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角色
戏曲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
一,生:指男性,分为: 小生、 老生、 武生 、娃娃生。
生:戏曲表演的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主要是男性人物的扮演者,有老生、小生、与武生之别。
1、武生,擅常武艺的角色;
2、老生,又称须生,戴胡须(髯口),扮演中年以上男子;
3、小生,比较年青的角色,不戴胡须。
二,旦:指女性,分为: 花旦 、刀马旦、 老旦、青衣。
旦:戏曲表演的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主要是女性人物的扮演者,有正旦、花旦、武旦、老旦和彩旦 五个分支。
1、青衣(正旦),扮演端重、严肃、正派的角色;
2、花旦,又可分为闰门旦、玩门旦、泼辣旦、刺杀旦、扮演青年女性角色;
3、老旦,又分唱功老旦、做功老旦,扮演老年妇女角色;
4、武旦,又分短打武旦、长靠武旦(刀马旦)扮演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
5、彩旦俗称丑婆子,表演、化妆都很夸张,是以滑稽和诙谐的表演为主的喜剧性角色。
三,净:指男性花脸。
净:戏曲表演的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俗称花脸。有大花脸、二花脸等分支。净角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主要表现或粗犷豪迈;或刚烈耿直;或阴险毒辣等不同性格的男性角色。可分正净、副净和武净三类。
四,末:指年纪较大的男性。
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数挂须。又细分为老生、末、老外。
老生:所扮角色主要是正面人物的中年男子。
末:一般扮演比同一剧中老生作用较小的中年男子。传统昆剧演出整部传奇之首出,照例皆为副末念诵词曲开场。
五,丑:指丑角 :分为文丑 与武丑。
丑:戏曲表演的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属喜剧角色,也称小花脸。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分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
或称小花脸、三花脸,丑行特点是鼻梁上用白粉涂一粉块;丑行有扮演反面人物,也有扮演正面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旦净末丑
戏剧中的角色各是干什么的
生(男性):小生、老生、武生、娃娃生
旦(女性):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闺门旦
净(男性花脸):架子花脸、铜锤花脸、二花脸
丑(丑角):文丑、武丑、三花脸
1、小生是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一,指扮演青少年男子,按照饰演人物的不同,一般分为:娃娃生、穷生、扇子生、纱帽生、翎子生等等。
2、老生又称须生,正生,或胡子生。胡子在戏曲里的专有名词叫"髯口"。老生主要扮演 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用本嗓(真嗓)老生基本上都是戴三绺的黑胡子,术语称"黑三"。
3、武生,戏剧中擅长武艺的角色。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其中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两类。
4、娃娃生是专门扮演儿童一类的角色,例如《三娘教子》的薛倚哥,《汾河湾》的薛丁山,《桑园寄子》的邓元、邓方,《锁麟囊》 的卢天麟等,就都是娃娃生。头上戴着孩儿发,身上穿着茶衣(小孩穿的服装)。
5、青衣是中国戏曲中旦行的一种,北方剧种多称青衣,南方剧种多称正旦。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
6、花旦是中国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为青年或中年女性的形象,性格活泼或泼辣放荡,常常带点喜剧色彩。
7、武旦,旦行的一种。大多扮演勇武的女性,如武将和江湖人物中的各类女侠,表演上重武打和绝技的运用。
8、架子花脸,主要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
9、戏曲中丑角的一种,扮演性格滑稽的人物,以念白、做功为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戏剧
中国戏曲角色行当分为哪四大类?
