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尼亚战争简介
波斯尼亚战争,是原南斯拉夫解体是的内部战争。在旧南斯拉夫开始解体时,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亦在1992年宣告独立。独立当时约430万人口,民族的组成为33%的塞尔维亚人,另外有17%的克罗地亚人及44%的波斯尼亚克人想要和塞尔维亚人分离。因此从同年4月开始进行了长达3年半以上的战争。两者纷争的结果造成了约20万人死亡,难民和逃难的民众约有200万人。
波黑战争的战争结局
波黑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战争中,三族共动用近2000门大炮、600辆坦克、600辆装甲车以及一些战斗机等。波黑430多万人口中有27.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全国85%以上的经济设施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亿美元。联合国和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组成的五国联络小组多次试图调停波黑战争,但均无结果。波黑战争的进程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和武装干预,特别是北约所进行的军事干预对战争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战争进行中,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武器禁运、设立安全区、设立禁飞区等各项决议,但都没有使战争停止。最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北约以空袭来制止战争。北约从最初的对塞族军事威胁到后来的直接军事介入,充分发挥空中优势,对塞族阵地进行打击,配合地面穆克联军的进攻,最后迫使塞族签署了代顿协议。战争结束后,海牙国际法院向犯有战争和种族灭绝罪的塞族战犯发出通缉令,在全球范围内缉拿。并向前南方面(塞黑共和国和后来的塞尔维亚)提出要求,把与国际刑事法庭合作,缉拿和引渡战犯作为加入欧盟的必要条件。米洛舍维奇、卡拉季奇等一批前南高官最后被塞尔维亚当局逮捕。
波斯尼亚和波黑是不是一个国家,如果是现在的正式名称是什么?
波斯尼亚就不是一个国家,是波斯尼亚河流域,属于波黑。波黑有两个概念:
广义的波黑:波黑共和国,是一个国家首都是萨拉热窝。
狭义的波黑:波黑联邦又称穆克联邦,不是一个国家是波黑共和国的一部分。
波黑共和国现在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三个实体:波黑联邦、塞族共和国、布尔奇科特区。
波黑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
波黑战争是爆发地点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在当时是一个由3个主要民族结合的共和国,隶属于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位于南斯拉夫中部。作战双方,其实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双方,而是三方,这是波黑三个主要民族之间的战斗,这三个名族分别是穆斯林、塞尔维亚、克罗地亚。
战争发生原因:
穆斯林族主张波黑独立,同时采取中央集权制来管理国家;克罗地亚也主张波黑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独立,但是采取的是邦联制来管理国家;而塞尔维亚则主张不独立,继续成为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的一员。在2:1的情况下,穆斯林和克罗地亚就联合起来反对塞尔维亚,也成功的让波黑独立。到了1992年4月6日的时候,欧洲共和体和美国都承认了波黑的独立,这让塞尔维亚情何以堪,于是塞尔维亚就宣布正式独立,从波黑中脱离出去,成为了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穆斯林和克罗地亚的怎么可能会允许塞尔维亚独立,于是三个民族就开始了为各自的权益做斗争的战争——波黑战争爆发。
战争经过:
第一阶段是1992年4月-1994年1月,穆斯林和克罗地亚的结盟攻打塞尔维亚没多久,就因政权问题结盟失败,演变成了穆斯林、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三个民族之间的战争。
第二阶段是1994年2月开始一直持续到1995年7月,西方国家对波黑进行了强烈的干预,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塞尔维亚的干预已经从最初的军事威胁演变成为军事打击,而穆斯林和克罗地亚则再度联盟攻击塞尔维亚。1995年4月塞尔维亚拒绝和平方案。
第三阶段则是1995年8月到1995年12月,塞尔维亚失去了他的作战优势,最后在1995年12月14日签订了和平协议,波黑还是波黑,但是波黑被两个实体控制,一个是穆斯林和克罗地亚,一个是塞尔维亚。塞尔维亚控制的是整个波黑的49%。
战争结局:
波黑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战争中,三族共动用近2000门大炮、600辆坦克、600辆装甲车以及一些战斗机等。波黑430多万人口中有27.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全国85%以上的经济设施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亿美元。联合国和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组成的五国联络小组多次试图调停波黑战争,但均无结果。波黑战争的进程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和武装干预,特别是北约所进行的军事干预对战争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战争进行中,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武器禁运、设立安全区、设立禁飞区等各项决议,但都没有使战争停止。最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北约以空袭来制止战争。北约从最初的对塞族军事威胁到后来的直接军事介入,充分发挥空中优势,对塞族阵地进行打击,配合地面穆克联军的进攻,最后迫使塞族签署了代顿协议。战争结束后,海牙国际法院向犯有战争和种族灭绝罪的塞族战犯发出通缉令,在全球范围内缉拿。并向前南方面(塞黑共和国和后来的塞尔维亚)提出要求,把与国际刑事法庭合作,缉拿和引渡战犯作为加入欧盟的必要条件。米洛舍维奇、卡拉季奇等一批前南高官最后被塞尔维亚当局逮捕。
波黑战争
