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的语法性质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2-10 17:56:02 作者:连笔君

现代汉语的语法性质

语法具有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
(一)抽象性(概括性)。语法规则是抽象的,它具有高度的统领性。一种语言中具体的词汇成员数量巨大,具体的句子数量更是无穷无尽,而语法类别和语法格式的数量却相当有限。人们掌握了有限的语法规则和语法格式,就可以统领和控制数量巨大的词汇成员,造出无数的各式各样的句子,表示无限多样、丰富多彩的意思,从而使得复杂的语言交际成为可能。
(二)稳固性。任何事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在不断发展变化,马克思说过“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语法也不例外。但是,从语言现象的历史演变看,虽然语法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现代汉语语法同古代汉语语法相比较,就有好些不同之处。可总的说来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甚至比基本词汇的变化)来要缓慢得多。
(三)民族性。汉语语法具有明显的民族性。比如:俄语用词形变化(形态)表示词的句法功能,语序就比较自由、随意;而汉语里的词没有表示句法功能的形态,词在句子里充当什么成分,主要靠语序来表示。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有哪些?

同印欧语相比,汉语呈现出一系列分析型语言的不同特点:
(1)汉语缺乏形态,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汉语缺乏形态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形态变化,指表示语法范畴的形式的变化。如名词、形容词、动词那些性、数、格、时、人称等变化。英语的人称代词、动词做主语时和做宾语时词形不同,如:“She loves me”和“I love her”,同是一个代词“她”(或“我”)词形不同,同是一个动词“爱”,主语是第三人称时要加“s”,主语是第一人称时则不加。而汉语里的“她爱我”和“我爱她”,里面的两个代词“她”和“我”,不管是做主语还是做宾语,词形都不变化;动词“爱”,不管作主语的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都没有相应的形态变化。
现代汉语的“们、着、了”等助词,在很大程度上近似词尾,但它们不是严格意义的表示形态变化的语法成分。比方“们”,“代表们”固然表示多数,但不用“们”的“代表”也可以表示多数。尽管现代汉语的某些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讨论讨论、漂漂亮亮“,这不能说不是词形变化,但并不具有普遍性。
语序的安排对结构和意义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
客来了。
来客了。
月光流进了屋里
屋里流进了月光。
语序不同,结构关系不同,表意重点也有所不同。
虚词的运用对结构和意义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
粮食增产。
粮食的增产
北京大学。
北京的大学。
用不用虚词,结构关系不同,或者意思不同。
学校和农场。
学校的农场。
挑了十多担就不挑了。
挑了十多担才不挑了。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现代汉语不像印欧语那样句子和短语有不同的构造。如英语的句子中谓语部分要求有一个由限定式动词(句niteverb)充任的主要动词(mainverb),短语中不允许有限定式动词;而现代汉语里句子和短语的构成原则具有一致性,同样的一个主谓短语,既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充当句子成分。无论词素组成词,词组成短语,或者短语组成句子,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例如:汉语的一个主谓结构,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短语。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偏正结构,等也一样。词“月亮”,短语“大家好”,句子“太阳升起来了。”等都是主谓结构。
(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现代汉语不像印欧语那样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有一种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比如,印欧语里名词跟主语、宾语对应,形容词跟定语对应,而汉语中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关系比较复杂,同一词类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现代汉语里名词可以充当主语和宾语,也可以充当其他别的成分,形容词可以充当定语,也可以充当别的成分。词在语法方面呈现出多功能性;反之,同一种句子成分又可以由几类词充当,两者之间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像印欧语那样有简单的对应关系。
(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现代汉语的量词十分丰富,计数时数词后面一般要用一个量词,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也往往不同。如“一条绳子、一匹马牛、一张桌子、一道彩虹”等。语气词也十分发达,能使句子表达的各种语气色彩形式化。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如“你走啊!(感叹)”、“你走吧。(祈使)”、“你走了。 (陈述)”
这些都是现代汉语不同于印欧语的特点。

词的语法性质是什么?

