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玛格丽特米切尔,玛格丽特·米切尔是如何做自己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2-10 12:30:32 作者:连笔君

玛格丽特·米切尔是如何做自己的?

文丨麦家理想谷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

/

“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某个人,你是他的整个世界。”

这句令无数人心动的话,出自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

《飘》的女主角斯嘉丽是个虚构的角色,她意志坚强,兼具美貌与勇敢。而事实上,塑造了斯嘉丽的玛格丽特·米切尔,才是那个真正孤傲倔强又果敢坚强的女子。

特立独行的少女

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在美国的上流社会,父亲是一个老实敦厚的老好人,母亲则为人热情,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小小的玛格丽特却完全不像一个传统的上流社会的女孩。在富家子弟的社交晚宴上,她表现得安安静静,但是在那种场合之外,她却一头扎进男孩儿堆,爱骑马,爱戎装。

△少女时期的玛格丽特·米切尔

那时候,她经常听大人们讲起南北战争,一段段痛彻心扉的战争故事深深地震撼了她的灵魂。玛格丽特的文学之梦就此发端。

她满脑子都是幻想,一肚子都是故事。一开始,她只是写写日记,后来开始写起了小说。有时候她觉得自己下笔如有神,有时候又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反反复复当中她对自己的才能失去了信心。而且那时候,她的母亲一直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

然而,不管是文学梦还是科学梦,都被一场无情的战争打破了。

1918年,欧洲上空的战云飘扬过海笼罩了美利坚的土地。一批批年轻热血的男儿踏上了炮火飞扬的战场,玛格丽特的哥哥和未婚夫也位列其中。最不幸的是,玛格丽特的未婚夫牺牲在了遥远的德国战场上。

那一年,玛格丽特刚满18岁。年纪轻轻的她已经体验到了生离死别的悲痛。

△电影《乱世佳人》剧照

噩梦还没有结束。几年后,玛格丽特的母亲在一场流感中丧失了生命,而玛格丽特没来得及见上母亲最后一面。

失去母亲的玛格丽特伤心欲绝。她像一匹脱缰野马,为所欲为,彻底地违背了上流社会的习俗和道德规范,不顾旁人的流言蜚语。

就在这个时候,玛格丽特遇上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遇见对的人,做对的事

有人说,女生在遇到真爱之前,难免会遇见几个渣男。玛格丽特也不例外。

22岁那年,她结识了风流倜傥的酒贩子雷德·厄普肖,并在亲友们的一片反对声中,坚持把自己嫁给了厄普肖。

然而好景不长,刚度完蜜月,丈夫就做出了一系列令玛格丽特心碎的事情,后来更是弃她而去??

厄普肖走后,玛格丽特才遇上并渐渐明白谁是真正爱自己的人。

正如她在《飘》中所写的那样:

也许上帝希望我们在遇到那个对的人之前遇到一些错误的人。因此,当我们最终遇到那个人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如何感恩。

在玛格丽特最困难的时候,厄普肖的朋友约翰·马什给予了玛格丽特不少关怀和帮助。

在这之后,玛格丽特如愿当上了一名报社记者。她干得很投入,也很出色。

为了摸清高空作业者在工作时的感受,她曾把自己吊在200英尺高的楼房窗外;

为了用手中的笔勾画出佐治亚州五位英雄将领的形象,她曾夜以继日地扎在图书馆里几个星期??

△玛格丽特正在采访中,万绿丛中的一点红,的确英姿飒爽!

这段日子里,玛格丽特的写作欲望重新燃起,她想写一写战争期间英雄的男人们身后那些了不起的女性。

她想写那些绝望中却无比坚韧的女人是如何冲破现实的枷锁,踏着血色的脚印,一步步为自己赢得新的明天。

她想写那些被战争毁掉了一切的女人们,战争激发了她们与生俱来的求生欲望,使得她们收起柔弱,坚强地面对动荡的乱世。

她想写一个并不完美的女人,她懦弱又坚强,自私却又爱憎分明??

