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平剧》,下面是详解!
评剧是什么?
1、解释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2、名字由来
一种说法是,该名称由早期的著名女演员李金顺所起。
另一种说法是,该名称由李大钊所起。因当时作为小剧种的评剧刚走进城市舞台时,与国家大戏京剧均称为“平剧”,引起京剧班主的忌妒,他们便挑拨武戏演员闹事。后来,时在报界工作的李大钊出面调解。他出了一个主意,给平剧在“平"字边加了一个“言”宇。他说,京剧是国家大戏,代表北平就叫平剧;评剧是民间小戏,它反映社会现实快,演唱形式简单,通俗易懂,把“平"字加上一个“言"宇就成了“评”,这是以评论社会,评书说唱为重的意思。
也有观点认为,当成兆才等人把莲花落演变成“唐山落子”时,吸收了河北梆子的全套乐器,他们给这个新剧种命名为“京东第一平腔梆子戏”,简称“平剧”,演唱时用本嗓。
3、艺术特点
(1)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
(2)评剧唱腔是板腔体,有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种板式。解放后,评剧音乐,唱腔,表演的革新取得显着成就,特别是改变了男角唱腔过于贫乏的弊病,男声唱腔有了新的创造。其表演艺术虽吸收了梆子、京剧的身段、程式,一度出现京剧化的倾向,但仍保持着民间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
(3)善于表观现实生活是评剧的一个传统。
京剧与评剧的区别
京剧与评剧有什么详细的区别?...
京剧与评剧有什么详细的区别?
1、特点不一样
评剧,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
京剧,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
2、唱腔不一样
评剧唱腔是在唐山民歌、莲花落等民间音乐基础上,吸收东北二人转、京剧、河北梆子等冀东和京津一带地方戏曲的音乐成分形成。
京剧,分“西皮”与“二黄”。西皮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二六、快板、流水、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二黄,嗓音运用上,四旦、八贴用假音(小嗓),其余各角用本嗓,即一末、九老用“苍音”,二净、六外用“虎音”,三生、十杂用正音,五丑、七小用尖音(细音)。
3、伴奏乐器不一样
伴奏乐器分文场和武场。武场有板鼓、梆子、锣、镲等;文场有板胡、二胡、中胡、低胡、琵琶、笛、笙等。后来又增加了大瓢胡、贝司、铜管、大提琴、小提琴等。西路评剧的乐队配制为大弦、横笛、鼓、镲、手锣、梆子等。
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器与管弦乐器。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京剧
百度百科-评剧
什么叫京剧
这很重要,根据回答的质量给悬赏最好一笔带过...
这很重要,根据回答的质量给悬赏
最好一笔带过
京剧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
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扩展资料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
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
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剧
有关京剧的知识
京剧是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的传统戏剧。
京剧,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有谭鑫培、梅兰芳大师等。
京剧在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遗产目录。
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扮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的。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扩展资料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经典京剧曲目有哪些?
经典京剧曲目有哪些?...
经典京剧曲目有哪些?
1、《长坂坡》
京剧《长坂坡》是依据《三国演义》改编的京剧传统剧目。
故事叙述: 刘备自新野撤走,在长坂坡被曹操夤夜率兵追及,与所属部队及家眷失散;赵云舍死忘生,单枪匹马冲入曹营,屡涉险境,终于万马军中救出简雍、糜竺;后又奋力拼搏,保护甘夫人及刘备幼子阿斗,突出重围。
2、《群英会》
京剧《群英会》是依据《三国演义》改编的京剧传统剧目。
故事叙述:曹操谋士蒋干,与周瑜故交,请求过江劝降。周瑜将计就计,盛会隆重宴请诸将和挚友,号称“群英会”。席间歌舞欢庆,相邀蒋干共眠,旋即详装酒醉,暗将伪造蔡瑁、张允投降书信置于案头。
蒋干劝降不果,万般无奈,趁周瑜“熟睡”之际,翻阅文案,“偶遇”此信,大为惊恐,连夜返回江北,告知曹操。曹操即刻斩了蔡、张两人。周瑜暗喜曹操中计,除去了谙熟水战的将领。
3、《空城计》
《空城计》是传统京剧的经典剧目,叙述的是诸葛亮因马谡自持才能而失掉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军15万攻打诸葛亮驻地西城。当时,诸葛亮所部精锐俱已遣出,西城空虚,只有驻地的老弱士兵,寡不敌众,万分危急。
诸葛亮定空城之计,以城门大开,从容不迫,若无其事地登上城楼观山赏景,饮酒抚琴。司马懿兵临城下,见诸葛亮端坐城楼,笑容可掬,焚香弹琴,疑惑不已,深恐中计,疑有伏兵,不进而退。再次复回攻城,遇赵云抵挡而收兵。
