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主题思想及含义
1、揭示日本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暴力性
作者看到,真正主导日本经济的不是日本政府,而是垄断资本,是日本政府被垄断资本牵着鼻子走。作者对日本社会的暴力性的考察,就是从这种日本式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日本式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具有暴力性,其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它具有强烈的控制性。
二战前,日本的财阀企业对雇佣工人实习封建、半封建的家族式管理,即“管家制”。由财阀家族成员和财阀家族的“养子”组成的大管家和管家“对企业劳动者的管理,像对待封建大家族中的奴仆一样,劳动者不仅要在其中遭受沉重的经济剥削,而且还附加有许多超经济的控制。
从而使其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人身自由”。二战后,财阀被解散,“管家制”走入历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垄断企业的控制性也消失了。日本企业普遍实行的终身雇佣制,就是从“管家制”脱胎而来。“管家制”是控制个体自由、限制人性。
从二战前的财阀垄断,到二战后的法人垄断,日本式垄断资本主义或者按照作者的说法“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对个体控制的本质没有变。
在该作品中,“我”就是一家巨大的垄断企业“组织”的一名底层职员。“我”受到“组织”的严密操纵,被“组织”利用、作为试验品,连思维都被“组织”篡改。正如小说中所言“‘我’的主体性从一开始便没被人放在眼里。”
然而,对这一切,“我”却长期浑然不觉,直到博士将所有真相告诉“我”。最具有象征意味是,“组织”为了利用“我”进行“模糊运算”而对“我”进行了脑手术。这一手术的后果是“他们从‘我’身上夺走了‘我’的记忆”。
而记忆恰恰是和自我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记忆决定了自我。该小说中的博士说“每一个人都是依照各所不同的原理行动的,不存在相同的人。每一个人由于过去积累的体验和记忆而造成的思维体系的主体性。。”“组织”对“我”进行的脑手术,损害了“我”的记忆,剥夺了“我”的自我,使“我”丧失了心。
2、在平行世界中自我追寻与救赎
该小说的两部分“冷酷仙境”和“世界尽头”分别讲述自我的失落和追寻。但那只是大致的区分。在“冷酷仙境”部分,当“我”意识到自己的一记忆被剥夺时,就已经决意要追寻回自我“‘我’一定要活着走出这个令人神经错乱的黑暗世界,要使被剥夺的记忆重归己有。
‘我’必须作为完全的自我获得再生。”“我恨不得对全世界高喊任何人都别想随心所欲地操纵我。”在滑入“世界尽头”之前,主人公寻回自我的斗争就己经拉开序幕。
该作品中的“世界尽头”,是一个高墙环绕、没有音乐的小镇,这里的居民没有影子,没有记忆,没有心。“我”在进入小镇之时,“我”的影子被割下,“我”与影子从此分离。在村上的小说中,影子承载着记忆,是“自我的母体”,割下影子就是剥夺记忆,剥夺个体自我。
与身体分离的影子活不过冬天,随着影子的死亡,“我”的心也将消失。心消失后,“我”将会永远地被小镇吞噬。影子因为拥有记忆,他看出了这个“看上去简直浑然天成一般完美无缺”的小镇的本质“镇子的完全性建立在心的丧失这一基础上。
”尽管小镇看起来祥和宁静,没有任何痛苦,但是里面的居民都只是“无心的享乐人”罢了。
在影子,或者说记忆的启蒙下,“我”意识到“这里不是‘我’呆的地方”。“我”和影子策划并实施了逃离小镇的行动。在即将成功逃离之际,“我”发现了两件重要的事情:其一,造就这镇子的是“我”自身;其二,音乐能够改变小镇。“
我”认为“我”有责任留在小镇,“我不能抛开自己擅自造出的人们和世界而一走了之。我必须对我所做之事负责到底。”
“世界尽头”事实上是“我”的内心世界,作者在行文中一路留下很多暗示。“我”突然将一切的责任归在了自己身上。按理说,“世界尽头”是作为现实世界“冷酷仙境”的投射,前者是后者的镜像,也就是说。
