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的后人 林彪的故事
(1)林彪的志向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这是林彪青年时最喜爱的诗句,投笔从戎,横戈立马,更是他的梦想。林彪决心中断学业,报考军校。他郑重地征求两位兄长的意见。林育南和林育英也支持林彪南下。林育南一反往常刚毅、严肃的神情,变得十分细心、周到。他亲自为林彪整理行李,忙着给广州的熟人、朋友写信,托他们照顾好第一次出远门的林彪。林彪对送行的林育南说:“大哥,你放心。此去黄埔,投笔从戎,我一定好好干,不为人龙,便为人虫。”
(2)发现才能朱德
1928年2月29日,林彪带领一个连护卫着后勤辎重从永兴赶往耒阳,行至耒阳东南小水铺时,已是深夜。突然间,枪声大作,数百名民团团丁从暗处杀出,将后勤部队截为数段,不断有人中弹倒下。林彪命令部队收缩,拼死抵抗,好不容易才将敌人击退。清点人数,伤亡三十余人,运送的军用物资被抢劫一空。林彪沮丧地来到耒阳城,朱德大为恼怒,质问道:“你打算怎样善后?”林彪立正,攥着拳头,说:“我已查明袭击我部的是耒阳县民团谭孜生部,我要他血债血偿。”他将自己的复仇计划如此这般地汇报了一遍。朱德眼睛一亮,对这位不认输的青年人重新打量了几眼,颔首批准了他的计划。
3月3日早晨,一支打着“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旗号的白军向小水铺开来,领头的国民党军官便是化装后的林彪。驻扎在小水铺三公庙的谭孜生早闻十九军将到耒阳“剿”匪,没想到他们首站到了小水铺,立即率队出迎。他还洋洋得意地汇报如何剿杀起义军后勤部队的功劳。林彪眯着眼听完汇报,大加赞扬:“谭团总足智多谋,立下奇功,一定报李宜煊师长嘉奖。这样吧,下午就先开一个庆功宴会,我要代师长先行犒赏,务必请那天参加战斗的有功人员参加。”下午三时,庆功宴会在三公庙召开。酒过三巡,谭孜生恭敬地请林彪致词。林彪不动声色地走到大厅中央,将手中的酒杯一摔,端坐在大厅的二十余名“国军”军官掏出腰中的驳壳枪,一齐开火,把谭孜生和众头目打成血筛。经此一仗,林彪不仅夺回了被抢的全部辎重,还俘虏了数百名团丁。
(3)刮目相看
3月9日,李宜煊带领一个师的国民党部队将起义军逐出耒阳城。傍晚时分,王尔琢指挥主力从西门发起反攻,遇阻于坚城之下。激战一个多小时,毫无进展。李宜煊果断下令打开西门,主动发起冲锋,兵分两路,向我军阵地穿插。一时间,兵锋锐不可当。王尔琢见势不妙,命令起义军撤出阵地。当晚,军部在灶市街讨论对策,都主张避敌锋芒,这时林彪前来请战,说是愿立军令状,只需一个连,即可击溃李师,收复耒阳。“请战?”“只要一个连?”面对诧异的目光,林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现在敌人不明我军虚实,误以为我军已被击溃。耒阳城内,敌人多半是在领功请赏,戒备必定松懈,他们绝对想不到,我军会连夜逆袭。我军应该趁敌不备,大举反攻。”大家冷静思忖,觉得有道理,不妨一试。朱德亲自指挥林彪的第七连和第六连两个连从城西马埠岭出发,潜至西门外,突然发起攻击,突入城内。正在睡梦之中的敌军仓促应战,乱成一团。李宜煊得胜之后骤然间遭到夹击,被揍得摸不清方向,无心恋战,带领残部夺路而逃。耒阳一战,起义军消灭敌军一百余人,抓获俘虏八十余名,缴获枪支五百余支,可谓大获全胜。
