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虫菊酯杀虫原理
除虫菊酯杀虫原理是:扰乱昆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之由兴奋、痉挛到麻痹而死亡。拟除虫菊酯因用量小、使用浓度低,故对人畜较安全,对环境的污染很小。其缺点主要是对鱼毒性高,对某些益虫也有伤害,长期重复使用也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除虫菊酯是一类能防治多种害虫的广谱杀虫剂,其杀虫毒力比老一代杀虫剂如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提高 10~100倍。拟除虫菊酯对昆虫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有些品种兼具胃毒或熏蒸作用,但都没有内吸作用。
扩展资料
除虫菊酯的特点
1、高效。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对昆虫的毒力比其他常用杀虫剂高1-2个数量级,且速效性好,具有驱避、击倒力快的特点。此类杀虫剂对农林、园艺、仓库、畜牧、卫生等方面的大多数害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但对螨类效果差。
2、毒性低。此类杀虫剂对人,畜毒性一般比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毒性低,同时同于其用量少,使用比较安全。但个别品种毒性也较高,特别是一些品种对呼吸道及眼睛有刺激作用,使用时仍须注意安全。
3、大多数拟除虫菊脂酯类品种只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和熏蒸作用,故使用时要求喷药要均匀周到。
4、害虫易产生抗药性。多年实际应用表明此类杀虫剂比较容易生产抗性,如连续不断地在职同一地区使用,其抗性会发展很快,不同品种间也较易产生交互抗性,即害虫对某一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产生抗性,也可对其他同类产品表现抗药性。
5、残留较低,对食品及环境污染较小。由于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是模拟天然物质合成的,在自然界是易分解,同时因其用量少,且无内吸及渗透作用,在农产品中残留较低,故对食品及环境污染轻。
6、多数拟除虫菊脂酯类品种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使用时注意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除虫菊酯
除虫菊酯对人有什么害处?
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危害主要体现在皮肤、眼、鼻、喉黏膜甚至对人的神经有一些作用,因此,有人才会出现头晕、不舒服的感觉。但是除虫菊酯只要在大量接触时才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我们在使用蚊香时,一定要注意使用方法。
除虫菊酯对昆虫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有些品种兼具胃毒或熏蒸作用,但都没有内吸作用。但是除虫菊酯并非无毒。
扩展资料:
除虫菊酯是一类能防治多种害虫的广谱杀虫剂,其杀虫毒力比老一代杀虫剂如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提高 10~100倍。拟除虫菊酯对昆虫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有些品种兼具胃毒或熏蒸作用,但都没有内吸作用。
其作用机理是扰乱昆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之由兴奋、痉挛到麻痹而死亡。拟除虫菊酯因用量小、使用浓度低,故对人畜较安全,对环境的污染很小。其缺点主要是对鱼毒性高,对某些益虫也有伤害,长期重复使用也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参考资料:除虫菊酯 百度百科
杀虫剂杀虫是什么原理
杀虫剂的毒性是指一种药剂对靶标生物与非靶标生物或不同害虫之间的毒性差异。具有明显的选择毒性的药剂称为选择性杀虫剂。杀虫剂的施用方法有很多种,有喷雾、喷粉、撤施、拌种、泼浇、浸种、熏蒸等等。
胃毒作用指杀虫剂喷洒在农作物上,或拌在种子或饵料中,当害虫取食时,杀虫剂随食物一起进入害虫消化道被吸收以后通过血淋巴扩散到神经、肌肉等各种组织中,产生毒杀作用的方式。内吸作用是指一种杀虫剂能被植物的根、茎、叶等组织吸收,杀死取食汁液害虫的作用方式。
熏蒸作用是指有的药剂容易挥发形成气体,通过昆虫气门进入呼吸系统,再扩散到昆虫体内各个作用部位,导致害虫中毒死亡的作用方式。
扩展资料:
杀虫剂利用纳米硅基氧化物所具有的大吸附量和缓释作用,从而使得该杀虫剂的药力能够从纳米硅基氧化物中长期持久地释放出来。克服了现有技术杀虫剂的残效期很短,对光不稳定,容易分解失效。
杀虫剂杀虫阻止害虫传出神经元的传输功能或者是在突出间隙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那效应器(就是传出神经元的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就一直兴奋,然后抽筋到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杀虫剂
菊酯为什么可以杀虫?
