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的导联和图的对应
I,aVL是高侧壁
V5,V6导联是前侧壁
V1-V3导联是前间壁
V2-V4导联是前壁
II,III,aVF导联是下壁
不知是否是问这方面的问题,如果是别的方面也可以问我。
心电图导联如何连接
心电图导联分为联肢体导联和胸导联,它们的连接方法如下:
一、心电图肢体导联连接法:
(1)右上肢:红线。
(2)左上肢:黄线。
(3)左下肢:绿线。
(3)右下肢:黑线。
二|、心电图胸导联连接法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与V4两点连线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左腋前线同V4水平。
V6:左腋中线同V4水平。
V7:左腋后线同V4水平。
V8:左肩胛线同V4水平。
V9:左脊旁线同V4水平。
V3R~V6R:右胸部与V3~V6对称处。
注意:V5~V9导联水平均是指同V4水平,并非指的是都在第5肋间。
V1~V6接线颜色顺序为红、黄、绿、褐、黑、紫。
扩展资料:
心电图导联的监测意义:
1、12导联监测系统能及时反映心肌缺血事件,70%~90%的心肌缺血是通过心电图发现的,而临床上常无症状。
2、对有心肌缺血危险的患者,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12导联ST段持续心电监测,能及时发现急性心肌缺血事件,尤其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事件,为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3、室性心动过速与伴有心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单一使用Ⅱ导联很难准确区别。正确区别两者的最好导联是V和MCL(P波和QRS波群的形态最清楚)。
4、评估异常心脏节律时,使用多导联比使用单一导联更正确。
5、12导联监测系统比传统单导联监测系统更能准确及时了解患者有无心律失常,以及心律失常的种类、发作率、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和药物治疗前后的变化。
6、持续12导联心电监测对确定心律失常的性质、选择诊断治疗手段、观察治疗效果十分重要。
7、12导联监测系统也有其局限性在临床应用中,易受干扰等。当患者体位改变或电极片使用一段时间后,屏幕上会出现很多的干扰波,会影响心电图的判断分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电图导联
什麽是心电图的对应导联
导联的概念是指人体两个或两个以上体表部位之间的电位差随心动周期变化的波形图。
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标准心电图机在测量ECG时,其肢体电极是安放在手腕和脚腕处,而作为心电监护中的电极则等效地安放在病人的胸腹区域。虽然安放位置不同,但它们是等效的,其定义也是相同的。因此,监护仪中的心电导联与心电图机中的导联是对应的,它们具有相同极性和波形。
监护仪一般都能监护3或6个导联,可同时显示其中一个或两个导联的波形,并可直接显示心率,功能强大的监护仪可监护12导联ECG;可对波形做进一步分析,提取出ST段波形和心率失常事件。
请问心电图中相对应导联是指什么?
对应导联指的是对面的导联
回LZ:也就是电极背向损伤区的导联会出现ST段压低
比方说,正后壁V8、V9如果心梗了出现ST段抬高、病理性Q波,对面的就是V1、V2导联,出现R波增高,ST段压低等等
心电图的所有导联代表什么?
您好!
