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书法迷网站》,下面是详解!
关于书法的谜语
书肇于自然(汉·蔡邕)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谨)
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唐·张彦远)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谨)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张怀谨)
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字怕练,马怕骑
字无百日功
拳要打,字要练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宋·米芾)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孙过庭)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宋·苏轼)
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晋·卫恒)
婉若银钩,源若惊鸾(晋·索靖)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北朝·萧衍)
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北朝·萧衍)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北朝·袁昂)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唐·张怀声)
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唐·李嗣真)
笔下龙蛇似有神(唐·张怀谨)
挥毫落笔如云烟(唐·杜甫)
时时只见龙蛇走(唐·李白)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韩渥)
一来就是理,书法谜语
谜底是 埋
埋字加一,成为理
即 一来就是理
所以谜底是 埋
电脑有些网页能打开(如贴吧),有些不能(书法迷...
打不开的网页总显示这个,按网上的方法清除了dns缓存仍旧没什么用,想下载其他的杀毒软件试一试却总是下载不了,能不能给个解决方案!!!!/(ㄒoㄒ)/~~...
打不开的网页总显示这个,
按网上的方法清除了dns缓存仍旧没什么用,
想下载其他的杀毒软件试一试却总是下载不了,
能不能给个解决方案!!!!/(ㄒoㄒ)/~~
打开网络共享中心,在你使用的连接上右击打开属性,选择Internet协议版本4打开,选择自动获得DNS服务器地址、
有什么问题欢迎扩展 望^_^
更多扩展补充
扩展
网络共享中心是网上邻居吗?打开之后一片空白,空白处打开属性是这张图片,Internet协议版本4是什么(╥╯^╰╥)
补充
右击你现在正在使用的连接选择属性>协议4>自动获取DNS(如若不行可以自行填入8.8.8.8谷歌DNS解析223.5.5.5阿里巴巴)
扩展
老样子啊,没什么用怎么办
补充
是不是你使用了vpn或者其他工作网络,查看其DNS,还是按上述修改
百度书法迷生成的字体怎么导入PS里啊?
http://www.shufami.com/就是这个网站我把字体保存成免抠的,但是置入不了。...
http://www.shufami.com/
就是这个网站
我把字体保存成免抠的,但是置入不了。
楼主好!
photoshop使用的是后缀名为.ttf的后缀名。将下载的字体文件复制到系统盘的
fonts文件夹下再重启即可photoshop。
扩展
不懂。。。
补充
你将下载的字体复制到系统盘fonts文件夹下再重启photoshop即可。
书法迷网站怎么进不去了
就是我也上不去,是不是网站在改版,升级,维护,网站搬家,我再等等。没事先逛逛中国书法网吧。等好多连接。
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
没错。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 令、歇后语等。 但是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括但是不限于以上这些。
你的问题是什么,你想干什么,你想知道那些事,你的要求有哪些?想收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可以上网百度一下;想布置学习园地、出黑板报、写手抄报、做课件,可以从以上随便选一样。
·中国佛教 教义教规 历史源流 教下诸宗 教外别 传 礼仪制度 藏传佛教
·诗歌词曲 先秦诗 两汉魏晋 南北朝诗 唐诗 宋诗 元明清诗
·文章骈赋 散文 骈文 辞赋
·章回小说 形成与演变 流派与名著 民族风格
·书法篆刻 先秦书法 秦汉书法 魏晋南北朝书法 隋唐书法 五代两宋书法 元明书法 清代书法 书论与欣赏 篆刻
·中国绘画 教化人伦——人物画 山境水情——山 水画 花鸟精神——花鸟画 玄妙之门——绘画理论
·雕塑造像 明器雕塑 陵墓表饰雕塑 宗庙造像 石 窟造像 寺庙造像 建筑雕塑 工艺雕塑
·传统音乐 民歌 乐器和器乐 舞蹈音乐 曲艺音乐 戏曲音乐 乐论、 乐志和乐律学
·古代舞蹈 原始舞蹈 周代乐舞 秦代百戏 隋唐乐 舞 宋代队舞 元、明、清舞蹈
·古典戏曲 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宋元南戏 元杂剧 明清传奇 清代地方 戏 京剧 传统戏曲理论
