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四平保卫战,四平保卫战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2-20 11:45:41 作者:连笔君

四平保卫战

四平保卫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防御战,历时月余,东北民主联军以8000余人的伤亡,歼国民党军1万余人,迟滞了国民党军向北满解放区的大举进攻,配合了停战谈判。
编辑本段背景
1945年9月9日,日本正式投降。10月30日,蒋介石任命杜聿明为东北国军统帅,并陆续调来经过对日作

杜聿明
战的中国远征军及其它国军精锐进军东北,这些国军大部分美式装备,经过美军训练[1]。31日,来到东北的中共部队和当地的东北抗日联军等整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后称东北民主联军),已经6年半没带过兵的林彪任司令。
10月23日,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竭尽全力,霸占全东北。”[2]高岗说:“‘勾子(屁股)’靠着苏联,只要把脸面前海上陆上几个口子一堵,东北就是我们的了!”11月21日,林彪表示“应准备放弃锦州以及以北二三百里让敌拉长分散后,再选弱点突击”。但毛坚持“死守四平,寸土必争”“化四平为马德里”,林回电表示执行中央决定“进行大规模的歼灭战”
编辑本段过程
四平地区之战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4月至5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东北民主联军在辽北省(今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 由秦皇岛登陆进军东北的国民党军,于3月13日从苏联红军手中接收了沈阳防务后,相继占领抚顺,铁岭和辽阳。3月下旬,国民党军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和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凭借其美式装备和兵力数量上的优势,乘苏军撤退之机,公然破坏3月27日由国共双方代表和美国马歇尔组成“三人小组”签订的调处东北停战的协议,提前于3月31日开始行动,集中5个军11个师的兵力由沈阳地区沿中长路(自哈尔滨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和安沈路(安东至沈阳)向南满和北满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在东北停战协定签订前夺取中长路两侧地区并控制辽东半岛。其部署是:以新编第1军、第71军向沈阳以北进攻,预期在4月2 日夺取四平;以新编第6军、第52军及第94军第5师,向沈阳以南进攻,完成对鞍山、本溪等南满工业区的占领。然后准备集中新1军、新6军等部沿中长铁路向四平以北发展进攻,企图将民主联军主力压迫于松花江南岸消灭之。
为阻止国民党军长驱直入,配合重庆谈判,促进东北和全国和平民主的实现,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确定全力控制北满地区及长春、哈尔滨两市与中长路满洲里至绥芬河段。遂于3月24日电示中共中央东北局和民主联军总司令部,要求东北民主联军迅速集中主力,坚决扼守四平地区,给北进之敌以有力的打击;南满主力则集

补充

满意点右上角评价,获取财富值

四平战役死了多少人

伤亡14000余人。

四平保卫战,国民党方面称为四平进攻战,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在吉林省四平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防御作战,为“四战四平”之第二战。

1946年1月,国民党政府向东北大量增兵,至3月下旬,其正规军已进入东北6个军,加上地方保安部队,总兵力共31万余人,1企图在苏联军队全部撤离后独占东北。

4月初,国民党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置3月27日国共双方关于东北停战的协议于不顾,集中11个师的兵力。

从沈阳地区分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向东北民主联军发起进攻,企图首先夺占本溪、鞍山、四平街(今四平市)等战略要点,继而进占长春、哈尔滨,以达占领全东北之目的。

为阻止国民党军长驱直入,配合国共两党谈判,促进东北和全国和平民主的实现,中共中央决定力争控制北满地区和长春、哈尔滨两市及中长铁路满洲里至绥芬河段,要求东北民主联军集中主力,坚决扼守四平街地区。

据此,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政治委员彭真决心以,部兵力在南满保卫本溪,牵制进攻南满的国民党军;以一部兵力收复被匪伪武装占据的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集中主力于四平街地区阻止国民党军北进。

扩展资料:

1946年1月初,国共两党签订了停战协定。然而,墨迹未干,蒋介石就出尔反尔,大举向东北增兵,进攻东北民主联军。蒋介石同时电令原东北军第一0七师师长刘翰东.