心电图导联体系有很多类型,目前多国际通用导联体系,称为标准导联,共包括12个导联:Ⅰ、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V6为常规12导联。其中,:Ⅰ、Ⅱ、Ⅲ、aVR、aVL、aVF属于肢体导联,肢体导联中又分为双极肢体导联Ⅰ、Ⅱ、Ⅲ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V1、V2、V3、V4、V5、V6称为胸导联(具体连接方法见图示),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加做导联(V7~V9)。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心电图连接的导联颜色排列
肢体导联:右手红色、左手黄色、左脚绿色、右脚黑色
胸前导联:V1(红)胸骨右侧第四肋间、V2(黄)平V1在胸骨左侧、V4(棕)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隙交叉点、V3(绿)在V2、V4连线中点、V5(黑)V4水平线与腋前线交叉点、V6(紫)平V4、V5,在腋中线
扩展资料:
两两电极之间或电极与中央电势端之间组成一个个不同的导联,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记录心脏的电活动。两个电极之间组成了双极导联,一个导联为正极,一个导联为负极。
双极肢体导联包括Ⅰ导联,Ⅱ导联和Ⅲ导联;电极和中央电势端之间构成了单极导联,此时探测电极为正极,中央电势端为负极。avR、avL、avF、V1、V2、V3、V4、V5、和V6导联均为单极导联。
由于avR、avL、avF远离心脏,以中央电端为负极时记录的电位差太小,因此负极为除探查电极以外的其他两个肢体导联的电位之和的均值。由于这样记录增加了avR、avL、avF导联的电位,因此这些导联也被称为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参考资料:
心电图 百度百科
心电图导联有哪几类?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心电图导联。电极位置和连接方法不同,可组成不同的导联。在长期临床心电图实践中,已形成了一个由Einthoven 创设而目前广泛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lead system),称为常规12导联体系。
1.肢体导联(lead leads)包括标准导联I 、II、III及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标准导联为双极肢体导联,反映其中两个肢体之间电位差变化。
2.胸导联(chest leads)属单极导联,包括V1~V6导联。胸导联检测电极具体安放的位置为 : V1位于脚骨右缘第4 肋间;V2位于胸骨左缘第4 肋间;V3位于V2与V4两点连线的中点;V4位于左锁骨中线与第5 肋间相交处;V5位于左腋前线V4水平处;V6 位于左腋中线V4水平处。
临床上诊断后壁心肌梗塞还常选用V7~V9导联:V7位于左腋后线V4水平处;V8位于左肩胛骨线V4水平处;V9位于脊旁线V4水平处。小儿心电图或诊断右心病变(例如右室心肌梗塞)有时需要选用V3R~V6R导联,极放置右胸部与V3~V6对称处。
心电图导联如何连接
心电图导联分为联肢体导联和胸导联,它们的连接方法如下:
一、心电图肢体导联连接法:
(1)右上肢:红线。
(2)左上肢:黄线。
(3)左下肢:绿线。
(3)右下肢:黑线。
二|、心电图胸导联连接法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与V4两点连线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左腋前线同V4水平。
V6:左腋中线同V4水平。
V7:左腋后线同V4水平。
V8:左肩胛线同V4水平。
V9:左脊旁线同V4水平。
V3R~V6R:右胸部与V3~V6对称处。
注意:V5~V9导联水平均是指同V4水平,并非指的是都在第5肋间。
V1~V6接线颜色顺序为红、黄、绿、褐、黑、紫。
扩展资料:
心电图导联的监测意义:
1、12导联监测系统能及时反映心肌缺血事件,70%~90%的心肌缺血是通过心电图发现的,而临床上常无症状。
2、对有心肌缺血危险的患者,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12导联ST段持续心电监测,能及时发现急性心肌缺血事件,尤其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事件,为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3、室性心动过速与伴有心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单一使用Ⅱ导联很难准确区别。正确区别两者的最好导联是V和MCL(P波和QRS波群的形态最清楚)。
4、评估异常心脏节律时,使用多导联比使用单一导联更正确。
5、12导联监测系统比传统单导联监测系统更能准确及时了解患者有无心律失常,以及心律失常的种类、发作率、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和药物治疗前后的变化。
6、持续12导联心电监测对确定心律失常的性质、选择诊断治疗手段、观察治疗效果十分重要。
7、12导联监测系统也有其局限性在临床应用中,易受干扰等。当患者体位改变或电极片使用一段时间后,屏幕上会出现很多的干扰波,会影响心电图的判断分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电图导联
心电图各个导联如何连接
你好,心电图的导联一般临床常用的是十二导联,肢体导联和胸导联,肢体导联一般是红黄绿黑对应右上肢,左上肢,左下肢,右下肢。胸导联一般是红黄绿棕黑紫对应V1到V6导联,V1导联:正电极置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导联:正电极置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导联:正电极置于V4与V5位置的连线中点; V4导联:正电极置于左侧锁骨中线与第 5肋间的交叉点; V5导联:正电极置于左腋前线与V4水平线的交叉点; V6导联:正电极置于左腋中线与V4水平线的交叉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