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都是哪六味?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2-12 17:06:00 作者:连笔君

六味地黄丸都是哪六味?

1.熟地黄--滋阴补肾,生血生精。

2.山茱萸--温肝逐风,濇精秘气。

3.牡丹皮--泻君相之伏火,凉血退蒸。

4.山药--清虚热于肺脾 ,补脾固肾。

5.茯苓--渗脾中湿热,而通肾交心。

6.泽泻--泻膀胱水邪,而聪耳明目。

扩展资料

以下人群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

一、没有明显肾阴虚的症状者不宜

肾阴虚表现为腰膝酸软、烦热、头晕耳鸣等。六味地黄丸虽说有补肾的作用,即使健康者短时期吃了也不会有什么副作用,但长期服用,很可能出现腹满、便溏、食欲不振等情况。

二、明显肾阳虚者不宜

肾阳虚多表现为面色偏白、腰膝酸冷、身体虚弱、喜暖畏寒。许多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以为是因为肾虚引起的,于是就自作主张服用六味地黄丸,但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肾只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与性功能强弱没有直接联系。

三、肾阴虚但脾胃功能不好者也不宜

虽说六味地黄丸是偏于补阴的药,但方子内滋阴的药偏多,胃功能不好的人吃了后会妨碍消化功能,所以,即使你是属于肾阴虚者,但脾胃功能不好,也不建议服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六味地黄丸滋阴降火 但三种人不宜服用

什么人可以吃六味地黄丸

什么人不能服用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哪六味

[主要成份]
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六味地黄丸的六是指哪六味?

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

六味地黄丸有哪六味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最早是“八味地黄丸”,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后来,宋代名医、儿科专家钱乙把八味地黄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这种温补的药物去掉了,变成了现在的六味地黄丸,并用它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

人体自带“六味地黄丸”,是哪几味?

六味地黄丸虽好,但是是药三分毒,我们可以利用人体自带的“六味地黄丸”来进行按摩起到同样的效果。而这个六个穴位就是指太溪、太冲、太白、然谷、行间、大都。

太冲穴位是在脚背侧处,第一跖骨空间后面的凹处,按摩可以滋肝阴和抑肝阳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在足内侧缘,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掌背交界线处可触及一凹陷的地方。有健脾和胃,清热化湿的效果,可以补益脾胃,调理各种脾胃虚弱的疾病,并且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然谷穴是在脚内侧,脚窝中心的位置。然谷穴可以滋阴降火、通络止痛。艾灸然谷穴能调理失眠,帮助恢复睡眠,;还可以降肾之虚火,对男女生殖泌尿系统、肾与膀胱、心肺、咽喉、足跟等部位的病变有较好的效果。

行间穴在脚的背侧,第一和二趾的中间, 趾蹼缘的后方。按摩可以平肝祛风、止痒,此穴有助于清肝火。

大都穴在足趾第1 跖趾关节远端凹陷中。可以健脾和胃、清热利湿,补钙。希望我们都能好好掌握这些人体的穴位,适当按摩,养生和防病的功效就会大增,比吃药不知道好多少倍。

希望我的回答让小伙伴满意。

"六味地黄丸"中"六味地黄"指哪六味地黄?

处方】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酸。 【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作用类别】本品为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加减】1.血虚阴衰--熟地为君。 2.精滑头昏--山茱为君。 3.小便或多或少,或赤或白--茯苓为君。 4.小便淋沥--泽泻为君。 5.心虚火盛及有瘀血--丹皮为君。 6.脾胃虚弱,皮肤干濇--山药为君。 →言为君者,其分用八两,地黄只用臣分两。 【归经】足少阴厥阴药 【方义】1.熟地黄--滋阴补肾,生血生精。 2.山茱萸--温肝逐风,濇精秘气。 3.牡丹皮--泻君相之伏火,凉血退蒸。 4.山药--清虚热于肺脾,补脾固肾。 5.茯苓--渗脾中湿热,而通肾交心。 6.泽泻--泻膀胱水邪,而聪耳明目。 7.六经备治。而功专肾肝,寒燥不偏,而补兼气血,苟能常服,其功未易 殚述也。 【变化方】1.本方煎服--名六味地黄汤--治同 2.本方加「附子、肉桂」各一两--名桂附八味丸→治相火不足,虚赢少气。 王冰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也」。尺脉弱者宜之。 3.本方加「黄柏、知母」各二两--名知柏地黄丸→治阴虚火动,骨痿髓枯。 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尺脉旺者宜之。 4.本方加「肉桂」一两→名七味地黄丸。引无根之火,降而归元。 5.本方加「麦冬」三两,名都气丸→治劳嗽。 6.本方加「五味子」二两,麦冬三两→名麦味地黄丸。再加紫河车一具,并 治虚损劳热。 7.本方加「杜仲(姜炒)、牛膝(酒洗)」各二两→治肾虚腰膝酸痛。 8.本方「去泽泻,加益智仁」三两→治小便频数。 9.本方用「熟地二两、山药、山茱、丹皮、归尾、五味、柴胡各五钱。 茯神、泽泻各二钱半」,蜜丸,朱砂为衣→名益阴肾气丸→治肾虚目昏。 10.桂附地黄丸,加「车前、牛膝」名肾气丸→治蛊胀。 【煎服法】蜜丸,空心盐汤下,冬酒下。

上一篇:bound,关于bound的几个用法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