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幸福终点站,电影幸福终点站的象征意义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2-14 02:03:00 作者:连笔君

电影幸福终点站的象征意义

幸福终点站 - 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 编辑词条
《幸福终点站》(The Terminal)是一部2004年出品的电影,由美国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主要演员有汤姆·汉克斯、凯瑟琳·泽塔-琼斯、斯坦利·塔奇和齐·麦拜特。剧本由沙查·盖华斯,谢夫·内森逊根据安德鲁·尼高尔和沙查·盖华斯的原著故事改编。影片讲述主角前往美国途中家乡发生政变,政府被推翻,所持证件不被美国入境当局承认,被拒绝入境却又不能回国,被迫滞留肯尼迪国际机场期间的故事。

剧情简介编辑本段

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维克多(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饰)从故国乘坐飞机前往美国肯尼迪机场,但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他被告知祖国发生政变,而他的身份证护照一一失效,同时他的签证也无法再使用。进退两难的维克多只有在机场滞留,等待新证件的办理。
但是,他在机场等待了整整9个月。在这9个月里面,他用机场的洗手间洗漱,在候机室睡觉,他已经学懂因地制宜,在机场照料自己的生活,甚至还找了一份建筑工地工作。然而维克多的邋遢晦气却招来了机场负责人弗兰克(史坦利?图齐 Stanley Tucci 饰)的不满,而恐怕更令他气愤妒忌的是,美丽的空姐艾米利亚(凯瑟琳?泽塔-琼斯 Catherine Zeta-Jones 饰)竟然爱上了维克多。处在甜蜜中的维克多,也在慢慢观察机场的人生百态,自得其乐。

幸福终点站的象征意义:
在茫茫人群的穿梭中停下,你望见的第一个人,便让你为之停留。这便是生活的意义:等待。

这是斯皮尔伯格给我们创造的一个充满了童话色彩的梦境,这其中也饱含了一位老者对生命的感恩以及对梦想的颂赞。在这个“童话”中,当然这未必只是童话,祖国在汤姆汉克斯饰演的主人公维克多前往纽约的途中发生政变,由此他变成一个没有身份的人,只得安身在机场的候车大厅。这个候车大厅便是整个童话接触人间的基地,在这里有一场关于生活的场景等待上映,而主题就是等待的全部意义。

故事有条不紊的进行,在机场等待的九个月时间里,维克多充分执行了“自助者天助”的美国人文理念,学习语言,养活自己,一无所有的现实生活,看到他用在机场回收推车赚来的硬币买汉堡包,对服务员说不用找的时候,我们都会为这简单的幽默发出略带戏谑的一笑。直到他一次一次的展现他的善良和正面时,帮助西班牙裔小伙子收获爱情,帮助为父治病的陌生人,我们才最终重新打量起这个满是魅力的男子。

这是一部关于生活的意义的电影。一开始,等待是关于身份的恢复和梦想(被安放在密封的小铁盒里)的完成,这是最接近生活的元素;后来,生活中有了对爱情的勾勒,切实却也飘渺;渐渐的,越来越多的元素被卷入到关于生活的等待中。人们开始明白,原来每个人都为了各种理由在生活的礼物盒中等待命运的降临。这些理由一开始都是事不关己,它们是分散的珠子,直到这双命运之手将它们串联起来,而维克多恰如意外的命运之手,在其中引导着命运的完成。不知不觉,我们才发现,原来生活就是等待,这等待也即等于全心全意地期许。

从好莱坞式大片的角度来讲,电影的故事框架和表达技巧以及主旨形式本身乏善可陈,毕竟好莱坞强大的编制系统完全可以制造出更完美的电影。弥足珍贵的是,这位以大片著称的导演愿意放下他尊贵的宏观视觉,以一位平凡慈祥老者的身份,用纯净而温暖的感情来讲述一个小人物的微观世界,并且故事讲的圆满。听故事的间隙,我们含着饱满的眼泪,若有所思,最后不得不用理所当然的赞叹来回应这其中的精彩。这精彩是什么,我们也许根本无法完全猜透,只好回归最初的简单:一个美好的故事。

