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葫芦画瓢是什么意思
照着真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刻板地照着做。
1、典故出处
《诗刊》1977年第12期:“如果就事论事,依葫芦画瓢,就会写成:一条搭肩六尺长,劳动一天沾了灰。”
2、近义词
依样画葫芦
3、成语举例
示例: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
扩展资料:
同义词:按图索骥
按图索骥,汉语成语,拼音为àn tú suǒ jì,指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出自《汉书·梅福传》。
典故:
秦国有个人叫孙阳,他一眼就能认出好马和坏马,人们把他叫“伯乐”。伯乐把自己认马的本领都写到叫《相马经》的书里,画上了各种马的图。伯乐的儿子很笨,却希望自己也能像父亲那么厉害。伯乐的儿子把《相马经》背得很熟,以为自己也有了认马的本领。
一天,伯乐的儿子在路边看见了一只癞蛤蟆。他想起书上说额头隆起、眼睛明亮、有四个大蹄子的就是好马。“这家伙的额头隆起来,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马么?”他想。
他非常高兴,把癞蛤蟆抓回了家,对伯乐说:“快看,我找到了一匹好马!”伯乐哭笑不得,只好说:“你抓的马太爱跳了,不好骑啊!”
“依葫芦画瓢”是什么意思?
依葫芦画瓢:注 音 yī hú lu huà piáo,照着真葫芦的样子画葫芦瓢;比喻刻板地照着做。
出处:《诗刊》1977年第12期:“如果就事论事,依葫芦画瓢,就会写成:一条搭肩六尺长,劳动一天沾了灰。”
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照样做去。
【成语故事】 宋朝初年,翰林学士陶谷自以为文笔高超、才能出众,想好好表现一下升职,他劝宋太祖重视文字工作。
赵匡胤以为他的工作只是抄写而已,说是依样画葫芦。陶谷的目的没有达到,就在住处墙上题诗:“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为什么不是照葫芦画葫芦,这有何区别?
“依葫芦画瓢”是什么意思?
依葫芦画瓢:注 音 yī hú lu huà piáo,照着真葫芦的样子画葫芦瓢;比喻刻板地照着做。
出处:《诗刊》1977年第12期:“如果就事论事,依葫芦画瓢,就会写成:一条搭肩六尺长,劳动一天沾了灰。”
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照样做去。
【成语故事】 宋朝初年,翰林学士陶谷自以为文笔高超、才能出众,想好好表现一下升职,他劝宋太祖重视文字工作。
赵匡胤以为他的工作只是抄写而已,说是依样画葫芦。陶谷的目的没有达到,就在住处墙上题诗:“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为什么不是照葫芦画葫芦,这有何区别?
依葫芦画瓢什么意思?
依葫芦画瓢是指照着真葫芦的样子画葫芦瓢。比喻刻板地照着做。
出处:《诗刊》1977年第12期:“如果就事论事,依葫芦画瓢,就会写成:“一条搭肩六尺长,劳动一天沾了灰。”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例句: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
扩展资料:
近义词:
依样画葫芦,汉语词语,拼音yī yàng huà hú lu,照着真葫芦去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没有创新。
典故:
北宋初年,有个翰林学士叫陶谷,在宋太祖赵匡胤身边担任起草各种文告的工作。时间一长,他自以为有功,便向宋太祖讨个高官做。谁知宋太祖却说:“翰林学士起草文告,无非是参照前人的旧本,其间不过换几个字句,充其量不过照葫芦画瓢而已,
谈不上有什么贡献。”陶谷深感失望,一气之下就作诗自嘲,其中有这样两句: “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从此以后,“依样画葫芦”作为一句熟语,流传在人们的口头笔下。常用来比喻模仿别人,毫无创见。
请问一下,依葫芦画瓢是什么意思呢?
呵呵,就是看着葫芦来画出瓢的样子。老葫芦锯成两半就是两个瓢。这个词的引申义就是说别人给你提供了资料,你照着做就行了。
和俗语“依葫芦画瓢”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哪些?
和俗语“依葫芦画瓢”意思相近的成语有:照猫画虎、照本宣科、按图索骥、生搬硬套、胶柱鼓瑟
1、照猫画虎
读音:zhào māo huà hǔ
释义:猫与虎的外形有相似之处,因以喻照样模仿而仅得其仿佛。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1回:“这大相公聪明得很,他是照猫画虎,一见即会套的人。”
近义词:照葫芦画瓢、照本宣科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
例句:他自己想不出来,就比着别人的照猫画虎写完交上了。
2、照本宣科
读音:zhào běn xuān kē
释义:比喻不能灵活运用,字面意,死板地照现成文章或稿子宣读。
出处:元·关汉卿《西蜀梦》:“也不用僧人持究;道士宣科。”
译文:也不用僧人加持研究;道士死板地照现成文章宣读。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按图索骥
例句:照本宣科的教师是教学不负责任的表现。
3、按图索骥
读音:àn tú suǒ jì
释义:指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译文:现在你不按照称霸者方法,竟然想用尧舜禹时候选材举能的方法来选取现在的读书人,这就像是看着伯乐的相马图到市场上寻找良马,却不可能寻得,变化已经非常明显了。
近义词: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反义词:不落窠臼、见机行事
例句:如今市场千变万化,作为企业,如果只是按图索骥,创造不出新产品,咋能不亏损呢?
4、生搬硬套
读音:shēng bān yìng tào
释义: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搬用别人的方法、经验等。
出处:现代胡天培《山村新人》:“我们反对的就是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作风。”
近义词:照猫画虎 、依样画葫芦
反义词:随机应变、融会贯通、见机行事
例句:在教育研讨会上,她以自己多年实践经验,批评了生搬硬套外国教育理论的片面作法。
5、胶柱鼓瑟
读音: jiāo zhù gǔ sè
释义: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译文:王因为(赵括的)名气任用赵括,就像用胶粘住柱子来弹琴一样。
近义词:胶柱调瑟、照葫芦画瓢
反义词:随机应变、通达权变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
例句: 情况变了,办法也要适应,不能胶柱鼓瑟。
照本宣科和依葫芦画瓢是同一个意思么
差不多一个意思。
照本宣科,成语,比喻不能灵活运用,字面意,死板地照现成文章或稿子宣读。
依葫芦画瓢,照着真葫芦的样子画葫芦瓢。比喻刻板地照着做。
补充
谢谢
依葫芦画瓢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依葫芦画瓢
yī hú lu huà piáo
[释义] 〖解释〗照着真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刻板地照着做。
[语出] 〖出处〗《诗刊》1977年第12期:“如果就事论事,依葫芦画瓢,就会写成:一条搭肩六尺长,劳动一天沾了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