中国戏曲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
1、生
生行是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扮演男性人物。生的名目初见于宋元南戏,泛指剧中男主角。历代戏曲都有这一行当,近代各地戏曲剧种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又划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分支,表演上各有特点。老生生行的一个分支。因多挂髯口(胡须)又名须生。
2、旦
旦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女角色之统称。早在宋杂剧时已有“装旦”这一角色。宋元南戏和北杂剧形成后仍沿用旦的名称,运用上又略有不同。昆山腔成熟期,形成正旦、小旦、贴旦、老旦四个分支。其后各剧种又繁衍出众多分支。
近代戏曲旦角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大致划分为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专行,表演上各有特点。
3、净
净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角色。或粗犷豪迈,或刚烈耿直,或阴险毒辣,或鲁莽诚朴。演唱声音洪亮宽阔,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为戏曲舞台上风格独特的性格造型。
4、丑
丑戏曲表演行当主要类型之一,喜剧角色。由于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叫小花脸。宋元南戏至今各戏曲剧种都有此脚色行当。扮演人物种类繁多,有的心地善良,幽默滑稽;有的奸诈刁恶,悭吝卑鄙。
近代戏曲中,丑的表演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不同的剧种都有各自的风格特色。丑的表演一般不重唱工而以念白的口齿清楚、清脆流利为主。
扩展资料
戏曲表演中有生、旦、净、丑的行当之分,各行都有各地的一套技术格律——程式。表演有分行,演员必须运用行当的程式,而不是运用直接的生活材料来创造角色,这是戏曲在塑形象的方法上的一大特点。“行当”这个概念所涵盖的基本内容,是某一种类型人物的共同生活特征(包括年龄、身份、气质、神态、行动、举止等各方面),以及表现这些特征的一套表演程式。
所以演员掌握了某一行当的程式,就等于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这一行中所能包括的这类人物的基本特征。中国绘画讲究几笔就能描绘出对象的形貌和神韵,而行当的某些程式,也已经提炼到了这样的程度,它往往几下子就抓住了人物精神气质上的特征。
行当的程式毕竟是一种造型的手段,一种表现手段。掌握了程式,并不等于就有了具体角色。演人物跟演行当,这是两条路子。在中国表演艺术中,前一条是正确的路子,后一条是错误的路子。
历来的优秀演员,当他们运用行当的程式来创造具体角色的时候,总是要根据自己对生活、对角色的理解,对程式进行选择、组织、集中,使之与角色相适应;并不是把现成的一套程式拼拼凑凑往角色身上一装,就算完成了角色创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划分为哪四种类型的角色?
分为生、旦、净、末、丑。
相关介绍:
1.生:
生行是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扮演男性人物。生的名目初见于宋元南戏,泛指剧中男主角。历代戏曲都有这一行当,近代各地戏曲剧种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又划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分支,表演上各有特点。
2.旦:
早在宋杂剧时已有“装旦”这一角色。宋元南戏和北杂剧形成后仍沿用旦的名称,运用上又略有不同。昆山腔成熟期,形成正旦、小旦、贴旦、老旦四个分支。
3.净:
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角色。或粗犷豪迈,或刚烈耿直,或阴险毒辣,或鲁莽诚朴。
4.末:
一般扮演比同一剧中老生作用较小的中年男子。传统昆剧演出整部传奇之首出,照例皆为副末念诵词曲开场。
5.丑:
喜剧角色。由于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叫小花脸。宋元南戏至今各戏曲剧种都有此脚色行当。扮演人物种类繁多,有的心地善良,幽默滑稽;有的奸诈刁恶,悭吝卑鄙。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戏曲表演中有生、旦、净、丑的行当之分,各行都有各地的一套技术格律——程式。表演有分行,演员必须运用行当的程式,而不是运用直接的生活材料来创造角色,这是戏曲在塑形象的方法上的一大特点。“行当”这个概念所涵盖的基本内容,是某一种类型人物的共同生活特征
演员掌握了某一行当的程式,就等于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这一行中所能包括的这类人物的基本特征。中国绘画讲究几笔就能描绘出对象的形貌和神韵,而行当的某些程式,也已经提炼到了这样的程度,它往往几下子就抓住了人物精神气质上的特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戏曲
戏剧中一共有几个角色
4个,分为生旦净丑。
戏曲角色名称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一个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生、旦、净、丑”是用“反喻”取名的,这其实是个很老的传说,早在杂剧、传奇流行的时代就有了。不过,就在此说正盛时已有人指出其谬。
戏剧的起源实不可考,目前有多种假说。比较主流的看法有二:一为原始宗教的巫术仪式,比如上古中文,“巫”、“舞”、“武”三字同源,可能是对一种乞求战斗胜利的巫术活动的合称,即戏剧的原始形态。
另一为劳动或庆祝丰收时的即兴歌舞表演,这种说法主要依据是古希腊戏剧,它被认为是起源于酒神祭祀。
扩展资料:
戏剧的艺术特点:
戏剧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这些形式包括:诗、乐、舞。诗指文学,乐指音乐伴奏,舞指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
同时,戏曲以唱、念、做、打为基本手段,几乎将各类表演艺术成分集于一台。戏曲演员必须掌握“四功五法”(“四功”即唱、念、做、打,“五法”即口、手、眼、身、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旦净丑