·史官史学 史官史家 史书体裁 历史思想 史学理 论
·汉字的形质 汉字的基本类型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语方言 汉语语 音 汉语词汇 汉语语法
·书简典籍 古籍形态 古籍整理 古典书目
·教育科举 教育制度 教育思想 科举制度
·中华武术 拳术 武术器械 对练 集体项目 攻防技 术
·中华气功 渊源探踪 历史发展 门类划分 研究方 法 理论基础 要领简述 应用价值 外气研究
·棋艺博戏 围棋 象棋
·兵家韬略 韬略的形成与发展 韬略的理论原则 国防韬略 治军韬略 用兵韬略
·政治谋略 政治谋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及其 作用 政治谋略的类型
·刑名律令 渊源与发展 理论基础 形式特征 主要罪名及处罚 刑罚体系主要适用原则
·中医中药 基础理论 临床基本原理 针灸学 中药学 养生学 名医名案
·建筑园林 构造与材料 色彩与布局 传统居住建筑 城市和城市公共建筑 宫殿建筑 礼制与祠祀建筑 陵墓建筑 佛教建筑传统园林建筑
·古玩器皿 陶器 玉器 铜器 瓷器 漆器 金银器 文 房四宝
·衣冠服饰 起源与初步发展 周礼缙绅与汉官威 仪 从魏晋的日月改易到唐代博采兼 收 宋代的守古尚简与明代的恢复汉俗 满汉并存的清代服侍
·美食名饮 斗茶品茗 琼浆美酒 玉盘珍馔
·中国民俗 鬼神 丧葬 婚姻 宗法 节日 禁忌 相术 风水
我对书法的痴迷 600字作文
【我为什么爱上书法】作文
我喜欢书法,喜爱练字,为了书法,我曾经有过烦恼,曾经想要放弃,但一次次收获的喜悦让我坚持了四年。
我走上书法之路实属偶然。在我五岁那年,爸爸在碑林少年宫给我报了一个书法班。从此,我便走上了书法求艺路。起初,由于对书法的喜爱和冲动,我在书法班的学习可认真了,经常得到老师的好评。回到家里,我也坚持练习书法。每天都要挤出时间,练几张大字。
可是时间一长,这种枯燥、单调的生活让我感到厌烦,少年宫也不愿意再去,在家里也不想练字,真想放弃学习书法。
在我思想矛盾,内心充满焦虑的时候,一个老爷爷帮我走出了困境,我能有今天,还真得感谢这位老爷爷。这位老爷爷他是咱们班的“业余”学员,他写得一手好字,却经常准时来习字。我在那段时间里的“波动”没有逃过他的眼睛,他看到我的情绪变化后,就鼓励我做什么事都要坚持。
尤其是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在少年宫门口又见到了那位老爷爷,他看到我后,远远地迎上我来,向我展开了一幅条幅,我一看条幅上写着“坚持不懈”四个大字,看到这四个大字,我当时内心不由得一震,同什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是啊!做什么事都贵在坚持,“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于是,我又鼓足勇气学了起来,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书法迷王羲之书法字典在线生成 “出淤泥而不染,...
快典网有,但不止王羲之一个人的字,是王派的字。而且并不准确。如果认真需要,可自己写。
书法之谜,如何掌握字体的重心
这样写出来的字才更有力度,看起来不飘。 心静、有基础就行了
为什么书法让人如此痴迷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在中国享有崇高的文化地位。
她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心理和人文信息,绵延几千年经久不衰,除了她完美的艺术形式集中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外,更主要的则是书法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具有决定和指导的因素。
这就是书法的灵魂,灵魂在宗教中认为是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的非物质的东西,一旦灵魂离开人的躯体,人即死亡。
书法也是这样,如果丢掉了她的灵魂,那么无疑也将面临死亡。
什么是书法的灵魂呢?这个灵魂就是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精神。
她应该包括幽雅的人文性;深刻的哲理性;丰富的传统性;独特的审美性这样几个方面。
一、人文性
书法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深深打上了中国文化的标记。
有人说,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我认为文化是书法的核心。
为什么呢?因为无论从书法的产生还是发展,都是围绕着文化这个核心来运行的,那种对书法技法的层面的学习以及对书法线条表层的审美,只是一种肤浅的体悟,对书法的真正理解,是隐含在汉字书法里的文化内涵,是一种超乎笔画之外的玄妙,是一个幽深无尽的文化世界。
因此离开了文化的概念,书法将失去她的一切耀眼光辉。
1、“诗为书之魂”。
众所周知,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魂。
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
这是对中国艺术的一则通解。
诗是内容,书是形式。其文是魂,其书为体。
所以说“诗为书魂”,或叫“文为书魂”。
一次向国学 师文怀沙先生请教如何提高书法技艺,文怀沙悄声告诉我三个字:“背唐诗”。
很有道理,为什么呢?