除虫菊酯杀虫原理是:扰乱昆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之由兴奋、痉挛到麻痹而死亡。拟除虫菊酯因用量小、使用浓度低,故对人畜较安全,对环境的污染很小。其缺点主要是对鱼毒性高,对某些益虫也有伤害,长期重复使用也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除虫菊酯是一类能防治多种害虫的广谱杀虫剂,其杀虫毒力比老一代杀虫剂如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提高 10~100倍。拟除虫菊酯对昆虫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有些品种兼具胃毒或熏蒸作用,但都没有内吸作用。
扩展资料;
联苯菊酯使用注意事项
1、该产品没有登记在水稻上使用,但是一些地方农户在防治茶叶害虫时,发现对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亦很好。农户如要将该药剂防治水稻等非登记作物害虫,尤其是稻、桑混栽地区蚕很容易中毒,一定要谨慎,防止蚕中毒受到重大损失。
2、该产品对鱼、虾、蜜蜂有较大毒性,使用时,要远离养蜂区,不要将残留药液倒入河塘鱼池。
3、鉴于菊酯类农药频繁使用会使害虫产生抗药,因此要同其他农药交替使用,以延缓抗药产生,一季作物拟使用1-2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除虫菊酯
杀虫剂的有效成分是什么?其杀虫的原理…
杀虫剂的有效成分可分一下几类:有机氯类(三氯杀虫酯、林丹等)、有机磷类(久效磷、敌百虫、甲胺磷、敌敌畏、毒死蜱等)、氨基甲酸酯类(西维因、克百威、灭多威、异丙威等)、拟除虫菊酯类(氯氰菊酯等)、有机氮等(杀螟丹等)、有机锡类(吡虫啉、啶虫脒等)等。
杀虫的原理有以下10种:1)触杀剂:药剂接触害虫后,通过昆虫的体壁或气门进入体内,使之中毒死亡,如马拉硫磷等。2)胃毒剂:药剂通过昆虫取食而进入消化系统发生作用,使之中毒死亡,如乙酰甲胺磷等。3)内吸剂:指由植物根、茎、叶等部位吸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或由种子吸收后传导到幼苗,并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一定时间而不妨碍植物生长,且被吸收传导到各部位的药量,足以使为害该部位的害虫中毒致死的药剂,如乐果等;4)熏蒸剂:指施用后,呈气态或气溶胶的生物活性成分,经昆虫气门进入体内引起中毒的杀虫剂,如溴甲烷、磷化氢等。5)拒食剂:药剂能够影响害虫的正常生理功能,消除其食欲,使害虫饥饿而死,如印楝素等。6)引诱剂:药剂本身无毒或毒效很低,但可以将害虫引诱到一处,便于集中消灭,如棉铃虫引诱剂等。 7)昆虫生长调节剂:药剂可阻碍害虫的正常生理功能,扰乱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形成没有生命力或不能繁殖的畸形个体,如灭幼脲等。8)不育剂:药剂使用后可直接干扰或破坏害虫的生殖系统而使害虫不能正常生育,如喜树碱等。 9)增效剂:本身基本无效,但能提高杀虫剂的杀虫效能,如雷力牌消抗液等。10)驱避剂:药剂本身无毒或毒效很低,但由于具有特殊气味或颜色,可以使害虫逃避而不来为害,如樟脑丸、避蚊油等。
像枪手这样的杀虫剂的杀虫原理是什么?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为扰乱轴突传导的触杀型神经毒剂。作用于昆虫引起剧烈的订麻痹作用,倾仰落下,直至死亡。主要用于家蝇和蚊子等卫生害虫,有很强的触杀和驱避作用,击倒力较强。用于制作蚊香、电热蚊香片、气雾剂的有效成分。我国蚊香制作是先把烯丙菊酯制成乳油。乳油的配方:用90%益必添原油90份,加钟山乳化剂(8203)10%,配得83.7%乳油;也可用92%强力毕那命90份,加钟山乳化剂(8203)配得82.2%乳油;或者用92%强力毕那命87份加入钟山乳化剂(8203)6份和二甲苯7份,配得80%乳油。然后用上述某一种乳油,加水及制蚊香木粉,混合制成蚊午。通常含有效成分0.1%~0.2%。一般烯丙菊酯用于制作蚊香,含量为0.4%。烯丙菊酯产品均应避免在直射阳光及高温下保存。
DDT的杀虫机理是什么