1、语法的性质包括概括性、稳固性、民族性、递归性四大特性。
2、语法作为语言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是具有独特属性的。这些属性也可以看作是语法的特点。
(1)概括性
又叫做抽象性。“概括”、“抽象”都是和“具体”相对应的。
语法中的任何一条规则都是对于若干具体语言事实加以抽象、概括的结果,任何语法规则都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
(2)稳固性
稳固性,说的是不易变性。语法规则是一种语言当中最为基础的部分,通常只发生缓慢的变化,是不容易发生急剧变化的部分。
语言中有两个基础部分,也可以说是核心部分,一是语法结构,二是基本词汇。这两个部分通常体现着一种语言整体面貌,这两个部分的变化会引起这种语言面貌的变化。
当然,不易变性的含义还包括语法的变化是有的,只不过不如词汇、语音变化那样快那样剧烈而已。有两个明显的例子:
一是古代汉语中的“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的规则,如“吾谁欺?欺天乎?”、“尔何知?”等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
二是古代汉语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的规则,如“时不我待”、“不吾知也”等等,在现代汉语中也已经不存在了。
可见,语法规则的变化也是有的。
(3)民族性
语法的民族性,是说语法规则因语言的民族性而体现出不同的特性。具体来说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在宏观上,不同语言的语法范畴种类不同。
比如,一些西方语言的名词有“性”的范畴,如“太阳”属于阳性,而“月亮”属于阴性,“上衣”属于阳性,而“裤子”则属于阴性等等,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这些分属于阴性和阳性的名词在句子当中的语法表现是不同的。而对于这种现象,东方人或者具体说中国人就有些想不通,因为在汉语里,甚至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名词的“性”的概念是不存在的。
但是,在西方语言中,大概是由于数的范畴相对发达的缘由吧,量的范畴是不存在的。
在微观上,语法的民族性也是明显的。
(4)递归性
所谓“递归性”原本是数学上的术语,说的是不同的运算过程可以重复使用同一个规则。移植到语言学上,指的是某种语法规则在同一个句法结构体的构造过程中可以重复使用,从而使这个结构体由短变长,由简到繁的现象。

现代汉语动词,名词,形容词语法性质

1、动词的语法特征:(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4)有些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2、名词的语法特征:(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4)表人的名词后面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1)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2)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用法同状态形容词。(5)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这时用法同状态形容词。

请简述现代汉语所属学科性质

现代汉语学科的性质:
对现代汉语可以有三种理解:第一,指现代汉语的本体,即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第二,专门指研究现代汉语的学科。第三,指大学里为中文系或相关专业开设的学习现代汉语的课程。
现代汉语作为一门学科,它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因此首先要给现代汉语这门学科定位,也就是确定它在整个语言学坐标中所占据的位置。
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根据研究对象的区别,可以先分为两类:研究世界上各种语言普遍性规律的语言学,就叫“普通语言学”。这里的“普通”,不是普普通通的意思,而是指“一般性”,所以“普通语言学”又可以叫做“一般语言学”;专门研究某种语言客观规律的语言学叫做“个别语言学”。个别是相对于一般而言的,事实上只有在对若干个重要典型的“个别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起有普遍意义的“普通语言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普通语言学”的研究是在“个别语言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个别语言学,例如:英语语言学、法语语言学、俄语语言学、汉语语言学、日语语言学......,又可以分为“描写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两类。所谓“描写语言学”,是对个别语言某一个时期的状况,加以描写和分析,并且归纳出它的内部规律。它忠实于客观的语言实施,指进行平面的描写,一般情况下,不作历史的比较综合和追根溯源。所谓“历史语言学”,则是对个别语言的历史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纵向的研究,以寻求这种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例如:英语史、汉语史等等。历史语言学是在描写语言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只有把每个阶段的描写语言学研究好了,才有希望进而研究历史语言学。这两者的结合,也就构成了某种语言的个别语言学的基础。
显然,“现代汉语”作为一门学科,只亚你就汉语,应该属于个别语言学;它又只研究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应该属于个别语言学中的描写语言学。

