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米芾行书》,下面是详解!
路字用米芾行书怎么写
路字用米芾行书写法:
米芾行书集字七言对联48幅
米芾行书集字七言对联48幅
笑言春色来何早;试问梅花发几枝。
一夜花丛来知己;半卷书开见古人。
香含佛手招生月;露净金仙掌带霜。
怎么教学生写米芾行书
米芾行书技法一、米芾“侧”法“侧’,指点的写法。永字八法详说云:侧不言点而言侧,何也?论曰:谓笔锋顾右,审其势险而侧之故名侧也就书写而言,陈思又曰:侧不得平其笔,当侧笔就右为之口诀云:先右揭其腕,次轻蹲其锋取势紧则乘机顿挫,借势出之疾则失中,过又成俗夫侧锋顾右,借势而侧之,从劲轻揭潜出,务于勒也。
古人所言,1、“侧”在米芾作品中多有出现,但侧的写法又不仅如此王羲之笔势论云:夫着点皆磊磊似大石之当衢,或如蹲鸱,或如蝌蚪,或如瓜瓣,或如栗子,存若鹗口,尖如鼠屎如斯之类,名禀其仪,但获少多,学者开悟。书法思考就米芾作品中常见的侧法作以总结,以求教于方家。2、露珠点裹锋起笔,围转向右下行而顿之,稍驻即提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与楷法略有不同
初学行书,为什么最好不要学习米芾?
米芾行书不适合初学的2个原因:
不二斋觉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书法个性太强,有太多的习惯性用笔,也就是米芾他自己的习气,初学者不明就里,一旦把这些东西学会,以后是很难摆脱的,因为一开始便注入了这样的基因,这是他的行书不适合初学的一个原因。
米芾行书不适合初学的另一个原因,我觉得是他的书法变化太丰富,初学者很难掌握,摸不到规律,稍微仔细看过米芾行书的人都知道,米芾的行书结构并不是正的,而是根据他的需要不断的左右倾斜摆动,笔画也不是中锋,他的用笔永远处于中锋和侧锋相互转换之中。
这些对于大部分初学者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一个初学者需要的并不是这样的,初学者需要学习比较工整、平正的书体,古人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复追险绝,就是这个道理,要先去学习“工整的”,才能够把“变化的”写好。这也是很多书法老师不建议初学米芾行书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初学行书,学习谁的字帖比较好呢?不二斋有两个推荐,一个是直接去学习王羲之的行书,比如他的《行书集字圣教序》,这也是大部分书法老师会推荐的一本字帖,《圣教序》工稳平正,适合初学者。
但是由于王羲之《圣教序》是一本刻帖,还是集字作品,很多初学者理解不了,也可以选择另外一种学习思路,可以先去学习赵孟頫的行书,然后再回过头来学习王羲之行书《圣教序》。总之王羲之《圣教序》是学习行书不可忽略的一本字帖。
经历过王羲之行书《圣教序》或者赵孟頫行书的训练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米芾的行书进行学习,这个时候有了行书的基础,对于行书的理解也深刻了,就不至于写出毛病来了。
如何写好米芾行书
一、多看多读。
多看名家名作。多看一些有指导性的书论、书评或创作感想、技法技巧之类的理论文章;看原作展览,也看高手示范;看比自己写得好的作品,也看比自己写得差的作品,通过比较、分析,找差距,努力赶上,找优点,树立自信。这里的“看”,带有“研究”之意,否则看完了就什么也记不得了,没效果。
二、多思。
多看也好,多问也罢,都少不了“多思”。光看不思,无益,光问不思,也无益。不思,便看不出什么好“东西”,提不出什么好“问题”。这里的“多思”,更侧重于对“佳作”的反复研究,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在生活中,在诗词、音乐、舞蹈、绘画等姊妹艺术中发现相通的美的“东西”,以不断提高眼界—审美能力。
三、多记。
在观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要对“佳作”的章法、字法、用笔等之精华部分进行形象记忆,且要学以致用。
四、多写。
“多看、多问、多思、多记”是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多写”,则是提高实践能力的惟一途径,它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多临写古人的法帖,汲取营养。
2、多临写当代名家的佳作,从中借鉴创作方法和形式。
3、多进行创作练习,各种形式的章法都要进行反复训练。
以上三个方面相互联系,逐层递进,但可以分开练习,也可以同时练习,例如,在临写一幅名家佳作时,可同时注重对用笔、结体、章法的把握,当然这要根据各人的基础和感觉,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致。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反复练习,相信你的实践能力会大大提高。
五、多问。
要善于向老师(比自己写得好的人)多提问,提问问题时要具体,如:平捺如何写?左右结构的字,偏旁和部首的组合有什么规律?等等,这样的问题具体,老师好回答。如果你问“钢笔字如何写?怎样才能写好字的结构?”之类的问题,教师恐怕也只能泛泛地回答了。问问题最好能就近找老师,这样,老师不仅可以回答问题,而且还能示范给你看,往往事半功倍。
如何写好米芾行书字的部首,交流一下吧?