第一,诗(可以理解为广义的诗包括文学形式)是书法艺术的基本内容。
古书中说:“诗言志歌咏情。”诗歌的境界表达是人生,书法的境界表达的也是人生,所以古人评价书法叫“达其性情形其哀乐”。
书家在笔歌墨舞之间,流淌着人的情思,美的书法作品必定是线条墨韵的生命化和人生的形态化。可以看看我们的书家,不管是自己写的,别人写的,总爱“写”诗。而且还得是中国的诗。从孙过庭以来,诗、书结合的艺术思维方式,早已深入人心。孙过庭在《书谱序》中说:“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他特别反对“手迷挥运之理”,认为那是“俗”。
其二、诗主宰着一幅书法的意境。
好的书法,它必须有文学的联想、诗词的意境、绘画的构图、舞蹈的韵律、音乐的节奏、体势的完美。沈尹默说过:“无色彩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音而行音乐的和谐。”书家立意全从诗来,诗不同,书亦不同。书家内心的诗境驱使书家手上的笔构成一幅幅不同意境的作品。如苏轼的《梅花帖》,写到结尾,忽做狂草,那是奔放的诗所决定的。他的《寒食帖》,写到“年年欲惜春”,“年”字打破格局,忽做大字,借鉴了狂草的章法。由此可见是诗文引领着行文。自从张怀罐在《书议》中提出“兼文墨”以来,历代书家都十分重视,纵观历史上的大书法家无一例外都是大诗人、大文学家、大学问家,起码都是一些有成就有建树的人。要把这个话反过来说,就是如果不是大学问家,大文学家,一定成不了大书法家。可以说我们当代的书法家所缺乏的恰恰是“兼文墨”这两手。书家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没有广博的文化素养,书法是上不去的。我说过一句话,“书到深处是文化,书到极致靠修养。”书法技巧通过磨炼是可以无限接近的,而心灵的丰富程度是无穷无尽的。精神品性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比起技巧的学习,显得艰难和缓慢。书坛上的浮躁、急于求成、亦应与此有关。
所以说:书法是“易学难精”。
黄庭坚评价苏轼的书法时说“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耳”。他人不能及的就是苏轼高雅的文气。
其三、诗可以使书法渐入佳境。
中国书法研究神韵,讲究空灵,可以超脱出世俗纷扰的生活,王维诗中所说:“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说的是一种感觉,一种很缓慢的动的感觉。这种感觉在书法上找不到,在书法创作中找不到的东西,你就去诗词里去找,再反过来帮助我们的创作。
书法创作是一种抒情,更是一种充满诗意的寻觅过程,倘若在笔墨和自我体验中不能陶醉和沉浸,也就不能进入。当你进入诗意的境界,文化精神的飞扬尽在其中,一般的技巧和功夫已不成障碍,如果没有诗的境界,无论你基本功如何扎实,技巧如何娴熟,要想进入诗意色彩的书法境界都是不可能的。
2、“文为书之基”。
文字是书法的基础,“识文断字”是书写的前提,仅这点就把书法限制在文人圈中了;
文学是书法进步的阶梯,“艺术学养”是书法进入审美境界,达到情感体验的桥梁,文人对于书法既是必备的条件,又是先天的优势,只有文人与书法的结合才能使书法步入艺术的殿堂。
书法,从产生之日起就始终伴随着文人的荣辱兴衰。中国的文人作为一个阶层最早出现在先秦的“百家争鸣”时期。多数文人都是情感细腻,内心世界丰富,人格具有“二重性”。
历代的文人,无论是“得意”抑或“失意”都情系书法。说两个名家,比如米芾,是一个内心风云际会的文人,不如意后,一方面研习古人书迹,一方面率性任意的挥洒,成为宋四大家。
唐虞世南,平生顺利,又与唐太宗神交过往,既谨于政治,又忘情书法,成为一代大家。由此可以看出,书法既可以成为失意者的天使,也可以成为得志者精神疲累时的慰藉。
中国书法艺术在古代文人那里,就成了这样的“天使”与“挚友”。甚至可以说,就在书法艺术中他们找到了“自我”,从而获得了一种无上的精神满足。至少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出文人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其一、书家皆文人。
在中国书法史上,公认的第一位书法家是秦代的李斯。