生命的辉煌和陨落

玛格丽特的写作得以真正的坚持下去,这和约翰·马什的鼓励是分不开的。

1925年,玛格丽特与马什结为夫妻。

由于玛格丽特工作时腿部受了伤,她不得不辞去报社的工作。在丈夫的鼓励下,她开始致力于创作。

△玛格丽特?6?米切尔

此后的10年里,马什几乎每天都做着相同的两件事:白天,他是亚特兰大动力公司广告部的经理;晚上,他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书稿编辑。

他将全部智慧和精力都倾注于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创作中,以此为己任、以此为乐趣,这导致他后来积劳成疾、身体瘫痪。

写作期间,玛格丽特几次动笔又几次放下,200多页稿纸散装在一个个大口袋里,没有成型,更谈不上定稿。

就这样无人问津地断断续续写了九年。

也正是在第九年,命运发生了反转。

△玛格丽特?6?米切尔在写作中

有一天,一个同样在写作的朋友不无炫耀地对她说:“至少我被最著名的出版商拒绝过。”

倔强的玛格丽特听了这番话,将自己散落的书稿整理成册,寄给一家大出版社的主编。

独具慧眼的主编被这个故事深深震撼到了!

于是,他们共花费了一年的时间,《飘》终于面世了。

那一年,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名字在美国文坛引发了轰动,她几乎成为了亚特兰大人人皆知的“女英雄”。

小说出版当天,她家的电话铃每三分钟响一次;

每五分钟就有人来敲门;

每隔七分钟就有一份电报送上门来;

公寓门口永远有一群粉丝堵着,希望能求到一个她的签名;

数以万计的读者信件从世界各地寄来??

当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到之处,迎接她的人群甚至比迎接罗斯福总统的还要多。

《飘》出版后的第九天,玛格现丽特在一封信中讲述了她的体会:“我不知道一个作家的生活会是这个样子。如果我事先知道的话,我绝不会企图去当一名作家。过去的几十年里我的生活一直非常宁静。

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我不善于与人交往;因为我喜欢安静;也因为我身体很不好,需要休息。近日来,我的生活已经彻底丧失了那种宁静安谧的气氛。”

更令玛格丽特无法想象的是,不久之后,她的生活遭遇了“大麻烦”。

1939年,根据《飘》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在美国首映,不少人纷纷找到米切尔,让她评定主角。这让她迷惑又无奈。

米切尔第一次相信《飘》将永远流行下去。

她的生活已经被《飘》充斥。

事实证明,电影《乱世佳人》果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百年影史上无可争议的经典之作。

几经岁月,小说《飘》也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截至上世纪70年代末期,小说《飘》被翻译成29种文字,畅销全球。

△弗莱德·克莱恩和玛格丽特·米切尔

面对荣誉,米切尔谦虚地表示,《飘》的文字欠美丽,思想欠伟大,她自己也不过是位业余写作爱好者。

她婉拒了各种邀请,一直与丈夫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然而未过十年,她的生命便走到了尽头。

她曾预言自己会死于一场车祸,而这竟然成了事实。

女人应该修炼成更顽强的自己

1949年8月11日晚,在去看电影的路上,一场意外车祸将玛格丽特·米切尔撞倒在地,她失血过多,昏迷不醒,医生们拼命抢救,终究回天乏术??