造成“我”的内心世界了无生机的局面的原因是“我”所生存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对“我”的自我的侵害乃至剥夺。因此,小镇固然是“我”的产物,但造就这样的小镇的“我”却是现实社会的产物。即从根本上说,小镇是社会现实的产物。
真正应该对小镇的现状负责的是现实社会。剥夺个体自我的“高度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而非“我”。
扩展资料:
艺术特色
叙事方式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叙事方式是虚实结合、两道线索同时展开。“冷酷仙境”是第一条线索,即现实社会;另一条线索则是虚构的“世界尽头”。
冷酷仙境的背景是现代都市东京,主人公因为接受一个古怪科学家的计算任务而被卷入纷争,经历了出人意料的离奇又艰险的考验。在这一部分故事里,充分看到了现实社会的丑恶和危险。
计算士和符号士为了争夺科技成果以便进一步争夺世界统治权而使出种种诡计,“我”则是其中不知情的牺牲者。因为研究出了故障,“我”意外迷失在另一个世界里,由此引出了小说的另一条线索——世界尽头。
世界尽头是一个宁静沉闷的小镇子,与冷酷仙境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在这里所有人都要被迫和自己的影子分离,一般一年内,影子就会逐渐衰弱直至死亡。
镇子里所有的一切都井然有序、毫无变化,镇上的人从不争吵,没有私利,没有竞争,没有生存的压力,只是单纯地为劳动而劳动,连成群的独角兽也是很规律地每天天明即起,走到围墙外,日暮时分再回来,看似世外桃源。
叙事结构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采用一种非常独特的叙事结构,过去与现在互相交织,齐头并进,冷酷仙境的结束就是世界尽头的开始。
主人公在世界尽头的结尾处终于找到了复归之路,也许最后寻找到的那颗心还有些残缺与模糊,那个世界还会有很多艰难与跋涉,但是,从主人公涉足不深的接触中,主人公深切地感受到那才是真正熨帖主人公心、属于自我的天地:“当我一度离开围墙而踏入森林时。
眼前仍然展现出近乎不可思议的静谧而平和的天地。没有任何人染指的神秘的大自然所生成的清新的气息充溢四周,静静地抚慰我这颗心。”
“世界尽头”的结尾其实并不是结尾,而是开始,主人公的影子回归到这个现实的世界,可主人公的心灵终究不愿回归,因为这是一个僵化的、荒诞的世界。但是,主人公也不再像原来那样没有感情地冷漠旁观,而是要渐渐找回自我中那些“自然”的东西,那些与爱恨情仇有关的有血有肉的东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故事梗概?
我来用自己的话来说:
主人公是一个计算士(职业),有一天他受老博士的委托,处理一批数据,需要用到“模糊计算”,但其实这个老博士就是模糊计算的创立者,因为模糊计算是要对计算者大脑进行某种改造,许多人无法承受这种力量。但是实验者中只有我们的主人公活了下来,但是在他脑子里有了另一个线路(世界),就是世界尽头。
博士预言主人公将会死去。而在世界尽头主人公干起来了阅读独角兽头骨的工作,因为这个世界没有爱,他和他的影子策划逃走。
最后,在世界尽头的主人公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尽头正是他主观创造出来的,于是拒绝离开,他要为这里负责。
于是,在现实(冷酷仙境)的主人公就毫无悬念地死去了。
村上春树《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表达的主题?
我个人对这本书写了一篇很短的读后感,题目是《真实的非现实与不真实的现实》。我觉得在这本书中,村上对冷酷仙境的描写虽然十分细致,准确,却给人一种强烈的冷酷感和不真实感。而对世界尽头的描写虽然很虚幻,却给人一种贴近生活的真实感,让人的心灵感受到慰藉。
我想说的是村上这样写大概是在表达:虽然物质世界的确能让人感觉到充实舒适,让人感觉到真实,但物质世界最终还是外部的东西,不能贴近人的本心。所以这叫“不真实的现实”因为它不能表现自我,所以称之为“不真实”。能真正让内心有所慰藉,贴近生命的本质的只有自己的精神世界。
所以主题可以大概简短地理解成这样:重视精神世界,寻找物质生活中与精神世界的联系,满足自己的精神生活,贴近人的本质。
只是个人鄙陋的观点而已,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故事梗概?