或许回头来看,我们搜寻有关这部电影的记忆,会发现我们似乎遗漏了很多细节,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们心存感怀。不过,这些无关紧要,因为这才是生活的伟大。

《幸福终点站》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吗

15年前,伊朗流亡人士梅安·卡里米·纳塞瑞(Merhan Karimi Nasseri)在法国巴黎的戴高乐机场第一候机厅下机,但是由于没有任何难民文件,法国当局虽然同意其留在机场,但却不允许他离开航站大厦。尽管7年后,纳塞瑞拿到难民文件,可以自由离去,但他却仍然不愿离开,他认为自己若离开戴高乐机场,就会被逮捕,目前他仍然在等待一架永远不会到来的飞机。

对于通过候机厅去往世界各地的飞行员、机场职员、快餐商和千百万乘客来说,58岁的纳塞瑞已经成了一个后现代的标志,如今他又成为好莱坞式符号中的一员。纳塞瑞的故事激起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创作激情,他买下了纳塞瑞传奇经历的改编权,并将与汤姆·汉克斯合作拍摄了这部《幸福终点站》。纳塞瑞的故事只是激发了斯皮尔伯格的灵感,电影所要讲述的并不是他的故事。好笑的是,纳塞瑞也许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即将被斯皮尔伯格当成电影素材却不知道斯皮尔伯格是谁的人,问起他这个问题的时候,纳塞瑞一脸的茫然:“他是日本人吗?”

“我知道我现在已经是个名人了,这是我未到巴黎之前从未体会过的一种感觉。”纳塞瑞不无自豪的用他那种软软的波斯语告诉我们。因为常年无法见到阳光,纳塞瑞显得十分苍白,他最近一次看到阳光是在1999年。他说:“我很不快乐,因为我没有私生活可言。”

想要将纳塞瑞的故事拼凑到一起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他对一件事情总有不同的描述。两年前,他曾经告诉媒体联合国难民署的高级专员一直在找寻他的父母以证明他的难民身份,但是某位发言人说此话纯属无稽之谈。纳塞瑞一直称自己于1977年因参与反政府活动而遭到流放,其驱逐罪名为反对伊朗王默哈迈德·礼萨·巴列维的统治。

他曾经持临时的难民签证辗转于欧洲各国,1981年,纳塞瑞在比利时获得了正式的难民签证。这之后,他往返于英国和法国之间,一直没有碰到任何麻烦。直到1998年,纳塞瑞在去往戴高乐机场的地铁中丢失了证明他身份的难民签证和一切证件。他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所以不得不滞留于机场的候机大厅,而这一呆就是15年。

不论如何,只要是在戴高乐机场过境旅客,都会要一张纳塞瑞的照片留念。机场当局也尽可能让纳塞瑞住得舒适一些。机场所有红色塑胶椅最近都拿掉了,只有纳塞瑞睡的那张留了下来。机场附近的商家甚至发起了“留下纳塞瑞”运动。因为有人创下全世界停留在机场最长时间的纪录,对生意只有好处,没有坏处。006年8月,纳塞瑞因健康问题离开机场,到医院接受治疗。

关于电影《幸福终点站》的感想、评论

汤姆·汉克斯的片,真的部部经典,《幸福终点站》其实以前已经看过了,刚好看到有人提供下载,就再看一次。

纳沃斯基为了圆父亲的梦想,希望获取一个爵士乐手的签名而来到纽约,不幸却因为本国政变而成为没有国家的公民,只能在机场内四处游荡。不过,纳沃斯基却很幸运,也很努力,在纽约机场的大厅里生存了9个月。在这九个月里,他几乎得到了一切,差点包括一个女朋友艾米利亚。