一个传奇的女子就这样走完了她那不平凡的一生。

她短暂的一生并未留下太多的作品,但一部《飘》足以奠定她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

《飘》这部作品让我们知道了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肉体的疼痛,还有战争背后女人们过着的兵荒马乱的绝望生活。

但是,玛格丽特·米切尔赋予女主角斯嘉丽的生命,正如倔强的她本人:面对困境,绝不退缩,就像火、风和一切野性十足的东西一样有力。

今天,阿谷君就给大家分享下这部小说中,玛格丽特·米切尔赋予斯嘉丽的三大“武器”。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死了的已经死了,活着的还要继续活着。

在这本书里,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你会发现,只有活着,只能活着,明天就又是新的一天。

活着比一切都重要。

发挥长处

钱老在《围城》中说了一句话,“女人原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虚虚实实,以退为进,这些政治手腕,女人生下来全有。??女人不必学政治,而现在的政治家要成功,都得学女人。政治舞台上的戏剧全是反串。”

这些政治手段在斯嘉丽身上得到了一一印证。而阿谷君在这里想告诉大家的是:一个人只有发挥出大家的长处,才能争取更多的机会。当然,不要去占别人的便宜。

△电影《乱世佳人》费雯·丽扮演斯嘉丽

很多人从小到大从没偏过科,花了很多时间取长补短,但这样就很难发现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而斯嘉丽不一样,她从小就知道自己长得好看,并且擅长使用自己的容颜帮助自己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比恶人更“恶”

斯嘉丽本是衣食无忧的庄园农场主的女儿,只需要思考自己想嫁给谁这样的人生“小事”。

然而,一场战争将她推到了历史的齿轮之下。

在战争中,女性无一幸免,成了最弱的群体。

斯嘉丽也不例外。

她失去了曾经骄傲的一切。

一切都不够顺遂,一切都在和她作对。

总而言之,天灾人祸躲不起,她却足够顽强。

无论怎样,她都能思考,知道明天事情总会解决,即便不能更好,也不会更糟。

曾经的大小姐,以柔弱之躯扛起了本该由男人背负的重担和责任,承受着她那个年龄不该承受的一切。

然而,终其一生,斯嘉丽用自己的坚韧抵抗住了世界给予的一切苦难,她在苦难中一直在不断完成自己的梦想。

她是无所不能的斯嘉丽,从始至终靠自己。

敢于抵抗世界

斯嘉丽的一生充满崎岖与坎坷,她一生都在不断地追寻又在不断地错过。

她一切的改变都从那一场战争开始。战前的她是任性娇气的大小姐,战后她变成了一个与困难不断抗争的战士,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勇士。

而我对这个任性又自私,热烈又自我,坚强而不屈的姑娘,深深地爱着、恨着。

她是这样的真实,至始至终都在做自己。

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也许,她是大家口中的“坏”女人,但是她不在乎,只要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忍饥挨饿。

斯嘉丽的风光也好,狼狈也罢,都是百分百做自己并且自始至终都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她的人生是酣畅淋漓的,是极具生命力的,是没有一丝遗憾的。

只有她知道自己的内心承受了多少艰辛。

你可能还想看:

刘若英:一生充实而舒心,孤独却得体

人最重要的三种能力,通过读书都能实现

玛格丽特·米切尔生平简介

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玛格丽特曾就读于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后因母亲病逝,家中需要她来主持家务,于是不得不中途退学。从1922年起,她开始用自己的昵称“佩吉”为《亚特兰大日报》撰稿。在以后的四年中,就有129篇署名的和大量未署名的稿件见诸报端。这些稿件中有一组便是玛格丽特为过去南方邦联将领写的专题报道。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之后,玛格丽特于1925年与佐治亚热力公司的广告部主任约翰·马施结婚。1926年,由于腿部负伤,玛格丽特不得不辞去报社的工作。在丈夫的鼓励下,她开始致力于创作。玛格丽特后来对人说,《飘》的写作占去了她近10年的时间。其实,小说大部分章节的初稿早在1929年就完成了。她首先完成的是小说的最后一章,然后返回来写前面的章节,但她始终没有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写,而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在近10年的时间里,玛格丽特很少对她的朋友们提起她的书稿。虽然不少人都知道她在创作,但几乎无人知道她具体在写什么。克米伦出版公司的编辑哈罗德·拉瑟姆在全国各地组稿。当他来到亚特兰大时,偶尔听说了玛格丽特写书的情况。起初,玛格丽特否认她在写小说,因为她不相信南方人对南北战争的看法能让北方的出版商感兴趣。结果,就在拉瑟姆离开亚特兰大的前一天,玛格丽特才送去了她已经打好的近五英尺厚的手稿。同年 7月,麦克未伦公司决定出版这部小说,并暂定名为《明天是新的一天》。此后,玛格丽特花了半年的时间来反复核实小说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她引用美国诗人欧内斯特·道森的一句诗,将小说的题目改为《随风而去》(汉译名为《飘》)。与此同时,麦克米伦公司也作了大量的宣传。因此,1936年6月30日,这位无名作家的“巨著”一经面世,其销售情况立即打破了美国出版界的多项纪录:日销售量最高时为5万册;前六个月发行了1000万册;第一年200万册。随后,小说获得了1937年普利策奖和美国出版商协会奖。就在小说问世的当年,好莱坞便以 5百万美元的代价购得将《飘》改编成电影的权利。由大卫·塞尔兹尼克执导,克拉克·盖博和费雯·丽主演的电影《飘》于1939年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部厚达1000多页的小说一直位居美国畅销书的前列。截止70年代末期,小说己被译成27种文字,在全世界的销售量也逾2000万册。 《飘》的出版使玛格丽特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当时美国文坛的名人,成了亚特兰大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这突如其来的盛誉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1936年7月8日,即《飘》出版后的第九天,玛格现丽特在给佛罗里达一位教授的信中讲述了她的体会: “我不知道一个作家的生活会是这个样子。如果我事先知道的话,我绝不会企图去当一名作家。过去的几十年里我的生活一直非常宁静。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我不善于与人交往;因为我希望工作,喜欢安静;也因为我身体不很好,需要休息。近日来,我的生活已经彻底丧失了那种宁静安谧的气氛”。玛格丽特的女佣人也回忆说: “小说出版的当天,电话铃每三分钟响一次,每五分钟有人敲门,每隔七分钟有一份电报迭上门来。公寓门口总站着十几个人,他们在静候着玛格丽特出来,以便请她在小说上签名。” 而要求采访,邀请玛格丽特去各地巡回讲演,甚至要求她为各慈善事业捐款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仅第一周就有300本《飘》从全国各地寄到她的手里,这些崇拜者希望她签名后再掏钱给他们寄回去。接踵而来的版权,翻译权的纠纷又把她纠缠到一系列的法律事务中。因此,不难理解玛格丽特为什么自《飘》发表以后,直至1949年 8月16日因车祸而丧生,她再也没有发表任何作品。不过她留下了大量书信。她的书信集1976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题名为《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书信集》 。

参考资料:百科

玛格丽特·米切尔有哪些经历?

美国女作家。出生在亚特兰大,父亲曾是亚特兰大历史学会主席。她曾就读于亚特兰大史密斯学院,作过当地报纸的记者。1926年因腿伤辞去工作,开始写作。处女作和成米切尔像名作《飘》(GonewithtileWind)于1936年出版,小说以南北战争为背景,主要描写一个农场主的女儿郝思嘉和白瑞德、卫希礼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郝思嘉在战争中逐步成熟的过程,她为了振兴家业,不惜以爱情和婚姻为交易,自私残酷、勇敢自信等多种品质构成了她复杂的性格。小说极富于浪漫情调的构思、细腻生动的人物和场景的描写以及优美生动的语言、个性化的对白都使整部作品极具魅力,出版后第二年获得普利策奖。1938年被改编成电影。1949年,米切尔因车祸在亚特兰大去世。

