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哪12项服务
包括11项内容具体如下: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居民自愿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引导相结合 ,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等。
免疫规划项目。内容包括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等。
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 ,参与现场疫点处理等。
儿童保健。免费为辖区内0-3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
妇女保健。内容包括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 ,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等。
老年保健。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作登记管理,开展健康危险因素调查 ,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作1次普通健康体检等。
慢性病预防控制项目。内容包括对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性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作指导等。
康复服务。内容包括为辖区内的残疾人作登记与管理 ,为辖区残疾人开展个体化康复训练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 内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监测。
基本医疗急救自救服务。内容包括建立延伸至县、乡医疗卫生机构的城乡医疗紧急救援联动体系。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哪些15项
截止到2019年9月5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只包括12项内容,不包括15项内容。
根据《关于做好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
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继续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等12类项目。
扩展资料:
根据《关于做好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
确保项目经费按时足额到位,不得挤占、挪用项目经费。在确保国家基础标准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合理增加保障内容或提高保障标准,增支部分由地方承担,不得挤占国家项目经费。
不同的服务项目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可分为:
1、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2、面向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预防接种、孕产妇与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管理等。
3、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关于做好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包括哪十三项?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是十三项,而是十四项,具体内容为:
1、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非户籍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对辖区内居民进行健康教育;
3、为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预防接种;
4、对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进行健康管理;
5、对辖区内居住的孕产妇进行健康管理;
6、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的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
7、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
8、对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
9、对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结核病患者的健康管理;
10、对辖区内服务人口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管理;
11、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和0~36个月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
12、对辖区内居民卫生计生监督协管;
13、对辖区内居民免费提供避孕药具;
14、对辖区内居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拓展资料: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包括哪十三项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13项内容,即: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健康教育。
预防接种。
0~6岁儿童健康管理。
孕产妇健康管理。
老年人健康管理。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2型糖尿病者健康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
中医药健康管理。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户籍或非户籍的常住人口,都能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同的服务项目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可分为:
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面向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预防接种、孕产妇与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管理等。
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哪些内容???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14项内容。即: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健康素养促进。
扩展资料:
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户籍或非户籍的常住人口,都能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不同的服务项目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可分为:
1、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2、面向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预防接种、孕产妇与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管理等。
3、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2类45项都是哪些
截止2017年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进行了修订,正式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现在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2类47项,不是12类45项了。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2类分别是: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包括高血压健康患者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47项分别是:
1、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使用、居民健康档案的终止和保存;
2、提供健康教育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3、预防接种管理、预防接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4、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婴幼儿健康管理、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5、孕早期健康管理、孕中期健康管理、孕晚期健康管理、产后访视、产后42天健康检查;
6、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健康指导;
7、筛查、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
8、患者信息管理、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
9、筛查及推介转诊、第一次入户随访、监督服药和随访管理、结案评估;
10、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保健指导;
11、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和登记、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12、食源性疾病及相关信息报告、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计划生育相关信息报告。
扩展资料:
制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好处: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我国13亿人口,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实施项目可促进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步树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
可以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可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服务应急处置能力,建立起维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对于提高居民健康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四川省健康委员会-附件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pdf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哪些15项
截止到2019年9月5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只包括12项内容,不包括15项内容。
根据《关于做好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
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继续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等12类项目。
扩展资料:
根据《关于做好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
确保项目经费按时足额到位,不得挤占、挪用项目经费。在确保国家基础标准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合理增加保障内容或提高保障标准,增支部分由地方承担,不得挤占国家项目经费。
不同的服务项目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可分为:
1、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2、面向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预防接种、孕产妇与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管理等。
3、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关于做好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哪些内容?
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11项内容。
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规定应提供哪些服务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规定应提供的服务是: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婚前保健和中医健康管理。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参考依据,也可作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的依据。《规范》所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由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接受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并合理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接受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国家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哪些
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如下12项内容: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非户籍居民
内容:1、建立健康档案。2、健康档案使用、维护管理。
(二)健康教育
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
内容: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服务。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5、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三)预防接种
服务对象:辖区内0至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内容:1、预防接种管理。2、预防接种,其中一类疫苗免费接种。3、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四)儿童健康管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儿童
内容:1、新生儿家庭访视。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3、婴幼儿健康管理。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五)孕产妇健康管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孕产妇
内容:1、孕期健康保健。2、产后访视等。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内容:1、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2、体格检查。3、辅助检查。4、健康指导。
(七)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
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内容:1、筛查。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3、一般体格体检。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
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内容:1、筛查。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3、一般体格体检。4、每年4次免费测血糖。
(
补充
八)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内容:1.患者信息管理。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3.健康体检。
(九)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肺结核病可疑者及诊断明确的患者(包括耐多药患者)
内容:1、可疑者推介转诊。2、患者随访管理。
(十)中医药健康管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和0至36个月儿童
内容:1、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2、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
(十一)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服务人口
内容:1、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2、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和登记。3、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4、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5、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等。
(十二)卫生监督协管
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
内容:1、食品安全信息报告。2、职业卫生咨询指导。3、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4、学校卫生服务。5、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