我来用自己的话来说:
主人公是一个计算士(职业),有一天他受老博士的委托,处理一批数据,需要用到“模糊计算”,但其实这个老博士就是模糊计算的创立者,因为模糊计算是要对计算者大脑进行某种改造,许多人无法承受这种力量。但是实验者中只有我们的主人公活了下来,但是在他脑子里有了另一个线路(世界),就是世界尽头。
博士预言主人公将会死去。而在世界尽头主人公干起来了阅读独角兽头骨的工作,因为这个世界没有爱,他和他的影子策划逃走。
最后,在世界尽头的主人公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尽头正是他主观创造出来的,于是拒绝离开,他要为这里负责。
于是,在现实(冷酷仙境)的主人公就毫无悬念地死去了。
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两个问题
我和影子其实是一个分裂的整体,或者说是整体而来的分裂,这可以说是一个明显的意象,可以解读成符号式和计算士的两种对峙,更恰当的是对应两个世界,两个世界也可以看做内心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自我的世界和理性世界。影子和我的结合是一种标志,失却了影子,就失去了心,没有心,就等于生存在囚笼的世界,而另一个日语中的正式语翻译过来的“我”显然是另一层意义的隐射,可以说是现实的喧嚣世界。影子是利用水潭过渡到那个“埋葬独角兽的世界”,而另一个世界的我和东京的我是不同的。前面说过,英语中和汉语中都很简约地翻译为“我”,但在日语中是有明显的场合区别的。我在东京的世界昏昏睡去,这个世界也就结束而走向一种介入,那是幻想的世界,有独角兽的奇幻世界的门口,而在另一侧的世界尽头,我终将留下,我有我的某种选择。两种世界可以说是辨证法的延伸和形象化。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提到的“权益式性格”和“权益式观点”是什么意思?该怎么理解?原文在这里
根据文中的意思,权宜式性格和权宜式观点基本是一个意思,他们是因果关系,权宜式性格容易产生权宜式观点!
权宜式性格就是考虑事情时姑且或暂且不考虑那么深远或者全面而忽视一些无关紧要不影响事情本身的东西,由此得出的观点就是权宜式观点!
比如,我们认为天圆地方,科学发现告诉我们天并不是圆的,地也不是方的!但是这对我们不搞科研不探究物理科学的人来说有什么影响呢?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村上春树的,内容简介两千字.
冷酷仙境
文章背景在东京,主人公是一名“计算士”(从事数据加密工作的虚构职业),从属于“组织”。主人公接受了一个躲在地下的老科学家交付的计算任务,并获赠一个奇特的独角兽头骨。为此去图书馆借阅资料时,同容貌姣好却因“胃扩张”食欲惊人的女馆员相识继而相亲。之后,一高一矮两个奇怪的强盗破门而入,逼主人公交出兽骨与数据,并将主人公的肚皮划开一道口子。养伤时,老科学家的孙女前来告知其祖父处境危险,请主人公前往营救。随即两人一道潜入“夜鬼”出没的地下,一路惊心动魄险象环生。当终于找到老人的时候,却得知主人公是老人的实验对象,而且由于老人的计算错误,主人公24小时后离开人世,转往另一世界即“世界尽头”。之后心灰意冷的主人公同图书馆女馆员度过亢奋而空虚的几个小时,而后驱车前往荒凉的码头,静候生命尽头的来临。
世界尽头
“世界尽头”是一个被高墙与世隔绝的镇子,主人公在进入镇子的时候像其他镇民一样放弃了自己的影子。镇子里气氛祥和,居民相安无事,然而他们都失去了影子,也失去了心,没有感情也没有爱。不能完全失去心的居民会被放逐到森林深处过着艰苦的生活。居民们的心已被嵌入无数独角兽头骨化为“古老的梦”存放在图书馆中,而主人公每天的工作就是阅读这些梦。在读梦过程中主人公爱上了图书馆的女管理员。主人公的影子一直在鼓动主人公逃离这个镇子,但主人公在即将成功时选择了留下而决定读出图书馆管理员的心并与她一起去森林深处生活,因为主人公发现了这个世界尽头其实是自己造出的。
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一书是魔幻现实主义吗
不是,缺乏现实主义元素。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且不说其魔幻,他的现实主义现在他文本中的地域性,历史性,民族性。
如何理解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的夜鬼
主人公被夜鬼几次迷惑,后来听到夜鬼声音时的震撼,和后来他的问题“他们在仇恨什么呢”。我觉得夜鬼是主人公在现实世界里的世界尽头,是主人公的一部分内心缩影,影响了主人公最后选择在内心森林里永生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