一口气还未喘匀,林彪又找到朱德,提出我军应一鼓作气,风卷残云,将耒阳境内敌军全部歼灭。朱德再次了林彪的建议,林彪率领第七连在李天佑等一千余名农军的协助下,将新市街团团围住。双方僵持了一天,外面的攻不进,里面的出不来。林彪心生一计,命令农军四面放火,一时间,烈焰冲天,防守的团丁、居民担心房子被焚,纷纷放下武器,忙于扑火。林彪下令吹冲锋号,南北对进,一路突进北门攻打常备队队部,一路突入南门,焚烧大地主黄宾虹的老巢,然后四面开花,各个击破敌人,顺利拿下新市。
(4)一战出名
3月16日,朱德、陈毅、王尔琢等人正在小水铺一带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革命军主力分散到全县各个乡镇配合地方工作,耒阳城区只有林彪所率的三个连。朱德派人传信给林彪:立即前往敖山庙设伏,尽量迟滞敌军,为主力集结争取时间。
军情如火,重任如山。全军都把目光投向刚刚度过二十岁生日的小将林彪身上。
林彪的确与众不同,他的感觉不是沉重,而是兴奋。长期以来,他都是跟随别人冲锋陷阵,从未单独发号施令,现在有了独当一面的机会,他一心要打个漂亮仗。这种任务越重,对手越强,斗志越旺的特点,林彪保持了一生。林彪手下三个连合计只有二百七十余人。营部讨论战法时,大多数人都把重点放在固守待援上,惟独林彪口出狂言:“任何时间都不要依赖别人,要立足于自己的力量。”营部参谋本来就不太服气,反唇相讥:“我们自己的力量只有不到三百人,而敌人是两个团三千余人,怎么依靠自己的力量?”林彪轻飘飘地说了一句:“我们不是有农军吗?”耒阳县委一声令下,李天佑带领八千余农军与二营一起来到敖山庙。林彪视察地形后,更加胸有成竹。他将指挥所设在敖山庙内,命令三个连分作两路,一路埋伏在敖山河的桥头,一路埋伏在敖山圩,耒阳农军也埋伏在道路两旁的油茶山上。
16日下午五时,敌先头部队陈壁虎带领一个团陆续进入伏击圈。陈壁虎见一路上风平浪静,远望敖山圩除了三五个农夫犁田点种外,没有任何异常,遂下令部队休息待命,自己带着几个卫兵向敖山庙走来。林彪见时机已到,朝天一枪,两路设伏部队从桥头和山圩包抄过来,子弹像喷射的火龙朝敌群倾泻,手榴弹雨点般砸向敌人。陈壁虎慌忙命令部队向两旁山上撤退,抢占制高点。没等爬上山坡,李天佑帅旗一挥,几百门松树炮迎面将敌人轰得人仰马翻,八千余名农军刀枪并举,从丛林中杀出。陈团调头向山下跑,又与林彪率领的起义军迎面相撞,双方杀作一团。只用一个多小时,陈团一千余人悉数被歼。跟着陈团后面的李力听见前面枪声大作,以为陈团遇上了小股农军,督促后续团往前赶,等他们来到战场,禁不住傻了眼,漫山遍野躺着的都是陈团士兵的尸体。而战场上,除了地上的死尸,竟然没有一人。正在李力诧异时,突然间,松树炮像一阵骤风,喷射到面前,数不清的士兵从道路两旁和丛林之中钻出来,向他们包抄过来。李力以为遇上了朱德的主力部队,急忙下令敌军撤退。
耒阳是林彪的福地。他在这里一战出名,不仅令部下心悦诚服,而且还赢得了朱德的青睐。
林彪留下后代了吗比如孙子
林彪有三个子女:林晓霖、林立衡、林立果。林彪的大女儿林晓霖是林彪在苏联学习时,与前妻张梅生的孩子。1942年初林彪回国,与张梅的婚姻也因缺乏感情而告结束。不久,林彪与祖籍福建来延安的叶群结婚,先后生女林立衡(林豆豆)、儿林立果(林丛虎)。
林彪的儿子林立果,1969年从一个北大物理系学生一跃而为空军作战部副部长。当时的空军作战部部长鲁珉认为林立果“野心大得很”,“在林立果眼里,中国就应该他来搞,那些老的都不行,都不在话下。后来我听林豆豆讲,林彪在他眼里也过时了,也不行,他们只不过要林彪这个牌子。”林立果,真是这样一个疯狂的黑太子吗?《报刊荟萃》转载张聂尔先生所著的《中国1971——风云九·一三》一书(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内容,给我们描叙了林立果的真实面目
除了叶群,文化大革命中,林家还有另一个重要人物参政,他就是林彪的儿子林立果。
林彪有几个子女?