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讲的是什么﹖

<飘>之简介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的前夕,塔拉庄园的千金小姐郝思嘉爱上 了另一庄园主的儿子艾希利,但艾希利却选择了郝思嘉的表妹-- 温柔善良的韩媚兰为终身伴侣。郝思嘉出于妒恨,抢先嫁给了韩媚 兰的弟弟查尔斯。不久,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艾希利和查尔斯作 为征兵上了前线。查尔斯很快就在战争中死去了。郝思嘉成了寡妇, 但她内心却一直热恋着艾希利。
一天,在一次举行义卖的舞会上,郝思嘉和风度翩翩的商人白 瑞德相识。白瑞德开始追求郝思嘉,但遭到她的拒绝。郝思嘉一心 只想着去追求艾希利,结果也遭到拒绝。
在战争中,美国南方军遭到失败,亚特兰大城里挤满了伤兵。 郝思嘉和表妹韩媚兰自愿加入护士行列照顾伤兵。目睹战乱带来的 惨状,任性的郝思嘉成熟了不少。这时,从前线传来消息,北方军 快打过来了,不少人家惊惶地开始逃离家园。不巧韩媚兰要生孩子 了,郝思嘉只好留下来照顾她。
在北方军大军压境之日,郝思嘉哀求白瑞德帮忙护送她和刚生 下孩子的韩媚兰回塔拉庄园。白瑞德告诉郝思嘉他不能目睹南方军 溃败而不去助一臂之力,他要参加南方军作战,他留下一把手枪并 和郝思嘉拥吻告别。郝思嘉只好独自勇敢地驾驶马车回到塔拉庄园, 这时家里已被北方军士兵抢先洗动一空,母亲在惊吓中死去。
不久,战争结束了。生活依然困苦。北方来的统治者要庄园主 缴纳重税,郝思嘉在绝望中去亚特兰大城找白瑞德借钱,但得知他 已被关进监狱。归来的途中,郝思嘉遇上了本来要迎娶她妹妹的暴 发户弗兰克,为了要重振破产的家业,她骗取弗兰克和自己结了婚。
郝思嘉在弗兰克经营的木材厂非法雇用囚犯,并和北方来的商 人大做生意。此时,白瑞德因用钱贿赂而恢复了自由。两人偶然碰 面,再次展开爱恨交织的关系。
弗兰克和艾希利因加入了反政府的秘密组织,在一次集会时遭 北方军包围,弗兰克中弹死亡,艾希利负伤逃亡,在白瑞德帮助下 回到韩媚兰身边。郝思嘉再次成为寡妇。此时,白瑞德前来向她求 婚,她终于与一直爱她的搞私运军火和粮食致富的白瑞德结了婚。 婚后,夫妻二人住在亚特兰大的豪华大宅。一年后,女儿邦妮出生, 白瑞德把全部感情投注到邦妮身上。郝思嘉偶然翻阅艾希利的照片 被白瑞德发现,终于导致了二人感情的破裂。其后,在艾希利的生 日会前夕,郝思嘉与艾希利相见时热情的拥抱引起旁人非议,但韩 媚兰不相信他们之间有暧昧关系。白瑞德可不这样想。
当郝思嘉告诉白瑞德她已经再次怀孕时,白瑞德怀疑地问那是 谁的孩子?郝思嘉在羞怒之下欲打白瑞德,却不慎滚下楼梯引起流 产。白瑞德感到内疚,决心同郝思嘉言归于好,不料就在他俩谈话 时,小女儿邦妮意外坠马摔死了。与此同时不幸的事也在另一个家 庭里发生,韩媚兰终因操劳过度卧病不起。临终前,她把自已的丈 夫艾希利和儿子托付给郝思嘉,但要求她保守这个秘密,郝思嘉不 顾一切扑向艾希利的怀中,紧紧拥抱住他,站在一旁的白瑞德无法 再忍受下去,而转身离去。面对伤心欲绝毫无反应的艾希利,郝思 嘉终于明白,她爱的艾希利其实是不存在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白瑞 德。
当郝思嘉赶回家里告诉白瑞德,她是真正爱他的时候,白瑞德 已不再相信她。他决心离开郝思嘉,返回老家去寻找美好的事物, 被遗弃的郝思嘉站在浓雾迷漫的院中,想起了父亲曾经对她说过的 一句话:“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她决定守在她的土地上 重新创造新的生活,她期盼着美好的明天的到来。