4、《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的梅派经典名剧之一。
故事叙述:秦末,楚汉相争,韩信命李左车诈降项羽,诓项羽进兵。在九里山十面埋伏,将项羽困于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项羽突围不出,又听得四面楚歌,疑楚军尽已降汉,在营中与虞姬饮酒作别。虞姬自刎,项羽杀出重围,迷路,至乌江,感到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自刎江边。
5、《打渔杀家》
《打渔杀家》是京剧中著名的剧目。这个戏本是《庆顶珠》中的两折,又名《讨渔税》,似取《水浒后传》中李俊事改编而成,为京剧优秀剧目之一。
故事叙述:梁山老英雄阮小七易名萧恩获得一颗宝珠,顶在头上入水,可以避水开路。后来成为萧恩的女儿萧桂英与花荣之子花逢春订亲的信物。萧恩与众兄弟分手后,带女儿在江边打鱼为生。遇故人李俊携友倪荣来访,同饮舟中。
因天旱水浅,打不上鱼,欠下了乡宦丁士燮的渔税,丁自燮遣丁郎催讨渔税,李、倪斥之,得罪了丁府。丁府派教师爷率家丁锁拿萧恩,萧恩忍无可忍,将众人打得落花流水。
而后萧恩又上衙门,状告渔霸丁士燮,但丁府与官衙勾结,县官吕子秋反将萧恩杖责四十,且逼其过江至丁处赔礼。萧恩愤恨之下大发英雄神威,带着女儿黑夜过江,以献宝珠为名,夜入丁府,杀了渔霸全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坂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群英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空城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霸王别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打渔杀家
关于京剧的介绍
告诉京剧的历史发展与相关知识...
告诉京剧的历史发展与相关知识
京剧又称京戏,在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以及现在的台湾又称为平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国。京剧是十九世纪中期,融合了徽剧和汉剧,并吸收了秦腔、昆曲、梆子、弋阳腔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的。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京剧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主要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京剧于2010年,获选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历史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个徽剧戏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称为四大徽班)陆续来到北京。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
随后,另外三个徽班:“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
清朝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大量湖广地区演员进京表演,带来了汉调(楚调、西皮),造成剧团的大融合,许多汉调艺人,加入徽班,与徽班同台演出,形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
后来由于他们经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后来国民党北伐成功,将北京改名北平,“京剧”又被称为“平剧”。又由于平剧迅速发展,使其艺术水平在中国戏曲中名列前茅,后来在全中国流行,近代学者齐如山甚至认为平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精华,所以平剧也被称为“国剧”。
1950年代,大批中国大陆难民南下香港,并带着京剧文化到香港,于占元1960年代在香港开办京剧班,徒弟有七小福(包括成龙、洪金宝、元华、袁和平等)。至1970年后,京剧班(七小福)解散,并各自发展。
另外在台湾方面,蒋介石政府因为国共战争兵败来台,同时也有很多外省人迁至台湾,并带来了大陆各省的地方文化,其中也包含京剧。而国民党早年也有计划在台湾推广京剧,并定名为“国剧”。
但台湾的京剧观众绝大多数都是外省人,无法与本省人台湾文化相互融合,本省人依然流行看歌仔戏、布袋戏等;后来随着台湾意识的抬头与台湾文化的复兴,加上老一辈的外省人逐渐凋零,京剧由于失去了忠实观众而在台湾开始没落;但国家戏剧院和国立台湾戏曲学院也有进行京剧的保存、传承与推广工作,并经常公开上演。
1990年代以前,台湾电视公司曾在每周播出《台视国剧》、中国电视公司曾在每周播出《国剧大展》、 中华电视公司曾在每周播出《戏曲精华》 ,也是以京剧为主要表演形式。2000年代,台视家庭台曾在每周播出《京华再现》,即《台视国剧》的重播。
台湾目前主要有四大京剧团:国立国光剧团、台湾京昆剧团(原国立复兴国剧团、国立台湾戏曲学院京剧团)、台北新剧团(李宝春主持)、当代传奇剧场(吴兴国主持)。经常固定演出京剧的场地有四个:台湾戏曲中心、复兴剧场(国立台湾戏曲学院内湖校区)、碧湖剧场(国立台湾戏曲学院内湖校区)、台北戏棚(台泥大楼)。
以上四个剧团并每年不定期于国家戏剧院、台北市中山堂、台北市艺文推广处城市舞台、新舞台等场所进行大型公演。
如今,京剧与大部分地方戏剧一样,面对流行音乐的冲击,而逐渐衰落。
扩展资料:
表演形式京剧的表演形式主要可归纳为“四功五法”,其中四功乃“唱念做打”。
唱就是唱腔,讲究依字行腔、以气带腔、以情带腔,详见音乐条。各个行当之唱腔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及审美标准。