不过故事的结局却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完美,纳沃斯基似乎已经做到了一切艾米利亚能感动的事情,不过,艾米利亚还是选择了“命运(destiny)”,并没有跟纳沃斯基一起,而是与那个有老婆孩子的男人走了,他的印度清洁工朋友也被抓了,而跟他作对的机场官员却依然升职了。

每个人都在等待,每个人等待的事情都不一样,有人得到了,有人失去了,有人坚持了,有人放弃了。艾米利亚等了20年,最后获得了不知道是不是幸福的选择,纳沃斯基的父亲等待了40年,却没有等到心愿了却的那一天。等待不一定总是美丽的,等待是一门艺术。博弈的过程,就是你愿意花多少时间去等待你认为值多少的事情,有的人坚持等待,却没有结果,有的人放弃等待,获得了更好的结果,这些或许可以说上天注定。不过,等待却是一种牺牲的过程,人为什么等待?是因为对方让你觉得有了等待的机会与价值,而正是这种“觉得”,有时却可能害了一个人,等待,有时候也是一种上当的过程。反过来讲,当你都没有想让别人等待时,不妨斩钉截铁一些,而不是编造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一个人在机场大厅生活了9个月,总归还是有很好的学习的地方,我大概总结了下面几点:

1、生存的能力,不懂英文,甚至连最基本的交流都不会,没有钱甚至连免费餐券都丢了,还受到了各种白眼,但是纳沃斯基首先想到的是生存,而不是在机场吵闹。在九个月时间里,还要忍受那个BT的机场官员迪克逊的百般刁难。如果一个人,在美国这么一个地方,没有钱,也不懂英文,经过九个月还能生存下来真是奇迹,普通人可能都变成了乞丐了。

2、乐观的心态,什么人有乐观的心态?人品好的人,只有好人品的人才不会有那么多小肠子,做人才能大度,纳沃斯基人品是好的,没有想过害人,首先想到的是解决问题,人品好也为他赢得了很多机会,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在无聊的时候,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选择了帮助别人,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为自己获得了生存的空间。在他被以朋友的工作来威胁必须走人时,他几乎好不忧郁选择了走人。

3、坚持,迪克逊通过各种手段“引诱”纳沃斯基走出机场大门,甚至已经出了最后的杀手锏,试图把纳沃斯基变成难民,不过,纳沃斯基却回了一句,我爱我的祖国,我怎么会讨厌自己的国家。甚至纳沃斯基在受到美女的引诱出去吃意大利餐也没有动摇。当然,你可以说纳沃斯基比较傻,不知道原来可以这样走,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是一个坚持的人。

4、学习的能力,不懂英文,怎么办?通过机场的多语言小册子,学习到英文,然后再进行一些沟通,进而提升自己的“眼睛”,在国外,看不懂就基本上属于瞎子,如果听不懂就属于聋子,而不会说,就属于哑巴,只能通过学习来摆脱其中的一种,才能有生存的空间。

5、人际关系处理。每个人,面对新的入侵者都会有戒心,所以当纳沃斯基面对扫地的、送货的等等对他的刁难时,并没有进行硬碰硬,因为这肯定没用,还会加重对方的不满,纳沃斯基至少人品是好的,他没有想通过特殊的手段来做到什么,而是通过一些事情,跟这些人交流,至少取消了“FBI”的帽子。在一个新的环境,处理人际关系还真是一门学问。

6、抓住机会,很多人都说,给我机会,我能怎么样,很多人也说,机会是自己争取的,其实,我倒觉得,机会需要争取,机会也需要别人给的,不过最重要的是能否抓住机会。为了吃饭,纳沃斯基发现了收行李车可以赚钱,为了吃饭,他日复一日跑签证,仅仅是为了帮那个西班牙人泡妞,不过,却换得了吃饭的机会,为了吃饭,他做了装修工人,不过,很明显,机会有些是自己争取的,有些是抓住了机会,因为他有能力。

