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本道作业题是隆澳茄同学的课后练习,分享的知识点是赤壁之战的故事,指导老师为刘老师,涉及到的知识点涵盖:赤壁之战里的经典小故事_-赤壁之战的故事,下面是隆澳茄作业题的详细。
题目:赤壁之战里的经典小故事_-赤壁之战的故事
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后,剩下能与他对抗的,就只有在长江一带的孙权和在湖北一带的刘备了.
公元208年,曹操带了20万大军(对外号称 80万)南下.刘备退守湖北武昌,此时他只有军士两万多人.在军师诸葛亮的建议下,他决定与孙权共同抗曹.诸葛亮向孙权指出,曹操虽然人多,但其中有七八万是刚投降的荆州士兵,这些人主要是水军,是作战的主力,但他们不一定真心服从曹操.而北方的曹操士兵,不善于水战,长途而来生病的也很多.这些分析使孙权看清了形势,同意派大将周瑜带领三万军士与刘备一起战斗.
曹军驻扎在赤壁(今湖北嘉鱼县东北,又一说在今湖北赤壁市),曹操下令用铁索把战船锁在一起,以便北方士兵在船上行走.诸葛亮和周瑜都决定用“火攻”的方法进攻曹操.一天夜里,刮起了东南风.周瑜派部下黄盖假装投降曹操,带着十艘战船,船上装着灌了油的柴草,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他们同时点火,火船顷风向曹操的战舰驶去,曹军战舰因为锁在一起,一时无法解开,不一会便成了一片火海.火又烧到了岸上,曹军死伤很多.
赤壁之战后,全国形势发生了变化.曹操退回北方.曹操死后,公元220年,他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国号为“魏”,都城为洛阳.刘备乘机占据了荆州大部分地方,又向西发展,在公元221年,也自立为帝,国号为“蜀”,建都成都.孙权则巩固了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公元 222年称王,国号“吴”,都城为建业(今南京).三国鼎立的局面,直至公元280年西晋灭吴才结束.
参考方法:
借舟求箭
苦肉计
借东风
相关例题
题1:有关赤壁之战的几个故事
这个智谋故事开始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结束于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诸葛亮草船借箭以后,又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了火攻曹操水旱大营的作战方案.恰在此时,已投降曹操的荆州将领蔡和、蔡中兄弟,受曹操的派遣,来到周瑜大营诈降.心如明镜的周瑜又装聋卖傻,将计就计,故意接待了二蔡.一天夜里,周瑜正在帐内静思,黄盖潜入帐中来见,也提出火攻曹军的作战方案.周瑜告诉黄盖:他正准备利用前来诈降的蔡中、蔡和为曹操通报消息的机会,对曹操实行诈降计.并说:要使曹操堕于诈降计,必须有人受些皮肉之苦.黄盖当即表示:为报答孙氏厚思和江东的事业,甘愿先受重刑,尔后再向曹操诈降.
第二天,周瑜召集诸将于大帐之中,他命令诸将各领取3个月的粮草,分头作好破曹的作战准备.黄盖打断周瑜的话茬,抢先说:“不要说3个月,就是支用30个月的粮草,也无济于事.如果这个月内能打败曹操,那再好不过了;如一月之内不能击溃他,倒不如依了张子布的主意,干脆束手投降.”周瑜闻听到这种灭自家威风、长他人志气、动摇军心的投降论调后,勃然大怒,喝令左右将黄盖推出帐外,斩首示众.黄盖也不示弱,他以江东旧臣的资格倚老卖老,根本就没把周瑜放在眼里.这就越发使周瑜怒不可遏,他立命从速斩决.周、黄矛盾的升级激化使诸将悄悄不安.大将甘宁以黄盖乃东吴旧臣为由,替黄盖求情,被一阵乱棒打出大帐.众文武一见大都督火冲脑门,老将黄盖死在眼前,就一齐跪下,苦苦为黄盖讨饶.看在众人的面子,周瑜这才松了口,将立即斩决改为重打100脊杖.众文武还觉得杖罚过重,仍苦求周瑜抬手.周瑜此次寸步不让,他掀翻案桌,斥退众官,喝令速速行杖.行刑的士兵把黄盖掀翻在地,剥光衣服,狠狠地打了50脊杖.众官员见状再次苦苦求免,周瑜这才恨声不绝地退入帐中.周瑜和黄盖导演的双簧苦肉计,几乎瞒过了所有的文武官员.惟独一人心里清楚,他一言不发,袖手旁观,他就是诸葛亮.
这50军棍将黄盖打得也真够惨的,他皮开肉绽,鲜血迸流,一连昏死过几次.其他将领来探视时,黄盖守口如瓶,只是长吁短叹,似乎有许多难言的隐情.当他的密友阚泽抱着怀疑的态度前来视疾时,黄盖才道出了实情,并转请素有忠义和胆识的阚泽替他潜去曹营代献诈降书信.富有阅历、老谋深算的曹操,面对潜至的阚泽和诈降书,将信将疑.但阚泽也决非等闲之辈,他既具胆识,又能言善辩,最终使曹操不得不信.恰在此时,已混入周瑜帐下的蔡中、蔡和两人也遣人送来了周瑜怒杖黄盖的密报.阚泽离开曹营回去之后,又使人给曹操带去了密信,进一步约定了黄盖来降时的暗号和标识.这期间,蔡和、蔡中也从江南岸为曹操暗通消息.这一切,做得天衣无缝,更使曹操对黄盖“投降”一事深信不疑了.