要他赶快派兵进入四平,并任命他为辽北省主席,省府设在四平城。蒋介石还特别告诉刘翰东,东北很重要,国民党的命运在东北;而要控制东北,就必须夺取战略要地四平。

鉴于东北形势的严峻,毛泽东连连给东北局和林彪发电,要求东北民主联军坚决反击蒋军的猖狂进攻,保卫东北的战略要地,以利我党与国民党正在进行的谈判。

3月24日,毛泽东在给东北局并林彪等人的电报中说:“我党方针是用全力控制长(春)、哈(尔滨)两市及中东全线,不惜任何牺牲反对蒋军进占长、哈及中东路,而以南满及北满为辅助方向。……动员全力控制四平地区,于顽军北进时,彻底歼灭之,决不让其向长春前进。”

3月25日,毛泽东再次致电林彪、彭真说:“谈判数日内即可谈妥,派停战小组至东北,望你们准备一切,尤其是不惜牺牲,打一二个好胜仗,以利谈判与将来。同时,速将美方运兵、蒋军进攻消息公布,使苏联好在华盛顿安全理事会上讲话。”

林彪接二连三接到党中央、毛泽东的电令,思虑再三,觉得四平大战难免。他当即决定带领民主联军司令部的人员赶往四平,亲自组织、指挥四平保卫战。

4月3日,林彪在四平致电党中央、毛泽东说:“我此刻已到四平街。……集中6个旅拟坚决与敌决一死战。”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平保卫战林彪为何突然撤军弃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平保卫战

四平战役死了多少人

伤亡14000余人。

四平保卫战,国民党方面称为四平进攻战,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在吉林省四平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防御作战,为“四战四平”之第二战。

1946年1月,国民党政府向东北大量增兵,至3月下旬,其正规军已进入东北6个军,加上地方保安部队,总兵力共31万余人,1企图在苏联军队全部撤离后独占东北。

4月初,国民党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置3月27日国共双方关于东北停战的协议于不顾,集中11个师的兵力。

从沈阳地区分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向东北民主联军发起进攻,企图首先夺占本溪、鞍山、四平街(今四平市)等战略要点,继而进占长春、哈尔滨,以达占领全东北之目的。

为阻止国民党军长驱直入,配合国共两党谈判,促进东北和全国和平民主的实现,中共中央决定力争控制北满地区和长春、哈尔滨两市及中长铁路满洲里至绥芬河段,要求东北民主联军集中主力,坚决扼守四平街地区。

据此,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政治委员彭真决心以,部兵力在南满保卫本溪,牵制进攻南满的国民党军;以一部兵力收复被匪伪武装占据的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集中主力于四平街地区阻止国民党军北进。

扩展资料:

1946年1月初,国共两党签订了停战协定。然而,墨迹未干,蒋介石就出尔反尔,大举向东北增兵,进攻东北民主联军。蒋介石同时电令原东北军第一0七师师长刘翰东.

要他赶快派兵进入四平,并任命他为辽北省主席,省府设在四平城。蒋介石还特别告诉刘翰东,东北很重要,国民党的命运在东北;而要控制东北,就必须夺取战略要地四平。

鉴于东北形势的严峻,毛泽东连连给东北局和林彪发电,要求东北民主联军坚决反击蒋军的猖狂进攻,保卫东北的战略要地,以利我党与国民党正在进行的谈判。

3月24日,毛泽东在给东北局并林彪等人的电报中说:“我党方针是用全力控制长(春)、哈(尔滨)两市及中东全线,不惜任何牺牲反对蒋军进占长、哈及中东路,而以南满及北满为辅助方向。……动员全力控制四平地区,于顽军北进时,彻底歼灭之,决不让其向长春前进。”

3月25日,毛泽东再次致电林彪、彭真说:“谈判数日内即可谈妥,派停战小组至东北,望你们准备一切,尤其是不惜牺牲,打一二个好胜仗,以利谈判与将来。同时,速将美方运兵、蒋军进攻消息公布,使苏联好在华盛顿安全理事会上讲话。”