部首也称偏旁,指合体字的一部分。
除少数独体字外,几乎所有的汉字都是由部首和其他单体组合而成的。
从总体上看,部首可分为“在左”、“在右”、“在上”、“在下”与“在外”五种。
米芾行书的部首有些来自于楷书,有些则借助于草体,当然也有非楷非草的行书部首,如双人旁上面两撇相连,三点水旁下面的两点相连。米芾行书偏旁往往根据与其所搭配的单体的长短、肥瘦、大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从不千篇一律,而且还与其所搭配的单体顾盼生姿,互相呼应。呼应的方法,或者借助于楷书用意连,或者借助于草书用形连。此外,还特别注意某些偏旁与单体的搭配关系。使用形连时,注意既要靠牵丝,又要靠笔势,但不能过多地使用牵丝。如果形连势不能连,整个字便是一盘散沙。需要强调的是,牵丝一般要比笔画细,以免主客不分。
下面,就按部首在左、部首在右、部首在上、部首在下、部首在外的情形下,如何处理的,见下列示意图:
米芾行书应该先练哪个
如果你真的能够练老米的字了,应该是 蜀素帖,苕溪诗贴。
但是米芾的字太险绝了。几乎看不到真正能临好的人,包括大多数的书法家,学个形就以为自己会了。
所以,我建议还是多打好基础,王羲之,赵孟頫这些平缓的东西搞搞扎实。再去碰米芾
米芾行书集字对联11副精编版
米芾行书集字对联11副,来源:广西美术出版社《历代名家碑帖集字大观 精编米芾行书集字对联》
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
米芾作品中茜字的行书写法
一、1、米芾作品中“茜”字的行书写法:
2、简介:
米芾,原名黻,元祐六年,以后改作芾,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人称“米南宫”、“米颠”。
米芾书学羲之,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自四面。
米芾得能书之名,似无负于海内。
米芾于真、楷、篆、隶不基工;惟于行草诚入能品。
以米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
米芾书法与“苏、黄、蔡”并称“宋四家”,对后世影响很大。
3、米芾行书部分字帖:
二、其他行书写法
1、硬笔行书简体
2、游狼美钢行书
《米芾行书集字对联禅意篇 历代名家碑帖集字大观》(
《米芾行书集字对联禅意篇 历代名家碑帖集字大观》
《历代名家碑帖集字大观:米芾行书集字对联(禅意篇)》为历代名家碑帖集字大观之一,收录了米芾行书集字对联,以供大家欣赏。本册为禅意篇。米芾,早年名黻,41岁后改署“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世称“米南宫”。宋太原(今属山西省)人,徙居襄阳(今属湖北省),晚居今江苏镇江,建海岳庵。宣和时为书画学博士。后至礼部员外郎。好洁成癖,多蓄奇石,人称“米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