曹操水军多由北方人组成,他们不适应水上生活,不少人因颠簸晕船而发生疾病.另外,周瑜等虽然确定了火烧战船的作战方案,但曹操水军战船各自独立,一船着火,他船尚可以迅速离去.为了为火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周瑜又巧妙地让庞统潜至曹营,为曹操献上了将战船拴到一起的“连环计”.这样一来,曹操的战船或30只一队,或50只一组,都用铁锁连到了一起,并在船上铺了木板,士卒战马往来如履平地.晕船的问题解决了,不仅士卒为之欢呼雀跃,就是久经战阵、深明兵法的曹操,面对稳如泰山的船阵,也自以为得计.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二十日,孙刘联军方面已作好大战前的准备与部署.诸葛亮设坛祭风三日,是夜将近三更时分,果然东南风渐起,并越来越急.黄盖也将准备好的20只大船,装满芦苇干柴,浇上鱼油,铺好引火用的硫黄、焰硝等物,然后用青布油单遮盖好,船头还钉满大钉,船上又树起诈降的联络标识“青龙牙旗”.每条大船后面各系着行动便捷的小船“走舸”.黄盖还特派小卒持书与曹操约定当晚来降.周瑜也安排好接应黄盖的船只和进攻的后续队伍.
江北的曹操,正在大寨中与诸将等待消息
题2:与赤壁之战有关的几个故事至少5个,快.还有试写出两个与三活有关的成语或歇后语[语文]
草船借箭,借东风,苦肉计,连环计,火烧战船,反间计,舌战群儒
题3:【赤壁之战的故事100---50字之内.最好在8月31日告诉我】
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后,剩下能与他对抗的,就只有在长江一带的孙权和在湖北一带的刘备了.
公元208年,曹操带了20万大军(对外号称 80万)南下.刘备退守湖北武昌,此时他只有军士两万多人.在军师诸葛亮的建议下,他决定与孙权共同抗曹.诸葛亮向孙权指出,曹操虽然人多,但其中有七八万是刚投降的荆州士兵,这些人主要是水军,是作战的主力,但他们不一定真心服从曹操.而北方的曹操士兵,不善于水战,长途而来生病的也很多.这些分析使孙权看清了形势,同意派大将周瑜带领三万军士与刘备一起战斗.
曹军驻扎在赤壁(今湖北嘉鱼县东北,又一说在今湖北赤壁市),曹操下令用铁索把战船锁在一起,以便北方士兵在船上行走.诸葛亮和周瑜都决定用“火攻”的方法进攻曹操.一天夜里,刮起了东南风.周瑜派部下黄盖假装投降曹操,带着十艘战船,船上装着灌了油的柴草,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他们同时点火,火船顷风向曹操的战舰驶去,曹军战舰因为锁在一起,一时无法解开,不一会便成了一片火海.火又烧到了岸上,曹军死伤很多.
赤壁之战后,全国形势发生了变化.曹操退回北方.曹操死后,公元220年,他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国号为“魏”,都城为洛阳.刘备乘机占据了荆州大部分地方,又向西发展,在公元221年,也自立为帝,国号为“蜀”,建都成都.孙权则巩固了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公元 222年称王,国号“吴”,都城为建业(今南京).三国鼎立的局面,直至公元280年西晋灭吴才结束.
题4:【有关于赤壁之战的故事在12月18日6点前告诉我】
战争日期: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便率领20多万人马(号称80万)南下.此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曹操军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战马无粮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赤壁市赤壁山上的镌字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且军中出现瘟疫,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题5:求赤壁之战的故事故事故事,短小精练的!
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后,剩下能与他对抗的,就只有在长江一带的孙权和在湖北一带的刘备了.
公元208年,曹操带了20万大军(对外号称 80万)南下.刘备退守湖北武昌,此时他只有军士两万多人.在军师诸葛亮的建议下,他决定与孙权共同抗曹.诸葛亮向孙权指出,曹操虽然人多,但其中有七八万是刚投降的荆州士兵,这些人主要是水军,是作战的主力,但他们不一定真心服从曹操.而北方的曹操士兵,不善于水战,长途而来生病的也很多.这些分析使孙权看清了形势,同意派大将周瑜带领三万军士与刘备一起战斗.
曹军驻扎在赤壁(今湖北嘉鱼县东北,又一说在今湖北赤壁市),曹操下令用铁索把战船锁在一起,以便北方士兵在船上行走.诸葛亮和周瑜都决定用“火攻”的方法进攻曹操.一天夜里,刮起了东南风.周瑜派部下黄盖假装投降曹操,带着十艘战船,船上装着灌了油的柴草,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他们同时点火,火船顷风向曹操的战舰驶去,曹军战舰因为锁在一起,一时无法解开,不一会便成了一片火海.火又烧到了岸上,曹军死伤很多.
赤壁之战后,全国形势发生了变化.曹操退回北方.曹操死后,公元220年,他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国号为“魏”,都城为洛阳.刘备乘机占据了荆州大部分地方,又向西发展,在公元221年,也自立为帝,国号为“蜀”,建都成都.孙权则巩固了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公元 222年称王,国号“吴”,都城为建业(今南京).三国鼎立的局面,直至公元280年西晋灭吴才结束.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