年初“骗补核查”影响,2015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延迟发放,导致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出现资金链紧张状态。今日(12月2日)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已经收到“国补”发放通知,除企业提出申诉的部分外,其余将于近期发放。
9月份,财政部通报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专项检查情况,其中有多家车企存在虚构销售、有车缺电、领补后闲置的情形。据媒体揭露,有些车企为了骗补,把电池重复安装在不同的车壳上,然后“卖”给子公司,找政府反复领补助。这样的“空壳车”,莫说能拉水,根本不能上路。
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11.540, -0.34, -2.86%)汽车市场蓬勃发展,但部分车企为何忙于骗补?
作为有形的手,产业政策都有相应的着力点,而之前的新能源汽车补助思路偏向鼓励销售。比如2013—2015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中,对纯电动客车的补助只看车身长度,车越长,补助越多。而且只要把车卖出去,就能拿补助。
这样的着力点有些“找偏了”,容易导致企业重销售而不重研发。对于骗补车企来说,把车“卖”出去就能赚钱,为什么还要多花钱搞研发?而那些真正投入资金搞研发的企业,即使有政府补助,也会觉得在竞争中吃了亏。
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一个全行业、系统性的核心难题,就是动力源(11.680, -0.25, -2.10%)转换的问题。这既包括“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效率与安全等技术问题,也有应用场景的问题,如铺设充电桩和换电站、充电接口统一标准等。
经验表明,光靠鼓励销售,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政策着力点可以考虑向研发端和基础设施搭建上倾斜。我们看到,2016年的纯电动客车补助政策不再只以车身长度为准,而是增加了“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纯电动续驶里程”等科技指标,这些改变才真正有助于那些研发型企业成长。
“当潮水退去,就知道谁在裸泳。”随着我国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售端的财政补助逐步退坡,那些光靠吃补助存活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淘汰,技术才是立足市场的根本,真正致力创新的企业必将赢得竞争。
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有哪些
4月29日,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和科技部四部委联合下发的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出台,在未来5年,补贴额度大幅退坡。自2010年中央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来,补贴额度逐年下降,享受补贴的车辆标准逐年提高,同时,政府对汽车企业的燃料消耗限值不断降低,显示政府希望由市场力量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具体的退坡办法是:2017-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新能源车型补贴标准都实行退坡,其中:2017-2018年补贴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贴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
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对象依然是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但对车辆的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其中,纯电动汽车的补贴门槛由之前的80公里续航里程提高到100公里,对车辆的最高时速也要求不低于100公里/每小时。http://www.okeycar.com/

汽车产业有哪些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所得税。国家在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方面,制定了若干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如,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资源综合利用减计收入,购置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额实行税额抵免,以及广告费扣除等。
出口退税。汽车企业应充分利用现行出口退税政策,促进产品出口,提高国际市场份额。

我国汽车产业应如何调整产业发展政策,才能更好适应全球化市场经济

——原标题:2019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以技术创新打造产品新动能是关键

1、汽车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未来市场竞争或将加剧

2019年8月30日至9月1日,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召开。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顶级盛会,该论坛自2005年至今已举办15届。

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今年的论坛上,“下降”“压力”“严冬”“寒流”“煎熬”成为汽车业内专家口中的关键词。

“2018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复杂的严峻形势,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汽车产业在连续28年保持增长,连续10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的形势下,2018年首次出现负增长,2018年全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与2017年相比,同期分别下降4.2%和2.8%。”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在论坛上介绍。

今年汽车市场的形势依然堪忧。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凯表示,2019年前7个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393.3万辆和1413.2万辆,同比下降13.5%和11.4%,市场仍处于低位运行的状态。预计8月的数据仍不乐观。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夕勇则预计,今年汽车行业可能出现7.5%左右的负增长。

2011-2019年前7月中国汽车产销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留平分析,除了行业一般性数据下降以外,还有3个方面值得特别关注:

一是汽车企业的利润在下降、库存在增加;

二是从整个汽车产业链来看,有的经销商已经出现严重资金问题;

三是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也面临较大挑战。

“一系列数据都表明,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不小,并且未来可能还会加剧。” 徐留平说。

2、中国汽车行业进入全面调整发展的新阶段 或经历4—5年的调整期

对于面临的挑战,徐留平表示,首先要正确认识中国汽车产业当下的形势。

“汽车产业是强周期的行业,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在连续28年的增长后遇到挑战,但是对于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来说,从来都没有如此长周期、一成不变的增长。”徐留平认为,中国汽车产业所面临的回调,是汽车产业本身规律使然。

张夕勇总结说,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快速发展的时代已告结束,正在进入全面调整发展的新阶段。

在该阶段,中国汽车产业具备几个特征:进入发展的成熟期,竞争趋于白热化;进入全面开放期,价格下压仍将继续,竞争压力将长期存在;进入增长的波动期,调整之下风险加大;进入技术的突破期,新技术整装待发。

“从国外企业的发展来看,日本和韩国汽车产业销量首次负增长到销量恢复用了4—5年的时间,而且逐步呈现波动增长的态势。”张夕勇认为,中国汽车产业也将经历4—5年的平台期,调整阶段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机会和风险都会明显增大。

3、以技术创新应对严冬时刻

与会专家认为,目前中国汽车产业所经历的调整,可能不仅是个拐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历经100多年的汽车产业正在焕发新生机,扩展新内涵,创造新技术,构建新生态,建立新格局。电动化、智能化正在并将进一步深刻改变汽车传统的产品形态和技术架构、制造过程和服务方式、产业链和价值链、消费和使用模式,再造‘改变世界的机器’。”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在会上表示。

徐留平坚信,中国汽车产业的容量是全球最大的,它会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消费增长迎来可以预期的光明前景。同时,由技术革命所驱动的汽车产业变革,也为中国汽车厂家乃至全球汽车厂家迎来一个换道、变道的发展新机遇。

如何迎接汽车产业的严冬时刻?与会专家们给出的多个建议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技术创新。

徐留平提出,最好的“棉被”就是专注:在产品、技术创新、核心领域去专注,聚焦核心业务,把核心业务做强。张夕勇认为,品质性能、驾驶操控、设计美学等等,每一个打动消费者的特征都需要回归技术本身,打造产品新动能,关键还是技术提升。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上一篇:dnf金牌,dnf金牌怎么得,dnf金牌获得攻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