他是秦始皇的丞相,首先是由于他有杰出的文才,他才能成为一代名臣,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在秦统一六国之后,李斯即“秦罢不合秦文者,于是天下行之”,从文字的统一入手,谋政治上的统一。他亲自以周代史籀所创始的大篆为依据,“删其繁冗,取其合宜”,在简化大篆的过程中,创造了小篆。特别是他把这种新体的文字派上了“庄严神圣”的用场,在随同秦始皇视察各地和登临名山大川的时候,拟出并手书了主要为秦始皇歌功颂德的一系列文词。据现在残存的《泰山刻石》看,李斯的文才与书艺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又如世人公认的,在书法艺术上影响最大的王羲之也是地道的文人,所谓“东床坦腹食”的放浪,“雅好服食养性”的癖好,“性爱鹅”的习性,“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的情趣等等,更显出一种真正的“魏晋风度”,这些崇尚畅意、自在平和的精神气质在最为世人所称道《兰亭序》一帖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再如那位唐代姓钱的和尚怀素,是位以狂草名世的书家,按说,既已出家,就难以“文人”名之了,但是,就其家学渊源说,其父就是唐代有点名气的诗人钱起,钱起很多诗,我们经常写的“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而他最为人们称道的代表作《自叙帖》,便是以诗歌的形式表述自己学书的经历及其个中甘苦的,显示了相当高的文才。
至于其他书家,如蔡邑、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黄庭坚、苏轼、米芾、赵孟(fu兆页)、祝允明、文征明、傅山、郑燮、何绍基等等,就其最主要的、最基本的方面来说,他们无一不是文人,有的还是大文人。倘若失去“文人”这一最起码的前提条件,要追寻到书法这门高级艺术的妙谛,那几乎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其二、文化素养与书法造诣。
一般说来,这二者是正比例关系。作为书法家,从古至今一向被视为‘文人’中的一部分,这主要是由于书法家都具备文、史、哲方面的学问。文人与学问、书家与文人、书法与修养等等,本来都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是古人所谈很多的话题,但近代有些人老是把书法视为一种单纯的“手熟而已矣”的技巧。当今书法的总体印象应该是:“形式的丰富,内涵的退化”。
书家偏重于笔墨效果,而淡化了“抒情达意”这一本质。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旧式的传统教育和文化,在今天已成为专门的学问。大多数书法家只能靠业余时间补习这方面的欠缺。就是下了很多功夫,由于环境的变迁也是收获甚微。所以对书法传统中蕴含的丰富内涵难以全面理解和把握。
书卷气的退化也是当前书法的最大缺陷。正因为这样,我认为当今强调文化素养与书法艺术的密切关系就愈显得重要。如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邑,既是文学家,又兼通历史、音律、天文,亦能画。其知识宏富,促使其书法艺术臻于佳境,史有“骨气洞达,爽爽有神”之评。
所书“六经”文字,立石于太学门外,围观学习者拥塞通衢。又凭借其智能之高,聪敏过人,受偶然事情启发而创“飞白”书,对后世影响颇大。其女蔡文姬,文化素养源自家学,书艺亦精擅。
至于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张旭、虞世南、苏轼、黄庭坚、董其昌等等,莫不旁能他艺或广泛的知识领域,并皆非泛泛涉猎,而是潜心索求,大多都存较高的成就。可以说仅仅能书而无他能的书家,在古代书法史上罕有其人。
前人屡屡强调“书功在书外”,而不限在“书内”,也正是积无数经验教训而得的金箴。
其三、书为心画与陶情冶性。
文人的内心生活、爱憎感情的丰富复杂,较之于非文人,在程度上一般说来应该是高得多的;在古代,从事书法艺术的多是士大夫文人,可以说,大凡文人,都有强烈的“书写欲”,即使是像孔乙己那样以指蘸水写四种“回”字的封建末代文人,也仍没有摆脱这种古老文化所铸下的心理定势。
显然,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书法是历代文人最亲密的伙伴,文人手中有一支笔内心就感到充实,用手中的笔可以诉说心中的所思所想。在创造她的过程中体味着创造的欢乐,在欣赏她的过程中体味着审美的快意。
由“书为心画”势必导向抒情冶性,以满足文人们最频繁也最一般的对艺术的精神渴求。
可以说,中国古代文人与书法艺术的因缘之深,在一定意义上超过了绘画、音乐甚至诗文等其他文艺样式。
书法(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绍兴文理学院为书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