玛格丽特·米切尔生平简介

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玛格丽特曾就读于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后因母亲病逝,家中需要她来主持家务,于是不得不中途退学。从1922年起,她开始用自己的昵称“佩吉”为《亚特兰大日报》撰稿。在以后的四年中,就有129篇署名的和大量未署名的稿件见诸报端。这些稿件中有一组便是玛格丽特为过去南方邦联将领写的专题报道。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之后,玛格丽特于1925年与佐治亚热力公司的广告部主任约翰·马施结婚。1926年,由于腿部负伤,玛格丽特不得不辞去报社的工作。在丈夫的鼓励下,她开始致力于创作。玛格丽特后来对人说,《飘》的写作占去了她近10年的时间。其实,小说大部分章节的初稿早在1929年就完成了。她首先完成的是小说的最后一章,然后返回来写前面的章节,但她始终没有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写,而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在近10年的时间里,玛格丽特很少对她的朋友们提起她的书稿。虽然不少人都知道她在创作,但几乎无人知道她具体在写什么。克米伦出版公司的编辑哈罗德·拉瑟姆在全国各地组稿。当他来到亚特兰大时,偶尔听说了玛格丽特写书的情况。起初,玛格丽特否认她在写小说,因为她不相信南方人对南北战争的看法能让北方的出版商感兴趣。结果,就在拉瑟姆离开亚特兰大的前一天,玛格丽特才送去了她已经打好的近五英尺厚的手稿。同年 7月,麦克未伦公司决定出版这部小说,并暂定名为《明天是新的一天》。此后,玛格丽特花了半年的时间来反复核实小说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她引用美国诗人欧内斯特·道森的一句诗,将小说的题目改为《随风而去》(汉译名为《飘》)。与此同时,麦克米伦公司也作了大量的宣传。因此,1936年6月30日,这位无名作家的“巨著”一经面世,其销售情况立即打破了美国出版界的多项纪录:日销售量最高时为5万册;前六个月发行了1000万册;第一年200万册。随后,小说获得了1937年普利策奖和美国出版商协会奖。就在小说问世的当年,好莱坞便以 5百万美元的代价购得将《飘》改编成电影的权利。由大卫·塞尔兹尼克执导,克拉克·盖博和费雯·丽主演的电影《飘》于1939年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部厚达1000多页的小说一直位居美国畅销书的前列。截止70年代末期,小说己被译成27种文字,在全世界的销售量也逾2000万册。 《飘》的出版使玛格丽特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当时美国文坛的名人,成了亚特兰大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这突如其来的盛誉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1936年7月8日,即《飘》出版后的第九天,玛格现丽特在给佛罗里达一位教授的信中讲述了她的体会: “我不知道一个作家的生活会是这个样子。如果我事先知道的话,我绝不会企图去当一名作家。过去的几十年里我的生活一直非常宁静。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我不善于与人交往;因为我希望工作,喜欢安静;也因为我身体不很好,需要休息。近日来,我的生活已经彻底丧失了那种宁静安谧的气氛”。玛格丽特的女佣人也回忆说: “小说出版的当天,电话铃每三分钟响一次,每五分钟有人敲门,每隔七分钟有一份电报迭上门来。公寓门口总站着十几个人,他们在静候着玛格丽特出来,以便请她在小说上签名。” 而要求采访,邀请玛格丽特去各地巡回讲演,甚至要求她为各慈善事业捐款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仅第一周就有300本《飘》从全国各地寄到她的手里,这些崇拜者希望她签名后再掏钱给他们寄回去。接踵而来的版权,翻译权的纠纷又把她纠缠到一系列的法律事务中。因此,不难理解玛格丽特为什么自《飘》发表以后,直至1949年 8月16日因车祸而丧生,她再也没有发表任何作品。不过她留下了大量书信。她的书信集1976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题名为《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书信集》 。

参考资料:百科

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传达了哪些价值观?