念就是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京剧中的念白分“韵白”、“京白”和“方言白”。“韵白”乃是基于湖广音、中州韵所创造出的特殊戏剧语言,它保留了尖团音的分别,部分语音有特出读法,称之为上口字;典雅持重的主要人物多半念韵白。“京白”乃是经过艺术加工后之北京话;爽快诙谐的人物或者番邦人物多半念京白。“方言白”包含各地方言,如山西白、绍兴白、四川白、山东白、苏白、南京白、天津白等,多为丑角人物所用。
做又称做表,就是“身段”动作的表演,包含各式静、动态的肢体语言,如站姿、坐姿、亮相、台步、圆场、山膀、云手等。
打是结合民间武术将其舞蹈化的武打动作。
衍生词义:压轴
旧时戏园演白天戏,一般在中午十二点多开锣,到傍晚六点多打住;戏目有六七出甚至八九出,一般分为三段,前三出通常为新角儿或学生们演,中间两三出比较好,后三出是观众最欢迎的戏。这三段里每一段的末一出,叫做“轴子”──前轴子、中轴子、大轴子,此乃清末民初北京几家戏园子演戏的规程,说“轴子”就是每段最末演出的剧目,而倒数第二出戏便成了“压轴”。
京剧的由来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业的成功引发了文化消费欲望的高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昆山腔的兴起,纷纷蓄养家班,角色斗艺,并卖力为乾隆下江南收集声色歌舞,不惜重金包装徽剧色艺,客观上为徽剧进京创造了条件。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扩展资料
京剧四大流派:
1、梅派:由梅兰芳创立。梅兰芳毕生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用自己的表演创造出大量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生死恨》、《西施》、《洛神》、《穆桂英挂帅》等。
2、程派:由程砚秋创立。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通过娴静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现古代的女性,尤其善于塑造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的女性。代表剧目有《文姬归汉》、《金锁记》、《春闺梦》、《碧玉簪》等。
3、荀派:由荀慧生创立。善于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代表剧目有《绣襦记》、《丹青引》、《钗头凤》、《花田错》、《贩马记》、《玉堂春》等。
4、尚派:由尚小云创立。以刚健婀娜为特有风格,唱、念、做、打均不尚纤巧,以气与力取胜,具有阳刚之美。代表剧目有《湘江会》、《战金山》、《秦良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剧流派
京剧是什么意思
京剧是什么意思...
京剧是什么意思
1、简介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2、艺术特点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3、表现手法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4、行当分类
京剧后来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但每个大类之中,又包含若干小类,所以实际上是把汉剧十种行当都包括在内了。不仅包括在内,而且更为细密严谨。唯一不同的是汉剧虽然有了生行,可他的主要行当是末,而不是生。发展到京剧,生行就成为主要行当。
“京剧”与“京戏”有什么区别
如题,老听到有人说看“京剧”或“京戏”,敢情两个是有区别的,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徐城北有本书叫《京戏之谜》,简介中提到“京戏”与“京剧”,二者是一回事么?作者心中充满浩荡之感...
如题,老听到有人说看“京剧”或“京戏”,敢情两个是有区别的,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徐城北有本书叫《京戏之谜》,简介中提到 “京戏”与“京剧”,二者是一回事么?作者心中充满浩荡之感,逐渐产生出以下的认识。第一,京戏是老称呼,表示其古典,是一种供人游乐的“玩意儿”。京剧呢,则正儿八经,是个严肃并且领衔的“剧种”。第二,今天重提“京戏”与“京剧”的区别,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希望真正懂得京戏文化的能给点更详细的信息,多谢了。展开
区别:
首先,京戏 是徽剧与昆剧的结合,再加以民间艺人的自我改编,所创造出来的新的剧种.唱腔或优美,或粗犷,或沉稳,曲风多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世界精神文化遗产之一。
而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由这个解释可以看出,京剧和京戏的起源,是不完全一样的,在发展过程中所吸取的也不完全相同。
第二,在英汉翻译中。京戏为Chinese opera 而京剧为Beijing Opera (Pekese opera)
可见,北京在京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京戏则弱得多。
从字面上来看,京戏,只不过是一种戏,而京剧,一个剧字就重点强调了舞台形式,唱念坐打,舞台表演,服饰扮相,都是很重要的。这是不是正是京剧后比京戏获得了更好更快发展的原因呢。
扩展资料
京剧(中国戏剧艺术(国粹的典型代表))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
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京剧
哪一年才有了正式的京剧(当时称为平剧)
哪一年才有了正式的京剧(当时称为平剧)...
哪一年才有了正式的京剧(当时称为平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