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广州管圆线虫,什么是广州管圆线虫病,有哪些特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2-22 03:17:57 作者:连笔君

广州管圆线虫是如何感染人的?

广州管圆线虫的终末宿主是鼠类,各种螺类(如褐云玛瑙螺、褔寿螺、中国圆田螺、印度扁蜷螺等)和蛞蝓类(如足襞蛞蝓、玉溪复套蛞蝓、双线嗜黏液蛞蝓等)是中间宿主,鱼、虾、蟹、蛙、蟾蜍是转续宿主,人是非正常宿主。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途径有:(1)生吃或半生吃陆地蜗牛或淡水蜗牛;(2)生吃未充分洗净的荸荠、茭白、莴苣等蔬菜;(3)生吃或半生吃鱼、虾、蟹及其制品;(4)用蛙、蟾蜍肉敷贴疮口或防治疾患;(5)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常见症状主要有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或冷漠、发热、颈硬、感觉异常等。经医院确诊后可采用对症和支持疗法,可口服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抗寄生虫药。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怎么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广州管圆线虫的终宿主为哺乳动物,主要是鼠类,如黑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黄毛鼠等。成虫寄生于鼠类的肺动脉内。成虫虫体细长,大小为(20~40)mm×(0.3~0.6)mm,体表有细螺旋状纹,头端钝圆,尾端尖细。雌、雄成虫交合后产卵,虫卵进入鼠肺毛细血管,第一期幼虫孵出后穿破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沿呼吸道上行至咽部,被吞入消化道,随粪便被排出体外。当中间宿主,主要是陆生螺类与淡水螺类,如褐云玛瑙螺(Achatinafulica)、福寿螺(Ampullariagigas)、巴蜗牛(Bradybaenasimilaris)、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chinensis)、坚螺(Camaena)、蛞蝓(俗称鼻涕虫,slug)、钉螺(Oncomelania)、大非螺(giantAfricansnail)等将第一期幼虫吞食后,可在其体内发育为第二期和第三期幼虫(图1)。第三期幼虫对人体有较强的感染力。人多因生吃含有第三期幼虫的淡水螺肉而被感染。生吃淡水鱼类、虾类、蟹类或当婴幼儿在有蛞蝓滋生的地方爬行时,亦有可能获得感染。第三期幼虫可侵入小肠组织、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随血流到达肺、脑、肝、脾、肾、心、肌肉等各种器官组织,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
人类不是广州管圆线虫的正常宿主,只能充当其转续宿主。第三期幼虫在人体内可发育为第四、第五期幼蜱或成虫早期,但不能发育为性成熟的成虫。幼虫在人体内移行时,较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eosinophilicmeningoencephalitis)、脑膜脑炎(meningocephalitis)、脊神经根脑膜脑炎(radiculomyeloencephalitis)或脑脊膜脑脊髓炎(meningoencephalomyelitis)。
此外,在中、南美洲地区,如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存在着另一种管圆线虫病,哥斯达管圆线虫病,病原体为哥斯达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costaricensis)。其主要引起肠和腹部病变,可致肠炎、肠脓肿、肠肉芽肿与肠穿孔。在患者的肠组织活检标本中可发现其幼虫,在粪便中则很难发现其幼虫。在患者的血清中可检出特异性IgG、IgM抗体。
(二)发病机制
广州管圆线虫的第三期幼虫进入人体后,较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脑干、小脑和脊髓病变。主要病理改变为充血、水肿、出血、脑组织损伤及肉芽肿性炎症反应。在尸检病例的脑组织、脑膜、脊髓和肺小动脉内曾发现有广州管圆线虫蚴,局部动脉血管堵塞并形成肉芽肿。肉芽肿内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因血流供应障碍,受影响的脑神经细胞出现空泡变性、软化,脑膜出现嗜酸细胞性脑膜炎,肺组织则可出现脓肿或肉芽肿。
此外,在尸检病例的肺内曾发现较多的广州管圆线虫蚴,多为第四期幼虫,偶可发现幼年成虫。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疾病病因和预防措施是什么? 这不是考试的题目么?怎么没人回答,中哥快来回答。。。。。

病因:
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本虫幼虫的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而感染,生吃被幼虫污染的蔬菜、瓜果或喝生水也可感染。动物实验提示,第三期幼虫可经皮肤主动进入宿主。由于人是本虫的非正常宿主,故在人体内虫体停留在第四期幼虫或成虫早期(性未成熟)阶段。
预防措施:
预防本病主要为不吃生或半生的螺类,不吃生菜、不喝生水;因幼虫可经皮肤侵入机体,故应防止在加工螺类的过程中受感染。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按病情需要适当给予输液,以补充维生素、电解质和葡萄糖。对昏迷患者应加强护理,防止褥疮和吸入性肺炎。
2.对症治疗于病原治疗期间同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明显减少由治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癫痫大发作等。常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10mg/d,连用3~5天后改为5mg/d,并按治疗反应情况逐渐减量至停用。总疗程为8~20天。
当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心率变慢、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等颅内高压症时,应及时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1~2g/kg体重,静脉注射或快速静脉滴注,必要时可于4~8h后重复应用,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的发生。
3.病原治疗阿苯达哩对本病有良好疗效。成人40mg/d,连服6~10天。儿童患者酌情减少剂量。为了减轻于治疗时可能诱发的不良反应,有人主张200mg/d,连服3~5天后改为400mg/d,再服5~7天,总疗程为10天。
动物实验显示用氟苯达唑(flubendazole)或帕苯达唑(parbendazde)治疗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然而,噻苯达唑、甲苯达唑和左旋咪唑(levamisole)的疗效较差。
伊维菌素是一种广谱抗寄生虫药物,对蛔虫、鞭虫、钩虫、班氏丝虫、马来丝虫、盘尾丝虫等线虫类寄生虫的杀灭作用较强,可能对本病亦有疗效。
4.并发症与合并症治疗本病可出现吉兰-巴雷综合征、脑神经损害、肢体瘫痪、脑积水等并发症,亦可合并细菌、真菌感染。一旦出现应作相应处理。
(二)预后
若能及时诊断与治疗,则疗效好、预后佳。国内曾有1例11个月的女患儿因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未能及时作病原治疗而死亡。

上一篇:笔顺字帖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