1992年4月~1995年12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三个主要民族围绕波黑前途和领土划分等问题而进行的战争。1991年6月起,前南斯拉夫开始解体。波黑(前南6个共和国之一)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个主要民族就波黑前途发生严重分歧:穆族主张脱离前南独立,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克族也主张独立,但希望建立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塞族则坚决反对独立。1992年3月3日,波黑议会在塞族议员反对的情况下正式宣布波黑独立。4月6、7日,欧共体和美国相继予以承认。塞族随即宣布成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脱离波黑独立。波黑3个主要民族间的矛盾骤然激化,导致战争爆发。其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波黑三族展开大规模领土争夺战(1992.4~1994.1)战争最初在以穆、克族为一方和塞族为另一方之间展开,不久穆、克族关系破裂,彼此间也发生激战。各方先是抢占本族居民占多数的地区,继而塞、穆族之间在东部的塞尔维亚与波黑边界一线、西北地区及首府萨拉热窝,塞、克族之间在北部靠近克罗地亚边界地区争夺地盘。各派武装不断开辟新战场,战火迅速在波黑3/4的土地上蔓延。三族共有20多万人参战,其中穆族11万、塞族8万、克族5万。塞族由于得到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1992年4月由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组成)的支持,加之其参战部队中有4万是前南人民军1992年5月撤离时留下的波黑籍塞族官兵,装备有坦克、大炮、飞机等重武器(穆、克两族在战争初期基本无重武器),在军事上占有明显优势。到1993年底,占波黑人口31.4%的塞族控制全国约70%的领土,占波黑人口17.3%的克族控制约20%的领土,而占波黑人口43.7%的穆族只控制约10%的领土。为制止波黑战争,联合国安理会自1992年5月起先后通过对波黑塞族和南联盟实施全面制裁、向波黑派驻维和部队、在波黑建立“禁飞区”、为穆族设立“安全区”等一系列决议。北约对波黑实施全面封锁并对“安全区”提供空中保护。联合国和欧共体还曾多次进行调解,但均无结果。
第二阶段,西方加强对波黑干预,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94.2~1995.)北约对波黑的干预从对塞族进行军事威胁升级到实施有限空中打击,于1994年2月上旬向塞族发出限期从萨拉热窝周围撤走所有重武器的最后通牒,下旬以“违禁”为由击落塞族飞机4架。3月在美国敦促下,穆、克两族签署建立联邦和联邦军队的协议,使波黑战场再度形成穆、克族联合对付塞族的新态势。4月,穆族发动春季攻势,从“安全区”主动出击,试图收复失地,打通各控制区的联系。塞族予以反击,并围困“安全区”之一的戈拉日代。北约迅即作出反应,对戈拉日代的塞族阵地进行首次空袭,遏制了塞族的攻势。同年8月,南联盟为摆脱国际社会制裁,在塞族拒绝接受美、俄、英、法、德五国联络小组提出的波黑和平方案后与之断绝一切联系,使塞族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军事优势受到削弱,但仍掌握战场主动权。10月,穆族发动秋季攻势,攻占“安全区”比哈奇周围塞族大片土地。塞族实行全民军事总动员,并得到克罗地亚境内“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军队的支援,于11月中旬夺回全部失地并包围比哈奇。11月下旬,北约对克拉伊纳塞族控制的乌德比纳机场和波黑塞族的奥托卡导弹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空袭,但并未改变战场态势。年底,穆、塞双方达成停火协议。1995年3月,战事又起。7月,塞族相继攻占斯雷布雷尼察和热帕两个“安全区”,并继续围困比哈奇。
第三阶段,塞族丧失军事优势,被迫妥协(1995.8~12)8月上旬,克罗地亚出动10万军队攻占克拉伊纳地区后,美国提出和平解决波黑冲突的新建议。8月30日~9月14日,北约以萨拉热窝遭炮击为由,出动3400余架次飞机对波黑塞族阵地实施空中突击,并发射13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使波黑塞族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完全陷入瘫痪。穆、克族军队在克罗地亚军队配合下,乘机在波黑西部向塞族发动进攻。到9月下旬,穆克联邦和塞族实际控制的领土已接近五国联络小组为双方确定的比例。塞族丧失军事优势,被迫同意由南联盟代表其参加由美国主持的波黑和谈。11月21日,南联盟塞尔维亚、波黑、克罗地亚三国总统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达成《波黑和平框架协议》,并于12月14日在法国巴黎正式签署。协议规定,波黑继续作为统一的主权国家存在,由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组成,穆克联邦控制波黑领土51%,其余由塞族控制。
波黑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战争中,三族共动用近2000门大炮、600辆坦克、600辆装甲车以及一些战斗机等。波黑430多万人口中有27.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全国85%以上的经济设施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亿美元。波黑战争自始至终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和武装干预,特别是美国以北约为工具所进行的军事干预对战争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波黑战争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波黑战争是发生在1992年4月~1995年12月。1991年6月起,前南斯拉夫开始解体。波黑(前南6个共和国之一)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个主要民族就波黑前途发生严重分歧:穆族主张脱离前南独立,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克族也主张独立,但希望建立松散的邦联制国家;塞族则坚决反对独立。1992年3月3日,波黑议会在塞族议员反对的情况下正式宣布波黑独立。4月6、7日,欧共体和美国相继予以承认。塞族随即宣布成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脱离波黑独立。波黑3个主要民族间的矛盾骤然激化,导致战争爆发。其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