杀虫剂为神经毒剂,它通过对昆虫体内的神经系统产生中毒作用,首先是诱发昆虫兴奋,然后神经传导阻塞,昆虫进而痉挛、麻痹、死亡。由于昆虫中毒征象分为两个阶段,即兴奋期和抑制期,所以常用击倒率和致死率两个指标表示各品种特性。
除虫菊酯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三方面:
a、和DDT的作用机制相似地改变离子通道学说:
在轴突膜上也存在一类拟除虫菊酯受体,它也是个空隙,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受体物理性结合后,改变了膜的三维结构,从而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具体地讲是使Na+通道延迟关闭,负后电位延长并加强,导致产生重复后放。
b、和DDT相似地抑制了外Ca2+—ATP酶,导致了外Ca2+浓度降低,从而降低了阈值电位,使之更易引起重复后放。
c、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可能刺激r—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
昆虫运动神经元和肌纤维形成的突触有两类:一类是兴奋性,递质为谷氨酸盐;另一类是抑制性突触,递质为GABA。GABA的释放引起K+外流,Cl-内流,造成膜超极化,使之更难产生动作电位。
GABA是抑制性突触的神经递质,存在于神经——肌肉连接点,估计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引起的如击倒、麻醉等症状可能和刺激GABA的释放有关。即,拟除虫菊酯抑制了Ca2+—Mg2+—ATP酶的活性,造成细胞内Ca2+浓度上升,启动前膜释放神经递质GABA,同样影响了Na+ 、K+的通透性,干扰了兴奋传导,但具体毒理机制尚不清楚。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毒昆虫死亡:
A、 重复后放导致一类神经毒素的产生;
B、 神经系统的全面破坏,传导阻断;
C、 其它组织病变,如失水及组织坏死等。
Narahashi(1980)根据昆虫的中毒症状及对神经的作用,将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分为两类:
I型:包括胺烯菊酯、丙烯菊酯、苄呋菊酯、苯醚菊酯及二氯苯醚菊酯。
这一类杀虫剂对各种类型的神经原产生广泛的重复放电现象。中毒昆虫出现高度兴奋,不协调运动。
DDT虽然不是一个除虫菊酯,但是其作用与I型相似,产生重复放电的原因是Na+及K+通道延缓关闭。周缘神经系统对这类除虫菊最敏感,最容易产生重复放电。温度影响重复放电,低温下(低于26℃)重复放电的活性增加。
杀虫剂对昆虫的作用机制是什么样的?
大多数杀虫剂是作用于动物的神经系统,常称为神经毒剂。它们的作用是在神经系统中干扰神经冲动的正常传导。神经组织是动物传导外来刺激并做出反应,同时,控制体内生理、生化活动的协调中心。这个中心受到任何干扰,将出现不正常现象:轻度干扰使动物行为紊乱,严重干扰引起动物死亡。杀虫剂作用于神经系统的部位并不相同。有机磷杀虫剂及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主要作用于突触部位的神经冲动传导,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产生抑制;有机氯杀虫剂滴滴涕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作用于轴状突上的神经冲动传导;杀螟丹及烟碱等杀虫剂作用于突触后膜胆碱受体上的神经冲动传导。药剂的作用部位不同,作用机制也不一样。
哪些杀虫剂属于除虫菊酯
除虫菊酯的杀虫剂有“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号称:三大菊酯。
溴氰菊酯: 商品名:敌杀死,含量百分之2.5,原产于法国,后被德国“艾格福”公
司买断,买断后的药液加了绿色素,便于区别法国药液。德国“艾格福”
公司将生产基地设在中国天津,(原天津农药厂)。
氯氰菊酯:含量:百分之4.5和5,商品名:杀灭菊酯、灭百可、等。有高效氯氰菊
酯、和氯氰菊酯。(高效不一定好,含量降低,加了增效剂买个高价罢
了)。
氰戊菊酯:含量:百分之5,商品名:来福灵。(原药产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