参考资料: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

现代汉语中,什么是语法生成性

现代汉语中的语法生成性,指的是根据现代汉语的一系列有限的规则造出无数合乎语法句子的性质。生成性是语法的第二个基本特征。语法规则的生成性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合关系",二是"聚合关系"。

现代汉语的语法功能有哪些

现代汉语词和短语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有以下三种表现:
(l)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和充当什么句法成分上。
汉语中的大多数词都可以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实词都能充当句法成分(实词指有词汇意义相语法意义、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没有词汇意义光有语法意义、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叫虚词),只是不同类的词会充当不同的句法成分。例如:名词主要作主语、宾语(包括中心语),也可以作定语,但不能作补语,一般也不充当谓语和状语。动词主要作谓语(包括动语和中心语),多数能带宾语,有时也可以充当其他句法成分,但一般是有条件的。形容词经常充当定语、谓语(包括中心语),但没有带宾语的能力,也可以作状语、补语,甚至主语、宾语(包括中心语)。副词主要是作状语,少数的也可以充当补语,但是不能充当其它句法成分。
实词既有词汇意义,又有语法意义。另一些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如“把”、“从”、“和”、“而”、“如果”、“即使”、“了”、“的”、“吗”、“啊”等统称为虚词。虚词一般没有词汇意义,只表示语法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客观世界的语言现象是很复杂的,本书说实词可以充当句法成分,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实词既有词汇意义,又有语法意义,虚词只有语法意义,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论的。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词类,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比较突出的是副词。由于汉语的副词内部本身比较驳杂,有些意义比较虚化,有的意义比较实在,有的能够单用,有的不能单用。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副词归入实词或虚词都有一定道理,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比如副词“很”、“再”、“就”、“又”、“也”等,虽然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但它们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
总之,现代汉语的副词是介乎虚实之间的一类词。现在中学实行的“系统提要”和一些教科书、语法书以及绝大多数的虚词词典都将副词归入了虚词,而我们教材从基本的句法功能出发,将副词归入了实词,都是一种权宜的处理方法。此外,名词中的方位词和动词中的趋向动词,从所表示的意义和具有的句法功能看,其实也已经并且正在虚化过程中,也是两种介乎虚实之间的词。本书仍然将它们分别留在名词和动词之内,作为附类。一方面是考虑到这两类词本身都还保留了实词的功能和用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同通行的语法体系相一致。
汉语中还有两类以模拟声音为主的特殊词类:拟声词和叹词。拟声词和叹词的作用主要就在用于模拟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或人类自己无意识的声音。一般的词,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都有能指(声音)、所指(意义)内容(指称)三个方面,而拟声词和叹词大都没有具体的意义,只能模拟某种特定的声音。在功能上,象声词和叹词经常充当句子成分,尤其是独立成分,较少同句子的其他成分发生关系充当句法成分。拟声词和叹词有时又可以充当句法成分。比如:
北风[呼呼]叫,大雪纷纷飘。(状语)
他哼了一声,就头也不回地走了。(述语)
只听见电话里发出(喂喂)的声音。(定语)
正因为拟声词和叹词大都不表示具体的意义,所以不少语法书将其归入了虚词。也正因为大多数拟声词和叹词可以充当句法成分,所以有些语法书上把这两类词归入了实词。其实,这两类特殊的词,归入虚词或实词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为它们同虚词和实词都没有多少共性,应该另外处理,算作特殊词类。