戏曲角色可分为哪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
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1、生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戏)、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 、红生 、娃娃生。
2、旦
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
3、净
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分正净(重唱功,称铜锤、黑头)、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称毛净)。
4、丑
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荣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
扩展资料
京剧角色的分行十分细致,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
戏曲行当的本质,是对生活内容的系统性的艺术夸张,体现出的是我们民族独特的戏剧美学趣味。行当的程式化,不但使戏剧性格类型化,而且也将表演技巧程式化。在戏曲行当中,寄寓着的是人们对于剧中人的性格、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的理解以及人们对剧中人的美学评价。
戏曲行当体制的建立,是在宋元南戏中,由于表演艺术的发展,过去专事滑稽调笑的副净副末等戏曲主角,在这时让位于生旦,从而使正面人物成为戏曲舞台上的演出主体。
不过,戏曲的行当艺术只有在弋阳腔的繁荣和演变中,才出现了全面分化。此时,不仅行当严格依据人物的性格类型来分类,而且每一行当类型中还细化出若干分支。正是在长期的戏剧演出实践中,戏曲选择并确定了行当体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剧
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类
生旦净丑。
生:男性、小生、老生、武生
旦:女性、花旦、刀马旦、老旦、青衣净、花脸
末:年纪较大男性
丑:丑角 文丑 武丑 中国戏曲与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一同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曲文化。
中国戏曲的各种角色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 从脸谱、服装、唱腔等诸多方面进行划分,分为:生、旦、净、丑。
扩展资料
京剧起源于四个地方的剧种:安徽的徽剧;湖北的汉剧;江苏的昆曲;陕西的秦剧。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唱、念、做、打。
中国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特质: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旦净丑
戏曲中有什么人物
中国戏曲的各种角色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诸多方面进行划分,分为:生、旦、净、丑。
1.生:戏曲表演行当之一,扮演男性人物.根据所扮演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又划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
2.旦:戏曲表演行当之一,女性角色之统称,根据所扮演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 又划分为正旦(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
3.净:戏曲表演行当之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装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常扮演威武,豪爽,粗旷等性格特殊的男性人物.
4.丑:戏曲表演行当之一,由于面部化装时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称小花脸.丑重念白.重插科打回,嗓音要求结实清脆.
戏剧中的角色各是干什么的
生(男性):小生、老生、武生、娃娃生
旦(女性):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闺门旦
净(男性花脸):架子花脸、铜锤花脸、二花脸
丑(丑角):文丑、武丑、三花脸
1、小生是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一,指扮演青少年男子,按照饰演人物的不同,一般分为:娃娃生、穷生、扇子生、纱帽生、翎子生等等。
2、老生又称须生,正生,或胡子生。胡子在戏曲里的专有名词叫"髯口"。老生主要扮演 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用本嗓(真嗓)老生基本上都是戴三绺的黑胡子,术语称"黑三"。
3、武生,戏剧中擅长武艺的角色。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其中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两类。
4、娃娃生是专门扮演儿童一类的角色,例如《三娘教子》的薛倚哥,《汾河湾》的薛丁山,《桑园寄子》的邓元、邓方,《锁麟囊》 的卢天麟等,就都是娃娃生。头上戴着孩儿发,身上穿着茶衣(小孩穿的服装)。
5、青衣是中国戏曲中旦行的一种,北方剧种多称青衣,南方剧种多称正旦。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
6、花旦是中国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为青年或中年女性的形象,性格活泼或泼辣放荡,常常带点喜剧色彩。
7、武旦,旦行的一种。大多扮演勇武的女性,如武将和江湖人物中的各类女侠,表演上重武打和绝技的运用。
8、架子花脸,主要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
9、戏曲中丑角的一种,扮演性格滑稽的人物,以念白、做功为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