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竞争情报呢
以下是竞争情报及分析的方法:
分析的主要的内容
以上介绍的是竞争对手分析的框架,它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竞争对手分析的主要的方法。
1.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分析
市场占有率通常用企业的销售量与市场的总体容量的比例来表示。
竞争对手市场占有率的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明确竞争对手及本企业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
分析市场占有率不但要分析在行业中,竞争对手及本企业总体的市场占有率的状况,还要分析细分市场竞争对手的是占有率的状况。
分析总体的市场占有率是为了明确本企业和竞争对手相比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是什么?是市场的领导者、跟随着还是市场的参与者。
分析细分市场的市场占有率是为明确在哪个市场区域或是哪种产品是具有竞争力的,在那个区域或是那种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从而为企业制定具体的竞争战略提供依据。
2.竞争对手的财务状况分析
竞争对手财务状况的分析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分析、成长性分析和负债情况分析、成本分析等等。
竞争对手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通常采用的指标是利润率。比较竞争对手与本企业的利润率指标,并与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比较,判断本企业的盈利水平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同时要对利润率的构成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主营业务成本率、营业费用率、管理费用率以及财务费用率。看哪个指标是优于竞争对手的,哪个指标比竞争对手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本企业的盈利水平。
比如,本企业的营业费用率远高于竞争对手的营业费用率。这里就要对营业费用率高的具体原因作出详细地分析。营业费用包括:销售人员工资、物流费用、广告费用、促销费用以及其他(差旅费、办公费等)。通过对这些具体项目的分析找出差距。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营业费用。
竞争对手的成长性分析。主要分析的指标是产销量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同时对产销量的增长率和利润的增长率做出比较分析,看两者增长的关系。是利润的增长率快于产销量的增长率,还是产销量的增长率快于利润的增长率。一般说来利润的增长率快于产销量增长率,说明企业有较好的成长性。但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企业的产销量增长,大部分并不是来自于自然的增长,而主要是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实现。所以经常也会出现产销量的增长率远大于利润的增长率的情况。所以在作企业的成长性的分析的时候,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剔除收购兼并因素的影响。
其他的财务状况分析,如资产负债率的分析、成本分析,在很多财务管理书里都提到,这里就不再讨论。
3.竞争对手的产能利用率分析
产能利用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尤其是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产能利用率是指企业发挥生产能力的程度,很显然,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高,则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就相对的低。所以要对竞争对手的产能利用率情况进行分析。
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找出与竞争对手在产能利用率方面的差距,并分析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改进本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本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4. 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分析
目前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是一个超竞争的环境。所谓的超竞争环境是指企业的生存环境在不断的变化着。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很难说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所以学习和创新成了企业的主要的核心竞争力。
对竞争对手学习和创新的分析,可以从如下的几个指标来进行:
1)推出新产品的速度,这是检验企业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2)科研经费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这体现出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
3)销售渠道的创新。主要看竞争对手对销售渠道的整合程度。销售渠道是企业盈利的主要的通道,加强对销售渠道的管理和创新,更好的管控销售渠道,企业才可能在整个的价值链中(包括供应商和经销商)分得更多的利润。
4)管理创新。在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一直处于一种较低的层次上。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的资本更多地参与到了国内的市场竞争中。在这样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行管理的创新,才能不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通过对竞争对手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分析,找出本企业在学习和创新方面存在的差距,提高本企业的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才能打造企业的差异化战略,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以获取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5.对竞争对手的领导人进行分析
领导者的风格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领导者,会对企业做大刀阔斧的改革,会不断的为企业寻求新的增长机会;一个性格稳重的领导者,会注重企业的内涵增长,注重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所以研究竞争对手的领导人,对于掌握企业的战略动向和工作重点有很大的帮助。
对竞争对手领导人的分析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教育背景、主要的经历、培训的经历、过去的业绩等等。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全面的了解竞争对手领导人的个人素质,以及分析他的这种素质会给他所在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和机会。当然这里还包括竞争对手主要的领导人的变更情况,分析领导人的更换为企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三、 企业进行竞争对手分析应该注意的问题
企业要做好竞争对手分析的工作,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充分的依据,除了掌握一些常用的分析方法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建立竞争情报系统,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
要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必须有一个基础来作保障,这个基础就是竞争情报的系统和竞争对手基础数据库。
竞争情报系统包括:竞争情报工作的组织保障、人员配备、以及相应的系统软件支持、竞争情报个方面的内容。只有建立了竞争情报的系统,才会将竞争对手的监测和分析,变成一项日常的工作,才可能及时地掌握竞争对手的动态,为企业决策提供及时地信息。
同时竞争对手基础数据库的建设非常的重要。现代企业的决策,强调科学性和准确性,更强调基于事实和数据的决策。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竞争对手的数据库,对于竞争对手的分析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才可能落到实处。
2.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竞争对手分析模型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有的行业关注投资回报率,有的行业更关注市场占有率。同时行业所处的阶段不同,关注的焦点也会不一样。所以企业有必要建立符合自身行业特点的竞争对手分析模型。绝对不能照搬照抄。
3.加强竞争对手分析的针对性
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每一项都应该有其针对性。有的企业在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的时候,往往把所能掌握的竞争对手的信息都罗列出来,但之后便没有了下文。所以这里要明确对竞争对手分析的目的是什么。按照战略管理的观点,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是为了找出本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竞争对手给本企业带来的机遇和威胁,从而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依据。所以对于竞争对手的信息也要有一个遴选的过程,要善于剔除无用的信息,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无效率。
什么是竞争情报?