电影《幸福终点站》观后感

放眼当下社会,欺骗与谎言似乎一直侵噬着人们的生活久久不肯退去,浮躁的氛围似乎早已容不下一颗坚守的心,我们往往被眼前的诱惑与便利迷离了双眼,忘却了最初的方向,丢弃了自己的信仰,将自己当初信誓旦旦许下的承诺随手一掷,任其沉入深不可勘的海底.或许我们贞德应该波开内心的樊篱,从维克多那深情而自豪的一吻中感悟到一些人生的真谛。

分析电影 幸福终点站

幸福终点分析,我写了你自己分段子,要不要随你,估计也赶不上了。
我要说明的只有这么几点,第一点,社会由人类构成,法律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基石,但是它不是我们人类生存下去唯一所需要的,还需要人情世故。一个没有人情的社会是沦丧的,一个只会对自己亲人有人情的社会也是沦丧的,要学会关爱。
第二点,导演在本故事中重墨渲染了人活着就要为自己所许下的愿望和誓言活着,说出做到,不然人的心就空了,也就没有了人情,更空谈关爱。导演这一观点和《迫在眉睫》中父亲对儿子所说的观点一致“你想要做的事情就一定去做,你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反观畸形的社会多得是虚情假意和空虚的承诺誓言。
第三点,该片的宣传要在第二点上下功夫,因为缺少,所以稀罕。因为缺失,所以珍贵。人心向善,真真的人是充实的,不是空心的。
第四点,该片在情感上的描写很细腻,但是爱情有的时候真的是叫人捉摸不透,来时风云,去时霜雨。39岁的女人缺少了什么,等候需要阐述,纠缠起来就是结尾。

《幸福终点站》的情节是什么?

维克多·纳维托斯基(汤姆·汉克斯)是一个从斯洛文尼亚到纽约的游客,他的祖国突然发生政变,护照也变成了废纸一张,他必须无限期滞留在肯尼迪机场的候机楼里。机场官员费兰克认为维克多的护照问题是官僚主义造成的,但是他仍然继续给维克多制造麻烦。机场所有雇员都待维克多如家人,他还找到了工作——帮助人们办理各种手续。更美妙的是,他与美丽的空姐(凯瑟琳·泽塔·琼斯)相爱了。经历这一切的维克多发现机场时将荒谬,慷慨,雄心,欢乐,意外的好运,甚至是将爱情结合在一起的复杂世界……

幸福终点站的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维克多·纳沃斯基是一个东欧人,为了实现父亲的愿望,他决定前往美国,带着简单的行李买了飞往美国的机票。当他在终点站纽约的肯尼迪机场下机准备出机场时,却被拦了下来。原来他的祖国发生了政变。
这就意味着维克多的护照和身份证件全都失去了效用,他被扣在了机场。站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国家,看着来来往往陌生的人群,维克多不禁感到迷茫。无奈之下,他只能留在机场睡在大厅的椅子上,在卫生间里洗澡,靠为路过的乘客服务生活。他拥有的只有自己不自由的身体,以及一个小皮箱,里面装着换洗的衣服、一把剃须刀和已经作废的身份证明。
在这段在机场滞留的日子里,维克多一直在忍受着机场官员弗兰克·迪克逊的折磨,迪克逊把维克多视为晦气的象征,认为他是一个大麻烦,难以控制又想拼命解决。但这并未给维克多制造太多的烦恼,这位老兄自得其乐地在这样一个狭小的浓缩的物理空间里发现了一个巨大的丰富的人生世界,发现这里每天经过形形色色的人与他们各自的人生悲喜,发现这里充满了慷慨与野心,荒唐与惊奇,身份与地位,循规蹈矩与意外奇遇。并且他还在这里与空姐阿米莉产生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最终,维克多在这个机场邂逅了美国的一切,也邂逅了属于他的幸福。

上一篇:英语陪同翻译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