林彪有三个子女:林晓霖、林立衡、林立果。
林彪的大女儿林晓霖是林彪在苏联学习时,与前妻张梅生的孩子。1942年初林彪回国,与张梅的婚姻也因缺乏感情而告结束。不久,林彪与祖籍福建来延安的叶群结婚,先后生女林立衡(林豆豆)、儿林立果(林丛虎)。
下图是林彪和妻子叶群及儿子林立果,女儿林豆豆(林立衡)合影。
扩展资料:
林彪有过四次婚姻:
1、一次婚姻:林彪8岁那年,望子成龙的父母就为林彪找了一个比他大3岁的湖北省黄冈县回龙镇汪家的二小姐做童养媳。林彪还是个娃娃,对婚姻大事根本不懂,等他参加革命以后,就忘了。
2、二任妻子:张梅的真名叫刘新民,出类拔萃,人称“陕北一枝花”。真正打动林彪的并不是张梅的外貌,而是她那活泼开朗的性格。张梅上进心很强,对林彪十分仰慕。1937年,他们结婚了。一年后,张梅为林彪生了一个女儿。
3、三次爱情:孙维世是烈士孙炳文的女儿,孙炳文牺牲后,周恩来和邓颖超把孙维世当做自己的女儿抚养起来。
但是第三次爱情是一次没有结果的爱情,也成为孙维世日后悲剧的根源。新中国成立后,孙维世成为戏剧明星,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但文革爆发后,她被扣上了“苏联特务”的罪名进入监狱遭到摧残,于1968年10月悲惨去世,年仅47岁。
4、终身夫妻:叶群于1919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原名叫叶宜敬,是国民党的少将叶琦第三个老婆生下的爱女。1943年,林彪和叶群正式结婚。第二年,叶群生了一个女儿豆豆;1945年又生了林立果。从此,林彪和叶群结成了终身夫妻,一直到“九一三事件”折戟沉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彪
林彪的后代现在生活的怎样
林彪的后代有林立衡(林豆豆),
林彪之女林立衡(林豆豆) 现状:林彪集团反革命阴谋是林立衡向周恩来总理告发的,后来林彪出事,她没有受到太多的牵连,所以就像一个普通人一样生活着。
林彪的四野后代怎样
后代已无法跟踪统计,太多太多了……四野最多时曾达130万人。
林彪元帅的经历
林彪早期参加工农红军,黄埔军校四期,抗日战争,指挥过,平型关战役,解放战争任四野司令员,建国后,授元帅军衔
,因阴谋夺权,分裂党(571工程)的指挥者,谋害毛泽东主席,计划败露后,于1972年乘飞机逃跑未果,因飞机失事
摔死外蒙古。
林彪元帅的故事100个字左右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打响,林彪通过一份很不起眼的战斗报告,判断出廖耀湘逃跑的路线,他指令各部队大胆穿插堵截,廖耀湘被紧追而来的解放军迅速把他的新指挥部团团围住,拼命攻击,漫山遍野的解放军战士中,不断有人喊着:“矮胖子,白净脸;金丝眼镜湖南腔,不要放走廖耀湘!” 能把对方指挥官的细节特征琢磨到如此细微,并变成如此威力巨大的顺口溜,穿着满身油渍伙夫服装的廖耀湘只好从俘虏群中站出来,无奈的说“我是廖耀湘”,沮丧的举手投降。
当他得知林彪是如何得出判断之后,这位出身黄埔军校并留学法国著名的圣西尔军校,参加过滇缅战役,在那里把日本鬼子揍得满地乱爬的新六军军长说,“我服了,败在他手下,不丢人!
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