竞争情报是对整体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一个全面监测过程。具体地说:竞争情报是用合法和道德的手段,通过长期系统地跟踪、收集、分析和处理各种可能对企业发展、决策及运行产生影响的信息,最终提炼出本企业及主要对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劣势和机会的关键情报,从而帮助企业各职能部门,如战略规划、投资与购并、研究与发展、市场营销等部门的管理者们,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制定决策。一般简称为CI(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特点:
◆→→明确的针对性
◆→→强烈的对抗性
◆→→可靠的科学性
◆→→高度的智谋性
◆→→有效的实用性
六大功能:
◆→→对手分析
◆→→环境监测
◆→→市场预警
◆→→策略制定
◆→→产品开发
◆→→信息安全
竞争情报是现代商业的热点,我国很多企业都需要这方面的信息,只不过是因为我国竞争情报搜集和分析技术的应用还不太理想,导致竞争情报工作还停留在原来的人工搜集上。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信息公司,应该在竞争情报行业大有作为,比如深圳乐思软件的竞争情报搜集系统,就是专业的竞争情报软件,它利用其强大的网络信息搜集功能,大规模的采集网络信息,再筛选整理成直接的情报信息,直观便捷的展示了行业、对手动态。是难得的信息化精品!
如何有效的收集企业竞争情报啊?
传统的挖掘竞争对手情报的手段一般是实地调研搜集竞争情报,或者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介零星搜集竞争对手的相关报道。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各行各业电子商务的展开,搜集竞争情报的手段更加丰富和灵活。对各种不同渠道获取的竞争对手信息加以整合提炼,任何一家企业都有能力建立起一套完善、系统的竞争情报体系,并从中挖掘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情报,及早做好应对措施。
不同类别的竞争情报可以选择不同的搜集方法,其所产生的成本、价值和风险也各不相同。实地调研能掌握第一手信息,其搜集的情报更为真实可靠,利用价值较高,但其成本和风险也相应更高。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降低风险实地调研搜集情报,一般需要为调研人员包装一个新的身份,从而深入内部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情报,而通常这个新包装的身份必须是被调查对象乐于接受的,比如客户、代理商、经销商,甚至是应聘者等。实地考察竞争对手的生产基地、仓库库存、销售门店、参展展会等,从其固定资产投资、生产设备更新、产品品类、存货流通、销售实况、职工生产办公等情况了解该企业的产能规模、销售规模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实地调研前,调研人员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至少对被调研对象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其所处的行业有所了解,谈吐和行为举止得符合事先所包装的身份定位,最好能得到被调研对象的认可和接受,以便更好的开展情报搜集工作。
当然除了实地走访,通过电话采访、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上市企业财报等各种媒介也能获取竞争对手的信息,挖掘竞争对手的情报。如今随着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网站,同时进驻淘宝、京东等大型电子交易平台,为竞争情报的获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且通过互联网这种方式搜集的情报,其成本和风险均相对较低。情报搜集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检索、大型权威站点收集情报,也可以通过微博这种新兴的网络媒体开展情报工作。还可以进入竞争对手的官方网站,从网站构造、频道设置、功能体验、网站排名、网站收录、访问流量等情况全方位了解竞争对手的网络营销推广情况,从中挖掘利己情报。浏览网站的同时还能以不同身份与其网上客服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有技巧性地引导其透露一些较为机密的情报信息。另外,需关注竞争对手在各门户网站的广告投放情况,密切留意其近期动态,以便及早规划自己的广告策略以应对竞争对手。而电子交易平台统计的竞争对手的某一产品的交易记录,为获取竞争对手的部分销售数据提供了便利,从中能大体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在电子渠道的售价、销量、交易额等信息,从而测算出竞争对手电子渠道销售规模。
以上所述的均是搜集一些比较零散的、粗糙的、宏观的竞争对手情报,要想获取竞争对手更为系统的、完善的、精确的、连续性的情报,建议委托或外包给专业的竞争情报服务商来完成,专业的咨询机构企业有更好的资源和渠道能深入竞争对手内部把握最新情报。现在国内有不少竞争情报服务商,其中赛立信竞争情报研究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其在竞争情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资源,是国内目前服务最完善,运作最规范、专业化程度最高的竞争情报服务商。
不过,无论是哪种方式获取的竞争情报,都不能盲目确信,企业在利用竞争对手的情报过程中需要经过一定的整合分析处理,做出自己的取舍和判断。
赛立信竞争情报在实践中总结了不少的收集手段、技巧和方法。例如赛立信竞争情报网上的文章《一个汽车销售员的情报收集招数》、《网络情报的搜集途径》、《竞争情报收集途径分析》、《网络收集竞争情报的技巧》、《如何通过互联网收集竞争情报?》、《论现代企业如何有效收集竞争情报》……都有介绍不同的收集方法与技巧。
目前国内做竞争情报的企业哪些做的好?
目前的话国内一些高端企业数据库做的不错我知道国信在线不错,数据库相当准确,并且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是以国家统计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有关部委、办、局为合作伙伴的高级战略研究机构,2000年创建于北京,创立至今,一直专注于政经领域的资源整合与专业研究,先后向数千家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中心的整体定位是独立的“公共政策研究•竞争情报分析•高端数据提供”的综合服务商,基本服务领域包括:从事有关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公共政策研究、竞争情报分析、高端数据提供、专题项目服务、行业分析、市场调研、承办高层学术论坛以及承接国务院有关部、委、办、局招标的课题研究和驻华外国商社、独资及合资机构委托的项目调研等。
中心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统计局等权威学术、信息机构,打造了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研究团队,其中有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学科分析师,研究领域涉及社会转型、经济发展、公共管理、区域产经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