(2)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实词内部各类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词与词的组合能力上。哪些词能同哪些词组合,哪些词不能同哪些词组合,以什么样的方式组合,组合后发生什么样的关系等等,都是区别各类实词的重要的标准。例如:现代汉语中有一类词,前面只能加数量短语,而不能同“不”等副词组合,如:“学校”可以说“三所学校”,不能说“不学校”、“最学校”;另一类词可以受多数副词修饰,一般却不能前加“很”,同时可以构成“A没A”的格式,如“学习”可以说“不学习”或“学习没学习”,不能说“很学习”;又一类词,前面既可加“不”等,还可以有同“很”等程度副词结合的能力,但一般又不能构成“A没A”的格式。如“伟大”,可以说“不伟大”、“很伟大”,但不说“伟大没伟大”。根据词的组合能力的不同或差异,我们就可以把上述的三类词分成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3)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虚词的语法功能表现在它们同实词或短语的关系上。它们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组合,怎么组合,组合后表示什么样的附加意义,都是区分各类虚词的重要标准。所以,词和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搭配后所表示的相应的语法意义,是划分虚词的主要依据。比如:
从、向、把、对
呢、吗、吧、呀
这两组词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都是以表示语法意义为主的。它们的区别是第一组诸词一般总是放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组成一个语法单位来限制或修饰后面的成分的,既可以构成状中式偏正短语,也可以构成定中式偏正短语。如:“从肇庆来”、“向歌迷招手”、“把小姑娘叫来”、“对客人很有礼貌”、“向东的阳台”;而第二组词总是放在句末或句中停顿处,表示语气或口气,比如:
你来吗?为什么不努力学习呢?干吧。你呀,就是不信邪。
这些词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在句子中所起的语法作用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进行分类。将第一组那些能同名词、代词或某些短语组成短语,用在动词、形容词前乃至句首做状语,表示时间、处所或对象等语法意义的词,划归于介词。将第二组总是放在句末或句中停顿处,表示语气或口气的词,划归于语气词;还有将作用主要在于连接词和词、词和短语、短语和短语、句子和句子或句子和句群等的词划归于连词;将只能附着于某类词、短语和句子,表示结构、动态或语气等语法意义的词划归于助词;类似这些类的词统称为虚词。
词的形态可分两种:一指重叠:动词、形容词等的不同重叠形式,也可显示出动词、形容词等不同词类的某种形态变化特征。例如:
ABAB和AABB是动词、形容词的形式和语法意义都不相同的形态变化:
看——看看 观察——观察观察 学习——学习学习(动词)
高——高高 快乐——快快乐乐 干净——干干净净(形容词)
但不是同类所有的词或太多数词都具有这种重叠变化特征,况且运用时不一定都要叠变。总之,词的形态变化在汉语中是很不丰富的,在词类划分的标准中,是次要的。
二指构词形态,从汉语来说,主要指的是一些词的构词特征。例如有一些词前面是一个实语素,而后面是一个虚语素——意义很虚的语缀,这样组成的词一般都显示出了某一类词的语法特征:后缀为“子”(如“桌子”)、“头”(如“石头”)、“者”(如“记者”)等的就是名词;后缀为“化”(如“美化”、“绿化”)等的,是动词;后缀是叠音的:“灿灿”(如“金灿灿”)、“腾腾”(如“热腾腾、“慢腾腾”)、“汪汪”(如“泪汪汪”、“水汪汪”)、“嘻嘻”(如“笑嘻嘻”)等的是形容词。当然也可以加前缀:“阿”(如“阿生”)、“老”(如“老师”)、“可”(如“可爱”)等,或加中缀的:“里”(“稀里糊涂”、“马里马虎”)等,加什么样的缀,加的位置等都可以看作是显示某一类词性质的形态标志。不过,具有构词形态特征的词在整个汉语词汇中是为数不多的。

现代汉语名词的语法性质的组合是什么,在线等

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

(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4)表人的名词后面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现代汉语的六级语法单位包括

关于现代汉语的语法单位有不同的说法,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认为现代汉语的语法单位有四级,分别是:语素、词、短语、句子。而张志公等一些学者则认为有五级单位,分别是: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组(句群)。但很少看到有关于六级语法单位的说法。

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语法特点,你是如何理解的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四)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上一篇:2个字的游戏名字,游戏名字大全两个字的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