林彪接二连三接到党中央、毛泽东的电令,思虑再三,觉得四平大战难免。他当即决定带领民主联军司令部的人员赶往四平,亲自组织、指挥四平保卫战。

4月3日,林彪在四平致电党中央、毛泽东说:“我此刻已到四平街。……集中6个旅拟坚决与敌决一死战。”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平保卫战林彪为何突然撤军弃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平保卫战

四平保卫战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迟滞了国民党军的北进行动,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在吉林省四平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大规模防御作战,即四平保卫战,国民党方面称为四平进攻战,为“四战四平”之第二战。

战争结果是东北民主联军作战月余,伤亡8000余人,歼敌6868人(据国军四平长吉会战战斗详报:“此战含追击作战阵亡官兵1363人,负伤2496人,失踪606人。”),成功迟滞了国民党军的北进行动,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

1999年,当年亲赴东北督战身为副总参谋长随后即就任国防部长的白崇禧将军,其子白先勇先生在发表长篇文章探讨四平之战对国共军事前途之重大影响,详细讨论和批评了蒋介石不听其父之言,穷寇不追,以致养虎贻患,丢掉东北且殃及整个大陆沦陷的责任,引起相当反响。

然而遍寻该文,仅见引述其父多年后之回忆,未见当时之进言。再查台北国史馆所存蒋档,亦只见其父5月21日之条陈,其中固有对共军“倘能一鼓扫荡,不难根绝”的乐观估计。

但内中却明言:“欲消灭东北共*,解决东北问题,必须另筹有效办法,下最大决心集国家全力,在最短期间谋彻底解决”。

所谓另筹有效办法,一是收编伪军;一是扩充军官总队;一是恢复军工生产,最后才是用军事办法扫荡北满。至于军事进剿,则还是要增兵后方可实行。

即“为争取时机消灭共党退据北满之武力,似宜增调精锐国军三军,加强进攻力量,并确保南满收复地区之安全”。换言之,不仅蒋介石,就是白崇禧当时亦担心东北兵力不足,害怕部队急追过江不仅达不到歼敌目的,反而使南满不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平保卫战

陈明仁四平之战胜利了为什么反被免职

四平解围后,蒋介石亲自在总统府召见陈明仁夫妇,第一句话就是:“有功之将,殊堪嘉奖,不愧为黄埔楷模。”

在战场上屡战屡败的国民党军,也像打了一针兴奋剂,将陈明仁吹的神乎其神,甚至陈明仁在四平构筑的工事,也成了一条令国民党军群起效仿的“陈明仁防线”。

陈诚指挥东北的战局之后,就是根据四平防御工事情况,提出“重点坚强工事主义”。直到1949年5月,蒋介石亲临上海布置淞沪战役时,上海的防御工事仍然可以看出摹仿四平的痕迹。

国民党辽北省主席、陈诚的江浙同乡刘翰东,乘机告发陈明仁“纵兵抢粮”。陈诚素与陈明仁不睦,正愁没有机会,于是当日便请求蒋介石查办陈明仁。

蒋介石念其有功,将陈明仁撤职,但未查办,后调往总统府任中将参军的闲职。陈明仁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由于作战勇敢,本来深得蒋介石的赏识。

后来蒋介石认为他性情刚强,飞扬跋扈,不好驾驭,故不予重用,在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的一直在第71军任副军长和军长,直到固守四平街有功,才晋升第7兵团司令官。由于陈明仁的资格较老,加上敢做敢为,团以上的军官多为他亲自提拔,下属认为跟着他不会吃亏。

陈明仁治军比较严格,他选择军官的条件比较简单实用:一要不怕死,二要未结婚,三要熟读兵书操典,四要枪法好,因此他的部下作战顽强,较有战斗力。可惜在蒋介石手下不得其用。