Land is the only thing in the world worth working for, worth fighting for, worth dying for. Because it's the only thing that lasts.
土地是世界上唯一值得你去为之工作, 为之战斗, 为之牺牲的东西,因为它是唯一永恒的东西。

连郝思嘉这么漂亮努力的女人最后都要自己种地,更别说我们普通人了。一个人要独立,不要总想着去依靠别人,拥有独立人格的女性才是最美的!

玛格丽特·米切尔著资料给我

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0)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 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玛格丽特曾就读于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后因母亲病逝,家中需要她来主持家务,于是不得不中途退学。从1922年起,她开始用自己的昵称"佩吉"为《亚特兰大日报》撰稿。在以后的四年中,就有129篇署名的和大量未署名的稿件见诸报端。这些稿件中有一组便是玛格丽特为过去南方邦联将领写的专题报道。 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之后,玛格丽特于1925年与佐治亚热力公司的广告部主任约翰·马施结婚。1926年,由于腿部负伤,玛格丽特不得不辞去报社的工作。在丈夫的鼓励下,她开始致力于创作。 玛格丽特后来对人说,《飘》(《Gone With The Wind》)的写作占去了她近10年的时间。其实,小说大部分章节的初稿早在1929年就完成了。她首先完成的是小说的最后一章,然后返回来写前面的章节,但她始终没有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写,而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在近10年的时间里,玛格丽特很少对她的朋友们提起她的书稿。虽然不少人都知道她在创作,但几乎无人知道她具体在写什么。1935年春,麦克米伦出版公司的编辑哈罗德·拉瑟姆在全国各地组稿。当他来到亚特兰大时,偶尔听说了玛格丽特写书的情况。起初,玛格丽特否认她在写小说,因为她不相信南方人对南北战争的看法能让北方的出版商感兴趣。结果,就在拉瑟姆离开亚特兰大的前一天,玛格丽特才送去了她已经打好的近五英尺厚的手稿。同年7月,麦克未伦公司决定出版这部小说,并暂定名为《明天是新的一天》。 此后,玛格丽特花了半年的时间来反复核实小说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她引用美国诗人欧内斯特-道森的一句诗,将小说的题目改为《随风而去》(汉译名为《飘》)。与此同时,麦克米伦公司也作了大量的宣传。因此,1936年6月30日,这位无名作家的"巨著"一经面世,其销售情况立即打破了美国出版界的多项纪录:日销售量最高时为5万册;前六个月发行了100万册;第一年200万册。随后,小说获得了1937年普利策奖和美国出版商协会奖。就在小说问世的当年,好莱坞便以5万美元的代价购得将《飘》改编成电影的权利。由大卫-塞尔兹尼克执导,克拉克·加布尔和维维安-利主演的电影《飘》于1939年问世。
希望

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作品有哪些

玛格丽特·米切尔,生于美国亚特兰大,美国文学家,世界文学名著《乱世佳人》的作者。

乱世佳人至今仍为最畅销的小说之一,至今已发行了三千多万册,尤其改编的电影於1939年上映,成为好莱坞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还得到十座奥斯卡的殊荣。

全名:玛格丽特·芒内尔林·米切尔(Margaret Munnerlyn Mitchell)

出生日期:1900年11月8日

出生地点:美国亚特兰大

逝世日期:1949年8月16日

职业:文学家、记者

代表作:《飘》(《乱世佳人》)

其它作品:

《Lost Laysen》

《The Big Four》

《'Ropa Carmagin》

玛格丽特的调法?

特基拉酒1盎司   橙皮香甜酒1/2盎司   鲜柠檬汁1盎司
先将浅碟香槟杯用精细盐圈上杯口待用, 并将上述材料加冰摇匀后滤入杯中, 饰以一片柠檬片即可.

上一篇:花体文字转换器,花体英文转换器怎么复制啊!求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