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间在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2-23 10:30:30 作者:连笔君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间在几几年?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间在2010年。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指第六次有关全国人口信息的调查。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此次人口普查标准时点为11月1日零时,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

普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境内居住的自然人。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已上报户口)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扩展资料: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成功实施,再一次充分证明了中国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并完成巨大工程的制度优势。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需要进入到4亿多户家庭,采集13亿多人的信息,普查任务非常繁重。

自2000年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以后,10年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经济的国际化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开展这次人口普查面临的难度也在加大。

流动人口数量的大量增加,人户分离现象的普遍存在,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加之我国首次将境外人员纳入普查对象,都对如何科学组织好这次人口普查、获得真实可靠完整的普查信息构成了巨大挑战。

搞好这次普查,需要设计一套科学可行的普查方案,建立严密的组织机构、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需要筹备足够的物资和财力,组织和培训一支近千万人的普查专业队伍,还需要通过立法和部门协调做好法律和政策保障。

从2008年启动筹备工作开始,在3年多的时间里,各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较好地执行了分工协作的原则;人口普查队伍勤奋工作,一丝不苟,表现了高度的政治觉悟、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为国普查的奉献精神;

各族各界群众热情支持和配合人口普查工作,体现了高度的爱国情怀和主人翁责任感。在党和政府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密切配合下,第六次人口普查顺利推进,高质量完成任务,主要汇总数据如期发布。

第六次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国力大盘点,普查数据也将为制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政府决策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这次普查得到的人口总量、地区分布、性别年龄构成、民族、就业、教育、迁移流动、婚姻生育、城镇化、居住环境等方面的翔实数据,将为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特别是对于加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普查结果来之不易。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次人口普查的成果,大力进行人口基本国情的教育,进一步增强“人均意识”,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把人口问题同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关系,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市人口数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于2011年4月28日发布,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公告显示中国总人口截至当时为1370536875人。其中:

1、广东11169万

2、山东10005.83万

3、河南9559.13万

4、四川8302万

5、江苏8029.3万

6、河北7519.52万

7、湖南6860.2万

8、安徽6254.8万

9、湖北5902万

10、浙江5657万

11、广西4885万

12、云南4800.5万

13、江西4622.1万

14、辽宁4368.9万

15、福建3911万

16、陕西3835.44万

17、黑龙江3788.7万

18、山西3702.35万

19、贵州3580万

20、重庆3048.43万

21、吉林2717.43万

22、甘肃2625.71万

23、内蒙古2528.6万

24、新疆2444.67万

25、上海2418.33万

26、台湾2369万

27、北京2170.7万

28、天津1556.87万

29、海南925.76万

30、香港743万

31、宁夏681.79万

32、青海598.38万

33、西藏337.15万

34、澳门63.2万

扩展资料: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

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时间是多少?人口数是多少

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此次人口普查标准时点为11月1日零时,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境内居住的自然人。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已上报户口)的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32,810,869人。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何时开始,历时多少时间?

第六次人口普查时间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2011年肯定能完,但是,文件数据开发要彻底结束还早呢,得持续4-5年。 以下是转的: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大致可分为普查准备、登记和复查、数据处理和公布三个阶段。

1.人口普查的准备阶段

在人口普查的全过程中,准备阶段的工作最多,时间也最长。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口普查工作都用4-6年来完成,我国近几次人口普查准备工作用时都在2-3年左右,对比来讲,准备工作的时间是比较短的。我国人口普查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人口普查的立法,建立普查机构,制定《人口普查办法》、普查表和工作细则,制定工作计划,试点,普查区域的划分,户口整顿,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宣传工作,物资准备等。

2.人口普查的登记和复查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按照普查方案的规定,在一定日期内对每一户、每一人进行登记,然后对登记的资料进行全面复查。与其他两个阶段相比,这个阶段工作时间最短,一般不超过15天,参加人员最多,是人口普查最关键最重要的阶段,是取得准确资料的基础。这个阶段的任何失误在以后各工作环节中都无法补救。

3.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和公布阶段

资料整理和分析研究阶段是人口普查的收获阶段。通过登记复查,广大普查员已经把每家每户每个人的各种状况登记到了普查表上,或者说我们已经获得了全国人口的微观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加工成能够反映全国乃至各地区人口各种状况的宏观资料为政府和社会各界使用。这一阶段的工作不需要每一名普查员参加,主要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承担。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有编码,汇总,资料评价,资料发表和印刷,分析研究,总结等。

我们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本自普查我国总人口是多少

第六次人口普查开始时间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结束时间为2010年11月10日。
此次普查结果中,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开始和结束时间?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从2010年11月1日开始,到11月10日结束;复查工作在2010年11月15日前完成,事后质量抽查工作在2010年11月底前完成。2011年4月28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2011年8月12日举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总结表彰大会,标志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基本结束。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对象为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同时,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人口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国籍、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9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中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按照国务院《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第八条规定:“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1月1日零时。”为此,下一次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将在2020年进行。

解放后我国第一至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别是哪一年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管理、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1949年至今,我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与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

请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截止日期是什么时候?

2010年11月1日零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规定:“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相关含义:所谓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

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时间和结果。

1、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普查结果:全国在1953年6月30日24时总人口为601938035人,其中直接调查的人口为574205940人,用其他办法间接调查到的人口为27732095人。

2、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

普查结果:1964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为720370269人,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694581759人(不包括台湾省人口、港澳同胞和国外华侨)。

3、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主要数据是,1982年7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为1031882511人其中大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和现役军人共1008175288人。

4、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是,1990年7月1日全国人口为1100173810人,其中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共1133682501人。

5、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2001年3月28日国家统计局分布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200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共126583万人。

6、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扩展资料:

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资料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它的目的是全面掌握全国人口的基本情况,研究制定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人口统计信息服务。

人口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研究决定人口普查中的重大问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统一规定和要求,领导本行政区域的人口普查工作。

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全国人口普查,保障人口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规定,参与并配合人口普查工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全国人口普查

中国一共进行了多少次人口普查?都在那一年?每次有多少人

中国一共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

第一次人口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1953年6月30日24时。1954年11月1日由国家统计局发表了《关于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结果的公报》,公布了这次普查的主要数字:全国在1953年6月30日24时总人口为601938035人,其中直接调查的人口为574205940人,用其他办法间接调查到的人口为27732095人。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计算的标准时间为1964年6月30日24时。普查结果:1964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为720370269人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694581759人(不包括台湾省人口、港澳同胞和国外华侨)。

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7月1日零时为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1982年7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为1031882511人其中大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和现役军人共1008175288人。

第四次人口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1990年7月1日零时。1990年7月1日全国人口为1100173810人,其中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共1133682501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200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共126583万人。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上一篇:大庆油田公司,大庆油田旗下公司有哪些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