扩展资料

辽沈战役前,陈明仁被调到武汉,任华中“剿总”副司令。此时,他受到程潜的影响,倾向和平。陈明仁和程潜是醴陵同乡,还是程潜的学生,所以程、陈两人得以合作。章世钊先生写信给陈明仁,要他看清局势,认清前途,投靠人民。

在四平被俘的胞弟陈明信从东北释放回到南京,向他转告了同乡李立三的寄语,叙说了优待俘虏的事实。一些好友也鼓励他抓一点实力做"资本",以图东山再起,另谋生路。这一切对陈明仁触动很大。陈明仁是胸怀大略的人,虽然决定起义,表面上却不动声色。

为迷惑蒋介石,他甚至以反共的面目出现。陈明仁召集市政府的官员讲话,声称要与共产党打到底,坚决按国民党政府的指意从事。可私下,他对身边人说,我保证长沙听不到枪声炮声。

曾与陈明仁在四平血战的四野部队,此时也捐弃前嫌,派出和谈代表到湖南平江县,与程潜、陈明仁的代表和平谈判,相互协商有关长沙起义的具体事宜。

1949年8月2日至6日,毛泽东三次电告林彪等人,要妥善对待陈明仁。蒋介石到底是不放心陈明仁,直到陈明仁长沙起义的前几天,蒋介石还派亲信黄杰、邓文仪带来的亲笔信和大笔现款、武器。

信中言道:“弟一生光荣史迹当自珍惜,为中正所深信也,对卖身投靠分子,应羞于为伍,必要时,不惜大义灭亲将之明正典刑,然后退守湘西,事将来四川为尔后盾……”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毛泽东眼中比林彪还厉害的人是谁?

四平保卫战的意义是什么?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四平保卫战的意义:四平保卫战持续月余,民主联军以损失8000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万余人。此战是党中央从全国的战略出发,为配合谈判斗争而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防御战。在这次作战中,我军推迟了敌人的北进计划,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党中央指出:“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后又指出:“四平防御战为一时特殊条件所致,不能成为我一般的作战方针”。而国民党军4月2日占领四平街的原计划被迫推迟47天。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史政局编的《绥靖第一年重要战役提要》关于“进攻四平街作战检讨”中说:“虽获得四平最后决战之胜利,然已迁延两月以上之时间,使敌得从容脱离战场,未能将敌主力彻底击破,贻尔后东北剿共军事以无穷之后患”。
希望

四平保卫战国民党到底谁是主帅?

四平保卫战中国民党指挥官是:郑洞国、杜聿明。

郑洞国,字桂庭,汉族,1903年出生于湖南石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33年率部参加了长城古北口抗战,“七七事变”后,相继率部参加保定保卫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昆仑关大捷、鄂西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等战役。

1943年调任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率部会同盟军收复缅北。1945年回国,历任第三方面军副司令、东北保安副总司令、代总司令等职,1948年脱离国民党阵营。

建国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参事、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委,第五、六、七届民革中央副主席,黄埔同学会副会长。1991年1月27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

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陕西省米脂县人,黄埔军校毕业,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机械化部队任职,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百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

1939年率部参加桂南会战,取得昆仑关大捷。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

扩展资料:

四平保卫战,国民党方面称为四平进攻战,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在吉林省四平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防御作战,为“四战四平”之第二战。

1946年1月,国民党政府向东北大量增兵,至3月下旬,其正规军已进入东北6个军,加上地方保安部队,总兵力共31万余人,1企图在苏联军队全部撤离后独占东北。

4月初,国民党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置3月27日国共双方关于东北停战的协议于不顾,集中11个师的兵力,从沈阳地区分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向东北民主联军发起进攻,企图首先夺占本溪、鞍山、四平街(今四平市)战略要点。

为阻止国民党军长驱直入,配合国共两党谈判,促进东北和全国和平民主的实现,中共中央决定力争控制北满地区和长春、哈尔滨两市及中长铁路满洲里至绥芬河段,要求东北民主联军集中主力,坚决扼守四平街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平保卫战

上一篇:1-100的英语单词怎么写?,-一到一百的英语单词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